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爬梯运动论文-刘晨涛,张娟娟,苗华,孙丽君,唐量

负重爬梯运动论文-刘晨涛,张娟娟,苗华,孙丽君,唐量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重爬梯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负重爬梯,骨质疏松,骨微结构,生物力学

负重爬梯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晨涛,张娟娟,苗华,孙丽君,唐量[1](2019)在《负重爬梯运动调节去卵巢大鼠OPG/Ikkα/Runx2基因表达以及对股骨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负重爬梯运动对去卵巢大鼠OPG/Ikkα/Runx2基因表达调控以及对股骨微结构与生物力学特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组,10只)、去卵巢手术组(OVX组,10只)和去卵巢手术运动组(OVX-CL组,10只)。OVX-CL组进行85°、梯阶间距2 cm、总高1 m、负重量为自身体重15%的爬梯训练。8周实验干预后称重,并检测血清中磷(P)、钙(Ca)、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性磷酸酶(StraCP)、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骨保护素(OPG)等含量;qRT-PCR检测RANKL、OPG、IkB激酶α(Ikkα)、核因子κB2(NFκB2)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量,并对股骨的微结构参数(Tb.N、Tb.Th、Tb.Sp、BMD~(trab)、BMD~(cort)、BV/TV、和SMI)和生物力学特性(ML、Stiffness、EAC和MOE)进行检测。结果:OVX-CL组血清中钙(Ca)和RANKL含量均低于OVX组(P<0.05),ALP水平与OPG/RANKL比值均高于OVX组(P<0.05);OVX-CL组股骨组织RANKL、Ikkα及NFκB2的基因表达量与OVX组相比降低(P<0.05),OVX-CL组与OVX组相比,OPG和Runx2基因的表达量增加(P<0.01);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OVX-CL组与OVX组相比,骨小梁数量与松质骨矿密度增加(P<0.05),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均降低(P<0.05);OVX-CL组最大载荷及刚度均增加(P<0.05)。结论:负重爬梯运动可通过对OPG/Ikkα/Runx2的基因调控改善成骨与破骨之间的平衡状态,对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微结构和力学特征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亢依婷[2](2018)在《负重爬梯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将达到2.12亿人。由骨质疏松引发的慢性疼痛、骨折及活动受限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及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发生后的并发症是各个领域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抗阻力运动是刺激骨代谢的一种主要运动方式,抗阻力运动可以增加对骨的应力刺激,改善骨代谢水平,刺激骨形成。目前,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抗阻力运动对骨组织及骨质疏松的防治有积极作用,但鲜有人研究长期规律的抗阻力运动对骨质疏松后骨损伤的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关于抗阻力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亦不明确。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一种物理刺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无创伤、非侵入性、操作方便、无副作用的优点。在临床治疗骨折和骨延迟愈合中,LIPUS已被广泛应用。但LIPUS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LIPUS对骨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肌肉和骨骼在解剖结构及生理代谢方面有着紧密联系,最近研究表明,肌肉分泌的负向调控因子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对骨骼有着重要影响,MSTN缺失会对骨骼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本实验通过去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去卵巢后对大鼠进行负重爬梯运动干预,干预结束后大鼠右侧股骨钻取1.0 mm双侧穿透的孔,构建骨损伤模型,并给予LIPUS干预。从MSTN基因入手,探讨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干预对骨质疏松及骨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期为预防骨质疏松及治疗骨损伤提供理论层面的依据。方法: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am)和去卵巢组(Ovariectomized,OVX)。