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耐受因子论文-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

免疫耐受因子论文-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耐受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细胞

免疫耐受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1](2019)在《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Th细胞和Treg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Th)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6只),假手术不进行肝移植;短期组(10只),术后存活10 d;耐受组(10只),术后存活100 d,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5、IL-6、IL-13),Th17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7A],Treg细胞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IL-12p]表达水平。对各组大鼠血清进行蛋白芯片检测。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短期组AST明显降低,ALT明显升高(P<0.05)。而耐受组与手术对照组的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大鼠的肝组织中,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短期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耐受组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短期组Th2细胞因子IL-5、IL-6、IL-1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耐受组IL-17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耐受组IL-10、IL-12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均为P<0.05),短期组TGF-β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短期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前血小板碱性蛋白(Ppbp)、神经纤毛蛋白(Neuropilin)-2、Notch-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耐受组趋化因子配基17(CXCL17)、ICAM-1、Neuropilin-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而B7-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减低(P<0.05)。结论在大鼠肝移植自然免疫耐受过程中,Treg类细胞因子(IL-10、TGF-β、IL-12p), IL-6, IL-17以及细胞表面的跨膜信号通路分子(ICAM-1、Neuropilin-2、B7-1蛋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4期)

李泽坤,陈振萍,李刚,吴心怡,甄英姿[2](2019)在《国产四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儿童血友病A免疫耐受诱导过程中旁路止血的疗效——单中心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血友病A抑制物出现后因子替代治疗无效,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中的出血须用旁路制剂止血。国产四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4F-PCC)作为目前经济有效的旁路制剂在我国广泛使用,但尚缺乏相关数据。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4F-PCC在血友病A抑制物患儿ITI治疗中控制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展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01-2018-07于我中心进行ITI治疗的抑制物患儿在抑制物滴度≥2BU时应用4F-PCC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例患儿的80次出血事件,其中轻度出血12次(15.0%),中度出血67次(83.8%),重度出血1次(1.2%)。4F-PCC的剂量为(53.5±13.8)IU/kg×(2.3±1.8)次,总剂量(121.8±109.3)IU/kg,出血控制率达97.5%,其中出血控制评价为显效者达53.8%(43次),有效43.7%(35次),无效2.5%(2次)。接受4F-PCC预防治疗者有6例,在(35.9±8.2)IU/kg,每周2次至隔日1次的方案下,经中位2.6(1.1~6.2)个月的预防治疗,出血较前下降83.0%[(2.24±1.84)vs(0.38±0.80)次],且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本研究亦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结论:鉴于我国现状,在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儿的ITI治疗中,虽然国产4F-PCC用于旁路途径止血的按需和预防治疗的剂量偏低,但对于轻中度出血的按需治疗以及预防治疗均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临床更多资料支持。(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蓝旭[3](2018)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子宫内膜再生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器官移植是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在内的多种实体器官衰竭或先天性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术前准备的不断完善、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逐渐完备,移植器官术后生存期逐渐延长。但是,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其所导致的相应副作用也逐渐展现,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过度所引起的感染、肿瘤发生,及免疫抑制不足所引起的器官排斥反应。因此,基于现状,需要寻求一种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MSC)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诱导器管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明显,但由于MSC有创的获取方式、有限的增殖能力、及潜在的致瘤性和促进肿瘤发展的特性,均对其临床应用产生限制。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ndometrial regenerative cell,ERC)是由月经血中提取的间充质细胞样干细胞,具有成体干细胞表型及向叁个胚层来源组织分化的特性,且其具有来源无创、获取量大、增值率高、低免疫原性等特点,在器官移植、炎症等模型中可发挥器官保护及抑制炎症反应作用。但对其联合方案是否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尚无相关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一种在机体多种组织内表达的趋化因子,参与胚胎发育、炎症反应、免疫监视、组织稳态、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证明,子宫内膜再生细胞能够大量分泌SDF-1。且其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人类与小鼠对其编码序列及蛋白质氨基酸排序上相同率达90%以上。因此,有必要对ERC分泌SDF-1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目的:证明ERC能够分泌SDF-1;探讨人源性ERC及其分泌的SDF-1体外对小鼠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及ERC联合雷帕霉素治疗方案是否能够诱导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以及ERC分泌的SDF-1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体外分离、培养ERC,观察其生长形态、进行细胞鉴定、测定培养基中其分泌的SDF-1浓度。第二部分,将ERC同小鼠脾脏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ERC及分泌的SDF-1对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ol-DCs)、M2型巨噬细胞(macrophage type 2,M2)、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形成的影响。