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补贴政策论文-王倩,高祥晓

绿色补贴政策论文-王倩,高祥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色补贴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畜禽养殖环境,河北省

绿色补贴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高祥晓[1](2018)在《河北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会对水、土壤和空气等造成严重危害。河北省是畜禽养殖大省,畜禽养殖的出栏量和存栏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畜禽排泄物,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针对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河北省的环境监管体系尚未完善,治理能力不强,且相关环境治理政策依然存有治理范围不广泛、定位有偏差、监管机构执行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综合设计河北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20期)

姚文捷[2](2016)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污染已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还相当薄弱,不仅整个环境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而且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存在着定位偏差、执行效力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对养殖户行为的关注。虽然环境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中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也强调了采取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必要性,但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中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不仅未能准确把握产业规模变化与环境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程度和由此引起采纳行为的变化也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为此,较为系统地探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旨在从总体上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个科学的环境经济政策设计思路。这对丰富农业补贴政策内容、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也有利于政府合理引导畜禽养殖户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查新文献资料和收集年鉴数据之后,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和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分别作为平原地型、平原兼丘陵地型与丘陵地型生猪养殖产业的分析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并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数据采集,进而考察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及其决定条件,以及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及其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主要研究内容为:(1)明晰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结合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的归纳总结,分析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和环境经济类政策(限制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各自的使用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而探讨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变化。(2)结合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利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浙江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综合指数,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预测“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并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模型,分析“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3)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探求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t模型揭示其响应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多元定量回归模型揭示决定其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界定禁限养政策实施的标准并明确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实施的前提。(4)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中分别就现有情形和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设置了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选择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揭示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Probit模型揭示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厘清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5)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理论依据,基于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实地调查情况,从整体框架说明、价格稳定机制、补贴实施细则、政策执行程序和配套措施安排5个方面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结果形成的主要观点为:(1)畜禽养殖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与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以及环境经济类政策中的限制性措施相比,庇古手段的环境补贴可以较好地避开政策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充分引导畜禽养殖户自觉进行污染处置,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2)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是有利于合理满足畜禽养殖户的生产扩张需求的,但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是导致这一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由于环境保护激励是以生产效益激励为前提的,实施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必须首先维护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以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3)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变动社会最优养殖规模,最终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以生猪养殖为例的考察中,家庭年均收入、废弃物减量方法认知、废弃物处理培训意愿、猪舍最近农田距离、废弃物处理技术服务站个数在影响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强;而废弃物处理净收益评价、禁限养政策认知、猪舍最近河流距离在影响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弱。因此,在猪肉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要使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得到增强,理应致力于提高废弃物处理净收益、宣传禁限养政策实施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拆除河流附近猪舍等。(4)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的确定是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能否对畜禽养殖户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对政府而言,长期的持续补贴并非可取,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长效治理,真正依靠的恰恰是价格稳定机制,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提高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可以节省补贴的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能够使畜禽养殖户在产生获得合理收益的预期后更加关注废弃物处理行为的环境效应。由于和农药、化肥与农用地膜等引起的其他农业面源污染相比,畜禽废弃物有着“资源化利用”的不同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经济效益的。那么,补贴就只应是一种引导性的激励手段,它的作用是在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中启发畜禽养殖户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够带来的潜在边际收益率。显然,使补贴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必要条件是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大于0,充分条件是补贴额加上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等于亏损额。在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中确定最低保证价格应有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可根据畜禽养殖户补贴意愿的大小结合罚款制度或禁限养政策适当选择采用。与同类研究相比,在3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1)明晰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了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了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定量评估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WTA),从微观经济主体需求的角度论证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可行性;(3)将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引入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中,构建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并通过对调节最低保证价格的分析,提出了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6-06-01)