OVX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Sham组保留卵巢只切除卵巢旁同等大小的脂肪。去卵巢2w后待大鼠伤口恢复,将OVX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对照组(Ovariectomized,OVX),去卵巢负重爬梯组(Ovariectomized + Exercise,OEX),去卵巢超声干预组(Ovariectomized +Ultrasound,OUS),去卵巢负重爬梯 LIPUS 联合干预组(Ovariectomized + Exercise+ Ultrasound,OEU)。使用实验室自主专利产品对OEX组和OEU组进行6 d/w,持续10 w的递增负荷负重爬梯运动干预,爬梯高1m,倾斜角度为85°,每级阶梯间隔2 cm。Sham组、OVX组和OUS组不予运动干预。10 w后Sham组和OVX组各取6只大鼠,OEX组和OEU组各取3只大鼠处死,留取血清和组织以待检测。其余大鼠,对右侧股骨进行骨损伤模型构建,模型构建成功后,OUS组和OEU组进行LIPUS治疗干预,每天干预20 min,每周干预6 d,持续3 w。使用双能X射线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和MSTN表达,使用比色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抗酒石酸性磷酸酶含量,使用Micro-CT对大鼠股骨远端及骨损伤区域进行扫描分析,使用叁点弯曲力学测试系统检测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使用HE染色法对大鼠股骨干骺端进行形态学观察,使用RT-qPCR和Wea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股骨远端及股四头肌MSTN和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以分析探讨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作用于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大鼠体重、抓力、骨重、股四头肌重量和骨密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大鼠体重显着增加(P<0.01),抓力降低(P<0.05),股四头肌重减轻(P<0.05);与OVX组相比,OEX组股四头肌重量(P<0.05)和抓力(P<0.01)显着增加。进行负重爬梯运动5 w后OEX组大鼠体重开始显着低于OVX组(P<0.05)。BMD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和OEX组BMD显着降低(P<0.01);与OVX组相比,OEX组BMD显着增高(P<0.05)。钻孔损伤3 w后,与Sham组相比,OVX、OEX、OUS、OEU各组的抓力均显着降低(P<0.01),而OVX、OEX、OUS、OEU各组间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运动和LIPUS干预均显着增加了肌肉重量(P<0.01),股骨重量在各组间无显着性变化。2.大鼠血清指标检测结果: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抑制了去卵巢大鼠血清Tracp活性(P<0.05),增加了血清ALP和E2含量(P<0.05),但在骨损伤停止运动3 w后对ALP和E2的显着影响消失。骨损伤后LIPUS干预,显着降低了血清Tracp活性(P<0.01),增加了 ALP活性(P<0.01)。损伤前进行运动和LIPUS治疗联合干预对血清ALP和Tracp的作用效果要优于两者单独干预。LIPUS单独干预对血清E2无显着影响。3.大鼠股骨远端显微结构测试结果:去卵巢后12 w,Micro-CT叁维重建图像显示,OVX大鼠松质骨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分离度增加,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改善了去卵巢大鼠松质骨结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OVX组的 BMD、BV/TV、Tb.N 与 DA(P<0.01)均显着低于 Sham 组,而 Tb.Sp(P<0.01)显着高于 Sham 组;与 OVX 组相比,OEX 组 BMD、BV/TV、Tb.N 与 DA(P<0.05或<0.01)均显着提高,Tb.Sp(P<0.01)显着降低;各组间Tb.Th值无显着性差异。骨损伤3 w后,运动对大鼠骨显微结构的改善作用依然存在。LIPUS干预治疗后,与OVX组相比,OUS和OEU组BMD、Tb.N、Tb.Th(P<0.01或P<0.05)均显着增高,Tb.Sp显着降低(P<0.05),而BV/TV和DA与OVX组无显着变化;OEX、OUS、OEU叁组之间数据结果无显着性差异。4.大鼠股骨损伤愈合结果:大鼠股骨损伤处的二维和叁维重建图显示:OVX与Sham组相比,骨愈合明显延迟,体现在钻孔后第10天较少的新骨生成和钻孔后第21天皮质缺损部位较低的复原率。与OVX组相比,OEX、OUS和OEU组均显现出较好的骨愈合趋势,体现在钻孔后第10天较多的新骨生成,钻孔后第21天较好的皮质缺损部位桥接。定量分析钻孔后21 d时损伤部位的愈合度,OVX组愈合度显着低于Sham组(P<0.01),而OEX、OUS和OEU组孔愈合度均显着高于 OVX 组(P<0.01)。5.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改善了大鼠结构力学性能(P<0.01或P<0.05),对材料力学性能无显着改善作用。钻孔损伤后,OVX组股骨力学性能各项指标依然显着低于Sham组,与OVX组相比,OEX组极限载荷和能量吸收显着增高(P<0.01),而刚度和弹性模量与其无显着差异。OUS组和OEU组,各项指标均显着增高(P<0.01或P<0.05),但OEX、OUS和OEU叁组之间无显着差异。6.