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饲养和管理

奶牛的饲养和管理

一、奶牛犊牛的饲喂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韬伟[1](2021)在《奶牛犊牛低排放日粮的配制与研究》文中指出

张伟华[2](2020)在《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体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探究日粮苜蓿干草(AH)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体况的影响。选用60头3日龄体重(4.0±1.7)kg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犊牛。各组犊牛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13%、26%(DM)AH的日粮。所有犊牛在51 d断奶,试验周期为70 d。结果表明:26%AH组犊牛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在断奶后和整个试验期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整个试验期苜蓿干草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6%AH组犊牛瘤胃液pH值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26%AH组犊牛在70日龄的体重、胸围和腹围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在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6%苜蓿干草可提高犊牛采食量,改善体况。

汪生贵,韩雪梅[3](2020)在《提高奶牛犊牛成活率的措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奶牛养殖过程中,犊牛的养殖难度相对比较高,影响了奶牛犊牛的育成率,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奶牛犊牛的养殖,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去提升犊牛养殖的成活率,促进奶牛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也对于奶牛犊牛养殖过程中,提高成活率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崔占鸿[4](2020)在《牦牛犊牛培育方式对生长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犊牛是牦牛生产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科学的犊牛饲养策略是牦牛高效繁殖的基础,提高牦牛养殖效率须从犊牛早期培育抓起。当前牦牛犊的培育主要采用哺乳+放牧饲喂方式,哺乳时间5-6个月,平均哺乳量仅1.29 kg/d,加之此时放牧采食的营养有限,导致日粮营养供给与犊牛生长需要间不平衡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犊牛生长发育质量和成年后生产性能发挥;同时,犊牛不断奶致使母牦牛不能适时配种,降低繁殖性能。因此,在保证牦牛犊牛生长发育良好的前提下,实施适时断奶培育对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饲养试验、屠宰试验和基因测序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哺乳+放牧”与“代乳+补饲”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探究代乳+补饲培育方式调节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和瘤胃发育的分子机制,为高原地区牦牛犊牛早期培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脏器发育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30日龄公牦牛犊20头,等分为4组,SA组:代乳粉+补饲开食料与苜蓿干草组;S组:代乳粉+补饲开食料组;A组:代乳粉+补饲苜蓿干草组;MG组:哺乳+放牧组。试验期间SA、S和A组的犊牛单独饲喂,饲喂相同的代乳粉,同时按各试验分组自由采食开食料和苜蓿干草,自由饮水;MG组牦牛犊采用跟随母牛哺乳加放牧的饲喂方式,自由饮水。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测定体重和体尺,采集血液后屠宰所有试验牛取样,测定胴体重和脏器重量。结果表明,SA组、S组、A组和MG组的牦牛犊体重分别为87.90±0.71 kg、70.70±1.45 kg、77.10±2.36 kg和64.50±3.34 kg,日增重分别为562.9±16.6 g、422.45±31.4 g、482.0±8.1 g和358.1±15.9 g,代乳+补饲组体重和日增重均显着高于哺乳+放牧组(P<0.01);相比哺乳+放牧饲喂,代乳+补饲(SA组)饲喂显着提高了牦牛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胴体重(P<0.01),显着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P<0.05)。同时,SA组牦牛犊的胸围、体高和体长均显着高于MG组(P<0.05),SA组牦牛犊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胸腺重量均显着高于MG组(P<0.05);SA、S和A组牦牛犊的血清ALB、BUN、Ca及P含量均显着高于MG组(P<0.05),SA组和A组的血清TP含量显着高于MG组(P<0.05)。综上,与哺乳+放牧相比,代乳+补饲培育方式显着提高了牦牛犊的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了营养物质摄入水平,增加了体重、体尺和脏器重量,有效挖掘了哺乳期牦牛犊的生长潜力。试验二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瘤胃发酵、消化酶活性和上皮组织发育的影响明确了代乳+补饲显着提高哺乳期牦牛犊的生长性能和脏器重量发育,本试验进一步研究代乳+补饲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瘤胃形态及功能发育的影响。采集试验一牦牛犊的瘤胃液、食糜及上皮组织样品,采用组织形态观察、ELISA、实时定量PCR和转录组学测序的研究方法,观测瘤胃发酵、消化酶活性和瘤胃上皮组织形态等指标,并进行瘤胃组织基因表达的转录组学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SA组和S组牦牛犊的瘤胃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及总挥发酸浓度均显着高于MG组(P<0.05)。A组牦牛犊的瘤胃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力均显着高于MG组(P<0.01)。SA组、S组和A组牦牛犊的瘤胃乳头长度均显着高于MG组(P<0.05),SA组和S组的瘤胃乳头宽度均显着高于MG组(P<0.05)。与MG组相比,SA组牦牛犊的瘤胃组织显着差异表达基因1130个,其中高表达基因418个,低表达基因712个;S组的瘤胃组织显着差异表达基因1511个,其中高表达基因463个,低表达基因1047个;A组的瘤胃组织显着差异表达基因1460个,其中高表达基因516个,低表达基因944个。可以看出,与哺乳+放牧相比,代乳+补饲显着增强了牦牛犊的瘤胃发酵能力和消化酶活性,促进了瘤胃上皮形态发育。代乳+补饲显着改变了哺乳期牦牛犊的瘤胃发育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瘤胃上皮的发育、代谢及免疫等生物学过程,KEGG显着性富集通路多与免疫调节相关,说明代乳+补饲培育方式正向调控了哺乳期牦牛犊的瘤胃健康发育。试验三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肠道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黏膜免疫的影响试验二得出代乳+补饲促进了牦牛犊的瘤胃形态与功能发育,本试验继续探究代乳+补饲对哺乳期牦牛犊肠道形态与功能发育的影响。采集试验一牦牛犊的小肠上皮组织、黏膜及食糜样品,采用组织切片观察和ELISA法,观测牦牛犊的肠道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黏膜免疫等指标。结果表明,SA组牦牛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均显着高于MG组(P<0.01),且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均表现为SA组>S组>A组(P<0.01)。SA组、S组和A组牦牛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α淀粉酶和空肠的胰蛋白酶活性均显着高于MG组(P<0.01),但MG组牦牛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脂肪酶活性均显着高于SA组、S组和A组(P<0.01)。SA组牦牛犊十二指肠黏膜的IL-1β含量、空肠黏膜的SIg A、IFN-γ、IL-1β、IL-2和TNF-α含量以及回肠黏膜的IFN-γ和IL-1β含量均显着高于MG组(P<0.05)。综上,与哺乳+放牧相比,代乳+补饲培育方式显着提高了哺乳期牦牛犊的小肠上皮组织形态发育,增强了小肠前中段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分泌能力,提高了牦牛犊肠道的养分消化利用与免疫能力。