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污染转移论文-李雪娇,何爱平

城乡污染转移论文-李雪娇,何爱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污染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乡污染转移,利益悖论,对策研究,政治经济学

城乡污染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娇,何爱平[1](2016)在《城乡污染转移的利益悖论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染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城乡污染转移是城乡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本质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本文利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分别剖析了城乡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利益诉求及其在污染问题中的行为选择,解释了城乡污染转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污染转移所导致的利益悖论,并对悖论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挖掘,进而提出城乡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城乡污染转移表面上看是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农村家庭受经济发展水平、信息获取能力和政策影响能力的限制,更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长期环境利益;乡镇企业和污染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加快了城乡污染转移;地方政府为实现当地区域利益所采取的重城市轻乡村战略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为污染转移提供了助力。事实上,城乡污染转移违背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污染转移的利益悖论:转移到农村的污染危害农业生产、进而损害城乡人力资本,有悖于长期经济增长;加剧农村生态资源退化、扩大城乡差距,有悖于区域协调发展;污染转移是城市对农村、当代人对后代人环境容量的剥削,有悖于环境的公平。认为:经济主体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城乡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冲突以及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监管缺位是造成污染转移悖论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污染转移悖论的对策建议:统筹规划,实现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统一;整合城乡,促进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协同;强化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供给;完善制度监管,提高执行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减少污染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08期)

张梦喜[2](2016)在《我国城乡污染转移法律规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是以城乡统筹一体化为特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强调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然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农村地区潜在的诸多环境问题也在逐渐凸显。新型城镇化发展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和环境之路,而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对土地合理开发建设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其自身容量、处理城市废弃物的能力也在逐步下降。因此,城市废弃物、污染物大量地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进行转移。其类型多样且数量巨大,占据着农村珍贵的土地资源并持续性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加之各地普遍存在的污染密集型企业集中向农村转移的情况层出不穷,更加重了农村承担自身与城市双重污染的压力,进一步导致了城乡生态环境的失衡,扩大了城乡环境污染的面积。同时,农村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会将潜在的污染源反向带给城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果城乡污染转移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任由其进一步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从污染转移的含义和特性出发,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城乡污染转移的现状和危害,并探究相关法律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进而引发的监管薄弱和执行低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法,总结国外多元化的先进治理经验——美国在控制污染转移采取的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英国采取的分区域管理和信息共享、日本加大民间力量推动政府干预等。力求借鉴以上国家治理污染转移的立法与实践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和对策。试图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制度设计层面上加以规制,以期最终实现城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冯炯[3](2015)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乡污染转移的法律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污染转移导致的农村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农民利益的损失,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只有从法律上积极规制城乡污染转移,创新农村环境保护机制,转变发展观念,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真正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24期)

鲍蕾[4](2015)在《我国城乡环境污染转移的政府责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的污染企业、淘汰设备、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不断扩展转移至城市周边农村,从而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污染。对此,政府作为决策者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未为得到重视,也未在政府的综合决策中反映出来并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时的“政府失灵”造成问题更加恶化。因此,如何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意识,提升政府行为的有效性,进而控制污染转移在乡镇中蔓延就成为现在我们应该关注和明确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确政府环境责任,本文从政府责任的角度对城乡环境污染转移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文章阐明了城乡环境污染转移的相关概念、特点、危害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城乡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让人们了解到污染转移问题的严重性;再次,全面深入的从政府责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城乡环境污染转移的原因,此目的是为了了解由于政府的无作为或是缺失导致问题更加严重;最后,针对欧盟控制环境污染转移的实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了政府治理城乡环境污染转移的对策以及实现路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的综合决策遏制污染转移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蔓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5-06-03)

杨丽萍[5](2015)在《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的法律困境及对策分析——以城乡污染转移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染转移导致的农村工业污染,已经变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阻力。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角度类型化分析农村工业污染的法律困境,为治理该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守法意识;加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救济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备有效的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的法律保障。(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张慧明,周德群[6](2014)在《走出城乡污染转移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污染转移”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组织或个人将造成环境污染的设备、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其他有形或无形的污染物质,由城市转移至农村的行为。城乡污染转移已成为农村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造成耕地与生活用水污染严重。统计数据显示,长期的污染已经(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12-24)

