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衰减因子论文-陈张雷,李崇辉,郑勇,陈冰,何东汉

精度衰减因子论文-陈张雷,李崇辉,郑勇,陈冰,何东汉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度衰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天文定位,蒙特卡洛仿真,最优选星

精度衰减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陈张雷,李崇辉,郑勇,陈冰,何东汉[1](2019)在《天文定位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最小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文定位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地天文测量、天文航海等领域。该方法中观测恒星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目前缺少针对同时测定经纬度天文定位算法中最优选星问题的研究。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观测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这就要求研究最优的选星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定位精度。本文借鉴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概念,研究了天顶距法中恒星的数量以及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得到结论:在天顶距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一定时,GDOP能够用来描述恒星的分布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劣,且观测的恒星方位角均匀分布时定位误差最小。考虑到不同高度的恒星天顶距大气折射改正残差不同,在实际测量中应尽量采用等天顶距且方位角均匀分布的恒星。(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万军,党亚民,王川阳,马柳州,杨强[2](2015)在《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是衡量定位构型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对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主要介绍目前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的研究进展。首先由单点定位测距观测方程引入两类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的定义,并由此引出一类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的二维定位图形解;在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二维定位图形的基础上,分别介绍3种无约束条件下的叁维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测距单点定位构型:圆锥构型、笛卡尔构型、Walker构型;在圆锥构型的基础上扩展一类嵌套圆锥构型,可解决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构型问题。研究表明,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解的几何结构异常丰富。(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陈思剑,张旻,罗争[3](2011)在《基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的单站无源定位精度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固定单站测量到达时差(TDOA)是一种有效的无源定位方法。针对现有文献缺乏对该方法定位精度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定位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影响TDOA定位精度的测量因子;然后分别以这些因子作为输入变量,根据GDOP,得到相对定位误差与影响定位结果的参数测量误差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可观测区域;最后再确定能否满足具体工程项目的定位精度和定位稳定性标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定位精度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地评估方向到达时差(TDOA)的应用价值。通过该精度分析方法的验证,测量TDOA的固定单站无源定位方法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李建文,李作虎,周巍,斯顺杰[4](2011)在《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最小值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DOP是评估卫星导航定位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析GDOP的数学意义和测量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两种GDOP最小值的求解方法,并对最小值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场合中认为DOP为"精度衰减"因子是有局限性的;随着卫星与用户几何关系的改变,包括GDOP在内的所有DOP完全可以小于1,从而具有一定的精度增强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评价星座空间分布均匀程度的星座几何构型品质因数,并以GPS和Galileo星座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因数可以较好地评价星座的空间分布均匀程度。基于GPS星座在近地空间内导航精度性能的试验结果很好地证明了DOP具有精度增强的属性。(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1年S1期)

李国重,李建文,归庆明[5](2010)在《一种构造卫星导航系统精度衰减因子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与精度衰减因子(DOP)密切相连。精度衰减因子反映出可见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对测距误差起着放大作用。运用矩阵论工具构造了一种新的精度衰减因子——本征精度衰减因子,并与以往的精度衰减因子进行比较,论证了新的精度衰减因子的相关特性。(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0年02期)

姚静,易东云,朱炬波,聂鹏程[6](2009)在《卫星导航的相对精度衰减因子单调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精度衰减因子(RDOP)是衡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对定位性能的几何强度指标。简要给出了两种类型RDOP的描述,并分别给出了单调性证明。相对于同一参考卫星或是不同参考卫星进行双差观测,均有其RDOP随着可见导航卫星数目增加而单调递减的性质。结合编队卫星的星间相对定位背景,仿真计算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RDOP,给出了某时刻每颗可见卫星对RDOP的贡献,证实了RDOP的单调性;而卫星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RDOP的降低已不明显,因此应综合考虑可见卫星的数目和相对定位的精度需求等方面因素进行选星。(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邵良琪,邵定蓉[7](2005)在《一种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衰减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在一种定位系统中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的计算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地面布站个数、布站边长以及飞行器飞行高度等因素影响下的GDOP值,由此分析出这些因素对GDOP值的影响,最终提出该系统的布站策略和提高定位精度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05年04期)

精度衰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是衡量定位构型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对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主要介绍目前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的研究进展。首先由单点定位测距观测方程引入两类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的定义,并由此引出一类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的二维定位图形解;在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二维定位图形的基础上,分别介绍3种无约束条件下的叁维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测距单点定位构型:圆锥构型、笛卡尔构型、Walker构型;在圆锥构型的基础上扩展一类嵌套圆锥构型,可解决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构型问题。研究表明,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解的几何结构异常丰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度衰减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陈张雷,李崇辉,郑勇,陈冰,何东汉.天文定位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最小值分析[J].测绘学报.2019

[2].万军,党亚民,王川阳,马柳州,杨强.最小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定位图形研究进展[J].测绘科学.2015

[3].陈思剑,张旻,罗争.基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的单站无源定位精度分析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1

[4].李建文,李作虎,周巍,斯顺杰.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最小值分析及应用[J].测绘学报.2011

[5].李国重,李建文,归庆明.一种构造卫星导航系统精度衰减因子的新方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

[6].姚静,易东云,朱炬波,聂鹏程.卫星导航的相对精度衰减因子单调性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9

[7].邵良琪,邵定蓉.一种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衰减因子[J].遥测遥控.2005

标签:;  ;  ;  ;  

精度衰减因子论文-陈张雷,李崇辉,郑勇,陈冰,何东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