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参与行为论文-靳闵,王全胜

消费者参与行为论文-靳闵,王全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费者参与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戏元素,游戏设计对象,游戏设计机制,游戏设计原则

消费者参与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靳闵,王全胜[1](2019)在《游戏元素对消费者参与行为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元素作为新型的营销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于营销实践,旨在提高消费者参与。鉴于此,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将游戏元素划分为游戏设计对象、游戏设计机制和游戏设计原则这叁类,并从工具结果和体验结果上界定了游戏元素与游戏、游戏化以及游戏化营销等概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背后理论基础的探讨,发现这叁类游戏元素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内部动机,进而增强消费者的参与行为,并且产品类型和消费者特征都会调节游戏元素与消费者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茹[2](2018)在《金融风险态度对消费者股票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理财,而传统的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己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部分消费者将资金投向了股票市场。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消费者的风险态度影响他们对股票市场的参与情况。国内尹志超、吴雨、宋全云等学者跟国外学者的观点相同,然而李涛、郭杰等人通过实证检验,认为消费者的金融风险态度对他们股票市场的参与行为并没有影响。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得出金融风险态度对消费者股票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与消费者的素养、知识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16期)

李东进,张宇东[3](2018)在《量化自我的效应及其对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亚健康等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商业性智能应用和可穿戴量化设备的出现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量化自我,追踪测量自我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学界和业界对消费者的量化自我关注趋增,已有研究明确了量化自我概念内涵和类型,强调量化自我对优化和管控消费者行为具有积极效用。但已有研究并未探明量化自我对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且尚未形成整合的消费者量化自我分析框架。构建整合的理论框架,以探明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对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反应作出合理解释,从个体认知差异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结合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对量化自我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量化对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的影响、感知不一致和自尊水平对消费者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意愿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自我概念清晰性对该影响的中介效应。运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测量阅读页数的实验研究设计,借助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内在机制,明确消费者自尊水平与感知不一致的交互作用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非量化情景相比,量化自我将增进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量化将使消费者更易感知到先前未觉的目标预期与实际行为的不一致。当存在量化条件时,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选择参与量化自我。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同时影响其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且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当感知到积极不一致时,低自尊消费者较高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低自尊消费者对积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当感知到消极不一致时,高自尊消费者比低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高自尊消费者对消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研究结果在丰富相关理论、深入理解量化自我内在机制的同时,对企业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活动、科学设计和开发产品、呈现和传递信息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单鸣[4](2017)在《众筹质量对消费者众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众筹相关政策的放开,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的跳跃式革新,各个领域的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而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低门槛、大众性的融资模式,势必会为我国创新创业会带来大量的资金,产生强有力的推进作用。然而,众筹在我国兴起时间不久,还未发展与完善,尚存在较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解决,其中如何促进众筹项目的融资绩效、促进消费者的众筹参与更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而本研究则以信任为中介变量,围绕众筹质量对消费者众筹参与行为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旨从中为众筹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首先对众筹相关的理论文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众筹质量、信任、众筹参与行为叁者间的关系,界定了众筹质量的概念与维度;其次,建立了以信任为中介变量的众筹质量对消费者众筹参与行为影响的假设模型;再者,根据前人研究和管理实践设计并发放了问卷,对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相关性、回归性分析;最后,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得到如下结论:众筹质量对消费者众筹参与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关系,众筹质量与能力信任、正直信任、慈善信任有显着的正向关系,而正直信任和能力信任在众筹质量与消费者众筹参与行为之间起到显着中介作用。另外,本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和众筹相关实践,从众筹项目发起人和众筹平台方两个角度,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胡银花[5](2016)在《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品牌营销理念日益强化和互联网技术髙度发展的共同产物,虚拟品牌社区以其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及时的互动沟通性能、开放的信息传播等特点迎合了消费者多元化的价值需求取向,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和知识、建立人际关系、获得情感归属、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也为企业吸引新顾客、保留老顾客、促进品牌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以来,随着虚拟品牌社区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其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对虚拟品牌社区的形成及其演化发展等理论性、综述性的研究,二是对虚拟品牌社区的后效研究,如虚拟品牌社区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效应等。而关于虚拟品牌社区中成员的参与行为、行为的前因、行为的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要充分发挥虚拟品牌社区这一平台对企业的营销意义,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激发消费者对虚拟品牌社区的参与积极性,包括在社区中搜寻信息、分享知识、与企业合作生产、共创价值以及加强与其他成员的人际互动等。因此,只有掌握了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因和影响因素,才能深入掌握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找到激励消费者行为的方法,因此,对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动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为依据,从关系的视角,重点突出虚拟品牌社区的社会属性,研究消费者个体在这一社会群体中对各种关系的认知和期望在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利益,进而研究其在虚拟品牌社区中的各种参与行为的形成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影响因素——动机——行为为主线,构建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参与行为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虚拟品牌社区中个体特征、环境特征、动机与消费者参与行为之间内在关联机制的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中,首先通过小规模的问卷调研的数据(n=127),对问卷进行优化和精简,然后以虚拟品牌社区成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48份,回收问卷688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答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在数据处理中,将有效样本数据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样本1(n=280)和样本2(n=281),然后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用样本1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回归分析,利用总样本的561份数据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参与行为包括了知识分享、合作生产与人际互动叁个具体的维度。知识分享、人际互动体现了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生产则反映的是消费者与企业/社区的互动。(2)自我效能、品牌依恋、关系信任等叁种因素对消费者在虚拟品牌社区中的知识分享行为、合作生产行为、人际互动行为均具有影响,对消费者的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也均具有直接影响。消费者在虚拟品牌社区中的合作生产行为和人际互动行为均受到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叁种社会动机的影响,而知识分享行为只受到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的影响,而不受亲和动机的影响。在自我效能、品牌依恋、关系信任等叁种消费者个体因素中,自我效能对知识分享、合作生产、人际互动等参与行为的影响都是最大的,自我效能对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从社会动机对参与行为的影响路径来看,对知识分享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成就动机;对合作生产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权力动机;对人际互动行为影响最大的是亲和动机。