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小说和散文论文-王璐,马振旗

中文小说和散文论文-王璐,马振旗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文小说和散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码转换,谋篇功能,中文小说,散文

中文小说和散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马振旗[1](2018)在《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语码转换的谋篇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语码转换、语篇功能的含义和构成。结合具体实例,从语码转换的衔接、语码转换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语码转换的篇际性等叁个方面分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表明,语码转换的谋篇功能既反映于词汇的衔接,又体现在语篇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的相互作用中。(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8年05期)

王璐[2](2009)在《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情景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属于双语或多语的研究范畴,是社会语言学的传统话题。论文以韩礼德的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对书面语码转换进行探讨。研究语料来源于我国2000年以来出版的中文小说和散文中的中英语码转换实例。所选小说和散文均以中文为主要语言,英文只作为嵌入语。实例表明,语码转换类型包括句内转换和句间转换两种。由于功能分析的语法单位为小句,因此句内转换又可分为小句内转换和小句以上的转换。鉴于书面语码转换在语篇中的突出效果是作家有意识的行为促成的结果,论文认为对其当以前景化对待。语码转换前景化特点的分析主要涉及语码转换的纯理功能和文体功能两个方面。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结合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等情景因素对语码转换的叁个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及对语码转换文体功能的分类、描述与分析。本研究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既具有理论价值,义有实践意义。语码转换的概念功能表现为小句内的经验功能和小句以上的逻辑功能。语码转换成分在小句中的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包括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副词词组和介词词组在内的转换词组的及物性得以体现。这些词组的经验意义具有前景化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它们实现了及物系统中参与者、过程选择和环境等主要成分的功能意义;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中文形式,它们蕴含更多的文化概念,这不仅有助于制造二元文化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还可产生特殊的文学效果。语码转换成分经验意义的前景化与语篇的话语范围息息相关。收集的语料显示,中/英语码转换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对中国语言使用者产生的普遍强烈影响,而语码转换正是中国语言使用者受外国文化影响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集中反映。语码转换的逻辑功能主要体现在小句以上的转换,其转换形式和句间转换一样多为直接引用或对说过的话进行解释、重复。由于此种形式的语码转换可使叙述和描写更为生动、更能引起关注,因此从整体上具有前景化特征。语码转换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体现在小句的语气成分、零句和转换成分的评估意义。根据对语料中实例的分析,语码转换成分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不仅表现在它们对语气结构中主语、限定成分、补语、谓语和附加语等各功能成分的表达,还表现为它们对说话者/作者和听话者/读者之间关系的定义以及说话者或作者通过其说或写的话所表达的态度。除此之外,感叹、呼喊、问候和警告等零句也可以反映语码转换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征。在这种句式中,把汉语转换成相应的英语,可使其在特定的双语环境中语气效果更为强烈。另外,语码转换人际功能的前景化还可以通过其评估意义得以体现。语码转换成分的评估意义按照评价理论体系可以从情感、判定和鉴别等感情表达方面进行分析。这些表达感情的语言不仅可通过分级得以润色加强,还可以体现出语篇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观点的对话性或多声性。讨论语码转换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点离不开语篇话语基调的四个变量,即权位性、同位性、感情投入和正式程度。说话者或作者在语篇中使用语码转换或为表现其社会地位、或为在听话者或读者中寻求一致性;此外,语码转换还有助于他们达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态度或增强语势的目的。由于语码转换多出现在对话或意识流风格的言语中,有时甚至还以禁忌语的形式出现,因此其使用属于非正式的语体形式。从语篇意义上讲,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衔接、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相互作用与互文性。语码转换成分在语篇中通过指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各种衔接手段与其它成分产生联系,其前景化特点体现在衔接过程中其意义不断被其它成分指代、重复或与其它成分产生对比、发生词汇搭配关系等。此外,语码转换语篇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也可以通过其在主位结构中的显着位置和信息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得以见证。不仅如此,作家还可利用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不影响语篇衔接的条件下,通过语码之间的转换制造出多种多样的修辞效果。值得指出的是,语码转换的语篇意义只构成语篇的一个部分,它们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并得以解释,其意义是整个语篇的意义链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语码转换语篇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与语篇的话语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涉及到不同的传播方式,话语方式主要讨论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书面语和口语中的语码转换之间存在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作家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所产生的结果。尽管二者有此差别,但它们如同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端点,中间存在许多必然的联系。论文通过以上理论论证和语料分析证明了中文小说和散文中的语码转换不是边缘或任意现象,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种特别的突出现象,是文化不断接触所产生的直接必然结果。书面语码转换受语境的制约,其前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小句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衔接、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小句间的重复解释关系等。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语码转换来传递语篇的文化内涵、表达感情和态度、指代重复其它成分、与其它成分形成搭配或对比、或者本身成为信息的焦点,目的是为了制造特殊的文学效果,使其表达内容更为突出。语码转换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文体功能。语码转换的文体功能实质上就是其纯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实例分析表明书面语码转换不仅可以实现口语语码转换的文体功能,而且它已成为中国作家突出故事情节的一种有效手段。论文作为一个新的语码转换研究途径,检验并证实了书面语码转换在近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前景化价值,其研究虽有待进一步深入,其结果必将给功能文体学和双语研究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12-02)