李长安,王德刚,李小龙[3](2013)在《养殖种植一体化绿色补贴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当今农村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养殖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被重视。政府制定了诸多有利于养殖户和种植户的绿色补贴政策,鼓励养殖、种植户积极的向养殖种植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补贴对象针对性不强、补贴不到位的问题,影响养殖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本文总结了政府现有的对养殖种植绿色补贴政策,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养殖种植一体化的绿色补贴政策补充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3年21期)

周力,郑旭媛[4](2012)在《基于低碳要素支付意愿视角的绿色补贴政策效果评价——以生猪养殖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江苏省545份生猪养殖户问卷调查,通过CVM方法实证分析了散户、小规模农户、中大规模农户对沼气池建设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了碳减排压力指数,分析了补贴政策的未来导向。结论表明:沼气池普及率并不高,养殖户的支付意愿与现有补贴下的预期支出水平有一定差距,现行补贴政策与农户碳减排压力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小规模农户的支付意愿最低,受到补贴最少,碳减排压力却最高。补贴政策的未来走向应该大力补贴小规模农户,适度追加补贴中大规模农户,大幅削减对散户的沼气池补贴。(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何娜[5](2009)在《我国绿色补贴制度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以环保为大旗的"绿色壁垒"的冲击,运用绿色补贴这种环境友好型的不可诉补贴成为应对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良好措施。本文分析了绿色补贴的定义、内涵及其对我国贸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目前实施的绿色补贴制度提出了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期刊2009年11期)

彭新宇[6](2009)在《农业绿色补贴政策效率的实证研究——以沼气池建造补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补贴低效率问题主要存在于连续性的收入支持类补贴,一次性的成本分摊类补贴有很好的政策效率,沼气池建造补贴的实证研究佐证了此点。环境规制中要更多地采用成本分摊类补贴。(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9年08期)

彭新宇[7](2007)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沼气技术采纳行为及绿色补贴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禽业快速发展,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恶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养殖专业户采纳沼气技术防治污染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和行为研究,进而提出基于专业户畜禽污染防治的绿色补贴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补充以及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行为经济视角来研究环境经济政策,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来开展研究。在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按照“背景描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行文思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评价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现状和环境管理现状,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从产权制度、污染外部性、最优污染水平、污控投资博弈的视角全面分析畜禽养殖污染的经济学内涵;第叁部分阐述我国养殖专业户防治畜禽污染的主要技术模式,从社会角度和专业户角度对专业户建造沼气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第四部分模型研究专业户的养殖污染意识、沼气技术采纳决策、沼气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诠释绿色补贴政策的内涵及作用机制,研究应用绿色补贴政策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效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养殖专业户畜禽污染严重,管理环节薄弱,政府对其重视不够;第二,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专业户角度,沼气技术是一种经济上可行的畜禽污染防治技术,政府对专业户建造沼气工程有补贴的必要性;第叁,专业户沼气技术采纳行为与“户主性别”等变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户主对畜禽废弃物与畜禽健康的认识”、“是否参加畜禽养殖协会”“是否获得政府补贴”、“实际获得补贴量”、“当年饲养规模”等变量呈正向关系;第四,我国农村沼气事业发展中存在着沼气工程规模过小、后期技术管理缺乏、综合利用门槛较高的问题,专业户不采纳沼气技术主要有经济上趋利、技术上后期管理缺位、政策上补贴方案不完善的问题;第五,绿色补贴政策是防治专业户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政策工具。上述研究结论具有很好的政策意义:第一,继续实施对沼气工程建造的财政补贴政策,但应扩大受益对象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从财政预算中单列出充足的项目资金,执行“先达标建池,后给予补贴”的有条件补贴方式,实行补贴量与建池规模绑定的累进制补贴,确保地方配套补贴资金的落实到位。第二,实施农村环境教育补贴项目,促进专业户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进步。第叁,实施农村妇女环保培训补贴项目,提高妇女在农村环境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度。第四,对农村畜禽养殖协会进行财政支持,强化其畜禽养殖环境管理职能。第五,对农技推广部门进行财政支持,充分发挥技术措施防治污染的作用。第六,从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公共政策方面进行配套制度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7-06-01)

