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论文-王海涛,袁杰,韦中师,马新光

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论文-王海涛,袁杰,韦中师,马新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温运行,空气源热泵,太阳能,毛细管辐射采暖

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涛,袁杰,韦中师,马新光[1](2019)在《低温辐射采暖毛细管空调系统太阳能贡献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板型太阳能集热系统为主要热源,空气源热泵(ASHP)为辅助热源,毛细管网为末端装置,设计出一种新型双热源毛细管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在中国芜湖地区冬季气象条件下,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研究该系统太阳能贡献率与供水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季较充足的太阳辐照度(489.5~565.2 W/m2)下,当供水温度分别为25、30、35℃时,太阳能采暖贡献率分别达到45.0%、42.5%、39.4%,系统运行1 d的日节电率达到21.3%、19.6%、18.7%,室内同时满足舒适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磊洋,汪亮[2](2019)在《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在南京某住宅项目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南京某住宅项目采用的毛细管网辐射空调与地源热泵相结合的集中式空调系统,总结了冷热源设计方案、毛细管网辐射系统设计要点、新风系统设计要点,并针对该项目制定出合理的运行策略。(本文来源于《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3)

何中凯,焦家海,王得水[3](2018)在《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供冷能力优化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冷能力是影响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应用的重要因素,开展其优化研究具有重要工程指导意义。本文建立了毛细管网传热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梳理了其供冷能力影响因素并量化分析了影响效果。研究表明,降低供水设计温度对提升毛细管网供冷能力效果显着,而加大抹灰厚度有助于提升辐射面温度均匀性。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建议适当加大抹灰厚度,合理降低供水设计温度,达到既有效提升毛细管网供冷能力,又降低抹灰工艺质量控制难度的工程目标。(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8年21期)

王迅[4](2018)在《辐射吊顶空调系统与毛细管空调系统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德国中心创新展馆工程项目为例,结合辐射吊顶空调系统与毛细管空调系统2种系统方案在该项目中的应用,从产品构造、施工过程、设计运行及维护检修等方面,分析比较了这2种空调系统的特点,并做了小结。(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8年10期)

何中凯,高强,焦家海,王得水,谢琳娜[5](2018)在《健康住宅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供冷设计状态点可行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辐射换热、服装热阻和人员新陈代谢水平等因素,分析了住宅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夏季室内设计状态点的可行域。室内设计干球温度为26~27℃,设计含湿量为12.0 g/kg干空气时,室内能达到I级热舒适等级,且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夜间运行温度应设定为28~30℃,以适应人员新陈代谢水平和服装情况。(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向璐[6](2017)在《毛细管顶板辐射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作用下室内热环境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满足人们健康、舒适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已成为21世纪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传统的空调模式及其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如高能耗、环境污染、室内空气品质不佳、热舒适性较差等,使得相关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研发一些新型空调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毛细管顶板辐射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Combining Capillary Ceiling Radiation with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ACSCCCRDV),其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设计理念,具备节能、环保、舒适等特点。在验证了该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对于应用对象-长沙地区某办公室,数值模拟了在该ACSCCCRDV作用下,表征室内热环境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结果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评价标准,也表明该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机理分析法,对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组成环节进行论述,并对所提出的ACSCCCRDV的空调夏季、冬季运行模式进行阐述,介绍了结露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室内热舒适性的评价标准。2.基于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研究对象相关参数数据,借助数值模拟方式,获取了该ACSCCCRDV相关重要参数的变化曲线。通过与已有文献中的相关实验数据比较,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表明本文所提出的ACSCCCRDV的数值计算模型及研究方法是正确、可行的。3.选取长沙地区某办公室作为该ACSCCCRDV的应用对象,并对该系统进行相关设计、布局和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利用Airpak软件,数值模拟了在该系统作用下,表征室内热环境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结果满足热舒适性评价标准。4.在空调夏季、冬季工况下,保持相同的毛细管顶板辐射冷量、热量,分别采用地板送风、水平贴附射流和竖壁贴附射流方式,数值模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通过结果分析和比较,可见毛细管顶板辐射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即ACSCCCRDV能够为人们营造更为舒适的室内热环境。5.在夏季、冬季工况下,分别将全空气空调系统、新风加干式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和室内散热器采暖系统(冬季工况)施加于相同的应用对象-办公室,获取相应的室内热环境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能量利用系数,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IAQ)及舒适性参数的比对,在室内相同的供冷、供热量条件下,该ACSCCCRDV更适宜于冬夏两用。(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9-01)