试验四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在前三个试验的基础上,本试验进一步研究不同培育方式对牦牛犊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阐释代乳+补饲培育方式调控哺乳期牦牛犊消化道发育的微生物学机制。采集试验一牦牛犊的瘤胃、空肠、回肠和盲肠食糜样品,提取高质量的总DNA样品,进行瘤胃和肠道微生物V3-V4的16S r DNA高通量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哺乳+放牧饲喂相比,代乳+补饲饲喂显着增加了牦牛犊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这些菌属主要参与纤维和非纤维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包括瘤胃中Atopobium、Clostridium_XIVb、Acinetobacter、Oscillibacter、Dialister、Desulfovibrio、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菌属,空肠和回肠中Odoribacter、Lachnospira、Propionibacterium、Synergistes、Atopobium、Succiniclasticum、Anaerovibrio和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菌属以及盲肠中Anaerovibrio、Succiniclasticum、Vulcaniibacterium、Synergistes、Eubacterium、Cellulosilyticum、Butyrivibrio、Para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Clostridium_IV、Prevotella、Methanobrevibacter和Turicibacter菌属。同时,补饲开食料组牦牛犊的瘤胃、空肠、回肠和盲肠中主要参与淀粉利用和丙酸或丁酸产生的菌属显着增加,主要包括瘤胃中Prevotella、Oscillibacter、Anaerovibrio、Synergistes、Dialister和Clostridium Xl V菌属,空肠中Propionibacterium、Synergistes、Clostridium IV、Pseudobutyrivibrio、Prevotella、Succinivibrio和Bifidobacterium菌属,回肠中Brachybacterium、Propionibacterium、Clostridium Xl Vb、Eubacterium、Faecalibacterium、Clostridium Xl Va、Synergistes、Anaerovibrio和Prevotella菌属以及盲肠中Synergistes、Eubacterium、Pseudobutyrivibrio、Prevotella、Turicibacter、Methanobievibacter和Ruminococcus菌属。然而,补饲苜蓿干草组牦牛犊的纤维素分解和半纤维素分解相关细菌显着增加,包括瘤胃中Eubacterium、Butyrivibrio和Lachnospira菌属,空肠中Pseudobutyrivibrio和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菌属,回肠中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Arthrobacter和Anaerovibrio菌属以及盲肠中Methanobievibacter、Olsenella、Vulcanilbacterium、Aquabacterium、Limnobacter、Caulobaceter和Tepidimonas菌属。综上,与哺乳+放牧相比,代乳+补饲开食料和苜蓿干草调节的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促进了牦牛犊的消化道功能发育,改变的微生物菌群提升了牦牛犊的养分利用和免疫稳态水平,进而提高了牦牛犊的生长发育质量。综上所述,牦牛犊牛在30日龄进行断奶,在饲喂代乳粉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补饲显着提高了牦牛犊的干物质采食量,补充了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素,提高了哺乳期牦牛犊的生长性能。代乳+补饲培育方式增加了牦牛犊消化道淀粉和纤维分解菌的种类及丰度,改变的微生物菌群及发酵产物促进了消化道形态与功能的早期发育,提高了黏膜免疫稳态水平,为高原地区牦牛犊的提质培育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夏千童,王晶,王礞礞,高然[5](2018)在《营养调控和环境互作——第二届“幼龄反刍动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牛羊养殖大国,反刍动物养殖业是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产业,但生产效率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幼畜培育不到位是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促进幼畜生理及营养学科发展,提高幼畜培育技术,2018年10月22~2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精准动物营养研究中心、《中国乳业》杂志社承办的"第二届‘幼龄反刍动物’国际研讨会—营养调控和环境互作"在北京举办。内容涉及奶牛、肉牛、牦牛、水牛、肉羊、毛绒羊等领域的前沿知识,并分为区域性幼畜培育技术、母畜健康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消化道微生物、幼畜培育技术、幼畜营养调控、幼畜营养与环境控制等六大专题。本文将其中的精彩报告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郭竟升[6](2018)在《牛至精油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牛至精油是从牛至中提取出来具有抑菌作用的一种具有潜在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肠道健康对于新生犊牛的生长健康至关重要,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均具有提高犊牛肠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单独添加牛至精油、瘤胃素及牛至精油+瘤胃素混合添加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混合组:精料+瘤胃素(20%,3.6kg/t)+牛至精油(4kg/t);瘤胃素组:精料+瘤胃素(20%,3.6kg/t);牛至精油组:精料+牛至精油(4kg/t);对照组:精料。试验周期70天(0-70日龄),每2周对其生长性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腹泻率、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与其他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显着提高犊牛采食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瘤胃素对犊牛采食量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牛至精油对腹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牛至精油显着提高犊牛平均日增重(P<0.01)。70日龄时,混合组、瘤胃素组、牛至精油组犊牛的体重分别为比对照组高6.7kg、1.0kg、5.6kg,表明牛至精油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且与瘤胃素有较好的协同作用。3.70日龄时,饲料中添加牛至精油犊牛的各项体尺指标均显着增加(P<0.01),瘤胃素组的的体尺指标中除腹围变化显着(P<0.01)以外,其余指标均为不显着(P>0.05)。4.牛至精油可显着增加犊牛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P<0.01),添加瘤胃素对犊牛的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二者互作效应不显着(P>0.05)。5.牛至精油对粗蛋白、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淀粉、磷、钙、氯消化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瘤胃素可显着提高粗蛋白、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磷、钙消化率(P<0.05或P<0.01),但对淀粉和氯的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互作效应对粗蛋白、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磷、钙均为显着(P<0.05或P<0.01)。6.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显着提高犊牛血液中的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总酸浓度(P<0.01),添加瘤胃素可显着提高血液中丙酸的浓度(P<0.05),不同的处理对于戊酸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

