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论文-伍欣

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论文-伍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策

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论文文献综述

伍欣[1](2019)在《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如何增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了摆在现代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地方性综合本科院校在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本文将从教学意识和教学师资力量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深入探讨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2期)

骆革新[2](2018)在《地方应用型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基于职业资格许可取消背景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取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地方应用型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在此背景下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进行了探索。基于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及珠叁角部分外贸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对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从瞄准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参与国际贸易技能大赛、参与行业水平测试四个方面,改革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8年08期)

安福杰,石循忠[3](2018)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背景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教育部文件(教师厅[2015]3号)精神,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在2016年全面实施,2016年起入学的师范生必须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合格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师范类专业必须根据考试要求,主动调整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应对这一改革。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既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又不同于专一的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边缘化严重等问题,更应该走在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调整的前列。论文首先剖析了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了国外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和国内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现状,最后从师范生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知识与学科专业课程融合、课程设置类型和教育实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办法。(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梁燕,许翰锐[4](2017)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探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综合性实践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凝聚特色的突破口。以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探究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相关问题,即搭建什么样的课程?如何搭建这类课程?这类课程教学如何开展?(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高教)》期刊2017年09期)

王莉,晏焕霞[5](2017)在《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在学习中的投入决定着其学习结果的优劣。地方综合性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层面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技能等,学生层面的对学习者角色的定位,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等,学校层面包括培养机制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等因素。(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6期)

杨沛,梁启凤[6](2017)在《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艺术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专业如何发掘自身与其他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创新,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寻求新的创新点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结合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近年来的做法,提出校企合作、创教融合、跨专业协同、自主创新等四种实践育人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机制。(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03期)

张家洋[7](2016)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综合性大实验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本科生物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从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完善实验考核方式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实验创新平台及实验室开放运行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构建生物技术综合性大实验的教学。合理开设生物技术综合性大实验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科研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6年34期)

周琬謦[8](2016)在《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及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学的普遍性问题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低效的教学方法,价值导向失当的教学评价。应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培养模式的重构、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评价机制的完善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水远璇[9](2015)在《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识教育可以纠正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功利主义倾向,弥补学生的偏狭思维,构筑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而目前,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理念肤浅,课程配置比例低,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学方法单一。如何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是每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质量的提升应当从理念、制度和实施叁个层面进行。(本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胡献林[10](2013)在《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梧州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创业热潮推动创业型大学的建立以及创业学的快速发展。以梧州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例,从培养目标、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服务体系、资源整合、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教师遴选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体系的探索与建设。(本文来源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2013年04期)

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取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地方应用型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在此背景下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进行了探索。基于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及珠叁角部分外贸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对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从瞄准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参与国际贸易技能大赛、参与行业水平测试四个方面,改革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1].伍欣.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评鉴.2019

[2].骆革新.地方应用型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基于职业资格许可取消背景下的研究[J].南方论刊.2018

[3].安福杰,石循忠.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背景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4].梁燕,许翰锐.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探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7

[5].王莉,晏焕霞.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丛刊.2017

[6].杨沛,梁启凤.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7

[7].张家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综合性大实验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

[8].周琬謦.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及改革[J].大理大学学报.2016

[9].水远璇.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10].胡献林.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梧州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

标签:;  ;  ;  ;  

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论文-伍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