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论文-曹珊珊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论文-曹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林可霉素,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论文文献综述

曹珊珊[1](2015)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林可霉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戊二醛法合成了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四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免疫原,用琥珀酸酐法衍生得到林可霉素的半抗原后用碳化二亚胺法制得林可霉素的免疫原。免疫原免疫小鼠后,碳化二亚胺法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包被原检测小鼠血清;使用EDC、DCC、MA、Na IO4和CDI五种方法制得的林可霉素包被原筛选林可霉素的小鼠抗血清并确定Na IO4为最优的包被。得到五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为GEN(2F7)、KAN(1E10)、STR(1G12)、NEO(3B5)、LIN(5F6)。庆大霉素抗体IC50是0.087 ng/m L;卡那霉素抗体对卡那霉素的IC50是0.07 ng/m L,对妥布霉素IC50是0.054 ng/m L;链霉素的抗体对链霉素的IC50是0.41 ng/m L,对双氢链霉素的IC50是0.34 ng/m L;新霉素抗体IC50是0.46 ng/m L;林可霉素的IC50是0.3 ng/m L,对克林霉素IC50是50 ng/m L,交叉率0.6%。基于这五个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方法检测牛奶样品的添加回收,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和林可霉素对牛奶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45、0.39、0.3、1.5、1.24、2.7和2.1 ng/m L。基于这五个单克隆抗体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牛奶样品。庆大霉素的消线值5 ng/m L,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消线值均为5 ng/m L,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消线值均为12 ng/m L,新霉素的消线值是15 ng/m L,林可霉素的消线值是2.5 ng/m L。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多重试纸条的检测牛奶的方法,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均是50ng/m L时消线,新霉素的消线值是100 ng/m L,林可霉素的消线值为25 ng/m L。(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05-01)

葛建国[2](2012)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时,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本类药物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剂量较大时,偶可出现尿潴留。本类药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妊娠期患者确有指征时方可慎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宜减量应用。静脉制剂应缓慢滴注,不可静脉推注。禁用于对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过敏的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2年47期)

