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主动控制论文-殷立军

变形主动控制论文-殷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主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路隧道,隧道施工,主动控制,变形技术

变形主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殷立军[1](2019)在《铁路隧道施工主动控制变形技术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围岩承载力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够,因此很容易在实践中受到该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严重的变形情况。基于此,文章针对铁路隧道施工主动控制变形技术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铁路隧道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郑刚,潘军,程雪松,白如冰,杜一鸣[2](2019)在《基坑开挖引起隧道水平变形的被动与注浆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邻近基坑的地铁结构保护问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加强基坑自身支护体系、优化开挖方案等被动控制措施,此类方法缺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控制隧道变形的适时性和主动性,且会造成基坑造价提高、工期延长。以某邻近地铁结构的大面积基坑工程为例,分析了基坑施工中地铁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注浆对土体及隧道水平变形主动控制的试验及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几种隧道变形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并进行了注浆方案的优化研究。工程案例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基坑分区分期开挖、分仓开挖、加强支护体系等被动控制措施具有较大局限性,而适时注浆主动控制隧道变形技术较为经济有效。在注浆策略上,多排孔注浆时"近距离、多孔位、小方量、由远及近"的注浆方案优于"远距离、少孔位、大方量、由近及远"的方案。主动注浆控制技术具有成本低、工期短、适时控制隧道变形等优点,条件适当时明显优于分区分期开挖等被动措施。(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尹婷婷,顾国明,吴联定,杨德生[3](2019)在《软土深大基坑微变形主动控制执行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敏感环境下基坑尤其是软土深大基坑的微变形控制是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其中的主动控制技术是软土深大基坑微变形控制的技术关键,关系到深大基坑微变形控制的效率和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500t级大吨位基坑变形主动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的设计,主要包括大吨位增压油缸的设计、机械锁的设计和钢套箱的设计等。(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化》期刊2019年02期)

肖广智[4](2018)在《铁路隧道施工主动控制变形技术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隧道施工中对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致使隧道开挖分部较多、工效低以及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等问题,通过对煤矿行业主动控制变形、国内外主动控制变形技术进行调研和部分铁路隧道施工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隧道施工中主动控制围岩变形,可充分发挥、调动围岩的自承载作用;采用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技术,可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机械化快速施工,解决超大断面设计施工技术难题,有效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避免大变形的发生;锚杆、锚索以及注浆加固地层等是主动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配置大型机械设备,掌握成套施工工艺,确保锚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8年07期)

寻广彬,彭海军,吴志刚[5](2016)在《大型索网天线反射器动力学建模与主动变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天线作为航天器的必备载荷,为获取更大的天线增益和信号接收能力,正朝着大口径、高精度的方向发展。索网天线反射器以其折迭收纳比高、质量轻、口径大等优点,日益成为众多空间任务的首选天线反射器形式,但星载天线在轨运行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复杂空间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反射器型面精度,降低了天线的性能指标。为获得更高的反射器型面精度,在纵向调整索中加入压电陶瓷堆(PZT)作动器,并设计相关控制律,通过主动控制提高反射器的型面精度。针对大型索网天线反射器,用两节点轴力杆单元模拟张紧的索结构,并以是否含有作动器将其分为主动索单元和被动索单元。根据哈密顿原理和PZT作动器的压电本构方程、几何方程推导出主动索单元的动力学方程,并与被动索单元一起组装得到整体结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方程。通过对索网反射器做动态特性分析发现,反射面的面外变形模态有密集分布特性,模态截断法不再适用于对其进行模型降阶,因此在物理空间里对反射器进行主动变形控制,并采用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结构的新型快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这种新型快速模型预测控制利用Newmark-β方法将二阶动力学方程表示为显示列式形式,然后与标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结合。该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在线计算量,可以有效处理大规模结构的形状控制问题。以一个30m口径的索网天线反射器为算例,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和变形控制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反射面各节点在较小的超调量下,经过短暂的振动便可达到稳定的变形位置,基于快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主动变形控制明显提高了反射面的形面精度。(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23)

