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堂书目论文-杨胜祥

千顷堂书目论文-杨胜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千顷堂书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千顷堂书目》,太和,泰和,勘误

千顷堂书目论文文献综述

杨胜祥[1](2019)在《《千顷堂书目》勘误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黄虞稷所藏的《千顷堂书目》卷七《地理类》载:"唐伯元《太和县志》。"归属于云南方志小类。其结论为《(校补)云南书目》等众多研究成果所沿用。通过考察明代云南太和、南直隶太和及江西泰和的相关资料,核对国图所藏《(万历)泰和志》的书影,知《千顷堂书目》该条目书名、分地皆失当。"太和"当写作"泰和",应置于江西方志小类。(本文来源于《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春光[2](2019)在《“献疑”之献疑——从《千顷堂书目》之着录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人黄虞稷将"吴承恩《西游记》"着录在其目录学着作《千顷堂书目》的"地理类"名下,这条信息最终成为章培恒先生否认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作者的一个重要依据。事实上,《千顷堂书目》在分类等问题上并非无懈可击,不少事实证明,以这样一部存在漏洞的目录学着作作为立论基础,似乎缺乏缜密的考量。因此,以此否认吴承恩显得有失公允。(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净净[3](2018)在《《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关系新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详细梳理前人观点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史料和书目内容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考察。在史料方面,通过系统考察相关史料记载,将黄虞稷入明史馆编纂时间由张明华等认为的十年之久缩短至叁五年,推定其入史馆前应有相应底本。在书目内容方面,通过书目内容的比较和实证研究,提出了后出者校正前者错误着录的考证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千顷堂书目》中的重复着录和错误着录,于后出之《明史艺文志稿》中得以校正,从而得出《千顷堂书目》为黄虞稷入史馆前所作,是修《明史艺文志稿》之底本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18年02期)

张云[4](2017)在《《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稿》集部别集类差异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学者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叁十二卷(以下简称《千目》),是黄氏入明史馆纂修《艺文志》备以采摭的底稿。由于去古未远,加之雕版印刷的流行,明人文集数量之多,远迈前代。正如《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叙》中言:"夫自编则多所爱惜,刊版则易于流传。四部之书,别集最杂,兹其故欤!"~①据统计,《千目》集部别集着録了五千多位作者的作品,有明一代文采风流,几乎尽备于斯。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左右,黄虞稷在史馆完成了《明史艺文志稿》的编(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刘净净[5](2018)在《千顷堂藏书与《千顷堂书目》关系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千顷堂藏书是黄居中和黄虞稷两代人收藏之图书。文章从黄氏父子的治学和交游情况分析黄氏收书及藏书,进而探讨黄氏千顷堂藏书的内容。通过黄氏父子印章、千顷堂印章和相关史料记载辑得明确为千顷堂藏书之图书,将其与《千顷堂书目》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考证千顷堂藏书与《千顷堂书目》的关系。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千顷堂书目》依托于千顷堂藏书,但仅选取了部分着录,选取的标准主要是着作的年代,即时间标准。《千顷堂书目》又不局限于千顷堂藏书,还参考、抄录了其他书目和史料记载的图书。(本文来源于《图书馆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王轩[6](2017)在《《明史·艺文志》与《千顷堂书目》关于明代文集着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明史·艺文志》,离不开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关于明代文集的分类编排、数量、着述内容及断代界定,两部目录均不尽相同。对比两部目录,有助于分析明代史志目录沿革以及两部目录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1期)

