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筛查论文-杨康,欧阳佩雯,王珂,孙昭兴,余俊健

宫颈病变筛查论文-杨康,欧阳佩雯,王珂,孙昭兴,余俊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宫颈病变筛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PV,E6,E7,mRNA,TCT,宫颈活检,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筛查论文文献综述

杨康,欧阳佩雯,王珂,孙昭兴,余俊健[1](2019)在《HPV E6/E7 mRNA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宫颈癌筛查患者2 317例,分别行HPV E6/E7 mRNA检测和TCT检查,对任一阳性病例均进行病理活检,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17例患者分别行HPV E6/E7 mRNA检测、TCT检查,297例患者HPV E6/E7 mRNA检测呈阳性(12.82%),226例患者TCT检查呈阳性(9.75%)。随着TCT阳性级别的升高,HPV E6/E7 mRNA阳性率也明显升高,对比分析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检出率,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TCT检查能降低宫颈癌筛查漏诊率,提高筛查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3期)

祝亚军[2](2019)在《高危型HPV-DNA及TCT检测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及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检测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危型HPV-DNA检测、TCT检查,先行高危型HPV-DNA和TCT单项检测,再行联合检测:T1(先高危型HPV-DNA,再TCT)、T2(先TCT,再高危型HPV-DNA)。随访记录其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结果本研究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阴性168例(慢性宫颈炎),阳性32例(CINⅠ级及以上),其中CINⅠ16例,CINⅡ~Ⅲ15例,浸润性癌1例;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性高于TCT、T2,特异性、准确度低于TCT、T2、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诊断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高危型HPV-DNA、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准确度、敏感性均高于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DNA及TCT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方面各具优势,而先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再行TCT检测筛选价值更高。(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林琳,林安平[3](2019)在《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阐述HPV基本定义以及致癌基因E6和E7对人体免疫功能和宫颈癌浸润转移的影响。分析HPV E6/E7 mRNA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传统HPV E6/E7 mRNA检测法存在的弊端,分析Aptima HPV检测方法和PreTect HPV检测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价值。结果临床可根据致癌基因E6和E7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判断该病毒是否具有致癌的活性。对稳定性较差的单链RNA,采用传统的HPV E6/E7 mRNA检测方法,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Aptima HPV检测法以截点S/CO≥1 Copy·mL~(-1)判定为阳性,其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PreTect HPV检测法仅适用于对科研或个别人群进行检测,不适用大范围的HPV筛查。结论 Aptima HPV检测法能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特异度,降低了假阳性的发生,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PreTect HPV检测法适用于科研或者个别人群进行检测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丽娟,张秋菊,樊素珍[4](2019)在《TCT联合HR-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4例采用TCT与HR-HPV检测宫颈病变的女性,其中TCT检测阳性和(或)HR-HPV检测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T、HR-HPV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及组内TCT和HR-HPV阳性率。结果 TCT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1%、94.89%、74.29%、91.76%;HR-HPV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3%、93.18%、73.91%、95.91%。TCT和HR-HPV联合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6%、98.86%、94.94%、98.03%。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18例(宫颈癌组)、CIN1级25例(CIN1组)、CIN2级22例(CIN2组)、CIN3级为17例(CIN3组),正常352例(正常组)。宫颈癌组、CIN1组、CIN2组、CIN3组患者的TCT阳性率和HR-HPV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IN2组、CIN3组患者的HR-HPV阳性率均高于TCT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联合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HR-HPV在宫颈癌及CIN2、3级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杨慧红,杨永彬,王小云,姚华惠[5](2019)在《HPV分型检测与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与TCT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HPV分型阳性患者和/或TCT阳性患者共1927例,均进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术。以宫颈活检结果即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回顾性分HPV分型检测与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HPV分型检测的灵敏度为85.25%(185/217),漏诊率为14.75%(32/217),而TCT检测的灵敏度为76.96%,漏诊率为23.04%(50/217),两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两组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较TCT检测有更好的灵敏度,且漏诊率低,有望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孙晓峰,胡玉崇,岑尧[6](2019)在《HPV病毒载量检测及p16表达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居第四位,严重威胁我国妇女的身心健康。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分布存在着地域与民族间的差异,蒙古族是宫颈癌的高发民族之一。目前对子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等方式,各种治疗方式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整体呈增高趋势。因术后复发、手术并发症及对年轻育龄女性生育功能的较大影响,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干预及精准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研究者旨在研究HPV病毒载量、P~(16)蛋白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欧丽滢,刘浩,陈茵,陈倩莹[7](2019)在《TCT与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筛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定量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病变筛查的263例患者,均进行TCT检查和HPV E6/E7 m RNA定量检测。TCT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活检,对病理活检中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进行3个、6个、9个、12个月的随访,并行HPV E6/E7 m RNA检查,观察疾病进展。结果:TCT阳性检出132例,其中HPV E6/E7 m RNA阳性检出70例(53. 03%)。132例患者经宫颈病理活检阳性检出59例,其中HPV E6/E7 m RNA阳性检出46例(77. 97%)。对2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状细胞癌(HSIL/SCC)的诊断,TCT检查的灵敏度为73. 08%,HPV E6/E7 m RNA检查的灵敏度为88. 46%。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2. 31%,特异度为80. 19%,准确率为82. 58%(Kappa=0. 568)。对33例LSIL患者进行随访,3个、6个、9个、12个月时,HPV E6/E7 m RNA阳性患者的进展率均高于阴性患者,疾病进展患者的HPV E6/E7 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疾病消退、持续患者(均P<0. 05)。结论:HPV E6/E7 m RNA定量检测对早期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较好,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其也适用于LSIL患者的随访观察,HPV E6/E7 m RNA表达量越高,患者越容易发生疾病进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冯绪芬,袁远英[8](2019)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本院收检的宫颈病变患者15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同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HPV阳性率、阳性患者各类亚型检测结果和HPV单一、多重感染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中,宫颈炎阳性率为44.0%,CINⅠ型阳性率为71.4%,CINⅡ型阳性率为80.0%,CINⅢ型阳性率为87.5%,宫颈癌阳性率为100%,不同疾病分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阳性患者中,相对比较常见的是高危型,不同疾病分型阳性患者高危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阳性患者中,相对比较常见的感染为单一感染。结论: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存在较高关联性,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来讲,对疑似者实施HPV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宋金娜[9](2019)在《HPV、TCT及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HPV、TCT及阴道镜筛查对早期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价值。方法:将200名在本院进行宫颈癌检查的女性患者依据患者来本院检查的时间顺序,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比组,每个组各为100人。对比组:采用HPV、TCT进行常规宫颈癌检查;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结合阴道镜进行检查,以两组患者检查后宫颈癌、宫颈癌的病变结果准确率,检验报告可信度等作为研究依据。结果:采用HPV、TCT及阴道镜筛查的研究组患者,其宫颈癌以及宫颈癌的病变检查准确率等指标数据表现均显着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在检查早期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方法中,HPV、TCT结合阴道镜检查能够提高宫颈癌及早期宫颈癌病变检验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陈雨[10](2019)在《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案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案在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以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筛查病例为对象,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进行宫颈癌筛查2986例,其中TCT提示ASCUS 31例,ASCUS-H 5例,LSIL 8例,HSIL6例,其中54例阴道镜,病理报告提示CIN1 6例,CIN2~3 15例,综合最终诊断,综合对比可知,TCT技术检测准确性为90.48%(19/21),而阴道镜在本次检测中准确性为68.18%(15/22),TCT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TCT在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中存在有显着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7期)

