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海西部论文-刘媛媛,郭彦民,邹丙方,吴兴录,邹文海

滩海西部论文-刘媛媛,郭彦民,邹丙方,吴兴录,邹文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滩海西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碎屑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滩海西部凹陷

滩海西部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媛,郭彦民,邹丙方,吴兴录,邹文海[1](2012)在《辽河油田滩海西部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古近系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具有近源、多源的沉积特点。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混合型孔隙,孔渗相关性好。研究区储层孔渗数据统计表明,在1 500~2 800 m及2 800~3 500 m深度范围内存在两个孔隙度及渗透率异常高值带。储层的储集性能受原始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改造共同控制。储层发育机械压实、胶结、溶解及交代4种成岩作用,各种成岩作用此消彼长控制着孔隙演化的4个阶段。储层物性变化环洼陷分带性明显,综合分析储层分布、性质及油源等多方面因素,将储层划分为外带、中带及内带,分别对应Ⅱ类、Ⅰ类及Ⅲ类储层。(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2年03期)

郭华强[2](2009)在《辽河坳陷滩海西部地区油气输导格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通过对辽河滩海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输导介质(包括砂体、断裂和不整合)、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对该地区西部凹陷的输导格架和油气输导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适合于该地区的输导格架和油气输导模式。结合地震资料分析,综合砂体、断裂和不整合这叁种输导介质,建立了适合于该地区的输导格架。沙叁段油气输导格架主要为砂体和断裂,以及沙叁段与基底之间的不整合面,砂体为主,其中不整合面是滩海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藏的主要输导格架;沙一二段油气输导格架主要以砂体和断裂为主,同时断裂输导作用明显增加;东营组距离烃源岩层更远,主要以沟通深部烃源岩的通源断层为主,东营组底的不整合面对输导也有积极作用。不仅从空间上讨论了研究区输导格架的要素组合,而且从时间上分析了输导格架的有效性。砂体和不整合是同沉积产物,形成时间早,具有很好的输导性能,同时,断裂的活动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具有很好的匹配性。研究区叁条主干断裂具有多样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而通过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得出研究区具有叁期成藏,其中最主要的成藏期温度在90~140℃,对应时间为34-29Ma,与主干断裂的活动时间相匹配。根据滩海地区西部凹陷的构造形态,把研究区分为缓坡带、洼陷带和陡坡带叁个构造单元,并对缓坡带和陡坡带进行了输导模式分析。在缓坡带,输导模式以砂体为主,沙叁段低不整合面为辅,断裂输导效用最低,在形态上以阶梯型输导和T型输导为主;在陡坡带,输导模式以断裂为主,砂体为辅,不整合输导效用最低,在形态上以S型输导为主。结合地层水和原油物性资料,对重点油区进行了输导模式分析。中央低凸起以长期活动海南断裂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笔架岭地区以砂体和笔架岭断裂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西部斜坡带离油源较远,以连通的砂体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方世虎,徐怀民,宋岩,焦翠华,肖宝军[3](2005)在《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复合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着。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谷云飞,方世虎,徐怀民,焦翠华,吴兴录[4](2003)在《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发育3个含油气系统,多个含油气系统在其形成过程中共享某些成藏地质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含油气系统静态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的描述,认为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源充足,成藏条件匹配良好,油气资源丰富;东营组、馆陶组沉积时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是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运聚的关键时刻,决定了油气生-运-聚高峰、圈闭形成和油气保存。系统内发育3类圈闭组合带,即潜山披覆型、陡坡型和缓坡型复合圈闭带,油气充注后形成相应的复合油气聚集带,发育特有的油气藏类型组合。今后应以复合油气聚集带的理念为指导,加速该区的油气勘探。图4参19(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03年05期)

方世虎,徐怀民,郭召杰,尹继宏,吴兴录[5](2003)在《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Es_(1+2)异常压力特征与油气运聚》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常高压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建设与破坏的双重作用 :发育异常高压的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尤其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有利于油气成藏 ;异常高压可以成为泥岩排水、排烃的动力 ,产生的裂缝既可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也可能导致油气盖层的破坏 ,促使油气重新分布。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滩海地区Es1+ 2 发育异常高压 ,泥岩的分布及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异常压力发育状况 ,且泥岩中的超压往往高于邻近砂岩的超压 ,其压力差成为排烃动力 ,使生烃中心的流体以“离心式”向外排出 ,形成的油气富集带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剩余压力及压力系数的分布基本指示了研究区地下流体的流向 ,反映了西部斜坡带、笔架岭构造带及中央低凸起是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异常高压有效地增加了Es1+ 2 作为区域性盖层的封闭能力 ,基本控制了西部凹陷的油气聚集成藏。图 4表 1参 13(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03年01期)

滩海西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通过对辽河滩海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输导介质(包括砂体、断裂和不整合)、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对该地区西部凹陷的输导格架和油气输导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适合于该地区的输导格架和油气输导模式。结合地震资料分析,综合砂体、断裂和不整合这叁种输导介质,建立了适合于该地区的输导格架。沙叁段油气输导格架主要为砂体和断裂,以及沙叁段与基底之间的不整合面,砂体为主,其中不整合面是滩海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藏的主要输导格架;沙一二段油气输导格架主要以砂体和断裂为主,同时断裂输导作用明显增加;东营组距离烃源岩层更远,主要以沟通深部烃源岩的通源断层为主,东营组底的不整合面对输导也有积极作用。不仅从空间上讨论了研究区输导格架的要素组合,而且从时间上分析了输导格架的有效性。砂体和不整合是同沉积产物,形成时间早,具有很好的输导性能,同时,断裂的活动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具有很好的匹配性。研究区叁条主干断裂具有多样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而通过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得出研究区具有叁期成藏,其中最主要的成藏期温度在90~140℃,对应时间为34-29Ma,与主干断裂的活动时间相匹配。根据滩海地区西部凹陷的构造形态,把研究区分为缓坡带、洼陷带和陡坡带叁个构造单元,并对缓坡带和陡坡带进行了输导模式分析。在缓坡带,输导模式以砂体为主,沙叁段低不整合面为辅,断裂输导效用最低,在形态上以阶梯型输导和T型输导为主;在陡坡带,输导模式以断裂为主,砂体为辅,不整合输导效用最低,在形态上以S型输导为主。结合地层水和原油物性资料,对重点油区进行了输导模式分析。中央低凸起以长期活动海南断裂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笔架岭地区以砂体和笔架岭断裂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西部斜坡带离油源较远,以连通的砂体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滩海西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媛媛,郭彦民,邹丙方,吴兴录,邹文海.辽河油田滩海西部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现代地质.2012

[2].郭华强.辽河坳陷滩海西部地区油气输导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3].方世虎,徐怀民,宋岩,焦翠华,肖宝军.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复合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4].谷云飞,方世虎,徐怀民,焦翠华,吴兴录.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

[5].方世虎,徐怀民,郭召杰,尹继宏,吴兴录.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Es_(1+2)异常压力特征与油气运聚[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

标签:;  ;  ;  ;  

滩海西部论文-刘媛媛,郭彦民,邹丙方,吴兴录,邹文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