寻广彬,吴志刚,彭海军,穆瑞楠,邬树楠[6](2016)在《大型索网天线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主动变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索网天线因其折迭收纳比高、质量轻以及口径大等优点,成为众多空间任务的首选天线形式,但反射面精度较低限制了大型索网天线的在轨性能指标。在索网天线竖向张力索中加入压电陶瓷堆(PZT)作动器,通过主动控制提高反射面的形面精度。首先,将张紧的索网天线分为含有作动器的主动索单元和不含作动器的被动索单元,通过压电本构方程、几何方程和哈密顿原理推导出主动索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并与被动索单元一起组装得到索网天线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天线反射面的初始形面误差和所建立的天线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计算出各作动器的控制输入电压曲线。最后,以一个10m口径的索网天线为算例,验证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徐西彬[7](2016)在《隧道超前注浆抬升主动动态控制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形成一套隧道超前注浆抬升既有建(构)筑物主动动态控制体系,本文首先从新建隧道引起土层变形,运用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来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结合圆孔扩张理论和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单孔注浆抬升既有建(构)筑物数学表达式;运用mathematic软件推导多孔注浆数学表达式;结合监测反馈;最后形成隧道超前注浆抬升既有建(构)筑物主动动态控制变形的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采集土压力盒数据,算出新建隧道初期衬砌轴力;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反算围岩应力释放率。在相同围岩释放率下,分别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HS本构模型和MC本构模型,得到既有建(构)筑物沉降曲线,与既有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对比,得出HS本构模型能更好预测既有建(构)筑物沉降规律。(2)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和MC破坏准则分析土中注浆产生的附加应力,建立相关简化模型,并结合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单孔注浆抬升既有建(构)筑物变形方程。(3)通过位移迭加方法,推导多孔注浆对既有建(构)筑物抬升的数学表达式,运用mathematics软件和最优化理论分析多孔注浆时注浆孔合理间距。(4)运用mathematics软件分析六种因素(基床系数、既有建(构)筑物的抗弯刚度、既有建(构)筑物上部荷载及埋深、注浆孔到既有建(构)筑物底板距离、注浆压力、注浆孔影响范围)对注浆抬升的影响,求出以上因素对注浆抬升既有建(构)筑物影响的数学表达式。(5)通过改变膨胀系数和施加外荷载的方法进行注浆抬升的数值模拟,使数值模拟选取参数与实际注浆工程中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相对应;对比设置变形缝和不设置变形缝两种情况下既有建(构)筑物的注浆抬升效果。(6)运用监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来分析注浆抬升既有建(构)筑物产生位移和影响范围,同时与本文提出的理论对比,验证这种理论的合理性。(7)通过工程实例,运用反分析得出新建隧道引起既有建(构)筑物沉降曲线;运用多孔注浆抬升理论,得到既有建(构)筑物多孔注浆抬升曲线;结合监测信息反馈。从而形成一套隧道超前注浆抬升既有建(构)筑物主动动态控制变形的体系。(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吴水源[8](2016)在《缠绕式多点提升系统钢丝绳变形失谐动力学分析及主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现在正在转向地球的深部开采,开采井深深度将达到1500米以上的超深井。目前,我国矿井提升装备主要采用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和摩擦式提升机,均不能同时满足超深井“超深”和“重载”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多钢丝绳的多点提升组合拓扑结构有望成为超深井提升装备的有效型式。同时,由于钢丝绳物理性能的差异、动态变形、缠绕误差都会造成钢丝绳间运动不同步,导致钢丝绳张力差急剧加大,影响提升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对于多钢丝绳多层缠绕式提升机的一种型式,双绳缠绕式提升机,本文定义这种现象为“双绳间提升钢丝绳变形失谐”,简称“钢丝绳变形失谐”。为了对缠绕式多点提升系统钢丝绳变形失谐进行控制,本文首先对变形失谐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提升容器的动态响应情况和钢丝绳张力、张力差变化情况,同时设计了一种主动自动张力平衡装置,对提升钢丝绳间张力不平衡进行实时调节,并对其调节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采用瑞利法对钢丝绳质量进行处理并将其等效为刚度随绳长变化且具有一定阻尼的粘弹性体,建立了缠绕式多点提升系统纵向振动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提升容器纵向振动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和钢丝绳张力、钢丝绳间张力差随缠绕半径误差变化规律。