张云[7](2017)在《从《千顷堂书目》到《明史艺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广徵博学鸿儒,开局纂修明史,至雍正十叁年(1735),殿本《明史》书成告竣,明史纂修历时半个多世纪,时间之长,为历代官修史书之最。其间监修、总裁、纂修官多次调整、变换,成果由单篇成稿,汇为长编,又复经删润。而每一阶段产生的作品,都具有前后承袭的关系。《明史》中的《艺文志》,包含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成书的尤侗《明艺文志》五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左右成书的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康熙四十一年(1702)熊赐履进呈416卷《明史》中《艺文志》五卷、雍正元年(1723)王鸿绪进呈《明史稿》叁百一十卷中的《艺文志》四卷,以及雍正十叁年(1735)张廷玉进呈《明史》叁百叁十二卷中的《艺文志》四卷,这是明史纂修四个阶段中相继产生的五部艺文志,时间上先后顺承。论文主要探讨诸家《明史艺文志》成稿之间承袭关系。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成书较早,对后来《明史艺文志》纂修的影响最大,故论文首以《明史艺文志稿》为论述对象。又黄氏《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之间的关系是《明史艺文志》纂修的重要课题,阐述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繋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千顷堂书目》现存抄本较多,版本复杂,从中确定最接近原貌的本子是探讨各种问题的基础。论文通过比对成书较早的吴骞校杭世骏抄本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千顷堂书目》,认为吴本《千顷堂书目》在条目注文、条目有无以及与《经义考》相关引文对应上,明显优于《四库全书》本《千顷堂书目》,更接近《千顷堂书目》原貌,后者经过传抄,改变的痕迹更加明显。论文第二章全面计论《千顷堂书目》到《明史艺文志稿》的递变,从文本修订、条目有无、条目类属、条目时代、条目次第、条目注文诸方面比较《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的差异。此外,还专门论述了二书史部地理类、集部别集类产生的变化。论文指出,黄虞稷进呈《明史艺文志稿》后,史馆人员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润,这体现在京大写本的文本刮削上。在条目有无上,据统计,《千顷堂书目》独有的条目为4766条,《明史艺文志稿》独有的则为535条。在条目类属上,笔者总结古书归类不同或不当的原因多条,认为因编纂目録者于所着録的典籍未能一一目验,名实之间难以考见,从而造成条目归类的失误最为普遍。而《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涉及四部219个条目归类不同,且后者优于前者。在类目设置上,二书主要借鉴焦竑的《国史经籍志》,相较于《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稿》二级类目、叁级类目的设置都与《国史经籍志》更为相似。可以説,虽然在具体条目类属上,《明史艺文志稿》的调整明显优于《千顷堂书目》,但在类目的设置上,前者反而因循过多,创新不足。在条目时代归属上,论文分析了补史志目録对于所收人物限断的界定,通过二书所载元明易代之际的作者分析,可知《明史艺文志稿》一以人物生卒年为定评,无论入明仕进与否,都归之于明代,而《千顷堂书目》并未彻底地区分。《千顷堂书目》中不知时代与撰人的条目,《明史艺文志稿》亦有所考证,并作出调整。在条目序次上,《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稿》条目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但也有相异之处,论文从多个条目整体调整、单个条目调整、以类相从的条目调整等方面进行计论,可知,《明史艺文志稿》对一些作者生平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对一些条目位置作了更加合理地调整。在条目注文上,对于《千顷堂书目》中有关作品内容的小注,《明史艺文志稿》进行删减或删除;而对于与作者生平相关的小注,《明史艺文志稿》则一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删减个别字词,二是有改正事实有误的小注,叁是增加了一些有关作者生平的小注。《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稿》集部别集类条目众多,序次差别大,论文讨论了二书别集类独有的条目,考察了《明史艺文志稿》别集类条目的排列,发现《明史艺文志稿》别集类条目具有以仕进与否、官职性质、官位尊卑等标准进行排列的特点。除此,尚有以家学渊源、学术交游、地域特征等为依据进行条目排列。《明史艺文志稿》中的集部小注多数来源于《千顷堂书目》,同时在小注的内容、格式等方面又参考其他文献,作了进一步的修订、补充。《明史艺文志稿》史部地理类较之《千顷堂书目》所载郡县志书少而精,但涵盖全面,主要着録了府一级的志书。第叁章则是论述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到熊赐履《明史艺文志》产生的主要变化。熊赐履《明史艺文志》五卷删去了《明史艺文志稿》所附的宋、辽、金、元四朝艺文,只保留了明人着述部分,并在序文、条目、小注等方面作了较小调整。二书前后承袭关系明显,故论文以列表形式将二书歧异之处标明。第四章讨论王鸿绪《明史稿艺文志》的形成。王鸿绪在编纂《明史稿艺文志》时,除了部分类目参考《经义考》之外,其据以裁閲的主要是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与尤侗《明艺文志》。在类目设置上,《明史稿艺文志》兼收二家之长,同时又有所改变。在条目着録及排列上,则主要借鉴《明史艺文志稿》,同时对条目进行精简、归并、调整。而后来殿本《明史艺文志》,则在此基础上略加调整,编为成稿。综合正文所述及附録资料,《明史艺文志》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明史艺文志》的递变过程,基本上可以有清晰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31)

