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危机考验俄美关系

伊拉克危机考验俄美关系

一、伊拉克危机考验俄美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吴雪琪[1](2020)在《现代政治话语中的俄美反恐斗争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恐怖主义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政治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其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对全球安全构成了更加严峻的威胁。为打击这一人类文明的公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反恐战略、政策和举措的规划、制定和落实。俄罗斯和美国都是深受恐怖威胁之害的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俄美在反恐斗争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根本原则,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历程,两国均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反恐体系与机制。批评话语分析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批评语言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其一经提出便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英国语言学家费尔克劳夫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话语三维分析模型这一重要成果。具体而言,第一个维度是文本,即描述所选语料的语言学特征,第二个维度是话语实践,即阐释文本是如何被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第三个维度是社会实践,即解释话语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其他流派一样,该模型关注的核心问题亦是探索话语、权力控制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本文以费氏话语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对俄罗斯和美国的反恐话语进行剖析。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选取俄美在反恐领域发布的共计13份官方文件,自建小型语料库,从语言学领域中的高频词、及物性系统和情态意义三个角度进行文本分析。其次,解读俄美反恐话语生成、传播和接受的过程,探讨交际行为中发话者、受话者和话语内容三个要素的关系和特点。最后,考察影响文本生成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等语境因素,挖掘出语言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政治动机和权力关系。政治文本是政治权力掌握者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一种话语工具,反映说写者对某个问题的认知、立场和主张。本文以俄美与反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相关的政治话语为研究对象,实现对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模型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为拓宽反恐斗争研究的理论视角提供参考。

宋芳[2](2020)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俄罗斯普京总统上台以来至今,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的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这对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研究这一时期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欧美相关政策差异的特征分别是“软制衡”和“新遏制”,进而着力分析这种差异生成的主要变量,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与俄罗斯关系和欧美关系的本质、乃至当下国际格局的嬗变。本文认为,从结构性层面来说,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同异源于两种结构性矛盾:一是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前者是欧美选择共同打压俄罗斯的原因,而后者则成为了欧美对俄政策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同于它们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欧美不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而且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政策的一致性应该大于差异性,因而总体上双方保持着合作。总体而言,欧美对俄政策是以同为主,同中有异。欧美对俄政策的一致性在于,从20世纪90年代它们都希望将俄罗斯纳入西方体系转变为2000年以来共同防范、压制俄罗斯,对俄政策从缓和到趋于强硬。究其根源,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是欧美选择共同压制、对抗俄罗斯的原因。欧美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认知出发都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共同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扩大西方势力范围同时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欧美的对俄政策制定是基于对“目标+所能承受的后果”的综合考量。从目标上来说,欧盟和美国都希望能够消除俄罗斯的威胁、约束俄罗斯的行为,但是就二者所能承受的后果而言,欧盟不能承受刺激俄罗斯所带来的可能后果,而美国能够承受严厉打击俄罗斯的后果。本文提出,2000年以来,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是“新遏制”政策,表现为公开地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对俄罗斯实施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制。相比之下,欧洲对俄罗斯的政策显然没有美国的强硬,是某种“软制衡”政策,即并非要将俄罗斯逼入墙角,而是留有较大余地,以避免与俄罗斯的强烈对抗,一个安分、稳定的俄罗斯更符合欧盟的利益。本文认为,安全威胁的感受度不同、经济依赖度不同、战略文化差异以及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四个变量决定了欧美对俄采取有差别的政策。第一,就安全威胁的感受度来说,欧盟军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加之地理上与俄罗斯邻近,造成了欧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方面源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是邻居,激怒俄罗斯受到打击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大西洋同盟有效性的怀疑,既担心被美国抛弃又害怕被美国牵连,担心如果真的遭到俄罗斯的攻击,美国是否会帮助欧洲。相比之下,美国军事实力强,距离俄罗斯又远,能够承受与俄罗斯“硬碰”的后果。美国的不安全感不是源于担心俄罗斯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而是来自于俄罗斯能够威胁美国的海外利益和盟友安全,同时挑战美国霸权。第二,欧美与俄罗斯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欧盟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而美国与俄罗斯的经济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程度低。第三,欧美战略文化的差异。历史的创伤使欧盟逐渐形成了审慎的战略文化,倾向于使用多边的和国际法的方式处理俄罗斯问题,而美国喜欢使用单边的、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第四,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欧盟是国家集团,决策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俄罗斯,欧盟内部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政策协调十分困难,而美国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美国总统手中。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将俄罗斯作为其主要威胁之一并加强了对俄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一体化的消极态度以及强硬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的同盟义务等凸显了欧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即美国护持美主欧从的霸权等级结构与欧洲追求更为均衡的跨大西洋关系之间的矛盾。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不得不将“战略自主”提上日程,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同时不顾美国反对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项目合作,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有所发展。然而,欧洲的实力不足和凝聚力的缺乏,而美国的全球战略仍然需要欧洲盟友的支持,决定了欧美外交关系的斗而不破。

