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合成酶基因论文-来艳华,赵亚中

蔗糖合成酶基因论文-来艳华,赵亚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蔗糖合成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蔗糖合成酶,Sh1基因

蔗糖合成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来艳华,赵亚中[1](2019)在《玉米蔗糖合成酶基因Sh1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合成酶是玉米生物合成及代谢途径实现蔗糖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基因Sh1位于玉米第9号染色体的短臂,基因全长5 816 bp。Sh1编码蛋白SH1含802个氨基酸,由1个蔗糖合成酶亚基(PF00862)和1个糖基转移酶亚基(PF00534)组成,是一种具有催化合成和分解双重作用的可逆酶,不存在跨膜结构,属于稳定型膜外蛋白,3种可能的结构模型显示其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玉米籽粒蔗糖生物合成的关键时期是授粉后12~27 d。生物进化结果显示,玉米和高粱、甘蔗的蔗糖合成酶基因Sh1在物种进化演变中序列高度保守。为揭示玉米蔗糖代谢途径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Sh1基因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Sh1编码蛋白结构进行了基本理化性质和物种进化分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园,刘正杰,徐绍忠,赵明富,林春[2](2018)在《铁皮石斛蔗糖合成酶基因序列特征与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铁皮石斛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红鑫1号’铁皮石斛幼苗期和二年生植株以及‘红鑫6号’铁皮石斛二年生植株叶、茎、根叁部位蔗糖合成酶基因SS进行RT-PCR扩增与测序,发现‘红鑫1号’与‘红鑫6号’铁皮石斛的蔗糖合成酶前体m RNA存在拼接差异的现象,主要形成叁种不同的mRNA转录本,其翻译得到的蔗糖合成酶,结构功能没有改变;分析序列的可变剪切的差异;同时对铁皮石斛叶、茎、根SS的表达量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蔗糖合成酶基因在植株中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其表达模式表现为茎>叶>根。本研究为铁皮石斛蔗糖合成酶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0期)

邓舒雅,麦贻婷,陈惠萍,钮俊[3](2018)在《无籽蜜柚蔗糖合成酶(SUS)和蔗糖转化酶(INV)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是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物的非光合组织中,蔗糖的分解主要由蔗糖合成酶(SUS)和蔗糖转化酶(INV)催化。为了探究SUS和INV基因家族在无籽蜜柚汁胞发育中的功能,本文通过HPLC研究,结果表明阿拉伯糖和木糖在汁胞早期发育中含量较高,而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随成熟过程显着增加。基于拟南芥数据库中SUS和INV蛋白序列,与柚子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同源比对,分别筛选获得6个和12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Cg-SUS和Cg-INV基因。根据其在染色体上分布,分别命名为Cg-SUS1~6和CgINV1~12,并对其蛋白理化性质、内含子与外显子、系统进化树和蛋白功能结构域等方面加以分析。数字表达谱分析初步确定无籽蜜柚汁胞在发育过程中Cg-SUS2、Cg-SUS3和Cg-INV6转录较为活跃,对其进行qRTPCR分析,结合各类糖含量的检测结果与基因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g-SUS2表达量与木糖、阿拉伯糖含量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性,因此Cg-SUS2可能涉及阿拉伯糖和木糖的生物合成; Cg-SUS3和Cg-INV6表达量与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说明Cg-SUS3可能参与到蔗糖的降解途径中,从而促使转运过来的蔗糖生成UDP-葡萄糖和果糖, Cg-INV6可能是液泡己糖累积的关键酶。(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秦翠鲜,桂意云,陈忠良,汪淼,廖芬[4](2018)在《植物蔗糖合成酶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y)是植物体内参与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之一。SuSy基因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和淀粉含量,与植物品质相关,还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过程。进化分析表明,高等植物SuSy基因分为叁种类型(Group):SUSⅠ、SUSⅡ和SUSⅢ,SUSⅠ又可分为单子叶组(Monocot SUSⅠ)和双子叶组(Dicot SUSⅠ),甘蔗中的5个SuSy基因也被分为叁组。同一植物中不同类型SuSy基因的表达具有发育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功能也有特异性。许多试验证明蔗糖能够调节SuSy的活性,光也能影响SuSy基因的表达。转基因研究表明,SuSy基因可以调节库强度、影响植株生长和发育。本研究全面总结国内外在植物蔗糖合成酶基因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提出问题与研究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植物SuSy基因改良作物品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2期)

