测试架构论文-诸玲珍

测试架构论文-诸玲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测试架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架构,一致性测试,测试需求,毫米波频段,系统测试,物联网,信令终端,性能测试,测试设备,验证测试

测试架构论文文献综述

诸玲珍[1](2019)在《5G测试:架构改革带来新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5G时代的到来,无疑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又一轮市场红利。作为通信技术的变革,全新的5G技术对测试仪器的指标及测试手段,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挑战。未来几年,驱动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的科技力量包括5G通信、物联网、AI、认知计算和云机器人等。益莱(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报》期刊2019-10-29)

李碧涵,胡益诚[2](2019)在《机载嵌入式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架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机载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嵌入式机载软件系统的测试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系统测试的架构。从测试平台硬件组成、软件架构设计、测试过程设计及应用效果等方面描述了该测试平台的设计思路。经验证表明,该测试平台可根据不同的软件系统测试需求进行环境搭建,并以脚本方式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测试软件经配置后可自动运行测试脚本并实时监控,生成测试日志。此设计提高了测试设备的重用性,提高了系统测试开发效率。(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9年06期)

黄相伟[3](2017)在《一种基于新型测试基板的叁维芯片测试架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摩尔定律逐渐失效,传统芯片已经无法通过缩小晶体管尺寸获得性能提升。尽管以多核处理器为代表的体系结构开始追求吞吐量,但功耗问题导致了暗硅片(Dark Silicon)的问题。研究发现过长的互连线对芯片的性能和功耗产生主导影响。因此,人们提出了堆迭叁维芯片(3D ICs):将晶片垂直堆迭并用硅穿孔作为上下层之间的互连线。硅穿孔作为堆迭式3D ICs的关键部件,其在堆迭前能否很好的被测试,直接影响了整个3D ICs产品的良率和可靠性。然而,探针和硅穿孔制造技术之间的尺寸不匹配(探针尺寸大约在几百微米,而硅穿孔尺寸在几微米),导致我们无法用传统的探测技术探测单个硅穿孔。这局限导致了以下两个挑战:1)为了在堆迭前测试3D ICs,我们不得不在晶片上设计额外的测试垫和辅助测试电路,不但增加了晶片的面积,也增加了测试的时间和成本;2)由于加入额外的辅助电路,在3D ICs堆迭前我们只能进行结构性测试,无法覆盖存储器,RF电路模拟电路等IP模块的测试任务。功能测试被推迟到堆迭后进行,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3D ICs的良率和制造成本。在本文中,首先提出一种新型的测试基板设计,其核心思想是空间转换,从而使较粗的探针能够探测每个较细的硅穿孔。利用这种测试基板,设计了各种3D ICs堆迭前测试架构,包括硅穿孔功能性测试架构和3D内存功能性测试架构。同时,利用提出的测试基板优化了3D片上系统(SoC)的结构性测试架构,从而提高堆迭测试的带宽,节省了测试时间。其次,基于上述测试基板,我们首次提出3D SoC的堆迭前功能性测试。我们的贡献包括提出3D SoC堆迭前功能性测试架构设计,提出IP核之间共享硅穿孔和测试互连线(它们都连接到同一个硅穿孔上)的概念,以及对应的共享算法。电气模拟实验表明,我们提出的测试基板能够用在堆迭前硅穿孔功能测试架构和3D内存堆迭前功能测试架构中。至于优化的3D SoC堆迭前结构测试架构,ITC02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优化的测试架构能够最高提高堆迭前测试带宽为原来4倍,同时最大节省总的测试时间(包括堆迭后测试时间)为29.1%。最后,我们证明了提出的3D SoC堆迭前功能测试架构、提出的设计概念和相应的概念算法的可行性。MCNC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设计能够显着的节省硅穿孔的数量最大为41.1%和节省最大测试线长为40.7%。(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焦丽琴,沈涵[4](2016)在《加强测试架构顶层设计提升信息化产品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信息化产品作为研究主题,探讨加强测试架构顶层设计提升信息化产品质量及相关问题。首先结合当前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分析了加强测试架构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对于测试架构顶层设计的系统需求进行了说明,从而提出具体的系统设计。(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6年16期)

张德民,许小寒,伍会娟,吴中华,张有缘[5](2016)在《基于TTCN-3重建测试架构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LTE接入演进型分组系统(EPS)网络架构进行了研究,构造出了对应网络架构中各模块的测试平台;然后对各模块功能进行分离与归纳,提出各模块的实现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无线资源管理(RRM)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测试例的一致性测试平台;最后编写RRC连接重建测试例的测试脚本,并在此平台上进行验证。通过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测试用例设计的正确性以及测试平台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6年03期)