曹晓云[3](2019)在《冷战后欧美分歧及其影响》文中提出欧美关系是大国关系中最密切同时又正经历着剧烈变动的一对关系。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格局和欧洲安全局势均发生变化。由于“共同敌人”的消失,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下降,大西洋联盟的核心基础动摇,欧美外交政策和跨大西洋关系均受到巨大冲击。欧美关系在冷战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和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上升,欧盟希望摆脱冷战时期一直受美国控制的状态,与美国发展平等的伙伴关系。而美国的反应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不得不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新角色和新地位,并谋求在继续保持跨大西洋联盟和推进北约转型的同时,重视与欧盟发展关系,欧美先后通过《跨大西洋声明》、《跨大西洋新纲要》等文件和机制。与此同时,由于欧盟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影响力的增大,欧盟在后冷战时期跨大西洋关系的重构进程中的发言权也在增大,这使得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产生疑虑和担心。美国认为,冷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大与美国对欧政策和战略利益相冲突。事实上,欧盟的发展给美国霸权和传统的跨大西洋关系带来新的挑战。由此,欧美特殊关系在冷战后调整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双方在各领域矛盾分歧日渐凸显。通过梳理和总结冷战后欧美关系的演变,本论文认为,冷战后欧美在保持合作的前提下,双方在地缘安全领域、经济领域以及全球治理等领域的竞争和分歧构成了冷战后欧美关系的重要内容,也将作为影响未来双方关系的主要因素延续存在下去。欧美地缘安全关系一直以来被视为欧美关系的晴雨表,也是欧美同盟一直得以保持的最主要原因。冷战后欧美地缘安全状态和战略目标出现分化,为了应对冷战后国际格局和欧洲安全秩序发生的变化,欧盟加强一体化和独立防务能力的建设,试图取得在欧洲安全领域更大的话语权,然而,美国仍将将北约继续作为维护美国欧洲霸权的工具,主导北约进行东扩和战略调整,欧美在欧洲安全主导权、俄罗斯的崛起和地区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摩擦和分歧不断。欧美在地缘安全领域的分歧也影响和牵动着欧美其他领域关系的发展。冷战后,欧盟通过东扩和统一货币,成员国增至28个,欧盟的经济实力也随之大增,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欧美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围绕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尤其是欧盟推出统一的货币欧元,欧元的正式诞生和运行对美元和美国金融霸权形成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诱使欧债危机发生以来,欧美也因应对危机的路径和举措方面发生分歧,合作受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冷战后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气候治理,以及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护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成为国际关系和欧美关系的新内容。欧盟试图通过全球治理来推广欧盟“善治”的理念和强化欧盟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但美国将全球治理作为自己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欧美对全球治理存在认识上的“温差”,在应对全球事务的手段和措施也不同,导致欧美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摩擦和分歧也不断。冷战后,欧美在地缘安全、经济领域和全球治理等领域分歧的增大,给欧美关系和国际格局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跨大西洋联盟日益走向松散化。欧美政治联盟裂痕扩大,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外交安全政策不同步性凸显,决定了后冷战时期跨大西洋关系的重构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欧美分歧的扩大也将推动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继续发展。欧盟和美国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对象。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与欧美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欧美分歧有利于中欧合作范围和共同利益扩大,也有利于中美欧三边关系的互动,因此我们既要客观理性认识欧美存在的分歧,利用欧美之间的分歧,充分认识到中美欧三边关系的重要性,运作和管理好中美欧三边关系,又要进一步提高战略定位,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社会上发挥中国大国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于水镜[4](2019)在《新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嬗变 ——基于对《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五个版本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联解体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俄罗斯如今已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外交政策不断调整,对国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俄外交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是研究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它全面地介绍了俄罗斯领导人对世界发展的观点及其对外政策主张,集中阐述了俄外交活动的主要原则和优先方向。迄今为止,俄罗斯共出台过五个版本的《构想》,分别是在1993年、2000年、2008年、2013年和2016年。本论文的研究以时间为线索,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算起,到2018年5月6日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结束止。论文以五个版本的《构想》文本为基础,围绕其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从文本的变化及特点入手,同时结合俄罗斯的外交实践与某些重大俄国内、国际事件,展开对俄罗斯外交政策发展的探索。本文由序言、四章和结论组成。序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与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第一章以1993年版《构想》为基础分析叶利钦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这期间俄外交经历了一开始的“一边倒”的亲西方阶段、温和保守主义阶段以及后来的全方位对外政策。在这一时期,如何在虚弱的国力基础上维持国际地位,为国家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但国内政治、经济的种种困难又使得俄外交实践常常力不从心。1993年4月出台的首版《构想》,明确了俄罗斯对本国世界大国的定位,强调维护自身利益,与西方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同时对独联体、亚太国家开始予以关注。但是,包括叶利钦在内的主要外交决策者并没有放弃对西方的幻想,《构想》也带有明显的亲西方色彩。1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俄外长后,俄罗斯对外政策进入全方位外交阶段。在“多极化”思想的指导下,俄罗斯外交更加多样化,对于地区及国际事务态度更加积极且具有独立性,与西方出现的分歧逐渐增多。总体来看,本阶段俄罗斯外交受限于国家实力的衰弱,《构想》中提出的诸多目标未能得以实现。第二章通过对2000年版《构想》的研究,探索普京前两个总统任期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普京执政的八年,是俄罗斯全面发展、走向复兴的八年。