李晓旭,丁苗苗,刘阳,王猛,严奉坤[5](2018)在《干旱胁迫下发菜蔗糖合成酶基因Sus2克隆与差异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合成酶(Sus2)是调控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为了解发菜Sus2分子信息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发菜Sus2全长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分析干旱胁迫下发菜Sus2在转录水平上表达变化和蔗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发菜Sus2基因全长312 bp (GeenBank登录号为MG598619),与点形念珠藻的Sus2基因及其推译氨基酸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和93%。推译氨基酸在第81位的Ile疏水性最强,在第27位的Gln亲水性最强。Thr有3个磷酸化位点,Ser有12个磷酸化位点,Tyr有3个磷酸化位点。Sus2蛋白二级结构及叁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随机卷曲和β转角共同构成。将Sus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得到一个12.29 kD的外源蛋白,LC-MS/MS分析证明该外源蛋白为蔗糖合成酶。干旱胁迫下发菜Sus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和蔗糖含量均逐渐增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发菜Sus2的分子信息以及干旱胁迫下发菜蔗糖代谢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0期)

葛兆鹏,张莎莎,赵美爱,裴玉贺,郭新梅[6](2018)在《蔗糖合成酶(SUS)基因的SNP标记开发及其与淀粉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直接测序法获得玉米亲本(H21和紫糯96-619)sus1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亲本间序列比对,得到120个SNP位点,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对300个近等基因系H21 BC5F2:3进行SNP位点分型,并将后代的基因型与群体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arker 31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崩解值、峰值时间、糊化特性均连锁紧密;marker 17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的峰值时间、淀粉最终黏度均连锁紧密;marker12与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的峰值时间连锁紧密。(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冯延芝,魏琦琦,何潇,张伟健,赵广[7](2017)在《枣蔗糖合成酶基因SS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合成酶是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它在调控果实品质和产量方面均有重大意义。为了探究ZjSS6基因在枣蔗糖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功能,文中基于枣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以中秋酥脆枣为试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枣SS6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编码区长度为2 553 bp,编码850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96.67 kDa,理论等电点为7.57。蛋白结构预测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蔗糖合成酶和糖基转移酶两个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均表明,枣SS6与桑SS6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梅。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ZjSS6基因在枣各组织器官(果实、枣花、枣吊、叶片和根)中均有表达,其在幼果期枣果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绿果期枣果和枣吊,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其表达量呈整体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王凌云,郭明,赵艳,瓮巧云,马海莲[8](2017)在《谷子蔗糖合成酶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是蔗糖代谢的关键酶,在植物的代谢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以谷子基因组数据库为平台,借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谷子SiSuS基因家族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的SiSuS基因家族包括9个基因,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该家族氨基酸序列长度为809~1 088 aa,外显子数目为10~16个,大多数蛋白质为弱酸性。谷子SiSuS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个保守基序;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谷子、水稻、高粱SiSuS蛋白聚在一起。(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5期)

王俊刚,赵婷婷,杨本鹏,王文治,蔡文伟[9](2017)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种苗经过脱毒处理能够提高甘蔗生物量和糖分,而蔗糖合成酶是甘蔗生长和蔗糖积累的关键性酶。本文分析了2种甘蔗蔗糖合成酶基因SUS4和SUS7在脱毒种苗和常规种苗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SUS4和SUS7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和未成熟茎秆中差异表达,苗期是下调表达,其它时期是上调表达,在拔节期成熟茎秆SUS4和SUS7上调表达,而在成熟期成熟茎杆中SUS4和SUS7下调表达,说明蔗糖合成酶基因在脱毒处理过程中,对不同类型蔗糖合成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的影响不同,而不同的生育期可能不同的蔗糖合成酶基因所起生理功能不同,形成一种相互调控的的基因网络,最终有利于甘蔗产量的形成和蔗糖的累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7年04期)