(3)在虚拟品牌社区中,自我效能、品牌依恋和关系信任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都是通过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自我效能、关系信任对合作生产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权力动机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而品牌依恋对合作生产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叁种动机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的。自我效能、品牌依恋、关系信任对人际互动行为的影响也是通过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权力动机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4)社区互动氛围在自我效能、品牌依恋、关系信任等个体因素对虚拟品牌社区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中均具有比较显着的正向调节效应。社区互动氛围在自我效能、品牌依恋、关系信任等个体因素对虚拟品牌社区合作生产行为、人际互动行为的影响中均具有比较弱的调节效应。上述研究结果对完善消费者心理行为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笔者自身学术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本研究在完成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样本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有待提高等,这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待突破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杨晓珅[6](2016)在《在线交易中消费者参与行为对商家价格策略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带来的交易风险,在线交易平台允许消费者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对购物体验进行反馈。因此,在线交易平台提供的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有消费者参与可以分为两部分,商家发布信息和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直接反应了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反馈,能够指导消费者制定购买决策。由于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对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作用,商家可能也会对这些信息的改变做出反应。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在线交易中消费者参与行为对商家价格策略的作用机制。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改变后,商家会通过两种方式对价格策略进行调整,根据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带来的溢价提升商品价格,或者不改变商品价格将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带来的优势转化为更高的商品销量。因此,本文分别建立消费者参与行为价格影响模型和消费者参与行为销量影响模型,探究商家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对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的改变做出反应。除此之外,本文对在线交易市场的商品价格特点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家的价格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家会积极响应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的变化,对自身的价格策略进行调整。商家根据消费者参与行为定量极性信息带来的溢价对商品价格进行提升,而选择保持价格不变,将信息强度带来的优势转化为更高的商品销量。定性极性信息则对商品的价格和销量均没有显着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信息真实性的问题导致定性极性信息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有限。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消费者参与行为信息对商家价格策略的影响,对消费者参与行为作用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补充,并且对在线交易市场的商品价格特点和商家价格策略进行分析。在实际中能够辅助商家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有助于在线交易平台对各项交易机制的完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冯益[7](2016)在《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对消费者公益参与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困于近年来的信任危机,非营利组织急需拓展营销渠道来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公益慈善资源。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因为其可以帮助组织以更低的成本接触消费者,建立与消费者的密切关系,并能有效获取公益资源支持的特性,被许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应用,并已经成为网络营销的有力工具。同时,消费者对于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商业和公益信息获取、网络购物与支付,以及与企业和组织进行在线互动已经习以为常。而从实践来看,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获取公益信息并在网络上进行捐赠也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情况。但从文献梳理来看,关于社交媒体情景下非营利组织营销行为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的研究非常匮乏。国内学者绝大多数都进行的是定性研究,仅仅指出社交媒体对于非营利组织进行信息披露和构建公众关系的重要性。而国外学者则主要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了非营利组织应用社交媒体营销的策略以及应用情况,并对比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类型组织在应用社交媒体中的不同。因此,个人层面上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行为的作用机理却十分缺乏分析研究。基于以上现象和文献梳理的背景,本研究首次从个人层面探讨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行为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实验分析法以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首先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行为是如何影响个人公益参与行为的,通过提出以信任和满意度为中介的模型并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模型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个人道德特质的角度,探讨了个人道德认同水平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行为的作用效果,主要针对其中的披露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信息框架和个人解释水平的角度,探索了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信息框架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行为的作用,主要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信息框架类型与个人解释水平匹配对个人公益参与意愿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的实证分析方法,本研究针对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行为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第一,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行为对消费者信任和满意度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信任和满意度又增强了消费者捐赠意愿和电子口碑意愿,但其中消费者对于组织透明性的感知没有能够对消费者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第二,消费者满意度相对于信任更能够促进消费者的捐赠和电子口碑意愿;第叁,道德认同内在化水平较高的消费者相较于其他消费者,在相同的信息披露感知透明度情况下,有更强的捐赠行为意愿;第四,道德认同表征化水平较高的消费者相较于其他消费者,在相同的信息披露感知透明度情况下,其捐赠行为意愿偏弱;第五,披露类信息构成的低解释水平信息框架可以激发消费者的低解释水平,而传播类信息构成的高解释水平信息框架可以激发消费者的高解释水平;第六,当消费者处于披露类信息框架时,如果非营利组织的公益事项资源诉求为资金,则相较于处于传播类信息框架的消费者,他们有更强的捐赠意愿。反之,当消费者处于传播类信息框架时,如果公益事项资源诉求为时间,则相较于处于披露类信息框架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有更强的捐赠意愿。因此,本研究从个人层面和多个视角对要探讨的主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丰富相关理论并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交媒体营销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在文末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刘彦妮[8](2015)在《网络购物节中的消费者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网络购物节中电商促销及大众消费行为的行为特性,从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全过程视角,研究了消费者参与网络购物节的动机因素及所引发的参与行为、评价认知、未来参与意愿间的具体关系,进一步揭示了网络购物节情境中消费者的参与行为的发展模式。首先,动机行为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节中参与动机与行为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除了功效性动机与社交互动间没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外,研究模型中功效性动机、享乐性动机、社会影响对消费者参与行为均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享乐性动机对消费者的参与行为有着更强的作用效果,这意味着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节中的参与行为更多的是受到享乐性动机的激励刺激。其次,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节中的参与行为对其后的效果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除了消费者下单购买行为对社交关系的感知评价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节中准备、浏览搜索、交流互动的参与行为均有利于增强其对参与效果的认知评价。通过路径系数间的比较,我们发现在网络购物节中消费者的准备行为较其他行为对评价认知有更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准备行为对其经济感知评价的影响更明显;对心理、社交关系感知评价而言,互动行为对其的影响程度更为显着。最后,本文对消费者未来参加网络购物节的行为意向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消费者在经济利益、心理情感和社交关系方面的感知评价对其持续参与网络购物节的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心理感知评价对购物节的持续参与意愿有更显着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研究对消费者参与网络购物节的决策过程进行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购物节中消费者行为过程的理解;第二,引入多个领域内的相关理论,为网络购物节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也对原有研究情境进行了扩展;第叁,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当前在网络购物节研究中的不足,并为电商企业改进营销及运营手段提供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5-12-01)

