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缺损修复材料论文-谭健,刘方怡,周冬华,邓芳成

骨缺损修复材料论文-谭健,刘方怡,周冬华,邓芳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缺损修复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修复材料,骨缺损,骨修复

骨缺损修复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谭健,刘方怡,周冬华,邓芳成[1](2019)在《可注射仿生牙槽骨组织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制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植入犬牙槽骨内的骨软组织反应特点。方法选用18只杂交犬,在其左右则拔出上颌骨第2、3切牙,在拔牙区内分别自制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和磷酸钙骨水泥,空白对照组不做充填,按2、8、12周的植入分期分为3组,对骨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形态学观察,并比较各期植入体的骨修复情况。结果在各植入期内,实验组未出现明显的组织反应,在第8周开始纤维组织向材料内渗入,开始进行骨修复,形成新骨,磷酸钙骨水泥粉组,新生骨不能长入其内部,实验组与空白组对照,骨修复快而活跃。结论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引导骨生长,促进牙槽骨修复,为应用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朱君瑶[2](2019)在《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促进皮肤缺损修复的体外、体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对皮肤缺损的修复过程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材料与方法:1.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简称四面体)的制备及鉴定:将组成四面体的四条单链置于TM buffer溶液中,进行退火程序。用TEM及Zeta电位检测确定成功制备出四面体。2. HaCaT(人永生化成纤维细胞)及HSF(人表皮成纤维细胞)对Cy5-四面体的摄取实验:Cy5-四面体及Cy5-单链DNA处理8h后,用共聚焦显微镜共定位检测细胞对Cy5-四面体及Cy5-单链的摄取能力。3.细胞增殖相关的研究:用CCK8实验检测四面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四面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4.细胞划痕实验:在细胞划痕实验中,在0h、6h、24h对划痕面积进行记录,探究四面体对于上述两种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5.炎症因子及分泌因子水平检测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运用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细胞内产生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VEGF和bFGF)水平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水平。6.动物实验:取6只成年SD大鼠,麻醉备皮后用皮肤活检器于背部左右各取直径1cm圆形上皮全层组织。手术后每日注射0.1ml生理盐水或125nM四面体(溶于生理盐水)于左侧或右侧伤口周围皮下,按时间顺序拍照记录术区伤口变化。术后第14、21天取术区上皮组织送检。7.术区皮肤的组织学检测:将送检的皮肤组织处理后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TNF-α、IL-1β的免疫荧光染色,并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成功制备出符合标准的四面体后,共聚焦显微镜共定位发现,Cy5-四面体可以被Ha Ca T及HSF细胞大量摄取,而Cy5-单链不能进入细胞。CCK8实验发现125nM浓度四面体对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作用最强。流式细胞术检测证明,125nM四面体可以促进细胞周期进入G2-M期。细胞划痕实验表明,细胞在125nM四面体作用下,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此外,四面体可以上调AKT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内产生的炎症因子,并促进细胞释放生长因子。动物实验发现,四面体处理组皮肤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四面体可以促进上皮再生,同时减少术区TNF-α和IL-1β的产生,遗址术区纤维化程度,从而减轻瘢痕的产生。结论: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表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并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促进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同时,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可以促进大鼠皮肤缺损的修复,促进术区再上皮化,抑制术区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减轻瘢痕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9)

唐健雄,李蔚萍[3](2019)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腹壁缺损修复基本原则及材料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自体乳房重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某些术式的自体乳房重建手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腹壁缺损。腹壁缺损导致腹壁正常功能的缺失,进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带蒂腹直肌皮瓣和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的乳房重建。根据乳腺癌术后乳房自体重建术后不同的腹壁缺损的类型,应该在严格遵循腹壁修复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手术修补方案。同时根据不同的腹壁缺损范围选择适当的腹壁修复材料。乳房重建术后形成的腹壁缺损通常其腹直肌后鞘和腹膜是完整的,腹直肌前鞘也可能保留,手术方式可选择腹壁不同层次的修复,同时强调应用修补材料进行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柏胜[4](2019)在《新型3D打印生物材料用于兔颅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3D打印生物材料对兔颅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实验效果。方法:于2018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新选30只新西兰白兔开展对照实验,其中15只白兔使用羟基磷灰石–磷酸钙复合材料(HA–TCP)进行颅骨缺损修复,设置为对照组;15只白兔行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P40mod)进行颅骨缺损修复,设置为观察组。术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两组白兔新骨生成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行统计学计算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显微CT、组织学染色结果。结果:术后4周、8周及12周时观察组白兔新骨生成量显着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显微CT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白兔材料吸收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与周围颅骨具有良好结合性。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白兔在AP40mod上形成了新板层状骨组织、细胞以及髓腔,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兔颅骨缺损修复重建应用AP40mod材料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朱君瑶[5](2019)在《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促进皮肤缺损修复的体外、体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对皮肤缺损的修复过程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材料与方法:1.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简称四面体)的制备及鉴定:将组成四面体的四条单链置于TM buffer溶液中,进行退火程序。用TEM及Zeta电位检测确定成功制备出四面体。2.HaCaT(人永生化成纤维细胞)及HSF(人表皮成纤维细胞)对Cy5-四面体的摄取实验:Cy5-四面体及Cy5-单链DNA处理8h后,用共(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庄瑜,刘庆成,于洪波[6](2019)在《钙磷涂层多孔锌合金支架材料修复颅颌面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逐步发展,其特性能够弥补传统金属材料和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局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课题主要探索钙磷涂层多孔锌合金支架材料在颅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目的:制备新型的多孔锌合金支架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表面钙磷涂层改性提高表面活性,获得理想的锌合金表面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进而对该新型材料的细胞增殖、成骨分化、降解性、毒性以及骨引导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冯子凡,康非吾[7](2019)在《脱矿牙本质基质材料在颌骨骨缺损修复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颌骨缺损会导致颌面部的功能及形态的异常。所以术后的骨缺损修复是必要的。为了避免自体骨移植所带来的二次创伤,寻找优良的骨替代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牙本质材料因为其易获取,制备简单,成骨效果良好而获得许多关注。并且学者发现脱矿后的牙本质成骨能力更为显着。该文将对脱矿牙本质材料的成骨基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苗宁,张春阳[8](2019)在《国内外常用颅骨缺损修复材料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骨缺损修复是基于颅脑外伤、肿瘤切除、颅内高压、先天畸形等开窗后治疗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颅骨修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颅骨的修复材料和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应用自体骨修复在早期颅骨缺损中可谓兴盛一时,羟基磷灰石、金属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也相继出现,但是国内外关于颅骨修复的最适材料,尚没有统一的界定,现对于国内外常用的颅骨修复材料分析比较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4期)