稳定国内局势,发展民族经济、恢复综合国力是俄罗斯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2000年出台的《构想》提出俄罗斯外交政策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原则,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优先方向。《构想》中继承了叶利钦时期对国家的基本定位——积极谋取世界大国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俄罗斯积极倡导构建世界新秩序,加强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关注,并且开始注重本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本阶段俄罗斯外交以平衡性为主要特点,具有灵活、务实的风格。第三章则是结合2008年版《构想》,分析“梅普组合”时期俄外交政策。本阶段,俄罗斯外交政策强势特征凸显,这一点在梅德韦杰夫上台后颁布的2008年版《构想》中就已经充分体现。一方面,俄罗斯在经历连续、快速发展的几年后,国家实力增强,大国自信日益彰显;另一方面,俄罗斯已经不再满足于影响国际政治,而是进一步谋求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本阶段俄罗斯国家发展的重点依然是经济,因此不论与西方国家斗争还是合作,出发点都是为本国经济的振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在《构想》中就已经强调俄不会使自己“陷入消耗性的对抗中,不会破坏经济和内部发展去进行新的军备竞赛。第四章重点研究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也就是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内的俄外交政策,本阶段共出台了两版《构想》,分别是在2013年和2016年。就在2013年版《构想》出台仅一年后,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令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大幅度滑坡,双方开始长期的制裁战。受此影响,俄罗斯在2016年11月30日出台新版《构想》,调整外交政策。在《构想》中,俄罗斯对国家目标的定位进行了调整,国家目标有所收缩。俄不再强调国家竞争力,转而更加注重世界秩序的公平性,并对恐怖主义问题关注度提高。对于西方,俄罗斯并没有放弃合作的意愿,同时,俄更加注重发展东方外交,包括对同中国的合作表现得也更加积极,首次在《构想》中将中俄关系作为单独一部分进行论述。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俄罗斯近三十年的外交政策嬗变进行研究,可以看到其对外政策的强势特征日益凸显,对欧洲文明的认同日趋清晰,逐渐加强了文化因素在外交中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把握俄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以谋求大国地位为主线,以建立“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统一经济、人文空间”为重要战略目标,以稳定性和延续性为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俄罗斯的发展之路也对我们起到借鉴意义,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互惠共赢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与内政的稳定是外交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邵华[5](2019)在《俄美在中东地区的竞争研究》文中指出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资源十分丰富,战略意义尤为突出,一直以来都是举世瞩目的热点地区。这一地区曾是美苏争霸的重要“战场”,如今仍是俄美两国的主要“竞技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逐渐退出中东地区。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迅速抓住这一时机,在中东推广“美国式民主”,巩固大国地位,提升影响力,进而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并威慑中国等亚洲大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铺路。俄罗斯很快意识到决策的错误,决定重返中东,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打击恐怖主义,促进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希望在中东地区重拾话语权,恢复昔日大国地位。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东地区存在广泛的利益,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双方存在利益汇合点和冲突点,在中东地区展开多番较量。俄罗斯通过军事介入叙利亚危机,成功地提高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动摇了美国在中东的地位。但俄罗斯仅在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存在战略优势。如今动荡不安的中东是地区冲突和大国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俄美两国竞争不休,中东乱局也很难停止。

曾向红[6](2019)在《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地区分化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欧亚地区,由于行为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该地区形成了一种类似于俄罗斯套娃的秩序模式。最外层的"套娃"是俄美在全球层面进行的竞争和合作,第二层"套娃"是俄美在欧亚地区的互动以及该地区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分别与俄美两国所形成的互动关系,第三层"套娃"则是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国家层面形成的关系模式。欧亚地区三个层次的"套娃"是相互影响的,俄美在第一层次的互动会传导和影响第二、第三个层次,反之亦然。同样属于欧亚地区,之所以高加索和东欧次区域的套娃秩序远没有中亚次区域稳定,主要原因在于,高加索和东欧次区域的国家往往会借助西方国家的力量制衡俄罗斯,而中亚次区域的国家则倾向于对俄罗斯采取对冲或追随战略。前者容易导致高加索和东欧次区域出现以俄罗斯及其追随者(包括地区内的非国家行为体)为一方,西方国家与地区国家为另一方之间的激烈对抗;而后者则会出现俄美与地区国家联合反对非国家行为体,或俄罗斯联合地区国家反对非国家行为体以及这些非国家行为体与西方之间形成的松散联盟。由于实力对比的差异,中亚次区域出现的更多是各方行为体之间的摩擦或龃龉,很少上升到集团对抗的高度,从而能有效保证套娃秩序的稳定。

姚全[7](2019)在《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奥巴马政府上任之际,正值小布什政府在中东挑起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均未结束之时,且美国还遭遇了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的大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在维持美国中东地区霸权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进行了大幅度收缩,甚至是方向性的调整,试图通过更少的战略投入来维持既有的战略目标,从而形成了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离岸平衡战略主张作为离岸平衡手的美国应减少对离岸地区的资源投入,更多地依靠当地盟友来承担起遏制崛起大国的责任。只有在盟友无法完成有效遏制威胁任务时,美国才会亲自介入和干预,以保持离岸地区的均势平衡。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少即是多”,即离岸平衡手在离岸地区投入较少的资源,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因而更有利于维持其在离岸地区的权力与利益。为研究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本文完善了原有的离岸平衡战略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主观动机、客观条件、主要手段以及主要优势与局限等四大要素的离岸平衡战略分析框架,以此为线索来更为理性和深入地演绎、分析和评估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战略。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奥巴马政府在中东追求至少五个方面的离岸平衡目标。其一是维持中东地区均势,防止在中东地区出现地区大国的崛起;其二是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资源投入,将节省的资源投入国内建设和亚太地区;其三是将中东地区的安全责任转移给盟友,减少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承诺;其四是避免卷入中东地区冲突,强调通过外交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介入中东冲突;其五是缓和与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降低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其次,奥巴马政府具备实施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客观条件。