第叁部分,体内实验,建立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观察ERC及联合雷帕霉素是否能够诱导心脏移植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及对脾脏中免疫细胞影响;并通过应用SDF-1受体阻滞剂AMD3100探索ERC分泌的SDF-1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第一部分,成功分离、培养ERC,且培养第叁、四代细胞分泌SDF-1量较大,分别为11831.827±341.042pg/ml及10820.150±530.024pg/ml,可用于后续实验。第二部分,ERC能够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各群向Tol-DCs、M2、Tregs、Bregs细胞分化,且ERC分泌的SDF-1在其中发挥作用。第叁部分,在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ERC能够减轻排斥的严重程度,延长移植心脏生存期;其与雷帕霉素联合方案可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主要通过减少移植心脏内CD4~+T细胞、CD8~+T细胞及供体反应性IgM、IgG抗体浸润,增加脾脏中免疫耐受性细胞如CD11c~+MHC class II~(low)CD86~(low)CD40~(low)DC(Tol-DC)、CD68~+CD206~+macrophage(M2)、CD4~+CD25~+Foxp3~+T cell(Treg)、CD19~+CD1d~(high)CD5~(high)CD83~(low)IL-10~(high)B cell(Breg)比例,降低脾脏中杀伤性免疫细胞如CD68~+总巨噬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实现。且ERC分泌的SDF-1在其中发挥作用。结论:人源性ERC及其与雷帕霉素联合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比例诱导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且ERC分泌的SDF-1在其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彭建平,孙克伟,银丝丝,伍玉南[4](2016)在《补肾解毒法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中Toll样受体9、干扰素调节因子7及α-干扰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补肾解毒法对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中Toll样受体9(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α-干扰素(IFN-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10例,体外培养脐带血pDCs。同时制备补肾方(六味地黄丸)、解毒方(甘露消毒丹)、补肾解毒方(六味地黄丸合甘露消毒丹)含药血浆。将培养第7d的pDCs分为空白组、补肾药物血浆组、解毒药物血浆组、补肾解毒药物血浆组、无药血浆组5组进行干预。培养48 h后Real-Time PCR检测pDCs中TLR9、IRF7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DCs中TLR9、IRF7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pDCs培养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补肾与补肾解毒含药血浆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pDCs中TLR9、IRF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尤以补肾解毒方含药血浆对TLR9、IRF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最大,而解毒方药物血浆不能提高pDCs中TLR9、IRF7 mRNA及蛋白表达。补肾与补肾解毒方药物血浆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pDCs培养上清液IFN-α的表达,尤以补肾解毒方影响最大,而解毒方药物血浆不能提高IFN-α表达水平。结论:补肾解毒方能更好地促进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pDCs TLR9、IRF7的表达及恢复分泌IFN-α的能力,故补肾解毒可作为调节机体免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治法。(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谭燕,王晨虹[5](2016)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Tregs介导下的免疫耐受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NF receptor,GITR)是胸腺和外周淋巴器官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表达的一个重要功能分子,在Tregs的分化和扩张中起关键性作用,是人类Tregs非常有效的标记物,在Tregs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GITR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等,其相互作用可打破Tregs介导的免疫耐受,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妊娠选择了免疫耐受这一基本机制,Tregs在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攻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已表明:在妊娠期间中断Tregs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胎儿特异性抗原的产生,继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综述GITR在Tregs介导下的免疫耐受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妇产科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于冰,邵翠华,徐金娥[6](2015)在《趋化因子12及其受体对胎盘血管形成及免疫耐受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流产原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焦点放在了细胞因子上。趋化因子12(CXCL12)通过与相应受体作用,不仅参与了胎盘血管的构建,而且促进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形成。若胎盘组织中CXCL12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将导致自然流产或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本文对CXCL12与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胎盘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微观的角度揭示自然流产的可能原因。(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姜晓峰,姜堃,姚俊超,陈广野,郭金帅[7](2015)在《移植免疫耐受中Th1/Th2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移植免疫耐受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等Th1/Th2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取行心脏移植后的同种异系受体小鼠的脾脏,从中提取CD4+T细胞,测定其细胞增殖活性,并测定其IFN-γ、IL-10、IL-4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提取移植免疫耐受脾脏的CD4+T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使用抗IFN-γ单克隆抗体、抗IL-10受体单克隆抗、抗IL-4单克隆抗中和相应细胞因子以测定上述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移植免疫耐受受体的CD4+T细胞较发生排斥反应的CD4+T细胞具有更低的细胞增殖活性。移植免疫耐受受体的CD4+T细胞分泌更低水平的IFN-γ,并分泌更高水平的IL-10、IL-4。使用相应抗体中和IFN-γ、IL-10后,移植免疫耐受CD4+T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而中和IL-4后,移植免疫耐受CD4+T细胞的增殖活性反而降低。结论:移植免疫耐受中IFN-γ、IL-10对于维持CD4+T细胞的低增殖活性具有重要作用,而IL-4不但不能维持CD4+T细胞的低增殖活性,反而升高了增殖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5年05期)

