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诉讼论文-胡建兵

民众诉讼论文-胡建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众诉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域,民事诉讼管辖,基层人民法院,当事人诉讼,立案标准,诉讼改革,基层法院,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制度

民众诉讼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兵[1](2019)在《跨域立案使民众诉讼渠道更通畅》一文中研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立案诉讼改革,推行跨域立案,旨在让人民群众在任何一家中基层法院都能够获得与管辖法院同品质的立案服务。据了解,跨域立案服务已经在全国中基层人民法院全面实现。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大指导督导力度,不断提高跨域立案服务质效;增加跨域立案服务协(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12-26)

尤陈俊[2](2019)在《明清司法经济对民众诉讼策略的影响——高昂讼费与健讼风气之悖论的一个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史料中的一些记载声称,打官司所需的诉讼费用居高不下,但同时又有很多文献则显示,不少人到官府频频兴讼,乃至于官员们认为当地存在健讼之风。明清时期的官员们将一些地方的词讼繁多归咎于讼师、衙蠹之挑唆的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套路化的话语模式并不足以解释普遍的真实情形。由于明清时期并不存在法定的诉讼收费制度,百姓们打官司时面临着由种种司法陋规乃至完全非法的勒索盘剥所构成的"高昂"讼费之现实威胁,但他们在整体上作为绝非缺乏经济理性的行动者,也发展出并分享着一些能将这种沉重的经济负担降低至自己勉可承受的水平的应对策略,例如,由多人分摊讼费,又或者将官司只打到一半而非走完全部的司法程序。当时的人们并不都是将到官府告状视为绝对不敢踏足的畏途,结果造成一些地方衙门的讼案数量颇为可观。(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文勇[3](2018)在《略论宋代民众的诉讼手法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民众在诉讼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诉讼手法来为自身谋求诉讼利益。本文在分析宋代民众主要诉讼手法,如自残、伪证、缠讼、诬告等基础上,指出宋代民众诉讼手法的层出不穷与宋代社会经济的变革有很大关系,反映了民众的诉讼意识与利益观念的演进,并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宋代士大夫儒家诉讼传统观念的防线。(本文来源于《宋史研究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姜金,林杨琪,姜悦达,王伟明,王健[4](2018)在《公益诉讼显威力 绿水青山还民众 辽宁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今已经得到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与重视。公益诉讼这把利剑在各级检察机关手中也逐渐显示出威力,让危害生态环境的不法之徒受到严惩,还民众一片绿水青山。被毁林地起死回生2013年10月,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的张某、薛某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建平县张家营子化石里沟村林地建鱼塘,分别非法占用国家公益林地2000余平方米、1000余平方米。建平县林业局对二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分别罚款2万余元和1万余元,并限期(本文来源于《检察风云》期刊2018年20期)

闫斌,张潇[5](2018)在《法律电影视域下的中西民众诉讼心理比较研究——以《我不是潘金莲》和《费城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的法律电影是一国法律文化的标本,足以反映一国的诉讼文化及诉讼心理。通过经典法律电影所折射出的中国民众的厌讼心理与西方民众的好讼心理之比较,我们获得了叁点启示,分别是:法治的实现离不开良法善治,同时也要重视法律之外的纠纷解决方式;法治的认同需要深化民众的法律信仰、树立法律权威;法治的进步需要借助法治教育来培育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王烨[6](2018)在《“叁言二拍”中民众对诉讼活动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传统文学的法律探讨已经有不少论文着作了,对于"叁言二拍"的法律研究也已经有很多学者写下诸多论文。但是遗憾的是这类论文大多是对于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叁言二拍"中民众的诉讼意识、诉讼观念类的研究文章却比较少。文章基于对"叁言二拍"的故事案例为研究对象,从故事的情节细节、人物对白等细微之处入手,研究其中的诉讼现象,反映当时人们的诉讼意识与观念,并且进一步对这种诉讼认识的现象形成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8年15期)