在地缘环境上,美国与中东地区相隔着巨大的水体,而美国又是西半球地区的唯一霸权国,并具备在遥远的中东地区实施离岸平衡战略的实力。在敌友关系方面,美国在中东地区既面临着像俄罗斯、伊朗、叙利亚这些潜在的威胁者,也保持着像沙特、以色列这些可以依赖的中东地区盟友。在国际格局上,失衡的多极格局也使得美国更容易采取离岸平衡战略。最后,奥巴马政府为推行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减少投入,先后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对利比亚危机实行“背后领导”,对叙利亚危机坚持不动用武力,对恐怖组织采取灵活打击手段,避免派出地面作战部队;第二是推卸责任,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与潜在威胁者俄罗斯、伊朗、叙利亚缓和紧张的外交关系,甚至与盟友以色列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对抗加剧而使美国陷入或被迫卷入冲突或战争;2.适度增加沙特和以色列的力量,加强盟友与潜在威胁者对抗的实力;3.通过沙特和以色列对抗伊朗,防止伊朗借叙利亚内战增强实力,形成“什叶派新月之弧”;第三是建立均势,通过外交渠道对伊朗研发核武器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使用化学武器发出警告,甚至划出“红线”试图达到战略威慑目的;同时联合沙特和以色列构建遏制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的同盟,形成美俄博弈、沙伊对抗、以叙选边站队的“外部均衡”;另外还不断增强自身的威慑能力以及保证美国在军事干预中东威胁和冲突时迅速取胜,通过维持庞大的国防预算保持绝对军事优势和维持有利于军事干预的强大军事投送能力,建立“内部均衡”。总的来说,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虽然存在局限,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其成效方面,第一是签署了伊朗核协议,实现了防止核扩散的目标;第二是未卷入新的中东地区冲突;第三是在反恐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击毙了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还沉重打击了“伊斯兰国”;第四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略重心从中东向亚太转移。但这一战略存在的局限也较为明显,那就是一方面美国的战略对手权力上升,俄罗斯得以重返中东,伊朗进一步崛起,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也得以保存;而另一方面美国与中东盟友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出现倒退,甚至跌入历史谷底。特别是,奥巴马政府试图改善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看到,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总体原则在现今的特朗普政府执政时期仍然得以延续,离岸平衡依然是理解当前美国中东战略的逻辑和窗口。对于中国来说,通过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的中东政策发展趋势,有助于中国政府制定更有利于自身的中东政策。

孙福庆[8](2018)在《俄汉政治话语隐喻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政治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政治语言学研究涉及政治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政治隐喻作为政治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无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莱考夫是世界范围内首位系统研究政治隐喻的学者,相关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后继研究奠定了深厚基础。当代俄罗斯政治隐喻研究形成了以邱季诺夫为代表的乌拉尔学派,同时还活跃着伏尔加格勒学派、彼得堡学派和沃罗涅日学派。本研究旨在梳理政治隐喻研究的历史脉络,引介和诠释政治隐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同时尝试结合汉语本土化分析。在理论方面,本研究以体验哲学、概念隐喻和隐喻模式化为理论基础,以社会语境为切入点,立足于认知和文化视角揭示俄汉政治话语隐喻模式的共性与差异。政治隐喻是折射国家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的“棱镜”,因而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俄两国在治国理念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俄汉政治话语隐喻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与“人”相关的政治隐喻模式,即俄汉政治话语的拟人隐喻模式对比,拟人隐喻包括生理隐喻、疾病隐喻和亲属关系隐喻;第二部分阐释与“社会”相关的政治隐喻模式,即俄汉政治话语的社会隐喻模式对比,社会隐喻包括战争隐喻、游戏隐喻和戏剧隐喻模式。俄汉政治话语隐喻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中俄两国在政治领域的思维方式、文化理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中俄两国在政治领域合作提供语言方面的参考。

郑毅[9](2012)在《冷战后的美国对俄政策:从老布什到克林顿》文中认为冷战后,美俄关系曾经历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在此期间,美俄两国宣布不再视对方为敌人,宣称两国要构建“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战略伙伴关系”的相互定位下,迅速在核裁军谈判和防核武器技术扩散等诸多安全领域开展合作,美国也积极介入并推动俄罗斯国内的民主化和市场化改革进程。但随着美国开始启动北约东扩进程、介入独联体地区事务,美俄之间龃龉和摩擦逐渐增多,两国在诸多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上开始争吵。随着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美俄之间援助资金丑闻的频现,俄罗斯人开始怀疑美国和西方指明的市场化改革道路是否符合俄罗斯的国情与国家利益。在1999年3月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后,美俄关系跌到冷战后的冰点。而此时美国国内开始质疑俄罗斯是否已在西方化和民主化的道路上“脱轨”,要求调整对俄政策,美俄关系也因此进一步弱化。本文致力于通过综合分析老布什和克林顿两任美国总统对俄政策的宏观战略目标与微观决策环境,尝试对美俄两国关系从“蜜月”到“摩擦”的转变原因提供解答。在政策剖析过程中,笔者将注重考察老布什与克林顿对俄政策变化的原因与动机,结合分析影响冷战后美国外交与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诸多要素,以求更清晰地定位冷战后的美俄关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剖析了老布什时期美国对苏超越遏制战略出台的背景、内容和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阶段性变化。笔者认为老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是应对戈尔巴乔“和平攻势”的一种被动性反应,美国并没有为执行此战略做好充分准备,其超越遏制战略的实施实际上分为“试探”、“合作稳定欧洲”与“合作稳定苏联”三个阶段。笔者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简要地论述,并指出老布什对苏遏制战略的本质是一种冷战胜利主义。笔者在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老布什对俄政策的主要动机、特点以及克林顿早期对俄政策的变化。老布什政府对俄政策继承了对苏政策保守和审慎的特点;他本人信奉政治现实主义,主要关注地区安全和力量均衡,而对俄罗斯国内的民主改革和经济援助显得并不热情。而克林顿信奉政治自由主义,认为美国介入和支援俄罗斯内部的政治和经济转型是可行、必要和紧迫的,且美俄的良好关系可以为美国集中力量恢复经济、推动军工转产创造良好环境。为此克林顿执行了“叶利钦第一”和“俄罗斯优先”政策。而这种政策趋向使得两国“蜜月”气氛更为浓厚。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美俄关系由“蜜月”到“摩擦”的演变过程以及克林顿对俄政策的两次调整与对俄定位的变化。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美国进入战略扩张阶段,美国战略扩张的明确性与俄罗斯改革转型的不确定性形成鲜明的反差,并最终促使克林顿对俄政策的调整。这一时期克林顿的对俄政策主要通过改造俄外围战略环境和继续介入俄罗斯内政的方式实现。但克林顿政府对俄罗斯地缘政治利益的忽视和损害、支持叶利钦掌权的功利性、口惠而实不至的经济援助促使俄罗斯开始质疑美国的动机;这导致两国原本掩盖的利益冲突逐渐激发,两国关系也至此进入“摩擦期”。而美国国内对俄罗斯外交行为变化的不满以及怀疑俄罗斯转型“脱轨”的声音最终促成了克林顿对俄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并导致两国关系继续弱化。笔者将对此次美国国内辩论的焦点和深层次影响进行分析。第四章简要探讨了导致美俄关系弱化的深层原因和影响要素。笔者认为,冷战后美国的霸权护持和战略扩张倾向是限制两国关系发展的体系性因素;美国“救世主”心态和俄罗斯“大国情结”的冲突是促成两国关系摩擦的文化根源;美国在政策实践中“理想主义”言辞和“实用主义”选择的矛盾导致了俄罗斯怀疑美国对俄政策的真实动机;俄罗斯对美国国内政治过弱的影响能力、美国国内多层面的“恐俄力量”是阻碍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国内因素。论文的结语部分指出:美俄关系由“蜜月”到“摩擦”的主要责任者在美国,其理想主义包裹下的援俄行动并不能掩饰其从长远角度出发、限制和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深层动机。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战略诉求使其不能平等地对待俄罗斯,两国关系的下滑也就不可避免。