伊奥尔[3](2008)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分子光谱分析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及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与金属离子反应形成二元配合物以其某些二元配合物进一步与染料形成叁元离子缔合物时对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的影响。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及分析化学性质,发展和建立了测定上述药物的一些新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共振瑞利散射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钯(Ⅱ)-林可霉素-赤藓红体系在pH为5.0-5.4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林可霉素(Linco)能与钯(Ⅱ)形成1:1的螯合阳离子[Pd·Linco]~(2+),它能进一步与赤藓红(Ery)形成1:1的叁元离子缔合物[Lineo·Pd]Ery,此时将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在558nm处吸收值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林可霉素成正比,对林可霉素定量测定范围和检出限(3σ)分别为0.27-3.0μg mL~(-1)和0.057μg mL~(-1)。叁元离子缔合物还能导致Ery荧光的明显猝灭,对林可霉素定量测定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2-4.8μg mL~(-1)和0.061μg mL~(-1)。叁元离子缔合物的产生更能引起共振瑞利散射的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波长位于287 nm处,散射增强(△I)与林可霉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可用于林可霉素的定量测定。RRS法对林可霉素定量测定范围和检出限(3σ)分别为0.052-2.7μg mL~(-1)和0.015μg mL~(-1)。本文实验考察了RRS法适宜的反应条件,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利用RRS法测定了人血清和尿样中的林可霉素。文中还讨论了叁元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分析了RRS增强的原因。2钯(Ⅱ)-克林霉素-卤代荧光素体系在pH为5.0-5.4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克林霉素(Clin)与钯(Ⅱ)形成螯合阳离子,它能进一步与二碘荧光素(DIF),赤藓红,曙红Y(EY)等卤代荧光素类染料反应形成1:1:1的叁元离子缔合物,此时将引起吸收光谱变化和荧光猝灭,同时还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钯(Ⅱ)-克林霉素与DIF,Ery和EY形成产物的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285nm,287nm,321nm处,另外还有些较弱的散射峰存在。散射增强与克林霉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可用于克林霉素的定量测定。对于DIF,Ery和EY体系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3σ)分别为0.025-2.1μg mL~(-1)和7.8 ng mL~(-1),0.053-2.4μg mL~(-1)和16.0 ng mL~(-1);以及0.038-2.4μg mL~(-1)和11.0 ng mL~(-1)。本文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基于叁元离子缔合物的RRS光谱,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简便快速测定克林霉素的新方法。文中还对离子缔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反应机理,以及离子缔合物对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3镧(Ⅲ)-利福平体系在pH4.2-4.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镧(Ⅲ)与利福平作用能反应形成螯合物时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及二级散射(SOS)、倍频散射(FD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RRS,SOS和FDS光谱,它们的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38nm(RRS),550nm(SOS)和390nm(FDS),散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均与利福平的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利福平的检出限(36)分别为0.8 ng ml~(-1)(RRS)、0.9 ng ml~(-1)(SOS)和1.2 ng m1~(-1)(FDS)。本文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据此发展了一种以镧(Ⅲ)为探针,以散射法测定利福平滴眼液及人血清、尿液中利福平高灵敏的新方法。4铊(Ⅲ)-万古霉素-赤藓红体系在pH5.3-5.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铊(Ⅲ)能氧化赤藓红而使之褪色,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526 nm处,而加入万古霉素能抑制该褪色反应的进行。基于此反应,发展了一种简便,灵敏和快速的测定万古霉素的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线性范围0.2-2.0μgml~(-1),摩尔吸光系数7.02x10~5 Lmol~(-1)cm~(-1),检出限66.0ng ml~(-1)。文中考察了方法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检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应用于市售万古霉素针剂中万古霉素含量测定。5汞(Ⅱ)-万古霉素体系在pH6.6-7.2的BR缓冲溶液中,汞(Ⅱ)与万古霉素作用能反应形成螯合物,并导致共振瑞利散射及二级散射、倍频散射等共振非线性散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RRS,SOS和FDS光谱,它们的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39nm(RRS),500nm(SOS)和390nm(FDS),散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均与利福平的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利福平的检出限(36)分别为3.5 ng mL~(-1)(RRS)、4.0 ng mL~(-1)(SOS)和3.8 ng mL~(-1)(FDS)。本文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据此发展了一种以汞(Ⅱ)为探针,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万古霉素针剂和人血清、尿液中万古霉素的高灵敏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8)

张忠鲁[4](2005)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生素。常见种类:红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乙酰基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以红霉素为代表的该类药物从1952年开始使用,一直是这类药物中的首选药。之后,类似品种相(本文来源于《医师进修杂志》期刊2005年21期)

谢惠民[5](1995)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谢惠民100010北京隆福医院1抗菌范围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林可霉素(洁霉素)和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氯林霉素)两个品种。二者的抗菌范围和红霉素相似,但比红霉素更窄,对革兰氏阴性菌,如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白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医学》期刊1995年12期)

任吉民[6](1991)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市场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可霉素是美国1962年首先报道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除供医用外,还可以进行化学结构改造,经过20多年的研究开发已发展成以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为主的林可霉素族。 一、国外林可霉素类市场情况 (一) 世界林可霉素类市场情况 据推测,目前全世界林可霉素年产量约500至900吨(不(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1991年03期)

张永信[7](1988)在《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品种介绍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均作用于细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50S 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快效抑菌剂。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包括金葡菌在内的各种革兰阳性菌具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是治疗耐药金葡菌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本文来源于《中级医刊》期刊1988年12期)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时,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本类药物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剂量较大时,偶可出现尿潴留。本类药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妊娠期患者确有指征时方可慎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宜减量应用。静脉制剂应缓慢滴注,不可静脉推注。禁用于对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过敏的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论文参考文献

[1].曹珊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林可霉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江南大学.2015

[2].葛建国.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

[3].伊奥尔.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分子光谱分析新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张忠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J].医师进修杂志.2005

[5].谢惠民.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农村医学.1995

[6].任吉民.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市场概述[J].中国药房.1991

[7].张永信.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品种介绍与应用[J].中级医刊.1988

标签:;  ;  ;  ;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论文-曹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