[8](2015)在《Nat Immunol:调节性T细胞Tbet、GATA-3转录因子的动态调控与免疫耐受的维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接受到特异性的抗原刺激后,CD4+T细胞将会启动激活与分化的进程,从而进入免疫效应阶段。目前已知的效应性CD4+T细胞包括Th1,Th2,Th17,Tfh,以及一类起负向调节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免疫学领域一致认为,CD4+T细胞的分化方向主要是由几种转录因子分别决定的:T-bet控制T细胞分化成为Th1,GATA-3控制T细胞分化成为Th2,RORγt决定T细胞分化成为Th17,而Treg的代表性转录因子是Fox P3。由于对于每一个T细胞来说,分化的命运只有一(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07期)

王以巧,祝哲诚,沈柏用,邵去非,郑聪[9](2014)在《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在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急性排异反应和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Kamada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同品系组;B组:免疫排异组;C组:B组+免疫抑制剂;D组:C组+骨髓输注。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TGF-β1的表达,并观察受体存活率。结果:在B组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表达高于A、C和D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表达低于C和D组(P<0.05);细胞因子在C组与D组大鼠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C、D组大鼠术后近、远期存活率明显优于B组。结论: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参与肝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可能参与移植物免疫耐受的诱导,延长移植物存活。(本文来源于《外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4期)

李志清,刘书逊[10](2014)在《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借助于ATF7ip-MBD1抑制复合体来诱导免疫耐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autoimmune regulator,AIRE)是一种转录因子。Aire发生变异可导致人类出现APECED(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 candidiasis ectodermal dystrophy)疾病,患者表现为多种内分泌器官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破坏,另外还有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外胚层退行性病变等。AIRE-/-小鼠具有与APECED患者相似的自身免疫缺陷。2002年,Mark Anderson教授第一次明确了AIRE可以调节多种组织特异性抗原(TSA)在胸腺髓质上皮细胞(mTECs)的转录,从而启动阴性选择,维持T细胞的中枢耐受,解释了单一基因的突变却导致了多器官的免疫性损伤。AIRE是怎样特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免疫耐受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血友病A抑制物出现后因子替代治疗无效,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中的出血须用旁路制剂止血。国产四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4F-PCC)作为目前经济有效的旁路制剂在我国广泛使用,但尚缺乏相关数据。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4F-PCC在血友病A抑制物患儿ITI治疗中控制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展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01-2018-07于我中心进行ITI治疗的抑制物患儿在抑制物滴度≥2BU时应用4F-PCC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例患儿的80次出血事件,其中轻度出血12次(15.0%),中度出血67次(83.8%),重度出血1次(1.2%)。4F-PCC的剂量为(53.5±13.8)IU/kg×(2.3±1.8)次,总剂量(121.8±109.3)IU/kg,出血控制率达97.5%,其中出血控制评价为显效者达53.8%(43次),有效43.7%(35次),无效2.5%(2次)。接受4F-PCC预防治疗者有6例,在(35.9±8.2)IU/kg,每周2次至隔日1次的方案下,经中位2.6(1.1~6.2)个月的预防治疗,出血较前下降83.0%[(2.24±1.84)vs(0.38±0.80)次],且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本研究亦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结论:鉴于我国现状,在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儿的ITI治疗中,虽然国产4F-PCC用于旁路途径止血的按需和预防治疗的剂量偏低,但对于轻中度出血的按需治疗以及预防治疗均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临床更多资料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耐受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Th细胞和Treg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研究[J].器官移植.2019

[2].李泽坤,陈振萍,李刚,吴心怡,甄英姿.国产四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儿童血友病A免疫耐受诱导过程中旁路止血的疗效——单中心数据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

[3].蓝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子宫内膜再生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4].彭建平,孙克伟,银丝丝,伍玉南.补肾解毒法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中Toll样受体9、干扰素调节因子7及α-干扰素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

[5].谭燕,王晨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Tregs介导下的免疫耐受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

[6].于冰,邵翠华,徐金娥.趋化因子12及其受体对胎盘血管形成及免疫耐受的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

[7].姜晓峰,姜堃,姚俊超,陈广野,郭金帅.移植免疫耐受中Th1/Th2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

[8]..NatImmunol:调节性T细胞Tbet、GATA-3转录因子的动态调控与免疫耐受的维持[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9].王以巧,祝哲诚,沈柏用,邵去非,郑聪.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在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

[10].李志清,刘书逊.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借助于ATF7ip-MBD1抑制复合体来诱导免疫耐受[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4

标签:;  ;  ;  ;  

免疫耐受因子论文-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