许聪[7](2018)在《司法为民:民众诉讼更便捷 纠纷解决更高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习近平立案登记制改革,增设巡回法庭,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破解(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8-03-19)

郑鹏[8](2017)在《元代民众诉讼实践中的“诉冤”与“告奸”》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民众诉讼主要有"诉冤"与"告奸"两种情形。前者因诉讼者遭受各种侵害或利益纠纷而产生,其目的是通过外部力量予以救济。后者针对的是各种违法行为,其中一部分严重侵害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罪行,国家规定民众有举告的义务,更多的则是以奖赏鼓励举告。在"集权的简约治理"模式下,元代国家希望通过民众举告打击犯罪,同时尽量减少因婚姻、田土等纠纷产生的诉讼,以节省行政成本。而民众诉讼的根本动因皆出于自身利益,婚姻、田土等纠纷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必然出现"民讼之繁,婚田为甚"的结果。在诉讼中,官民之间展现出明显的立场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陈丰华[9](2017)在《浅析中国古代民众的诉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民众的诉讼观念以厌讼为主流,好讼为支流,并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这一过程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根源。诉讼是人类社会解决纠纷的一种手段,它决非良药,无论是"厌讼"的诉讼观还是"好讼"的诉讼观,无论是诉讼方式还是调解方式,人们真正希望的是圆满地解决纠纷。当前,只有疏通各种纠纷的调解渠道,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不断完善诉讼制度,才能缓解法院的"诉讼爆炸"危机,也才能真正化解纠纷。(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王亚丽[10](2017)在《宋代民众诉讼观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中,"无讼"、"息讼"一直是主流论调,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某些朝代,也曾出现过"好讼"、"健讼"。在本文中,笔者以宋代中国普通民众的诉讼观为切入点,试图分析宋代时代背景,及民众诉讼观"好讼之风"的场景,探究其形成原因。(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民众诉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史料中的一些记载声称,打官司所需的诉讼费用居高不下,但同时又有很多文献则显示,不少人到官府频频兴讼,乃至于官员们认为当地存在健讼之风。明清时期的官员们将一些地方的词讼繁多归咎于讼师、衙蠹之挑唆的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套路化的话语模式并不足以解释普遍的真实情形。由于明清时期并不存在法定的诉讼收费制度,百姓们打官司时面临着由种种司法陋规乃至完全非法的勒索盘剥所构成的"高昂"讼费之现实威胁,但他们在整体上作为绝非缺乏经济理性的行动者,也发展出并分享着一些能将这种沉重的经济负担降低至自己勉可承受的水平的应对策略,例如,由多人分摊讼费,又或者将官司只打到一半而非走完全部的司法程序。当时的人们并不都是将到官府告状视为绝对不敢踏足的畏途,结果造成一些地方衙门的讼案数量颇为可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众诉讼论文参考文献

[1].胡建兵.跨域立案使民众诉讼渠道更通畅[N].人民法院报.2019

[2].尤陈俊.明清司法经济对民众诉讼策略的影响——高昂讼费与健讼风气之悖论的一个分析[J].法学.2019

[3].张文勇.略论宋代民众的诉讼手法及其意义[J].宋史研究论丛.2018

[4].姜金,林杨琪,姜悦达,王伟明,王健.公益诉讼显威力绿水青山还民众辽宁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J].检察风云.2018

[5].闫斌,张潇.法律电影视域下的中西民众诉讼心理比较研究——以《我不是潘金莲》和《费城故事》为例[J].语文学刊.2018

[6].王烨.“叁言二拍”中民众对诉讼活动的认识[J].中国集体经济.2018

[7].许聪.司法为民:民众诉讼更便捷纠纷解决更高效[N].人民法院报.2018

[8].郑鹏.元代民众诉讼实践中的“诉冤”与“告奸”[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陈丰华.浅析中国古代民众的诉讼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10].王亚丽.宋代民众诉讼观浅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  ;  ;  ;  ;  ;  

民众诉讼论文-胡建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