李延长[10](2011)在《后冷战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与个案分析》文中指出俄罗斯联邦立国20年来,随着外交政策的变化,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也经历了忽视中东、重返中东和重视中东的发展历程,中东政策已成为将复兴大国地位作为目标的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成为俄罗斯大国复兴的支点。由于中东的重要战略地位,中东必将是大国竞逐的热点地区,俄罗斯也将是影响中东格局变化的一支主要力量,这不能不引起正在崛起而又高度依赖中东能源的中国对俄罗斯未来中东政策变化的高度关注,因此,追寻俄罗斯中东政策发展演变的轨迹,探究俄罗斯中东政策变化的动因、实质、特点及其规律,科学地预测俄罗斯中东政策的发展趋势,以资作为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顺序,由远及近,由一般到个别,以时间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时间范围上以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立国到2010年底止,在地域范围上以通用的“十八国说”为基础,把具有类似国情、相近区域的伊斯兰国家视为一个整体,力求对俄罗斯中东政策做一全面的历史考察并得出明确的结论。第一部分以地缘政治的视角分析了中东在全球战略和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战略地位,指出中东之于俄罗斯的重要表现于中东的战略地位、中东石油资源开发规模、销售价格对俄罗斯外汇收入之影响、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利益、俄罗斯在中东的经贸利益。第二部分则分析了俄罗斯继承的苏联中东政策遗产及影响。提出俄罗斯继承的苏联的中东遗产并不丰厚,挑战与机遇并存。第三部分追寻了俄罗斯联邦立国20年间中东政策演化的轨迹。总结得出俄罗斯中东政策演变呈现出叶利钦时期的先忽视后重返、普京时期的强力介入和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保持积极进取但力有不逮的曲线,与俄罗斯外交政策变化成正相关性。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俄罗斯与伊拉克关系和俄罗斯与伊朗关系两个案例。总结得出俄罗斯与伊拉克关系是1991-2003年间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活标本,俄罗斯与伊朗关系是检验俄罗斯中东政策有效性的试金石。第五部分则探究了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特点,认为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特点是目标的务实性、布局的均衡性、立场的独立性、行动的主动性、策略的灵活性和对手的惟一性。第六部分则对俄罗斯中东政策未来趋势予以展望,认为未来俄罗斯中东政策将以外交服务于内政和国家利益至上为价值取向,会更强调目标的务实性、策略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行动的主动性和对象的广泛性。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中东政策演进的阶段性与俄罗斯外交政策演进的阶段性具有正相关性,完全同步。第二,俄罗斯中东政策变化的根本动因在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需要。第三,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特点是目标的务实性、布局的均衡性、立场的独立性、行动的主动性、策略的灵活性和对手的惟一性。第四,俄罗斯中东政策的具体目标取舍受制于国内各种政治思潮和利益集团的影响。第五,未来俄罗斯中东政策走向的判断是,未来俄罗斯中东政策将以外交服务于内政和国家利益至上为价值取向,会更强调目标的务实性、策略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行动的主动性和对象的广泛性。

二、伊拉克危机考验俄美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拉克危机考验俄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政治话语中的俄美反恐斗争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 选题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阐释
        2.1.1 政治话语的概念界定
        2.1.2 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
    2.2 批评性话语分析
        2.2.1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解读
        2.2.2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
        2.2.3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学派
    2.3 费尔克劳夫话语三维分析模型: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
        2.3.1 文本解读:对政治语料进行语言学的描述与分析
        2.3.2 话语实践:话语生成—传播—被接受的过程解读
        2.3.3 社会实践:话语实践与社会环境的辩证关系探究
第三章 俄美反恐语篇的文本层面分析
    3.1 俄美反恐语篇的高频词分析
        3.1.1 俄联邦反恐构想及抵制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综合计划的高频词分析
        3.1.2 美国2009-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年度报告的高频词分析
    3.2 俄美反恐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3.2.1 俄联邦反恐构想及抵制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综合计划的及物性分析
        3.2.2 美国2009-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年度报告的及物性分析
    3.3 俄美反恐语篇的情态分析
        3.3.1 俄联邦反恐构想及抵制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综合计划的情态分析
        3.3.2 美国2009-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年度报告的情态分析
第四章 俄美反恐语篇的话语实践层面分析
    4.1 话语建构:文本的产生过程
        4.1.1 俄联邦反恐构想及抵制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综合计划的文本生成
        4.1.2 美国2009-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年度报告的文本生成
    4.2 话语传播:文本的分配过程
        4.2.1 俄联邦反恐构想及抵制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综合计划的话语传播
        4.2.2 美国2009-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年度报告的话语传播
    4.3 话语接受:文本的消费过程
        4.3.1 俄联邦反恐构想及抵制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综合计划的话语接受
        4.3.2 美国2009-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年度报告的话语接受
第五章 俄美反恐语篇的社会实践层面分析
    5.1 俄美反恐话语的构建与发展历程
        5.1.1 俄罗斯反恐话语构建的历史背景
        5.1.2 美国国家反恐战略调整及其原因
    5.2 俄美反恐话语的手段与策略
        5.2.1 俄罗斯反恐的意识形态手段解读
        5.2.2 美国反恐话语的合法化策略分析
    5.3 俄美反恐话语中的国际合作
        5.3.1 俄罗斯的国际反恐合作
        5.3.2 美国的国际反恐合作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价值
        (三)关于研究时段的选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跨大西洋同盟存续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欧美与俄罗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研究