饶丹琳[7](2017)在《毛细管顶板辐射空调系统性能与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为提高建筑能量利用效率,人们逐渐开始选用更为节能的空调系统形式。在这种背景下,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通过辐射传热的方式处理建筑负荷,对冷冻水/热水的温度要求较低,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且其采用辐射供冷/供热方式处理室内负荷,提高了空调房间的舒适性。本文以毛细管辐射供冷+独立新风除湿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性能和适用性进行展开,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建立了辐射空调系统的传热模型。分析其运行原理,将传热过程分为叁个步骤并依次建模:利用偏微分方程工具箱建立二维模型、利用节点温度分析将二维模型拓展到叁维、最后用热平衡原理建立整体传热模型。将所建模型用遗传算法求解,并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分析了辐射空调的供冷特性。利用叁维传热模型和整体传热模型,分别研究辐射顶板单独的供冷特性和辐射空调系统整体的供冷特性。针对辐射顶板,分析了顶板结构参数和供水参数对其供冷的影响,并由灵敏度分析得到了不同因素对顶板冷量的影响程度大小。针对系统整体,分析了顶板供水参数、新风送风参数和室外气候条件对其供冷的影响,得到结论为供水参数变化比新风参数变化对系统供冷的影响程度大,以及辐射顶板较独立新风具备更好的自调节能力。再次,建立了空调末端系统与冷源结合联立运行的能耗分析模型,对空调系统能耗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辐射顶板和新风机组的叁种不同冷源设置方式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叁种设置方式的运行总能耗大小排列为:不同冷源分别供水<同一冷源并联供水<同一冷源串联供水。最后,选取我国四个典型气候城市(武汉、哈尔滨、西安、广州),分别讨论毛细管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在不同气候地区的适用性。通过对四个地区制冷季的模拟运行,得到了标准办公建筑的辐射空调系统在四种典型气候条件下适宜的配置参数。同时模拟结果显示办公建筑的独立新风系统占据了较大部分的能耗,由此引深进一步探讨了使用其他更为节能的降温除湿方式对新风进行处理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综合以上,本文对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性能和适用性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吴长风[8](2017)在《图书馆阅览室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设计与间歇运行模式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辐射空调具有优异的舒适性、巨大的节能潜力、节省建筑空间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辐射空调还需要与合适的除湿系统配合使用。新风除湿作为一种除湿方式不仅承担室内湿负荷,还保证空调房间内人员的卫生需求。该空调系统必须经过合理设计搭配可行的运行模式,系统才能安全高效运行。本文基于TRNSYS建立了采用毛细管辐射空调建筑的计算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对某图书馆阅览室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探讨了相关设计参数。针对系统间歇运行开机阶段可能结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新风系统的提前开启时间和毛细管辐射板提前关闭时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辐射空调房间应该采用PMV指标来衡量人体热舒适性。夏季工况时,以PMV指标作为室内热舒适衡量标准时,室内设计温度可以比普通空调高1.2℃。(2)对于本文研究的图书馆阅览室,毛细管辐射板的供水温度宜采用18℃,毛细管内流速不大于0.2m/s。分别采用温度和PMV作为间歇运行模式室内控制对象时,能耗区别不大。(3)以“典型气象年”的天气参数为依据,分析得出5月1日-9月30日系统间歇运行情况下,新风系统最佳启动时间和毛细管辐射板的最佳停机时间。为该地区辐射空调的设计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7-05-01)

周丽,刘佳霓,刘杨[9](2016)在《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的应用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空调系统,具有施工方便、舒适、节能、免维护、免清洗等诸多优点。具体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优势和弊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胡春林,马建龙[10](2016)在《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代替常规中央空调的新型节能舒适空调,具有换热面积大、壁薄导热性好、换热均匀、水力损失小的特点。本文以某高档住宅项目为例,总结介绍了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施工技术及施工重点控制环节,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6年07期)

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南京某住宅项目采用的毛细管网辐射空调与地源热泵相结合的集中式空调系统,总结了冷热源设计方案、毛细管网辐射系统设计要点、新风系统设计要点,并针对该项目制定出合理的运行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涛,袁杰,韦中师,马新光.低温辐射采暖毛细管空调系统太阳能贡献率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2].胡磊洋,汪亮.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在南京某住宅项目的应用[C].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9

[3].何中凯,焦家海,王得水.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供冷能力优化与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18

[4].王迅.辐射吊顶空调系统与毛细管空调系统的应用比较[J].建筑施工.2018

[5].何中凯,高强,焦家海,王得水,谢琳娜.健康住宅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供冷设计状态点可行域分析[J].建筑技术.2018

[6].向璐.毛细管顶板辐射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作用下室内热环境的数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7].饶丹琳.毛细管顶板辐射空调系统性能与适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吴长风.图书馆阅览室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设计与间歇运行模式优化[D].南华大学.2017

[9].周丽,刘佳霓,刘杨.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的应用分析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6

[10].胡春林,马建龙.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施工技术[J].安装.2016

标签:;  ;  ;  ;  

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论文-王海涛,袁杰,韦中师,马新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