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寒害论文-平晓燕,周莉

华南寒害论文-平晓燕,周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南寒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南地区,经济林果,寒害,作用机理

华南寒害论文文献综述

平晓燕,周莉[1](2018)在《华南地区经济林果寒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经济林果的寒害敏感性和寒害风险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我国华南地区经济林果寒害方面的研究现状,在综合分析近10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寒害的定义和气象学类型、寒害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寒害的辨识与分级、寒害风险评估、寒害监测预警及防寒减灾措施等6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目前华南地区经济林果的寒害研究进展,概括了目前寒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华南地区经济林果种植布局的合理规划、寒害的精确预报预警和经济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寒害研究要重点关注综合寒害指数的准确构建、抗寒基因的转入和定量表达、区域尺度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寒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借助于寒害的机理性研究和野外调查结果,综合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形差异,实现寒害的准确和定量化分级、寒害的精确预警和风险区划也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俊芳,余会康[2](2016)在《华南地区龙眼寒害灾损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华南地区64个基本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公认的龙眼寒害灾害指标,结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的方法与模拟技术,并考虑龙眼寒害灾损减产风险在不同生育期(花芽生理期、花芽形态分化期、休眠期)之间的差别,对1961—2012年华南地区龙眼不同发育时段的寒害灾损最大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芽生理期,各地区龙眼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在轻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福建、广东和海南、广西,中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重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在花芽形态分化期,各地区龙眼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该时段内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相似,龙眼受灾轻重次序均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在休眠期,各地区龙眼寒害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该时段内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完全相同,轻度和重度寒害威胁下,各地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中度寒害威胁下,海南和广西龙眼受灾最轻,其次为广东,福建受灾最严重.同一寒害致灾等级下,不同发育时段龙眼寒害灾损减产最大风险指数差异显着:轻度寒害威胁下,各地区龙眼在花芽生理期受到危害最重,其次为花芽形态分化期,休眠期危害最轻;中度和重度寒害威胁下,各地区龙眼在花芽生理期受到危害最重,其次为休眠期,花芽形态分化期危害最轻.(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余会康,郭建平,赵俊芳[3](2015)在《华南龙眼寒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4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是中国龙眼的主产区,而寒害是龙眼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寒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其发生规律对防灾减灾与区划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根据《龙眼寒害等级标准》(QX/T168-2012),选取影响龙眼寒害主要影响因子,计算华南4省64个站点52年(1961~2012年)龙眼寒害指数(Hi),确定各级别寒害的发生频率,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华南4省寒害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52年龙眼寒害指数矩阵、主要发生月份(11月至翌年3月)寒害指数矩阵的经验正交分解(EOF),提取第一时间分量,分析寒害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影响,华南地区平均积寒随年代呈减少趋势,有利于寒害的减少。华南4省寒害空间分布呈明显纬向分布,寒害发生频率由南至北增加,寒害还与地理位置有关,发生频率由沿海至内陆增加。寒害时间分布特征为:1~2月为寒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体现年寒害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年寒害发生的最主要时段,但发生频率随年代呈现明显减少趋势。11~12月与3月不是年寒害发生的主要时段,发生频率相对低,但个别年份仍有可能出现较重寒害。通过与历史寒害记载对照分析,表明寒害时空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历史实况主要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5年06期)