刘支援,郭永振[6](2015)在《软件测试架构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测试工程师的不断加入,测试内容的不断增多,软件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保证软件测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本文从软件质量的视角出发,论述如何设计一个软件测试架构来满足这些变化,确保软件测试的质量。首先从总体描述什么是软件测试架构,以及软件测试架构的叁要素测试过程、测试团队和测试技术与软件质量的关系,然后对叁要素分别进行论述,同时提供一些有用的实践建议,最后对软件测试架构进一步总结。(本文来源于《电子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刘蓓,汪千松,余雷,陈阳[7](2014)在《3D SoC的多频测试架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叁维片上系统(three-dimensional System on Chip,3DSoC)是集成电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可测性设计成为研究的重点.为了降低测试代价,提出一种符合工业实际的多频测试架构及适用于该架构的测试算法,并结合功耗对测试架构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oC相比,在同样TAM测试数据位宽数限制下,多频架构的3DSoC测试时间更短,测试代价更小.(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士心[8](2013)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测试架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传感器、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与融合而产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具有功耗低、成本低、自组织等特点已经被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线传感器网络上位机软件承载着对采集数据的获取、解析、存储和显示等任务,其功能和性能的好坏对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取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上位机软件测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首先对软件测试方法和一些测试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为上位机软件测试提供理论指导。其次,通过软件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获取、解析、存储和显示等模块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并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编写相应的基于TCP/IP协议的客户端软件,模拟节点管理器与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交互的功能来完成系统测试的任务。最后,依据测试结果对上位机软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修正。修正后进行相应的回归测试,确保上位机软件错误和未实现的功能得到修改和完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通过软件测试和修改之后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层软件实现了项目要求的所有功能:通信模块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实时性、可靠性;数据解析、存储模块能够正确解析、存储实时数据,修改后的软件同时具备了容错处理能力;显示模块能及时、有效、清晰的显示实时数据信息;查询模块可以准确的查询和显示用户关心的历史数据;上位机应用层软件在经过长时间、大数据量数据通信后能够稳定的运行,达到上位机软件设计指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5-24)

李金波,云鹏[9](2012)在《基于主动对象模式的并行测试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统的多线程并行测试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主动对象模式的并行测试方法,描述了以测试仪器作为主动对象的并行测试架构。分析2种并行测试架构的优缺点,并对基于主动对象的并行测试架构实现给出了描述。(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彭璇[10](2012)在《面向Web应用的自动化功能测试架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输与交互的主要载体,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增长非常迅速,被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随之对Web应用功能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完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eb应用程序异构分布并发和平台无关等特性使得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不能满足Web应用的需求,引入针对Web应用的自动化功能测试成为保证Web应用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自动化测试的引入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前期准备和后期维护成本,如何采用合理的测试框架设计良好的自动化测试架构,以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成为近年来Web应用自动化功能测试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研究针对Web应用的自动化功能测试,设计和实现一个独立于被测应用易维护的自动化测试架构,以录制/回放机制为主线,集成基于关键字驱动与数据驱动的混合自动化测试框架,提供完整稳定一体化的自动化测试流程以及灵活模块化可复用的测试实践,从而减少测试脚本后期维护量,减小Web应用变更对已有测试用例产生的影响,降低自动化测试的成本,提高测试执行效率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常用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特点与分析Web自动化功能测试平台的实现目标,确立了架构的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BHO浏览器帮助对象和主平台进程的Web应用的自动化功能测试架构然后分别从录制/回放基础平台与混合框架扩展平台对架构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阐述:基于主流浏览器不同对象类型的GUI对象识别和事件捕获机制,提出使用BHO浏览器帮助对象对Web应用进行脚本录制和测试扩展,并实现全局钩子等辅助测试模块对浏览器一般行为及ActiveX复杂控件提供录制和回放支持;设计基于关键字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自动化测试框架,关注框架独立性和通用性,实现叁个分离原则,提供关键字视图与代码视图实现测试脚本同步编辑最后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网站和ActiveX复杂控件网页的测试实例证明了该架构实现的测试平台在测试过程中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测试架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保证机载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嵌入式机载软件系统的测试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系统测试的架构。从测试平台硬件组成、软件架构设计、测试过程设计及应用效果等方面描述了该测试平台的设计思路。经验证表明,该测试平台可根据不同的软件系统测试需求进行环境搭建,并以脚本方式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测试软件经配置后可自动运行测试脚本并实时监控,生成测试日志。此设计提高了测试设备的重用性,提高了系统测试开发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试架构论文参考文献

[1].诸玲珍.5G测试:架构改革带来新挑战[N].中国电子报.2019

[2].李碧涵,胡益诚.机载嵌入式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架构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

[3].黄相伟.一种基于新型测试基板的叁维芯片测试架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4].焦丽琴,沈涵.加强测试架构顶层设计提升信息化产品质量[J].电子测试.2016

[5].张德民,许小寒,伍会娟,吴中华,张有缘.基于TTCN-3重建测试架构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仪表.2016

[6].刘支援,郭永振.软件测试架构浅析[J].电子科学技术.2015

[7].刘蓓,汪千松,余雷,陈阳.3DSoC的多频测试架构设计[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4

[8].刘士心.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测试架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9].李金波,云鹏.基于主动对象模式的并行测试架构[J].现代防御技术.2012

[10].彭璇.面向Web应用的自动化功能测试架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

标签:;  ;  ;  ;  ;  ;  ;  ;  ;  ;  

测试架构论文-诸玲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