宫颈病变筛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及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检测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危型HPV-DNA检测、TCT检查,先行高危型HPV-DNA和TCT单项检测,再行联合检测:T1(先高危型HPV-DNA,再TCT)、T2(先TCT,再高危型HPV-DNA)。随访记录其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结果本研究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阴性168例(慢性宫颈炎),阳性32例(CINⅠ级及以上),其中CINⅠ16例,CINⅡ~Ⅲ15例,浸润性癌1例;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性高于TCT、T2,特异性、准确度低于TCT、T2、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诊断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高危型HPV-DNA、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准确度、敏感性均高于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DNA及TCT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方面各具优势,而先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再行TCT检测筛选价值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宫颈病变筛查论文参考文献

[1].杨康,欧阳佩雯,王珂,孙昭兴,余俊健.HPVE6/E7mRNA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9

[2].祝亚军.高危型HPV-DNA及TCT检测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9

[3].林琳,林安平.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9

[4].李丽娟,张秋菊,樊素珍.TCT联合HR-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进展.2019

[5].杨慧红,杨永彬,王小云,姚华惠.HPV分型检测与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对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6].孙晓峰,胡玉崇,岑尧.HPV病毒载量检测及p16表达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7].欧丽滢,刘浩,陈茵,陈倩莹.TCT与HPVE6/E7mRNA定量检测筛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8].冯绪芬,袁远英.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9

[9].宋金娜.HPV、TCT及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10].陈雨.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案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标签:;  ;  ;  ;  ;  ;  ;  

宫颈病变筛查论文-杨康,欧阳佩雯,王珂,孙昭兴,余俊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