李娜,霍治国,贺楠,肖晶晶,温泉沛[4](2010)在《华南地区香蕉、荔枝寒害的气候风险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224个气象站点1951—2006年气候资料和香蕉、荔枝历史灾情资料,采用日最低气温≤5.0℃、持续日数≥3d寒害过程的积寒和表征香蕉、荔枝年度寒害的气候致灾风险信息,构建了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寒害综合气候风险指标,编制了香蕉、荔枝寒害等级风险概率地理分布图和气候风险区划图,并评述了香蕉、荔枝寒害气候风险的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研究区香蕉、荔枝抗寒性降低,寒害致灾风险增加;香蕉、荔枝寒害各等级气候风险概率均呈纬向分布.基于综合气候风险指数的大小将香蕉、荔枝寒害划分为高、中、低3个气候风险区,这为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娜[5](2010)在《华南寒害气候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华南(广东、广西、福建)224个站点1951-2006年气象资料和各承灾体的历史灾情资料,逐站逐年反演了年度寒害与寒害过程中的最大降温幅度、最低温度、持续日数、积寒等致灾因子量值。通过对比分析构建了不同承灾体的寒害气候致灾因子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综合气候指标,以此建立了气候风险估算模型以及综合气候风险区划指数模型,编制了华南地区香蕉、荔枝、龙眼、西红柿、辣椒寒害气候风险区划图。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寒害过程为研究尺度,构建了基于寒害过程的寒害综合气候致灾因子,可很好的识别寒害的发生。2、持续日数≥3天的寒害过程因子量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年度寒害的信息,这为寒害的动态评估提供了依据和准备。3、基于寒害过程尺度构建的日最低气温≤TC、持续日数≥3天寒害过程的积寒和,用最少的因子来识别寒害,更有利于实际的应用。4、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得承灾体的抗寒性降低,寒害的致灾风险增加。为此,采用相对积寒值来构建寒害综合气候风险因子。分析发现,相对积寒值在区分寒害年份与非寒害年份时普遍具有较好的效果。5、分析发现,香蕉、荔枝、龙眼种植北界基本与有害积寒和多年平均值5℃·d等值线相吻合,西红柿、辣椒种植北界基本与有害积寒和多年平均值90℃·d等值线相吻合。6、编制香蕉、荔枝、龙眼、西红柿(分苗期和花果期)、辣椒(分苗期和花果期)寒害等级(Ⅰ-Ⅳ级)风险概率地理分布图(共28幅)和寒害气候风险区划图(共7幅)。结果表明:除南部适宜种植区外,主要的偏北优势区包括:广西的百色、桂平地区等;广东的清远、新兴等;福建的漳州、蒲田部分地区等,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这些地区风险明显偏低,适于发展果蔬生产。7、基于寒害过程尺度构建的香蕉、荔枝、龙眼、西红柿(苗期、花果期)、辣椒(苗期、花果期)寒害综合气候风险,量化了寒害的风险信息,解决了风险可比性问题,为农业生产部门制定适宜的防灾减灾政策、决策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10-05-01)

翟志宏,廖树华,姜会飞,霍治国,胡国权[6](2009)在《基于关键区海温的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华南地区10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的气候资料、海温资料、历史灾情记录对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的华南香蕉寒害指数与前人研究和历史灾情记录吻合,可以代表华南香蕉寒害的强弱。通过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华南冬季寒害的前期夏季海温关键区为(5°S~5°N,170°~120°W)、(50°~60°N,180°~140°W)、(20°~30°N,140°~110°W)、(30°~40°N,140°~150°E)、(40°~50°N,150°~170°E),关键区海温对华南冬季寒害影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利用逐步回归分析,以关键区海温为自变量建立了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其中1961-1990年的数据用于建模,1991-2004年数据用于模型检验。模型拟合准确率和预报准确率均高于88%,这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09年04期)

陈新兰,戴爱和,龚琴,王美娜,陈红锋[7](2008)在《华南植物园药用植物寒害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广州市经历了连续2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阴雨天气。华南植物园药园种植的794种药用植物有78种遭受不同程度的寒害,受害率达9.8%。本文分析了寒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寒害后的补救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可为植物抗寒保育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8年11期)