闫海峰[7](2017)在《基于在线称重的犊牛精确给料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犊牛作为牛场的后备力量,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犊牛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畜牧业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的畜牧装备不仅解决了人工饲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畜牧业生产成本。为此,亟需开展犊牛智能化、自动化饲喂技术装备的研究。本文以犊牛体重为饲喂依据,以巴氏杀菌奶为饲喂物料,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称重的犊牛精确给料控制系统,该饲喂系统综合考虑犊牛个体体重信息,通过采用单片机与动态称重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完成了犊牛精确饲喂控制系统的搭建,解决了犊牛精确饲喂过程中的位置检测、体重信息实时采集、饲喂量计算及精确给料,实现了犊牛饲喂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为犊牛精确饲喂装备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在线称重的犊牛精确给料控制系统以Keil uVision4为开发环境,C语言为开发语言,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了控制系统的模块化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供水模式(用于对常乳进行巴氏消毒时所用水的供给控制)、巴氏消毒模式(在巴氏消毒时对常乳进行温度控制和搅拌)、饲喂模式(根据犊牛饲喂量对犊牛个体进行精确饲喂)、清洗模式(辅助人工对犊牛饲喂机的搅拌加工桶进行清洗)等四个运行模式,该系统精确给料通过饲喂模式实现,具体实现方法为:当红外识别装置检测到犊牛到来时,进行犊牛的在线称重,将体重信息采集后传送至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犊牛饲喂量的数学函数模型,采用正向推理的方法来完成个体犊牛饲喂量计算,实现犊牛的精确给料,系统的供水模式、清洗模式、巴氏消毒模式等三个模式作为该控制系统的辅助模块。系统搭建完成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21团中心牛场进行了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红外识别装置犊牛识别率100.0%,在线体重采集精度不低于98.9%,投料精度不低于98.5%。