大鼠血清和股四头肌MSTN表达结果: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抑制了去卵巢大鼠血清MSTN和股四头肌MSTN表达(P<0.01),这一抑制效应在停止运动3 w后依然存在。骨损伤后,LIPUS干预显着降低了血清MSTN含量和股四头肌MSTN表达(P<0.01)。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联合干预的效果要优于LIPUS单独作用效果(P<0.05)。7.MSTN和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结果:10 w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抑制了MSTN 下游分子 ACTRIIB、Smad2/3、P-Smad3 及 GSK-3β mRNA 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促进了 Wntl和β-catenin基因和蛋白表达。在骨损伤并进行3wLIPUS干预治疗后,与 OVX 组相比 LIPUS 显着抑制了 ACTRIIB、Smad2/3、P-Smad3 及 GSK-3β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促进了 Wnt1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两者联合作用对Gsk-3βmRNA和蛋白水平、Wnt1 mRNA水平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作用的效果。结论:1.负重爬梯运动可有效地抑制去卵巢导致的骨代谢失调、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紊乱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这一改善状况在运动停止3 w后未完全消失。2.前期负重爬梯运动显着促进了大鼠股骨损伤愈合速度,在骨损伤后施加LIPUS干预亦可显着加速骨损伤的愈合、改善股骨显微结构、增强股骨的力学性能。两者联合干预对骨代谢指标的作用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干预,但两者联合干预对股骨显微结构、孔愈合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与两者单独干预无显着差异。3.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干预抑制骨量流失和改善骨微结构,加速骨愈合的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STN信号通路中ActrIIB、Smad2、Smad3等信号分子的表达,进而调节β-catenin、Gsk-3β等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加速骨形成。但因本实验未进行信号通路关键基因阻断实验研究,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仍需后续实验研究支持说明。(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唐量,高小航,赵新娟,张静,孙丽君[3](2015)在《负重爬梯与负重跑台运动对大鼠股骨微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负重爬梯运动与负重跑台运动对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分别评价两种运动对股骨的作用效果。将28只16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负重跑台运动组(WR),负重爬梯运动组(LC)以及对照组(CON)。WR组在晚上进行每周6次持续8周无坡度15m/min的负重跑台运动,每组运动2min,间歇2min,共10组,周日休息;LC组在晚上同期进行负重爬梯训练3组,每组10次,每次间歇2min;CON组不施加干预。实验8周后,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并按解剖位置截取大鼠左右股骨分别用来进行Micro-CT扫描和叁点弯曲实验,对其微结构及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与CON组对比,WR组与CL组的骨小梁数量(Tb.N)和骨体积分数(BV/TV)均出现显着性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呈现显着性降低;叁点实验显示,与WR组和CON组对比,CL组的弹性模量(MOE)呈现出显着性增加;与CON组对比,WR组与CL组的最大载荷(ML)均出现显着性增加,WR组的刚度出现显着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负重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骨的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负重爬梯训练的效果优于负重跑台训练。(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负重爬梯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将达到2.12亿人。由骨质疏松引发的慢性疼痛、骨折及活动受限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及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发生后的并发症是各个领域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抗阻力运动是刺激骨代谢的一种主要运动方式,抗阻力运动可以增加对骨的应力刺激,改善骨代谢水平,刺激骨形成。