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腰麻术后老年患者的体位改良

基于循证的腰麻术后老年患者的体位改良

李晓玲胡静波Δ

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上海200435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腰麻术后老年患者体位改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96例腰麻术后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1例皮肤发红,受压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21例皮肤发红,2例红肿硬,受压发生率为47.91%)(P<0.05)。结论:腰麻术后老年患者在循证护理指导下改良体位效果理想,能防止体位性损伤,预防压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腰麻;老年患者;体位改良;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腰麻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安全性高、适应证广、麻醉效果较好,易于管理等而在临床使用较多。但是,患者进行腰麻时容易出现较多的入侵式操作,且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免疫低下,身体各个器官出现下降趋势,如果术后如果体位不当将会增加压疮、体位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治疗预后。近年来,循证护理在腰麻术后老年患者体位改良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护理模式能够慎重、准确、明智的运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护士自身专业技能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期恢复[1]。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腰麻术后老年患者体位改良中的护理效果。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96例腰麻术后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96例腰麻术后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61.4~89.9)岁,平均(75.7±2.1)岁;对照组有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60.5~90.4)岁,平均(74.4±2.4)岁。入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中行腰麻。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护理,方法如下:术后2h护士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头下垫软枕,保证患者头部位置高度不超过人体矢状线位置,让患者舒适[2]。

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如下:(1)提出问题。老年全麻术后要求常规去枕平卧4-6h原因,该体位患者舒适度低,压疮率高,能否定时翻身,调节患者体位?具体做法?(2)寻求实证。查阅大量文献得出结论: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且每天均在不断的生成和吸收,使得机体脑脊液保持在平衡状态。生理状态下机体产生的脑脊液量为20ml/h,因此,患者腰穿后并不会造成颅内压增高,但是该体位以及卧床时间容易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运用最佳护理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将查询获得的最佳护理实体与护士的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为患者定期进行翻身,预防压疮发生率。在压疮形成的高危因素中压力发挥重要作用。当机体皮肤出现红、肿时,应该及时查找原因,可以进一步降低压疮发生率。患者术后每2h更换体位,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动态预测,接触危险因素。患者侧卧时,可以头下垫软枕,保证头部高度低于人体矢状线水平,让患者保持舒适[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腰穿后头痛(PLPHA)情况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5例发生腰穿后头痛,PLPHA的发生率仅为10.4%,对照组15例发生腰穿后头痛,PLPHA的发生率为31.2%,(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腰穿后头痛(PLPHA)情况

3.讨论

腰麻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麻醉方式,该麻醉能够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且麻醉安全性高,而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但是,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技能下降,免疫抵抗能力差,导致患者麻醉后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从而影响患者治疗预后。近年来,循证护理在腰麻术后老年患者体位改良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5例发生腰穿后头痛,PLPHA发生率为10.4%,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发生腰穿后头痛,PLPHA31.2%)。实验组1例皮肤发红,受压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21例皮肤发红,2例红肿硬,受压发生率为47.91%)(P<0.05)。循证护理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该护理模式更加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循证护理能够改变传统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凭传统经验、要求所展开的护理习惯和行为,能够改变护士的理念、思维。循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在临床提出问题、积极寻求实证、合理应用及观察,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护士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能够强化临床护士预见性护理意识。通过提出问题、积极熏蒸,并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变患者体征,能够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更加侧重于以护理问题作为其出发点,将临床科研结果与临床专业知识、经验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互结合,能够避免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使得对患者的护理有证可循,充分挖掘护士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PLPHA发生率以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4]。

综上所述,腰麻术后老年患者在循证护理指导下改良体位效果理想,能防止体位性损伤,减少腰穿后头痛发生率,预防压疮。但因为病例数量有限,应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实验,以取得更好的询证依据。

参考文献:

[1]申娟.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躁动程度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27~28.

[2]侯春怡,王梅,刘丽琴.ICU气管插管患者基本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9):37~42.

[3]黄宇松,林秋琼,许素莲.改良截石位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作用的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1~2.

[4]王娟,温桂芬.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2011,22(13):2011-2012.

Δ通讯作者:胡静波,E-mail:hujingbo506@163.com

标签:;  ;  ;  

基于循证的腰麻术后老年患者的体位改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