周俊梅[8](2017)在《奶犊牛的饲养管理》文中认为犊牛是指六月龄以内的小牛,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强,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六月龄以前是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成年的体型结构和终生的生产性能。随着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逐渐增多,人们对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越来越重视,而犊牛是奶牛场的后备主力,犊牛培育的好坏决定着奶牛场未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但在广大养殖户(小区)中关于奶牛犊牛的饲养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导致了犊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低,疾病多,严重的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大力发

张淑二,张传富,张卫杰,李有志[9](2016)在《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产生的影响,选择3-20日龄德系西门塔尔牛犊牛、荷斯坦奶犊牛和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奶牛杂交后代犊牛60头,分成两组,每组30头,开展不同饲喂方式下不同品种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犊分离的饲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每个品种犊牛的腹泻疾病发生率;相同饲养条件下,德系西门塔尔犊牛的抗腹泻能力最强。

员学纪,岳涛[10](2016)在《奶牛犊牛饲养技术》文中指出奶牛犊牛作为奶业发展的基础,对奶牛犊牛饲养的重要技术手段进行规范提高,可降低牛群疾病的发生,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牛犊的成活率和饲料的利用率,保证奶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奶牛犊牛的饲喂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犊牛的饲喂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体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犊牛饲喂管理
    1.2 样品采集
    1.3 营养成分及VFA的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2.2 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见表3)
    2.3 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体况的影响(见表4)
3 讨论
    3.1 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3 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体况的影响
4 结论

