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论文-秦良伟,刘小荣

岩溶隧道论文-秦良伟,刘小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溶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隧道工程,岩溶,钎探,施工技术

岩溶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秦良伟,刘小荣[1](2019)在《大地坎1号隧道隐伏岩溶钎探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发育区,隧道周边隐伏岩溶的探测是隧道岩溶发育区段施工的必要工序,是消除隧道周边安全隐患,确保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的有效手段。以成贵铁路大地坎1号隧道的工程实际,对岩溶发育区隧道周边隐伏岩溶的钎探技术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建筑施工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贾伟红,苏凡[2](2019)在《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渝东南岩溶区马鞍山隧道为依托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MADIS-GTS建立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监测隧道衬砌结构的拱顶、拱腰、拱脚和拱底四个部位的变形情况,控制单一变量,分析不同水头高度、不同注浆圈厚度、不同注浆圈渗透系数和不同衬砌厚度四种条件下的隧道衬砌变形特征,并对隧道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S1期)

吴卫[3](2019)在《综合物探方法在隧道岩溶水害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的岩溶突水灾害频繁发生,为了探明隧道岩溶分布,多种物探方法应用于隧道岩溶水害探测。本文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探测溆怀高速燕子洞隧道的岩溶分布。叁种物探方法对根据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差异的地球物理特征,则充水溶洞是为低阻异常体。在大地电磁法的E1、E3测线,高密度电法的G1、G2测线,瞬变电磁的S1和S3测线有明显的异常反应,有效准确的探明的隧道的岩溶通道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周关学,李峰,曾诚[4](2019)在《安六铁路岩脚隧道岩溶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六铁路岩脚隧道DK32+396~DK32+343段位于烂泥箐至黑晒暗河下方约60 m,施工中掌子面揭示出溶洞,并出现涌水、涌砂卵石地质灾害,对铁路施工造成较大影响,也可能对铁路运营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研究小组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地质机理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封闭洼地、井泉补给等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隧道岩溶水采取截流、引排、疏导等措施,以设置泄水洞和集水廊道的整治方案。文章介绍了隧道岩溶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陈中学,陈扬勇,李强[5](2019)在《既有岩溶富水隧址区新建隧道涌水量预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涌水量预测是隧道勘察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受邻近隧道排水影响条件下,涌水量预测更是难上加难。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水文参数,采用4种传统预测方法和Modflow数值模拟法对春天门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得到:1)受既有邻近羊鹿山隧道排水影响,春天门隧道涌水量(22 992. 15 m~3/d)远小于羊鹿山隧道(43 177. 536 m~3/d); 2)传统计算方法中,科斯加可夫公式法计算结果 (22 992. 15 m~3/d)与实际涌水量(13 646 m~3/d)最为接近; 3) Modflow软件数值计算法也是一种较适用的涌水量预测方法,预测涌水量为18 005 m~3/d,较接近真实值。(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董辉,杨晓晖,衣智明,罗正东[6](2019)在《岩溶区水环境作用在役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溶区地质环境因素对在役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的影响问题,以岩溶地区典型在役隧道为依托,在降雨条件下,考虑溶洞布置形态、直径、溶洞与隧道间距、节理面倾角等地质环境因素,通过相似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衬砌表面应变、孔隙水压力、围岩压力和位移分别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衬砌表面孔隙水压力主要受到节理面倾角和溶洞布置形态的影响,且节理倾角的作用强于溶洞布置形态,竖向正交溶洞布置截面孔隙水压力变化区间约为斜向布置截面的10倍,且衬砌顶部测点位置孔隙水压力变化区间约为底部测点位置的10倍。2)衬砌表面围岩压力随节理面倾角和溶洞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溶洞距离l和倾角θ之间符合l≤-0. 4θ+30时,衬砌表面有明显的受压增大趋势。3)衬砌结构变形最大的参数组合为:节理倾角在50°~55°,溶隧距离为1. 5倍隧道直径,溶洞沿顺层节理分布,溶洞直径为3/4倍隧道直径和斜向截面布置形态。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在役隧道可能危险区域提供参考,对岩溶区隧道灾害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彦波[7](2019)在《荷香隧道穿越岩溶暗河处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暗河是岩溶区隧道典型不良地质情况中的一种。详细阐述了荷香隧道施工中所遇岩溶暗河的处治方案和处治设计,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杨丙昌[8](2019)在《岩溶地区隧道涌水控制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地区隧道涌水易引起原有地下水系的重新分布,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岩溶隧道涌水灾害治理工程实践,根据涌水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对涌水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针对性地提出了涌水灾害控制技术及注意事项,并以重庆歇马隧道涌水治理工程为例,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涌水灾害控制对策。(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29期)

李苍松,李强,卢松,廖烟开,丁建芳[9](2019)在《隧道岩溶发育程度快速预测评价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认识和评价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发育程度是解决岩溶地质灾害问题的关键,结合目前隧道施工中岩溶发育情况评价主要还是依赖于掌子面揭露地质信息的现状,为解决岩溶隧道施工期间开挖揭露岩溶围岩级别划分及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对岩溶发育程度的预测评价技术难题,实现现场快速定量判识隧道岩溶发育情况,作者以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研究所取得成果-岩溶发育程度的水化学动力学-分形指数评价技术为基础,编制形成隧道岩溶发育程度预测评价软件系统。本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勘察设计阶段地质信息和施工期岩溶地质信息、基于前两阶段地质信息的岩溶发育程度预测评价、系统管理和维护、以及文件保存和报表打印等。通过现场数据采集和分析,集成各类隧道施工现场的信息,即时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判定岩溶发育程度,配合岩溶隧道地质预报物探测试分析结果,从而实现对隧道岩溶发育情况的现场快速定量判识、提高岩溶地质预报准确率,进一步为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地质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郝进京[10](2019)在《基于压力溶腔的岩溶隧道施工安全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溶腔位于隧道上方的不利工况为例,结合某岩溶隧道,推算防突层安全厚度为7. 29m,判定隧道施工安全。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压力溶腔存在对防突层竖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溶腔与隧道临空面实际岩层厚度大于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但存在防突层竖向位移增大趋势,考虑扰动因素建议施工中加强溶腔除位移监测,确保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0期)

岩溶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渝东南岩溶区马鞍山隧道为依托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MADIS-GTS建立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监测隧道衬砌结构的拱顶、拱腰、拱脚和拱底四个部位的变形情况,控制单一变量,分析不同水头高度、不同注浆圈厚度、不同注浆圈渗透系数和不同衬砌厚度四种条件下的隧道衬砌变形特征,并对隧道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溶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秦良伟,刘小荣.大地坎1号隧道隐伏岩溶钎探施工技术[C].2019年全国建筑施工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贾伟红,苏凡.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特征研究[J].灾害学.2019

[3].吴卫.综合物探方法在隧道岩溶水害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9

[4].周关学,李峰,曾诚.安六铁路岩脚隧道岩溶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J].四川建筑.2019

[5].陈中学,陈扬勇,李强.既有岩溶富水隧址区新建隧道涌水量预测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19

[6].董辉,杨晓晖,衣智明,罗正东.岩溶区水环境作用在役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特征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7].刘彦波.荷香隧道穿越岩溶暗河处治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19

[8].杨丙昌.岩溶地区隧道涌水控制技术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2019

[9].李苍松,李强,卢松,廖烟开,丁建芳.隧道岩溶发育程度快速预测评价系统[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郝进京.基于压力溶腔的岩溶隧道施工安全数值分析[J].四川建材.2019

标签:;  ;  ;  ;  

岩溶隧道论文-秦良伟,刘小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