王超锋[7](2015)在《城乡污染转移防治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探究——从城乡污染转移的成因入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城乡二元结构和重经济、轻环保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城乡污染转移还有一定的现实需求,城乡污染转移在我国未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控制。为了通过法律途径防治城乡污染转移,应以城乡污染转移成因的消除以及城乡污染转移的有效控制为目的对城乡污染转移防治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予以系统设计。在将城乡环保统一原则、环保优先原则以及分类管理原则确立为我国城乡污染转移防治法律原则的同时,将源头控制制度、污染转移损益评估制度、经济调控制度等纳入我国城乡污染转移防治法律制度的范畴。(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玉霞,胡敬[8](2014)在《我国城乡污染转移法律现状及其完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状况的加剧,我国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开始引起政府与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和热议。由于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尚不完善,在污染治理方面忽视了农村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较弱,加之我国并未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环境污染诉讼机制,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我国城乡污染转移法制建设制度的实施。因而,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快从法律角度入手有效解决城乡污染转移问题。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我国城乡污染转移的法律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城乡污染转移法律制度提出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4年14期)

董姣姣[9](2014)在《我国城乡污染转移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居民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城乡环境污染转移已经成为一个恶性的发展趋势,城市重污染产业在不断地向农村地区转移,给农民以及农村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外部不经济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环境物品作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以及供给的普遍性,每位公民都有平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本文着重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以及居民环保意识几个方面分析了环境污染转移的动因,揭示了由此带来的阻碍城乡一体化、加剧农村贫困、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危害。当前农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应当引起政府、企业以及农民的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农村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4年22期)

钟翊嘉[10](2014)在《政府在城乡污染转移中的责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土地、劳动力都由低廉逐步上升,城市工业的成本相应得到提高,出现了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的趋势,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城乡污染转移的含义、成因为立足点,着重探讨了政府责任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4年13期)

城乡污染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是以城乡统筹一体化为特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强调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然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农村地区潜在的诸多环境问题也在逐渐凸显。新型城镇化发展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和环境之路,而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对土地合理开发建设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其自身容量、处理城市废弃物的能力也在逐步下降。因此,城市废弃物、污染物大量地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进行转移。其类型多样且数量巨大,占据着农村珍贵的土地资源并持续性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加之各地普遍存在的污染密集型企业集中向农村转移的情况层出不穷,更加重了农村承担自身与城市双重污染的压力,进一步导致了城乡生态环境的失衡,扩大了城乡环境污染的面积。同时,农村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会将潜在的污染源反向带给城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果城乡污染转移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任由其进一步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从污染转移的含义和特性出发,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城乡污染转移的现状和危害,并探究相关法律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进而引发的监管薄弱和执行低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法,总结国外多元化的先进治理经验——美国在控制污染转移采取的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英国采取的分区域管理和信息共享、日本加大民间力量推动政府干预等。力求借鉴以上国家治理污染转移的立法与实践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和对策。试图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制度设计层面上加以规制,以期最终实现城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污染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娇,何爱平.城乡污染转移的利益悖论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

[2].张梦喜.我国城乡污染转移法律规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冯炯.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乡污染转移的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2015

[4].鲍蕾.我国城乡环境污染转移的政府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5].杨丽萍.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的法律困境及对策分析——以城乡污染转移为视角[J].辽宁农业科学.2015

[6].张慧明,周德群.走出城乡污染转移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7].王超锋.城乡污染转移防治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探究——从城乡污染转移的成因入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

[8].张玉霞,胡敬.我国城乡污染转移法律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城市地理.2014

[9].董姣姣.我国城乡污染转移问题探析[J].商.2014

[10].钟翊嘉.政府在城乡污染转移中的责任探讨[J].商.2014

标签:;  ;  ;  ;  

城乡污染转移论文-李雪娇,何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