方智磊[9](2012)在《滑翔伞运动消费者休闲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去大自然中享受休闲,以摆脱工作中的枯燥、释放生活中的压力。户外运动正好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享受快乐、追求自由的需要,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而且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愿望愈发强烈。需求市场的扩大必定引起企业之间的剧烈竞争。国外户外运动大品牌开始纷纷入驻国内一、二线城市抢占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而国内民族企业也不甘示弱,以价格优势同国际品牌展开角逐,户外商品展览、博览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举办。近几年,一些时尚、新鲜、刺激的极限运动,如滑翔伞、热气球等航空项口也随着这波户外运动潮被引入国内,成为不少白领新贵和社会高层次人群的“新宠”,滑翔伞更是被视为人类最为廉价的飞天工具而受到青睐。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滑翔伞运动消费者的休闲参与行为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一方而拓宽了户外极限运动休闲消费行为的研究领域,填补滑翔伞理论研究的空白;另一方而也为滑翔伞在长江叁角洲地区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新思路。滑翔伞自首次引入国内以来已有二十载,但是与此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却很少被涉猎,有关消费者休闲行为的研究和文献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消费者分群范式(VALS2模型)以及休闲限制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软件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叁部分:一、梳理相关概念,整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运动休闲、极限运动、体育休闲消费行为的文献和着作,为下文作准备;二、结合调查取得的数据,运用VALS2模型对滑翔伞运动消费者进行定性归类,并构建VALS2模型与休闲限制理论的综合模型,对滑翔伞运动消费类型的层级提升突破休闲限制过程进行探讨与分析;叁、从政府、行业、俱乐部叁个层而提出滑翔伞运动市场推广的意见和建议。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滑翔伞运动是一项不受年龄限制的朋友圈内的运动;第二,根据其休闲消费行为特征,滑翔伞运动消费者可以被划分为被动观赏型、即时参与型、休闲体验型、时尚享乐型、积极融入型和忠诚专业型六大类,每一类型都有其自身资源特征和自我向导;第叁,滑翔伞运动消费者各类型之间存在从低层级向高层级类型转变的可能性,但是转变过程的实现必须要求行为主体克服相应的休闲限制因素;第四,在各类型消费者向更高层次转变的过程中,每一类型需要克服的主要限制因素有所不同。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首先以滑翔伞运动消费者休闲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选题新颖;其次,以VALS2分群范式贯穿文章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主线,思路创新;最后,将休闲限制层级理论与VALS2分群范式交叉综合,模型独特。(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2-12-01)