目前,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抗阻力运动对骨组织及骨质疏松的防治有积极作用,但鲜有人研究长期规律的抗阻力运动对骨质疏松后骨损伤的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关于抗阻力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亦不明确。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一种物理刺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无创伤、非侵入性、操作方便、无副作用的优点。在临床治疗骨折和骨延迟愈合中,LIPUS已被广泛应用。但LIPUS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LIPUS对骨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肌肉和骨骼在解剖结构及生理代谢方面有着紧密联系,最近研究表明,肌肉分泌的负向调控因子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对骨骼有着重要影响,MSTN缺失会对骨骼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本实验通过去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去卵巢后对大鼠进行负重爬梯运动干预,干预结束后大鼠右侧股骨钻取1.0 mm双侧穿透的孔,构建骨损伤模型,并给予LIPUS干预。从MSTN基因入手,探讨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干预对骨质疏松及骨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期为预防骨质疏松及治疗骨损伤提供理论层面的依据。方法: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am)和去卵巢组(Ovariectomized,OVX)。OVX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Sham组保留卵巢只切除卵巢旁同等大小的脂肪。去卵巢2w后待大鼠伤口恢复,将OVX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对照组(Ovariectomized,OVX),去卵巢负重爬梯组(Ovariectomized + Exercise,OEX),去卵巢超声干预组(Ovariectomized +Ultrasound,OUS),去卵巢负重爬梯 LIPUS 联合干预组(Ovariectomized + Exercise+ Ultrasound,OEU)。使用实验室自主专利产品对OEX组和OEU组进行6 d/w,持续10 w的递增负荷负重爬梯运动干预,爬梯高1m,倾斜角度为85°,每级阶梯间隔2 cm。Sham组、OVX组和OUS组不予运动干预。10 w后Sham组和OVX组各取6只大鼠,OEX组和OEU组各取3只大鼠处死,留取血清和组织以待检测。其余大鼠,对右侧股骨进行骨损伤模型构建,模型构建成功后,OUS组和OEU组进行LIPUS治疗干预,每天干预20 min,每周干预6 d,持续3 w。使用双能X射线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和MSTN表达,使用比色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抗酒石酸性磷酸酶含量,使用Micro-CT对大鼠股骨远端及骨损伤区域进行扫描分析,使用叁点弯曲力学测试系统检测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使用HE染色法对大鼠股骨干骺端进行形态学观察,使用RT-qPCR和Wea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股骨远端及股四头肌MSTN和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以分析探讨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作用于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大鼠体重、抓力、骨重、股四头肌重量和骨密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大鼠体重显着增加(P<0.01),抓力降低(P<0.05),股四头肌重减轻(P<0.05);与OVX组相比,OEX组股四头肌重量(P<0.05)和抓力(P<0.01)显着增加。进行负重爬梯运动5 w后OEX组大鼠体重开始显着低于OVX组(P<0.05)。BMD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和OEX组BMD显着降低(P<0.01);与OVX组相比,OEX组BMD显着增高(P<0.05)。钻孔损伤3 w后,与Sham组相比,OVX、OEX、OUS、OEU各组的抓力均显着降低(P<0.01),而OVX、OEX、OUS、OEU各组间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运动和LIPUS干预均显着增加了肌肉重量(P<0.01),股骨重量在各组间无显着性变化。2.大鼠血清指标检测结果: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抑制了去卵巢大鼠血清Tracp活性(P<0.05),增加了血清ALP和E2含量(P<0.05),但在骨损伤停止运动3 w后对ALP和E2的显着影响消失。骨损伤后LIPUS干预,显着降低了血清Tracp活性(P<0.01),增加了 ALP活性(P<0.01)。损伤前进行运动和LIPUS治疗联合干预对血清ALP和Tracp的作用效果要优于两者单独干预。LIPUS单独干预对血清E2无显着影响。3.