徐大平,杨曾奖,梁坤南,张宁南,曾杰[8](2008)在《华南5个珍贵树种的低温寒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2月间,我国南方十几个省区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导致大量森林植物出现机械折损、冻伤或死亡,给林业生产和林区群众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给我国华南地区森林植物带来了灾难性的伤害。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结合珍贵树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柏秦凤[9](2008)在《华南寒害致灾气候因子及综合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近年来寒害致灾过程由低温为主向低温、寡照、阴雨综合影响的新变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荔枝、香蕉为承灾体,将寒害研究区域由部分省区扩展为华南地区,将致灾气候因子筛选由仅考虑低温要素的影响拓展为低温、日照、雨湿要素的综合影响。计算并绘制了华南寒害不同致灾因子1951~2005年的平均值、极值及其分布图。采用典型站、典型年与区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确定了10项寒害致灾因子;采用叁种因子组合方法分别求算了广州站1951~2005年的寒害综合指数HI,通过对叁种计算结果与实际寒害发生情况的吻合性分析比较,选择吻合性最好的8因子组合方法,分别对广州、广东省、广西区、华南地区寒害综合指数HI的第一、二向量时间系数进行计算,并对其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新筛选10项寒害气候致灾因子:过程日照距平和、过程平均日照距平、过程日最低气温距平和、过程平均日最低气温、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距平、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距平百分率、过程日均温距平和、过程平均日均温距平、过程平均水汽压距平、过程降雨量。新增寒害致灾因子不仅补充了寒害过程光照、水分要素变异的致灾信息,而且表征了当年寒害过程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差异的累积量大小,以及不同时期的温度变化对寒害发生的影响关系。2)以广东梅县为例,基于长年代历史寒害过程日照、降雨因子变化的综合分析,区分了干冷型、湿冷型2种寒害过程,分析了2种寒害过程的历史演变特征。广东梅县严重干冷型寒害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寒害过程日照距平和达到60h~210h且过程少雨;严重湿冷型寒害年份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寒害过程日照距平和基本在50h以下且过程均出现降雨。3)基于华南地区寒害过程平均日照距平分布变化,初步界定了过程平均日照距平>2.0h的区域为干冷型寒害过程多发区域;过程平均日照距平1.0~2.0h的区域为混合型寒害过程多发区域;过程平均日照距平<1.0h的区域为湿冷型寒害过程多发区域。华南中部和东部为干冷型寒害多发区,华南南部为湿冷型寒害多发区;其他地区为混合型寒害多发区域。4)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提取了寒害致灾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信息,构建并计算了寒害综合指数HI、不同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HI与过程持续日数、过程≤5℃的积寒、过程日照距平和呈正相关,正相关因子值越大,HI值越大,寒害越严重;与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过程日最低气温距平和、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距平、过程平均日均温距平、过程平均水汽压距平呈负相关,负相关因子值越小,HI值越大,寒害越严重。5)采用8因子、6因子、5因子叁种组合方法分别求算了广州站1951~2005年的寒害综合指数HI,其中以8因子组合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寒害发生情况的吻合性最好。以HI值大小将寒害划分为叁个等级:HI>2.0时,为严重寒害年份;1.0<HI<2.0时,为中度寒害年份;0<HI<1.0时,为轻度寒害年份。6)通过对广州、广东省、广西区、华南地区寒害综合指数第一时间向量、第二时间向量时间系数变化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单站、分省区、华南地区寒害变化的年代际特征。其中广州站20世纪70年代寒害发生最强,90年代至2006年次之,50至60年代再其次、80年代最弱。广东省寒害发生总体呈上升趋势、广西区寒害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其共同特点均表现为70年代波动最强、90年代次之、60年代再次之、80年代最弱。华南地区综合寒害指数第一特征向量场时间系数变化保持多年基本平衡,波动由强到弱年代顺序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60年代。(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08-05-01)

刘锦銮,杜尧东,毛慧琴[10](2003)在《华南地区荔枝寒害风险分析与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广东、广西为代表,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历年气候、种植面积和产量资料,分别就华南地区各县荔枝的灾损率、易灾性和防寒抗灾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综合的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对华南地区荔枝寒害风险进行了空间区域分划和分区评述。(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华南寒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华南地区64个基本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公认的龙眼寒害灾害指标,结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的方法与模拟技术,并考虑龙眼寒害灾损减产风险在不同生育期(花芽生理期、花芽形态分化期、休眠期)之间的差别,对1961—2012年华南地区龙眼不同发育时段的寒害灾损最大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芽生理期,各地区龙眼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在轻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福建、广东和海南、广西,中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重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在花芽形态分化期,各地区龙眼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该时段内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相似,龙眼受灾轻重次序均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在休眠期,各地区龙眼寒害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该时段内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完全相同,轻度和重度寒害威胁下,各地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中度寒害威胁下,海南和广西龙眼受灾最轻,其次为广东,福建受灾最严重.同一寒害致灾等级下,不同发育时段龙眼寒害灾损减产最大风险指数差异显着:轻度寒害威胁下,各地区龙眼在花芽生理期受到危害最重,其次为花芽形态分化期,休眠期危害最轻;中度和重度寒害威胁下,各地区龙眼在花芽生理期受到危害最重,其次为休眠期,花芽形态分化期危害最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南寒害论文参考文献

[1].平晓燕,周莉.华南地区经济林果寒害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2].赵俊芳,余会康.华南地区龙眼寒害灾损风险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16

[3].余会康,郭建平,赵俊芳.华南龙眼寒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

[4].李娜,霍治国,贺楠,肖晶晶,温泉沛.华南地区香蕉、荔枝寒害的气候风险区划[J].应用生态学报.2010

[5].李娜.华南寒害气候风险区划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

[6].翟志宏,廖树华,姜会飞,霍治国,胡国权.基于关键区海温的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探讨[J].灾害学.2009

[7].陈新兰,戴爱和,龚琴,王美娜,陈红锋.华南植物园药用植物寒害调查研究[J].中药材.2008

[8].徐大平,杨曾奖,梁坤南,张宁南,曾杰.华南5个珍贵树种的低温寒害调查[J].林业科学.2008

[9].柏秦凤.华南寒害致灾气候因子及综合指数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

[10].刘锦銮,杜尧东,毛慧琴.华南地区荔枝寒害风险分析与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3

标签:;  ;  ;  ;  

华南寒害论文-平晓燕,周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