        (四)关于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的研究
    三、本文基本假设、主要概念和变量选取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概念
        (三)影响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主要变量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
    五、本文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00年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化与欧美俄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国际体系的重构
        二、地缘政治竞争与欧亚大陆地缘环境的重塑
        三、美欧同盟的延续与分歧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的深化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第四节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美与俄罗斯结构性矛盾的激化:欧美对俄政策趋硬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美欧的对俄政策
    第二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过程
        一、2000年至2008年
        二、2008年至2014年
        三、2014年至今
    第三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原因
        一、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无法调和
        二、“双东扩”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强化
    第四节 欧美政策趋硬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美对俄政策特征的差异
    第一节 “软制衡”:欧盟对俄政策选择
        一、欧盟对“软制衡”政策的选择
        二、欧盟内部关于对俄政策的博弈和协调
        三、欧盟对俄“软制衡”的政策体现
    第二节 “新遏制”:美国对俄政策选择
        一、美国对俄“新遏制”政策的选择
        二、美国对俄“新遏制”的政策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全威胁的感受度差异
        一、实力差距
        二、地缘环境因素
        三、安全认知差异
    第二节 经济依赖度差异
    第三节 战略文化差异
        一、战略文化中的单边与多边
        二、战略文化中武力的使用
    第四节 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俄格战争与乌克兰危机中的欧美对俄政策
    第一节 俄格战争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俄格战争爆发及欧美俄的纷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三节 西方与俄罗斯会出现“新冷战”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朗普上台后的美欧俄关系
    第一节 欧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一、原有矛盾的加深——利益分配的分歧加深
        二、新矛盾的产生——特朗普的“另类”风格
    第二节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盟和美国的对俄政策比较
        一、欧美对俄罗斯的态度和政策
        二、欧、美、俄在“北溪-2”问题上的角力
    第三节 欧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美俄竞争日趋激烈
        二、跨大西洋关系“变局”还是“延续”?
        三、欧俄关系的调整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冷战后欧美分歧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二战后欧美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冷战期间欧美关系的发展
        一、美苏两极国际格局和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二、欧洲推进联合运动与大西洋联盟出现裂痕
        三、冷战后期欧美关系的复杂调整
    第二节 冷战后欧美关系的变化
        一、冷战后欧美关系的调整与再定位
        二、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关系的变化
        三、特朗普执政以来对欧美关系的冲击
第二章 冷战后欧美在地缘战略安全方面的分歧
    第一节 欧洲安全防务主导权之争
        一、欧盟东扩与推进独立防务建设
        二、北约东扩与战略转型
        三、特朗普时期的防务责任分担及军费分摊
    第二节 欧美对俄罗斯战略考虑不同
        一、俄罗斯在亚欧大陆地缘政治中的地位
        二、美国阻止欧俄靠近
        三、欧盟担心美俄“越顶外交”
    第三节 欧美在重大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分歧
        一、伊拉克战争
        二、利比亚战争
        三、乌克兰危机
        四、伊朗核问题
    第四节 欧美分歧的原因
        一、欧美地缘安全态势存在差异
        二、欧美地缘战略目标不同
        三、欧美战略力量异同
第三章 欧美在经济领域的分歧
    第一节 冷战后欧美在经贸领域的分歧
        一、在农产品领域的竞争
        二、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的竞争
        三、围绕国际市场的博弈
        四、特朗普时期欧美贸易纷争新发展
    第二节 欧元对美元霸权地位挑战
        一、欧元的诞生
        二、欧元对美元及美国金融霸权的冲击
    第三节 欧美应对债务危机的分歧
        一、美国金融危机诱发欧债危机
        二、欧美应对债务危机路径不同
        三、欧美在构建 TTIP 谈判问题上的矛盾
    第四节 欧美存在较大分歧的原因
        一、欧美经济结构的同质性
        二、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排他性
        三、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对外竞争性
第四章 欧美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分歧
    第一节 欧美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分歧
        一、欧美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存在差异
        二、欧美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分歧
        三、欧美处理国际贸易争端手段不同
        四、欧美在对待新型国际力量问题上的差异
    第二节 欧美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分歧
        一、欧美全球气候治理理念不同
        二、欧美全球气候治理的认识和政策存在差异
        三、欧美减排目标难以达成一致
    第三节 欧美打击恐怖主义的分歧
        一、认知分歧
        二、战略和政策不同
        三、措施差异
    第四节 欧美在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领域的分歧
        一、网络空间安全:全球治理的新领域
        二、治理理念存异
        三、治理政策分歧
        四、治理措施不同
    第五节 欧美在全球治理领域分歧的原因
        一、欧美对全球治理认知的“温差”
        二、欧美政治体制结构的迥异
        三、欧美影响国际事务手段不同
第五章 对冷战后欧美分歧影响的总体评估
    第一节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第二节 对欧美双边关系的影响
        一、政治联盟裂痕扩大
        二、经济竞争更趋激烈
        三、外交安全政策不同步性凸显
    第三节 欧美分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一、促进中欧合作范围和共同利益扩大
        二、有利于推动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嬗变 ——基于对《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五个版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序言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首版《构想》与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