李坚怀[8](2016)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勘误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虞稷编纂的《千顷堂书目》在目录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不过,在其大量信息的背后仍存在诸多疏失讹误,或着者姓名、字号、籍里,或作品名称、卷数,信息要素多有误注,为学者利用带来不便。笔者整理若干,以就正于方家。(本文来源于《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张云[9](2015)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关系考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学者黄虞稷的着作《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之间的关系是《明史》编纂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自清人杭世骏、卢文弨起以至今日,学者们一直观点各异,莫衷一是。由于《明史·艺文志稿》的长期失传,给研究带来很多不便。我们考察日本京都大学所藏《明史·艺文志》抄本,证明即为失传的黄虞稷史馆上呈稿《明史·艺文志》。又通过对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明史》四一六卷中《艺文志》部分的整理,得知抄本《明史·艺文志》与《明史·艺文志稿》中的明人着述部分基本相同。在梳理这些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对二书相同内容的不同排列顺序进行比较的方法,进而对《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审视,为《千顷堂书目》是《明史·艺文志稿》底本之説提供了坚实的论证。今本《千顷堂书目》是由黄氏初稿和后人不断增饰内容组成的,是一个层层积累的作品。这样前人对《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相左的观点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对近人的研究成果作了进一步的修正。(本文来源于《文史》期刊2015年02期)

王宣标[10](2014)在《卢文弨校刻“《明史艺文志》二卷”考——对王重民先生“摘自《千顷堂书目》”説的补充》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卢文弨抱经堂自刻有《宋史艺文志补》一卷、《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两种单列,无总题名。光绪十六年(1890),徐氏铸学斋《绍兴先正遗书》第二集收此二卷,合题"《明史艺文志》二卷"。~①然观此二卷正文所録,显然都是宋、辽、金、元的艺文着作,为何合称为"《明史艺文志》二卷"?其中隐有曲折,令人寻味。抱经堂本《宋史艺文志补》,卷前有卢文弨所撰小序一篇,刻作小字双行;其次为《明史艺文志序》,署"史官倪灿撰";再次为"四部总目"。值得注意(本文来源于《版本目录学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千顷堂书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人黄虞稷将"吴承恩《西游记》"着录在其目录学着作《千顷堂书目》的"地理类"名下,这条信息最终成为章培恒先生否认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作者的一个重要依据。事实上,《千顷堂书目》在分类等问题上并非无懈可击,不少事实证明,以这样一部存在漏洞的目录学着作作为立论基础,似乎缺乏缜密的考量。因此,以此否认吴承恩显得有失公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千顷堂书目论文参考文献

[1].杨胜祥.《千顷堂书目》勘误一则[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

[2].李春光.“献疑”之献疑——从《千顷堂书目》之着录说开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刘净净.《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关系新证[J].文献.2018

[4].张云.《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稿》集部别集类差异考[J].古典文献研究.2017

[5].刘净净.千顷堂藏书与《千顷堂书目》关系考述[J].图书馆论坛.2018

[6].王轩.《明史·艺文志》与《千顷堂书目》关于明代文集着录对比[J].青年文学家.2017

[7].张云.从《千顷堂书目》到《明史艺文志》[D].山东大学.2017

[8].李坚怀.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勘误举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

[9].张云.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关系考实[J].文史.2015

[10].王宣标.卢文弨校刻“《明史艺文志》二卷”考——对王重民先生“摘自《千顷堂书目》”説的补充[J].版本目录学研究.2014

标签:;  ;  ;  ;  

千顷堂书目论文-杨胜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