(3)提高奶牛犊牛成活率的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奶牛犊牛养殖成活率的因素
    1.1 先天性疾病
    1.2 孕牛健康和分娩
    1.3 饲养环境
2 奶牛犊牛养殖成活率提升的关键措施
    2.1 做好奶牛犊牛选种培育
    2.2 做好孕期母牛的管理
    2.3 做好初生犊牛的接生和护理工作
3 结语

(4)牦牛犊牛培育方式对生长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犊牛
    1.2 犊牛的营养需要
    1.3 犊牛日粮
        1.3.1 初乳
        1.3.2 常乳
        1.3.3 犊牛代乳粉
        1.3.4 犊牛开食料
        1.3.5 犊牛粗饲料
    1.4 犊牛断奶
        1.4.1 犊牛早期断奶
        1.4.2 早期断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日粮营养对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1.5.1 日粮营养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1.5.2 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1.5.3 对犊牛肠道发育的影响
        1.5.4 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6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1.6.1 牦牛犊培育的现状
        1.6.2 存在的问题
        1.6.3 研究目的及假设
        1.6.4 研究内容
        1.6.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脏器重量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2.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3 饲养管理及试验日粮
        2.1.4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1.5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体重的影响
        2.2.2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脏器重量的影响
        2.2.3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4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瘤胃发酵、消化酶和上皮组织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3.1.2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及观测指标
        3.1.4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发酵的影响
        3.2.2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2.3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上皮组织形态的影响
        3.2.4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壁组织基因表达的转录组分析
    3.3 讨论
        3.3.1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发酵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3.2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组织形态发育的影响
        3.3.3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培育方式对牦牛犊牛小肠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粘膜免疫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4.1.2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及观测指标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小肠组织形态学发育的影响
        4.2.2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2.3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小肠粘膜免疫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肠道上皮组织形态发育的影响
        4.3.2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3.3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牛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5.1.2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5.1.3 样品采集及观测指标
        5.1.4 数据统计
    5.2 结果
        5.2.1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5.2.2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空肠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5.2.3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回肠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5.2.4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盲肠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培育方式对哺乳期牦牛犊消化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5.3.2 补饲对代乳饲喂牦牛犊消化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5.3.3 改变的消化道菌群区系组成调控哺乳期牦牛犊的免疫稳态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营养调控和环境互作——第二届“幼龄反刍动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幼龄反刍动物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犊牛早期断奶营养管理技术进展
从犊牛到高效奶牛——动物出生早期培育要点
初乳饲喂方式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奶牛犊牛和青年母牛的氮利用
日粮对新生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发展的影响
不同生长阶段后备牛甲烷排放规律
用真菌来提高粗饲料利用价值