    第一节 1993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1993年版《构想》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1993年版《构想》的实践与俄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四节 对叶利钦时期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000年版《构想》与普京的务实外交
    第一节 2000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从2000年版《构想》看俄外交的变化与特点
    第三节 2000年版《构想》的外交实践及其成效
    第四节 对普京务实外交政策的思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008年版《构想》与俄罗斯强势外交政策
    第一节 2008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2008年版《构想》与俄外交政策强势特征初显
    第三节 2008年版《构想》出台后俄外交政策的转变
    第四节 对俄罗斯强势外交的解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普京第三总统任期俄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2013年版《构想》出台的背景
    第二节 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的俄罗斯外交
    第三节 2016年版《构想》与俄外交策略的调整
    第四节 对普京第三总统任期外交特点的思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5)俄美在中东地区的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四、相关理论基础
    五、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俄美在中东地区竞争的国家政策
    第一节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国家政策
        一、叶利钦时期的中东政策
        二、普京时期的中东政策
    第二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国家政策
        一、老布什时期的中东政策
        二、克林顿时期的中东政策
        三、小布什时期的中东政策
        四、奥巴马时期的中东政策
        五、特朗普时期的中东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美在中东地区竞争的利益诉求
    第一节 俄美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利益
        一、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利益
        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利益
    第二节 俄美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
        一、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
        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
    第三节 俄美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
        一、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
        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美在中东地区主要领域的竞争及影响
    第一节 俄美在中东地区主要领域的竞争
        一、俄美在中东地区政治领域的竞争
        二、俄美在中东地区经济领域的竞争
        三、俄美在中东地区安全领域的竞争
    第二节 俄美在中东地区竞争的影响
        一、俄美在中东地区竞争对俄罗斯的影响
        二、俄美在中东地区竞争对美国的影响
        三、俄美在中东地区竞争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四、俄美在中东地区竞争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地区分化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内涵及其组成
三套娃秩序在欧亚地区的运作及分异
四套娃秩序与高加索、东欧次区域的动荡
    (一) 2008年俄格冲突与欧亚套娃秩序
    (二) 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与欧亚地区的套娃秩序
五套娃秩序与中亚次区域的大致稳定
    (一) 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与欧亚地区的套娃秩序
    (二) 2010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事件与欧亚地区的套娃秩序
六结论

(7)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论文基本框架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离岸平衡战略的分析框架构建
    第一节 离岸制衡战略实施的主观动机
    第二节 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离岸制衡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
    第四节 离岸平衡战略存在的潜在风险
    小结
第二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主观动机
    第一节 防止伊朗成为中东地区大国
    第二节 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资源投入
    第三节 强调盟友分担责任
    第四节 避免卷入中东地区冲突
    第五节 缓和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
    小结
第三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客观条件
    第一节 美国独特的地缘战略环境
    第二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同时存在挑战者与盟友
    第三节 失衡的多极格局使美国更易实施离岸平衡战略
    小结
第四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减少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投入
    第二节 竭力向盟友推卸责任
    第三节 多管齐下建立地区均势
    小结
第五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成效与局限
    第一节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成效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局限
    小结
结语
    一、特朗普对奥巴马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继承与背离
    二、美国实施离岸平衡中东战略的前景
    三、美国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对中国的防范
参考文献

(8)俄汉政治话语隐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政治隐喻国内外研究概观
    第一节 国内政治隐喻研究
        一、政治隐喻功能研究
        二、政治隐喻认知机制研究
        三、政治隐喻批评性研究
        四、政治隐喻翻译研究
    第二节 俄罗斯政治隐喻研究
        一、俄罗斯政治隐喻理论研究
        二、俄罗斯政治隐喻实证研究
    第三节 政治隐喻的相关概念阐释
        一、政治话语与隐喻概念界定
        二、政治话语中隐喻功能阐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治隐喻的相关理论阐释
    第一节 体验哲学理论
    第二节 概念隐喻理论
        一、隐喻-跨概念域映射
        二、隐喻映射的基础
        三、隐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隐喻模式化理论
        一、隐喻模式的界定
        二、隐喻模式化核心要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政治话语的拟人隐喻对比
    第一节 拟人隐喻界定及隐喻类型
    第二节 俄汉政治话语“生理”隐喻模式对比
        一、俄语“生理”隐喻模式分析
        二、汉语“生理”隐喻模式分析
        三、俄汉语“生理”隐喻模式的共性与差异
    第三节 俄汉政治话语“疾病”隐喻模式对比分析
        一、俄语“疾病”隐喻模式分析
        二、汉语“疾病”隐喻模式分析
        三、俄汉语“疾病”隐喻模式的共性与差异
    第四节 俄汉政治话语“亲属关系”隐喻模式对比
        一、俄语“亲属关系”隐喻模式分析
        二、汉语“亲属关系”隐喻模式分析
        三、俄汉语“亲属关系”隐喻模式的共性与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政治话语的社会隐喻对比