大鼠股骨远端显微结构测试结果:去卵巢后12 w,Micro-CT叁维重建图像显示,OVX大鼠松质骨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分离度增加,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改善了去卵巢大鼠松质骨结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OVX组的 BMD、BV/TV、Tb.N 与 DA(P<0.01)均显着低于 Sham 组,而 Tb.Sp(P<0.01)显着高于 Sham 组;与 OVX 组相比,OEX 组 BMD、BV/TV、Tb.N 与 DA(P<0.05或<0.01)均显着提高,Tb.Sp(P<0.01)显着降低;各组间Tb.Th值无显着性差异。骨损伤3 w后,运动对大鼠骨显微结构的改善作用依然存在。LIPUS干预治疗后,与OVX组相比,OUS和OEU组BMD、Tb.N、Tb.Th(P<0.01或P<0.05)均显着增高,Tb.Sp显着降低(P<0.05),而BV/TV和DA与OVX组无显着变化;OEX、OUS、OEU叁组之间数据结果无显着性差异。4.大鼠股骨损伤愈合结果:大鼠股骨损伤处的二维和叁维重建图显示:OVX与Sham组相比,骨愈合明显延迟,体现在钻孔后第10天较少的新骨生成和钻孔后第21天皮质缺损部位较低的复原率。与OVX组相比,OEX、OUS和OEU组均显现出较好的骨愈合趋势,体现在钻孔后第10天较多的新骨生成,钻孔后第21天较好的皮质缺损部位桥接。定量分析钻孔后21 d时损伤部位的愈合度,OVX组愈合度显着低于Sham组(P<0.01),而OEX、OUS和OEU组孔愈合度均显着高于 OVX 组(P<0.01)。5.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改善了大鼠结构力学性能(P<0.01或P<0.05),对材料力学性能无显着改善作用。钻孔损伤后,OVX组股骨力学性能各项指标依然显着低于Sham组,与OVX组相比,OEX组极限载荷和能量吸收显着增高(P<0.01),而刚度和弹性模量与其无显着差异。OUS组和OEU组,各项指标均显着增高(P<0.01或P<0.05),但OEX、OUS和OEU叁组之间无显着差异。6.大鼠血清和股四头肌MSTN表达结果: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抑制了去卵巢大鼠血清MSTN和股四头肌MSTN表达(P<0.01),这一抑制效应在停止运动3 w后依然存在。骨损伤后,LIPUS干预显着降低了血清MSTN含量和股四头肌MSTN表达(P<0.01)。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联合干预的效果要优于LIPUS单独作用效果(P<0.05)。7.MSTN和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结果:10 w负重爬梯运动显着抑制了MSTN 下游分子 ACTRIIB、Smad2/3、P-Smad3 及 GSK-3β mRNA 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促进了 Wntl和β-catenin基因和蛋白表达。在骨损伤并进行3wLIPUS干预治疗后,与 OVX 组相比 LIPUS 显着抑制了 ACTRIIB、Smad2/3、P-Smad3 及 GSK-3β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促进了 Wnt1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两者联合作用对Gsk-3βmRNA和蛋白水平、Wnt1 mRNA水平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作用的效果。结论:1.负重爬梯运动可有效地抑制去卵巢导致的骨代谢失调、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紊乱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这一改善状况在运动停止3 w后未完全消失。2.前期负重爬梯运动显着促进了大鼠股骨损伤愈合速度,在骨损伤后施加LIPUS干预亦可显着加速骨损伤的愈合、改善股骨显微结构、增强股骨的力学性能。两者联合干预对骨代谢指标的作用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干预,但两者联合干预对股骨显微结构、孔愈合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与两者单独干预无显着差异。3.负重爬梯运动和LIPUS干预抑制骨量流失和改善骨微结构,加速骨愈合的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STN信号通路中ActrIIB、Smad2、Smad3等信号分子的表达,进而调节β-catenin、Gsk-3β等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加速骨形成。但因本实验未进行信号通路关键基因阻断实验研究,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仍需后续实验研究支持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重爬梯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晨涛,张娟娟,苗华,孙丽君,唐量.负重爬梯运动调节去卵巢大鼠OPG/Ikkα/Runx2基因表达以及对股骨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2].亢依婷.负重爬梯运动与LIPUS联合干预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唐量,高小航,赵新娟,张静,孙丽君.负重爬梯与负重跑台运动对大鼠股骨微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负重爬梯运动论文-刘晨涛,张娟娟,苗华,孙丽君,唐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