罗莉,唐密,杨海,白飞,林夏[9](2019)在《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在医用耗材管理应用中的探索——以某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围绕上海某叁级医院在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开展HB-HTA研究,探索HB-HTA对医院在用耗材规范管理的作用。方法以欧盟的HB-HTA手册为指导原则,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HB-HTA试点的评估报告模板为研究框架开展研究。结果神经导管仅在修复短距离周围神经缺损时效果较好,同种异体材料修复长距离周围神经缺损效果较好。评估期间,创伤组进一步严格控制材料适应症,同种异体材料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此类材料总体均价从12996元降到11189元。结论该HB-HTA研究模式可为临床合理使用耗材提供证据,有助于合理控费,能协助耗材管理科进一步规范耗材管理。闭环的HB-HTA评估应用更能提升管理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王进,葛建飞,郭开今,郑欣[10](2019)在《3D打印多孔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3D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支架材料具有个性化及多样化的优势,可满足不同骨缺损修复的需求。除了金属、陶瓷等传统3D打印材料,3D细胞或组织打印以及3D打印载药材料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各种3D打印多孔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骨缺损修复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对皮肤缺损的修复过程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材料与方法:1.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简称四面体)的制备及鉴定:将组成四面体的四条单链置于TM buffer溶液中,进行退火程序。用TEM及Zeta电位检测确定成功制备出四面体。2. HaCaT(人永生化成纤维细胞)及HSF(人表皮成纤维细胞)对Cy5-四面体的摄取实验:Cy5-四面体及Cy5-单链DNA处理8h后,用共聚焦显微镜共定位检测细胞对Cy5-四面体及Cy5-单链的摄取能力。3.细胞增殖相关的研究:用CCK8实验检测四面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四面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4.细胞划痕实验:在细胞划痕实验中,在0h、6h、24h对划痕面积进行记录,探究四面体对于上述两种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5.炎症因子及分泌因子水平检测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运用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细胞内产生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VEGF和bFGF)水平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水平。6.动物实验:取6只成年SD大鼠,麻醉备皮后用皮肤活检器于背部左右各取直径1cm圆形上皮全层组织。手术后每日注射0.1ml生理盐水或125nM四面体(溶于生理盐水)于左侧或右侧伤口周围皮下,按时间顺序拍照记录术区伤口变化。术后第14、21天取术区上皮组织送检。7.术区皮肤的组织学检测:将送检的皮肤组织处理后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TNF-α、IL-1β的免疫荧光染色,并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成功制备出符合标准的四面体后,共聚焦显微镜共定位发现,Cy5-四面体可以被Ha Ca T及HSF细胞大量摄取,而Cy5-单链不能进入细胞。CCK8实验发现125nM浓度四面体对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作用最强。流式细胞术检测证明,125nM四面体可以促进细胞周期进入G2-M期。细胞划痕实验表明,细胞在125nM四面体作用下,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此外,四面体可以上调AKT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内产生的炎症因子,并促进细胞释放生长因子。动物实验发现,四面体处理组皮肤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四面体可以促进上皮再生,同时减少术区TNF-α和IL-1β的产生,遗址术区纤维化程度,从而减轻瘢痕的产生。结论: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表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并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促进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同时,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可以促进大鼠皮肤缺损的修复,促进术区再上皮化,抑制术区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减轻瘢痕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缺损修复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谭健,刘方怡,周冬华,邓芳成.可注射仿生牙槽骨组织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朱君瑶.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促进皮肤缺损修复的体外、体内研究[C].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3].唐健雄,李蔚萍.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腹壁缺损修复基本原则及材料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4].李柏胜.新型3D打印生物材料用于兔颅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朱君瑶.四面体核酸纳米材料促进皮肤缺损修复的体外、体内研究[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6].庄瑜,刘庆成,于洪波.钙磷涂层多孔锌合金支架材料修复颅颌面骨缺损的实验研究[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7].冯子凡,康非吾.脱矿牙本质基质材料在颌骨骨缺损修复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9

[8].苗宁,张春阳.国内外常用颅骨缺损修复材料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9].罗莉,唐密,杨海,白飞,林夏.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在医用耗材管理应用中的探索——以某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为例[J].中国医院管理.2019

[10].王进,葛建飞,郭开今,郑欣.3D打印多孔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标签:;  ;  ;  

骨缺损修复材料论文-谭健,刘方怡,周冬华,邓芳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