中文小说和散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情景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属于双语或多语的研究范畴,是社会语言学的传统话题。论文以韩礼德的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对书面语码转换进行探讨。研究语料来源于我国2000年以来出版的中文小说和散文中的中英语码转换实例。所选小说和散文均以中文为主要语言,英文只作为嵌入语。实例表明,语码转换类型包括句内转换和句间转换两种。由于功能分析的语法单位为小句,因此句内转换又可分为小句内转换和小句以上的转换。鉴于书面语码转换在语篇中的突出效果是作家有意识的行为促成的结果,论文认为对其当以前景化对待。语码转换前景化特点的分析主要涉及语码转换的纯理功能和文体功能两个方面。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结合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等情景因素对语码转换的叁个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及对语码转换文体功能的分类、描述与分析。本研究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既具有理论价值,义有实践意义。语码转换的概念功能表现为小句内的经验功能和小句以上的逻辑功能。语码转换成分在小句中的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包括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副词词组和介词词组在内的转换词组的及物性得以体现。这些词组的经验意义具有前景化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它们实现了及物系统中参与者、过程选择和环境等主要成分的功能意义;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中文形式,它们蕴含更多的文化概念,这不仅有助于制造二元文化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还可产生特殊的文学效果。语码转换成分经验意义的前景化与语篇的话语范围息息相关。收集的语料显示,中/英语码转换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对中国语言使用者产生的普遍强烈影响,而语码转换正是中国语言使用者受外国文化影响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集中反映。语码转换的逻辑功能主要体现在小句以上的转换,其转换形式和句间转换一样多为直接引用或对说过的话进行解释、重复。由于此种形式的语码转换可使叙述和描写更为生动、更能引起关注,因此从整体上具有前景化特征。语码转换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体现在小句的语气成分、零句和转换成分的评估意义。根据对语料中实例的分析,语码转换成分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不仅表现在它们对语气结构中主语、限定成分、补语、谓语和附加语等各功能成分的表达,还表现为它们对说话者/作者和听话者/读者之间关系的定义以及说话者或作者通过其说或写的话所表达的态度。除此之外,感叹、呼喊、问候和警告等零句也可以反映语码转换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征。在这种句式中,把汉语转换成相应的英语,可使其在特定的双语环境中语气效果更为强烈。另外,语码转换人际功能的前景化还可以通过其评估意义得以体现。语码转换成分的评估意义按照评价理论体系可以从情感、判定和鉴别等感情表达方面进行分析。这些表达感情的语言不仅可通过分级得以润色加强,还可以体现出语篇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观点的对话性或多声性。讨论语码转换人际意义的前景化特点离不开语篇话语基调的四个变量,即权位性、同位性、感情投入和正式程度。说话者或作者在语篇中使用语码转换或为表现其社会地位、或为在听话者或读者中寻求一致性;此外,语码转换还有助于他们达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态度或增强语势的目的。由于语码转换多出现在对话或意识流风格的言语中,有时甚至还以禁忌语的形式出现,因此其使用属于非正式的语体形式。从语篇意义上讲,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衔接、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相互作用与互文性。语码转换成分在语篇中通过指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各种衔接手段与其它成分产生联系,其前景化特点体现在衔接过程中其意义不断被其它成分指代、重复或与其它成分产生对比、发生词汇搭配关系等。此外,语码转换语篇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也可以通过其在主位结构中的显着位置和信息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得以见证。不仅如此,作家还可利用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不影响语篇衔接的条件下,通过语码之间的转换制造出多种多样的修辞效果。值得指出的是,语码转换的语篇意义只构成语篇的一个部分,它们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并得以解释,其意义是整个语篇的意义链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语码转换语篇意义的前景化特点与语篇的话语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涉及到不同的传播方式,话语方式主要讨论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书面语和口语中的语码转换之间存在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作家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所产生的结果。尽管二者有此差别,但它们如同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端点,中间存在许多必然的联系。论文通过以上理论论证和语料分析证明了中文小说和散文中的语码转换不是边缘或任意现象,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种特别的突出现象,是文化不断接触所产生的直接必然结果。书面语码转换受语境的制约,其前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小句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衔接、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小句间的重复解释关系等。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语码转换来传递语篇的文化内涵、表达感情和态度、指代重复其它成分、与其它成分形成搭配或对比、或者本身成为信息的焦点,目的是为了制造特殊的文学效果,使其表达内容更为突出。语码转换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文体功能。语码转换的文体功能实质上就是其纯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实例分析表明书面语码转换不仅可以实现口语语码转换的文体功能,而且它已成为中国作家突出故事情节的一种有效手段。论文作为一个新的语码转换研究途径,检验并证实了书面语码转换在近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前景化价值,其研究虽有待进一步深入,其结果必将给功能文体学和双语研究带来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文小说和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1].王璐,马振旗.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语码转换的谋篇功能分析[J].英语教师.2018

[2].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

标签:;  ;  ;  ;  

中文小说和散文论文-王璐,马振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