绿色补贴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污染已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还相当薄弱,不仅整个环境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而且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存在着定位偏差、执行效力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对养殖户行为的关注。虽然环境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中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也强调了采取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必要性,但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中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不仅未能准确把握产业规模变化与环境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程度和由此引起采纳行为的变化也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为此,较为系统地探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旨在从总体上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个科学的环境经济政策设计思路。这对丰富农业补贴政策内容、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也有利于政府合理引导畜禽养殖户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查新文献资料和收集年鉴数据之后,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和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分别作为平原地型、平原兼丘陵地型与丘陵地型生猪养殖产业的分析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并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数据采集,进而考察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及其决定条件,以及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及其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主要研究内容为:(1)明晰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结合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的归纳总结,分析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和环境经济类政策(限制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各自的使用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而探讨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变化。(2)结合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利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浙江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综合指数,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预测“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并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模型,分析“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3)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探求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t模型揭示其响应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多元定量回归模型揭示决定其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界定禁限养政策实施的标准并明确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实施的前提。(4)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中分别就现有情形和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设置了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选择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揭示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Probit模型揭示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厘清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5)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理论依据,基于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实地调查情况,从整体框架说明、价格稳定机制、补贴实施细则、政策执行程序和配套措施安排5个方面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结果形成的主要观点为:(1)畜禽养殖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与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以及环境经济类政策中的限制性措施相比,庇古手段的环境补贴可以较好地避开政策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充分引导畜禽养殖户自觉进行污染处置,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2)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是有利于合理满足畜禽养殖户的生产扩张需求的,但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是导致这一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由于环境保护激励是以生产效益激励为前提的,实施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必须首先维护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以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3)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变动社会最优养殖规模,最终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以生猪养殖为例的考察中,家庭年均收入、废弃物减量方法认知、废弃物处理培训意愿、猪舍最近农田距离、废弃物处理技术服务站个数在影响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强;而废弃物处理净收益评价、禁限养政策认知、猪舍最近河流距离在影响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弱。因此,在猪肉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要使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得到增强,理应致力于提高废弃物处理净收益、宣传禁限养政策实施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拆除河流附近猪舍等。(4)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的确定是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能否对畜禽养殖户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对政府而言,长期的持续补贴并非可取,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长效治理,真正依靠的恰恰是价格稳定机制,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提高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可以节省补贴的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能够使畜禽养殖户在产生获得合理收益的预期后更加关注废弃物处理行为的环境效应。由于和农药、化肥与农用地膜等引起的其他农业面源污染相比,畜禽废弃物有着“资源化利用”的不同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经济效益的。那么,补贴就只应是一种引导性的激励手段,它的作用是在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中启发畜禽养殖户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够带来的潜在边际收益率。显然,使补贴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必要条件是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大于0,充分条件是补贴额加上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等于亏损额。在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中确定最低保证价格应有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可根据畜禽养殖户补贴意愿的大小结合罚款制度或禁限养政策适当选择采用。与同类研究相比,在3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1)明晰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了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了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定量评估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WTA),从微观经济主体需求的角度论证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可行性;(3)将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引入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中,构建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并通过对调节最低保证价格的分析,提出了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色补贴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倩,高祥晓.河北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2].姚文捷.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

[3].李长安,王德刚,李小龙.养殖种植一体化绿色补贴政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

[4].周力,郑旭媛.基于低碳要素支付意愿视角的绿色补贴政策效果评价——以生猪养殖业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何娜.我国绿色补贴制度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

[6].彭新宇.农业绿色补贴政策效率的实证研究——以沼气池建造补贴为例[J].求索.2009

[7].彭新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沼气技术采纳行为及绿色补贴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标签:;  ;  ;  ;  

绿色补贴政策论文-王倩,高祥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