(6)牛至精油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饲用添加剂使用现状
        1.1 国外饲用添加剂现状
        1.2 我国饲用添加剂现状
    2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2.1 抗生素替代品的种类
        2.2 抗生素替代品的作用
    3 牛至精油的研究进展
        3.1 牛至精油的理化性质
        3.2 牛至精油的生物学功能
        3.3 牛至精油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4 我国犊牛产业现状
        4.1 犊牛产业现状
        4.2 我国犊牛饲喂存在的问题
    5 犊牛生长发育特点
    6 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设计与饲粮配制
        1.4 饲养管理
        1.5 样品采集
        1.5.1 血样采集
        1.5.2 粪样采集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1 体重、体尺测定
        1.6.2 血液指标测定
        1.6.3 消化率测定
        1.6.4 腹泻率测定
        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对犊牛采食量的影响
        2.2 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对犊牛体重及日增重的影响
        2.3 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对犊牛体尺的影响
        2.3.1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体高的影响
        2.3.2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体长的影响
        2.3.3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胸围的影响
        2.3.4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腹围的影响
        2.3.5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管围的影响
        2.4 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对犊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2.4.1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血清总蛋白TP的影响
        2.4.2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免疫球蛋白A(IgG)的影响
        2.4.3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免疫球蛋白A(IgA)的影响
        2.4.4 不同添加剂对犊牛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
        2.5 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6 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对犊牛血液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
        2.7 牛至精油和瘤胃素对犊牛腹泻的影响
    3 讨论
        3.1 精料中不同添加剂对犊牛采食量和腹泻的影响
        3.2 精料中不同添加剂对犊牛体重的影响
        3.3 精料中不同添加剂对犊牛体尺的影响
        3.4 精料中不同添加剂对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精料中不同添加剂对犊牛消化率的影响
        3.6 精料中不同添加剂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基于在线称重的犊牛精确给料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总体研究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2.1.1 用户需求
        2.1.2 功能需求
    2.2 系统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 系统总体结构
        2.2.2 系统工作原理
    2.3 系统基本功能
    2.4 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整体硬件结构
    3.2 控制模块的选型
    3.3 巴氏杀菌奶精确供给模块
        3.3.1 巴氏杀菌奶精确供给机构选择
        3.3.2 巴氏杀菌奶精确供给模块电路原理图
    3.4 电源模块
    3.5 温度测量模块
    3.6 犊牛检测模块
        3.6.1 检测传感器选择
        3.6.2 红外线光电开关选型
        3.6.3 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3.7 巴氏杀菌模块
        3.7.1 巴氏杀菌原理及控制流程
        3.7.2 巴氏杀菌模块电路设计
    3.8 犊牛在线称重模块
        3.8.1 犊牛在线称重模块中传感器选型
        3.8.2 模数转换模块选型
    3.9 硬件电路抗干扰处理
    3.10 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主程序的实现
    4.3 供水模式子程序的实现
    4.4 巴氏消毒模式子程序的实现
    4.5 饲喂模式子程序的实现
        4.5.1 犊牛识别模块的实现
        4.5.2 采集犊牛个体体重模块的实现
    4.6 清洗模式子程序的实现
    4.7 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
    5.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5.2 评价指标
    5.3 试验安排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红外识别率试验
        5.4.2 精确给料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8)奶犊牛的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犊牛的生理特点
2 犊牛出生前技术准备
    2.1 母牛圈舍准备
    2.2 母牛饲草料准备
3 母乳的质量
    3.1 初乳期饲养
    3.2 常乳期的饲养
    3.3 供给充足饮水
4 管理措施
    4.1 出生管理
    4.2 犊牛断奶
    4.3 称重、编号和去角
    4.4 运动
    4.5 环境卫生

(9)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牛场选择
    1.2 试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1.3 饲喂方式
    1.4 腹泻发病统计与临床观察
    1.5 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方式对各品种犊牛腹泻的影响
    2.2 相同饲喂方式下各品种犊牛腹泻差异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10)奶牛犊牛饲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饲喂初乳
    1.1 初乳
    1.2 喂养的方法
    1.3 代乳
    1.4 发酵乳
2 常乳的喂养
3 提早给犊牛饲喂植物性饲料
4 供给充足饮水

四、奶牛犊牛的饲喂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犊牛低排放日粮的配制与研究[D]. 王韬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苜蓿干草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体况的影响[J]. 张伟华. 饲料研究, 2020(11)
  • [3]提高奶牛犊牛成活率的措施分析[J]. 汪生贵,韩雪梅. 兽医导刊, 2020(19)
  • [4]牦牛犊牛培育方式对生长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D]. 崔占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营养调控和环境互作——第二届“幼龄反刍动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J]. 夏千童,王晶,王礞礞,高然. 中国乳业, 2018(12)
  • [6]牛至精油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D]. 郭竟升.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0)
  • [7]基于在线称重的犊牛精确给料控制系统研究[D]. 闫海峰.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8]奶犊牛的饲养管理[J]. 周俊梅. 中国牛业科学, 2017(02)
  • [9]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的影响[A]. 张淑二,张传富,张卫杰,李有志. 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6
  • [10]奶牛犊牛饲养技术[J]. 员学纪,岳涛. 新疆畜牧业, 2016(07)

标签:;  ;  

奶牛的饲养和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