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危人群社区干预

高血压高危人群社区干预

杨海燕张莉辉

(库尔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常见病,以动脉血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病变。这些并发症常可使患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又是“悄无声息”,因此国际上又将高血压称为“无声杀手”,因此,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应护理。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就高血压高危人群社区干预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高血压高危人群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085-02

据调查,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而且每年以300万的人数递增。高血压在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同时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由于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症状,大部分人在健康体检或并发了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时才被偶然发现。一但得了高血压,需要长期耐心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如何药物能彻底治愈高血压。控制慢性病,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重要而且急迫的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社区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以社区为基础进行人群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因此社区健康指导与行为干预对预防高血压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十分有效防止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1]。针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指导,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这一群体十分必要,能有效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1.高危人群的确定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和舒张压80-89)同时伴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1)男性>55岁,女性>65岁;(2)超重或肥胖者;(3)有高血压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者;(4)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g/日);(5)缺乏锻炼;(6)血糖血脂异常者。

发现人群:通过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及平时的健康体检。

2.健康指导与干预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是可以有效预防的,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同一个家庭出现多个高血压患者不仅仅是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遗传基因存在。对有危险因素存在而高血压未发生者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形成自我防范高血压,自我管理血压的防治意识,增强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帮助解决健康问题,通常可以控制或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2]。

2.1对策

(1)实施正常人群每年2次测血压。

(2)高危人群(或年龄大于35岁者)每季一次测量血压。

2.2行为干预

(1)控制体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在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的同时,也使一部分人发生营养过剩的现象。随着私家车的日益普及,以车代步逐渐形成人们的出行方式,肥胖者或超重者在逐年增多。现已查明,体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减少体重不仅可以使血压降低,还可以使血浆容量和心输出量减少,血胆固醇和血糖也可以降低[3]。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几率高于体重正常者。因此,有效的控制体重也是预防高血压的措施之一。通过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最好能控制BMI在18.5-23.9gk/m2,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关系见表一。

(2)合理膳食:应掌握“少钠,补钾,补钙和限脂”的原则,钠摄入应每日少于每日五克。多食水果、蔬菜、豆制品、低脂或脱脂牛奶、木耳、紫菜、适量的食醋,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如肥肉,动物油脂),吃清淡少盐的膳食,补充蛋白质。禁浓茶和咖啡[4]。根据中国营养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合理的搭配食物见表二。

(3)戒烟忌酒: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可使血压增高。

(4)合理的体育锻炼:体力活动及体育运动能增进气体交换,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并能减轻体重,对高血压的预防十分有利。运动强度应结合个体的体能状况和运动水平而定,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5]。中等量运动最大心率为55-59(最大心率=220-年龄)。

(5)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如喜欢夜生活或长时间上网,长时间的看电视,打麻将等。研究表明不规律的生活,精神紧张,大喜大悲都可以引起血压的波动。

3.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使每个具有接受能力的居民能够了解合理膳食,科学的体育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对预防高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让社区居民都知道“迈开腿,管住嘴”对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是十分有效的。例如采用最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走路:每周至少四次每次四十分钟的快步走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肥胖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6]。社区要利用宣传栏宣传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控知识。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不同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也可用简单明了的图画来进行宣传,有针对性的发放健康处方和宣传材料。根据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评估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让预防慢性病的健康理念深入到每个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宣传和健康教育,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评估,提高高危人群识别自身危险因素的能力及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的认知,预防和延缓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表一)

注:1、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2、资料来自《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指南》试用版

参考文献

[1]张玲,边立立,魏红,等.北京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2010,(09):162-163.

[2]周莉.社区干预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62-163.

[3]姜琳燕.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社区干预[J].医药前沿,2013,(26):151-152.

[4]王长海.评价社区干预对中年和老年人群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预防效果[J].医学信息,2012,(12):169-170.

[5]杨柯君.社区干预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血压水平[J].上海医药,2013,(22):120-122.

[6]卢立新,王培玉,张东.北京市德胜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02):121-122.

标签:;  ;  ;  

高血压高危人群社区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