    第一节 社会隐喻界定及隐喻类型
    第二节 俄汉政治话语“游戏”隐喻模式对比
        一、俄语“游戏”隐喻模式分析
        二、汉语“游戏”隐喻模式分析
        三、俄汉语“游戏”隐喻模式的共性与差异
    第三节 俄汉政治话语“战争”隐喻模式对比分析
        一、俄语“战争”隐喻模式分析
        二、汉语“战争”隐喻模式分析
        三、俄汉语“战争”隐喻模式的共性和差异
    第四节 俄汉政治话语“戏剧”隐喻模式对比
        一、俄语“戏剧”隐喻模式分析
        二、汉语“戏剧”隐喻模式分析
        三、俄汉语“戏剧”隐喻模式的共性和差异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冷战后的美国对俄政策:从老布什到克林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二) 美国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三、 主要观点、创新点与难点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老布什时期的对苏超越遏制战略
    一、 新的战略情境--难以维系的“遏制”战略
        (一) 来自苏联的变化
        (二) 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分歧加剧
        (三) 美国国内的冷战共识在减弱
    二、 “重塑美国的领导力”--“超越遏制战略”理念的谋划与提出
        (一) 老布什的对苏战略准备
        (二) “超越遏制”战略的提出
    三、 由怀疑到合作--“超越遏制战略”的实施与充实
        (一) 怀疑与检验阶段
        (二) 合作重组欧洲秩序与构建“世界新秩序”阶段
        (三) 合作稳定苏联内部局势阶段
    小结
第二章 由“保守审慎”到“积极高调”:克林顿执政初期对俄政策的变化
    一、 老布什保守、审慎的对俄政策
        (一) 民主改革—政府的低调与非政府组织的积极运作
        (二) 国内为先—有限滞后的对俄经济援助
        (三) 稳定为先—相对积极的对俄安全政策
    二、 克林顿执政初期高调积极的对俄政策
        (一) 提出“与俄罗斯的改革结成战略同盟”理念
        (二) 对俄罗斯政策的相应继承与变化
        (三) 赢得国会支持--安全考量超越“新孤立主义”
    小结
第三章 克林顿对俄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两国关系的“龃龉”
    一、 “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提出与对两国国际角色的定位
        (一) 对美国自身国际角色、利益和实现方式的定位
        (二) 对俄罗斯可能扮演角色的定位
        (三) 克林顿战略调整和对俄定位变化的原因分析
    二、 对俄外围战略环境的“改造”与美俄关系的变化
        (一) 加速北约东扩计划,逐步实现对中东欧“真空区”的战略改造
        (二) 介入独联体:推动地缘政治多元化与输油管线竞争
        (三) 俄罗斯的反应与两国关系步入“摩擦期”
    三、 对俄罗斯国内转型的继续介入、影响与再定位
        (一) 维持美国对俄“接触”通道--支持叶利钦赢取 1996 年总统大选
        (二) 1998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与美国援俄政策的挫败
        (三) 克林顿执政后期美国国内对俄定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小结
第四章 冷战后美国对俄政策变化的深层原因与影响要素分析
    一、 体系因素:冷战后美国霸权护持和战略扩张倾向
        (一) 冷战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目标与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的冲突
        (二) 冷战后美国的霸权护持和战略扩张都需要以俄罗斯为“假想敌”
    二、 文化根源:美国的“救世主心态”与俄罗斯“大国情结”的冲突
        (一) “美国例外论”和“天定命运观”定位下的美国“救世主心态”
        (二) 历史积淀促成的俄罗斯“大国情怀”
    三、 实践层面:美国“理想主义”理念与“实用主义”行为的矛盾
        (一) 美国实用主义外交的国内文化基础与外交史经验
        (二) 冷战后美国实用主义外交表现及对俄施用特点
    四、 国内因素:美俄不均衡“双层博弈”与“恐俄症”
        (一) “双层博弈”与美俄影响对方国内政治的不均衡性
        (二) 美国国内“恐俄症”的源起与变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美(苏)俄关系大事记(1989-2000)
附录二:美俄外交基本文件(1992-2000)
后记

(10)后冷战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与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东与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中东
    一、"中东"概念的历史演进
    二、中东在全球战略中的战略地位
    三、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中东
第二章 俄罗斯继承的苏联中东政策遗产
    一、俄罗斯继承的全新的外交对象
    二、俄罗斯面临的苏联解体带来的对外交的消极因素
第三章 俄罗斯中东政策发展演变的轨迹
    一、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
    二、俄罗斯中东政策的实践
第四章 俄罗斯中东政策的个案分析
    一、俄罗斯与伊拉克关系:1991-2003年间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活标本
    二、俄罗斯的核不扩散政策与俄伊核合作:俄罗斯中东政策有效性的试金石
第五章 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特点
    一、务实性
    二、均衡性
    三、独立性
    四、主动性
    五、灵活性
    六、对手的惟一性
第六章 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未来趋势展望
    一、俄罗斯中东政策选择面临的国内环境
    二、俄罗斯中东政策选择面临的国际环境
    三、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未来走向
第七章 结论
    一、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中东政策演进的阶段性与俄罗斯外交政策演进的阶段性具有正相关性,完全同步
    二、俄罗斯中东政策变化的根本动因在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需要
    三、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特点是目标的务实性、布局的均衡性、立场的独立性、行动的主动性、策略的灵活性和对手的惟一性
    四、俄罗斯中东政策的具体目标取舍受制于国内各种政治思潮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五、未来俄罗斯中东政策将以外交服务于内政和国家利益至上为价值取向会更加灵活务实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四、伊拉克危机考验俄美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政治话语中的俄美反恐斗争比较[D]. 吴雪琪. 山东大学, 2020(02)
  • [2]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D]. 宋芳. 南京大学, 2020(04)
  • [3]冷战后欧美分歧及其影响[D]. 曹晓云.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新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嬗变 ——基于对《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五个版本的研究[D]. 于水镜.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 [5]俄美在中东地区的竞争研究[D]. 邵华.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6]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地区分化及其影响[J]. 曾向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05)
  • [7]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D]. 姚全.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8]俄汉政治话语隐喻对比研究[D]. 孙福庆.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9]冷战后的美国对俄政策:从老布什到克林顿[D]. 郑毅. 中共中央党校, 2012(02)
  • [10]后冷战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与个案分析[D]. 李延长. 西北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伊拉克危机考验俄美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