王萌[10](2009)在《数字化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人们对精神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精神产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成为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首先用理论研究法讨论了精神产品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了其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基本规律,指出网络游戏是典型的数字化精神产品。由于网络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相关研究相对比较缺乏,因此本文以网络游戏为例,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网络游戏消费者参与行为特点展开实证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对精神产品的理论研究发现,精神产品在生产成本、生产要素、生产规模和供给曲线等方面都有区别于传统物质产品的特点,同时经过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分析,发现精神产品的消费存在着局部的边际效用递增、体验性和社会效益性等特点。当精神产品以比特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时,我们称之为数字化精神产品。网络游戏是典型的数字化精神产品,网络游戏的消费受到消费者动机、产品特点、消费体验和参照群体等方面的影响。(2)本研究构建了网络游戏消费者参与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证实网络游戏消费者的感知愉悦和感知有用及对游戏产品的感知易用性都显着影响参与意图,其中感知易用的作用最强;同时研究证明消费者的动机和感知易用性之间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说明消费者的游戏动机之间是相关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此外,玩家投入游戏时间对玩家娱乐性动机和行为意图之间、感知易用和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3)本研究探讨了消费者沉浸体验对消费者感知和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在网络游戏中的沉浸体验可以分解为临场感和完全专注两个因子,这两个因子对消费者感知和行为意图之间具有不同的中介效应。感知有用不通过沉浸体验产生作用,而是直接作用于行为意图,而感知愉悦和感知易用可以通过沉浸体验显着影响行为意图:其中感知愉悦通过临场感对行为意图产生部分中介作用,而完全专注对感知愉悦和行为意图间有完全的中介作用。说明对于精神产品而言,顾客体验对消费者参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构建了社会影响对网络游戏消费者参与行为作用模型,证明社会影响对网络游戏消费者感知和行为意图有显着而不同的作用。社会影响可以分解为规范性影响和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对游戏玩家的动机产生显着的负向作用,而信息性影响则对玩家感知和行为意图均产生显着的积极作用;同时玩家的游戏涉入程度,即游戏时间协调了社会影响对消费者感知有用和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说明借助社会力量可以有效地干涉玩家的过度游戏行为,这是本文的又一个创新点。(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9-09-01)

消费者参与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理财,而传统的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己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部分消费者将资金投向了股票市场。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消费者的风险态度影响他们对股票市场的参与情况。国内尹志超、吴雨、宋全云等学者跟国外学者的观点相同,然而李涛、郭杰等人通过实证检验,认为消费者的金融风险态度对他们股票市场的参与行为并没有影响。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得出金融风险态度对消费者股票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与消费者的素养、知识等因素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费者参与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靳闵,王全胜.游戏元素对消费者参与行为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茹.金融风险态度对消费者股票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18

[3].李东进,张宇东.量化自我的效应及其对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J].管理科学.2018

[4].单鸣.众筹质量对消费者众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5].胡银花.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6].杨晓珅.在线交易中消费者参与行为对商家价格策略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冯益.非营利组织社交媒体营销对消费者公益参与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8].刘彦妮.网络购物节中的消费者参与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9].方智磊.滑翔伞运动消费者休闲参与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

[10].王萌.数字化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参与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标签:;  ;  ;  ;  

消费者参与行为论文-靳闵,王全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