(2)采用离散化的思想将钢丝绳表示为由广义力耦合成的质量球模型,并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对多点提升系统分别进行静力学建模和动力学建模,分析得到钢丝绳间张力、张力差在静态和动态时变化情况,同时将动态时提升容器纵向响应特性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非定常工况下提升系统进行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并分析其响应特性。(3)针对钢丝绳变形失谐设计了一种钢丝绳主动自动张力平衡装置,并对装置进行了机械液压联合仿真分析,对在液压仿真系统里给定位移信号和在动力学仿真系统里实际位移信号进行比较,以验证所建立联合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得到钢丝绳张力、钢丝绳间张力差和调节液压缸压力、流量变化情况,并对得到的结果进一步的分析,以验证所建立联合仿真模型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管子武,余永亮[9](2015)在《蝙蝠飞行中翼的主动大变形控制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蝙蝠翼的大变形特征,建立了蝙蝠翼的变彤模型(刚性拍动、扭转变形、弯曲变形、弓形变形和面积变化),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手段分析了各类变形模型的主控参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模型翼组合变形的气动特性,探索蝙蝠飞行中翼组合变形的控制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付丽,仲伟业,乔海花,刘国玺,钱宏亮[10](2015)在《天线面板重力变形的主动控制量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理想反射面及2参数、5参数和6参数最佳吻合抛物面方法,计算大型卡氏天线结构重力变形后主反射面板的调整量和对应的副反射面调整量,同时分析馈源偏焦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以上海天文台天马65 m望远镜(TM65m)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分析促动器调整量、6杆并联机构调整量、主反射面精度及偏焦后天线指向变化等,认为针对实际结构而言,经过调整修正后,6参数最佳吻合抛物面方法可以作为高精度天线理想的计算面板变形主动控制量方法,计算结果为天线的主动控制提供初调数据.(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变形主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邻近基坑的地铁结构保护问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加强基坑自身支护体系、优化开挖方案等被动控制措施,此类方法缺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控制隧道变形的适时性和主动性,且会造成基坑造价提高、工期延长。以某邻近地铁结构的大面积基坑工程为例,分析了基坑施工中地铁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注浆对土体及隧道水平变形主动控制的试验及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几种隧道变形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并进行了注浆方案的优化研究。工程案例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基坑分区分期开挖、分仓开挖、加强支护体系等被动控制措施具有较大局限性,而适时注浆主动控制隧道变形技术较为经济有效。在注浆策略上,多排孔注浆时"近距离、多孔位、小方量、由远及近"的注浆方案优于"远距离、少孔位、大方量、由近及远"的方案。主动注浆控制技术具有成本低、工期短、适时控制隧道变形等优点,条件适当时明显优于分区分期开挖等被动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主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殷立军.铁路隧道施工主动控制变形技术研究与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19

[2].郑刚,潘军,程雪松,白如冰,杜一鸣.基坑开挖引起隧道水平变形的被动与注浆主动控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尹婷婷,顾国明,吴联定,杨德生.软土深大基坑微变形主动控制执行机构设计[J].建筑机械化.2019

[4].肖广智.铁路隧道施工主动控制变形技术研究与实践[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

[5].寻广彬,彭海军,吴志刚.大型索网天线反射器动力学建模与主动变形控制[C].第二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6].寻广彬,吴志刚,彭海军,穆瑞楠,邬树楠.大型索网天线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主动变形控制[J].计算力学学报.2016

[7].徐西彬.隧道超前注浆抬升主动动态控制变形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8].吴水源.缠绕式多点提升系统钢丝绳变形失谐动力学分析及主动控制[D].重庆大学.2016

[9].管子武,余永亮.蝙蝠飞行中翼的主动大变形控制优化策略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10].付丽,仲伟业,乔海花,刘国玺,钱宏亮.天线面板重力变形的主动控制量计算方法研究[J].天文学报.2015

标签:;  ;  ;  ;  

变形主动控制论文-殷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