李莹[10](2017)在《菠萝蜜蔗糖合成酶(AhSS2)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菠萝蜜是一种常见的的热带水果,其主要糖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已有研究表明,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糖积累的关键酶之一是蔗糖合成酶。本研究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蔗糖合成酶(AhSS2)基因的全长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了其内含子及外显子序列在现有菠萝蜜种质中的多态性。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RACE技术得到蔗糖合成酶AhSS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共2788 bp,ORF长2436 bp,位于148 nt-2583 nt之间,共编码811个氨基酸。AhSS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是92.583 kDa,等电点pI为5.77,属于亲水性酸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两个结构域,第一个是8-555 nt的蔗糖合成酶位点,另一个是558-745 nt之间的糖基化转移酶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没有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所编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叁维结构进行了分析。2、利用基因组总DNA,根据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获得了AhSS2基因的全长序列和AhSS1的外显子1-2和内含子1序列。菠萝蜜AhSS2基因共有15个外显子,其长度依次为96 bp、131 bp、156 bp、193 bp、119 bp、219 bp、94 bp、172 bp、115 bp、172 bp、224 bp、322 bp、244 bp、141 bp、28 bp;有14个内含子,其长度依次为127bp、453 bp、110 bp、228 bp、146 bp、170 bp、110 bp、301 bp、88 bp、172 bp、412bp、93 bp、82 bp、123 bp。菠萝蜜AhSS1基因共得到2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39-41bp、52 bp;1个内含子,长度为192-220 bp。3、分析了AhSS2和AhSS1的部分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在45份菠萝蜜种质间的多态性。在种质中,基于AhSS2基因外显子1-7序列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99.53%、99.40%、98.06%、99.94%、95.92%、98.04%、97.20%;基于AhSS1基因外显子1、2序列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是93.84%、99.62%;基于AhSS2基因内含子2-6序列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84.79%、91.35%、96.51%、88.85%、91.34%;基于AhSS1基因内含子1序列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是84.98%。其中,AhSS2基因外显子1和2参与形成蔗糖合成酶结构域,AhSS2基因外显子4和5参与形成糖基化转移酶结构域。4、AhSS2基因外显子1-7在45份菠萝蜜种质中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09 bp、104 bp、178-179 bp、73 bp、223-227 bp、243-245 bp、140-142 bp,AhSS1基因外显子1-2在45份菠萝蜜种质中的序列长度分别为39-41 bp、52 bp。在45份种质间,AhSS2基因的外显子1序列有SNP 10个;外显子2序列有SNP 8个;外显子3序列有SNP 13个,INDEL 1个;外显子4序列有SNP 2个;外显子5序列有SNP25个,INDEL3个;外显子6序列有SNP 17个,INDEL 2个;外显子7序列有SNP 12个,INDEL 2个。AhSS1基因外显子1序列有SNP 4个,INDEL 2个;外显子2有SNP 7个。在45份菠萝蜜种质中,AhSS2基因内含子2-6的序列长度分别是427-488 bp、398-411 bp、92-93 bp、81-83 bp、192-216 bp,AhSS1基因内含子1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92-220 bp。45份种质内,AhSS2基因的内含子2序列有SNP 145个,INDEL22个;内含子3序列有SNP 74个,INDEL 12个;内含子4序列有SNP 8个,INDEL 1个;内含子5序列有SNP19个,INDEL2个;内含子6序列有SNP 28个,INDEL 9个。AhSS1基因的内含子1序列有SNP 54个,INDEL 13个。(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期刊2017-06-01)

蔗糖合成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在铁皮石斛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红鑫1号’铁皮石斛幼苗期和二年生植株以及‘红鑫6号’铁皮石斛二年生植株叶、茎、根叁部位蔗糖合成酶基因SS进行RT-PCR扩增与测序,发现‘红鑫1号’与‘红鑫6号’铁皮石斛的蔗糖合成酶前体m RNA存在拼接差异的现象,主要形成叁种不同的mRNA转录本,其翻译得到的蔗糖合成酶,结构功能没有改变;分析序列的可变剪切的差异;同时对铁皮石斛叶、茎、根SS的表达量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蔗糖合成酶基因在植株中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其表达模式表现为茎>叶>根。本研究为铁皮石斛蔗糖合成酶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蔗糖合成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来艳华,赵亚中.玉米蔗糖合成酶基因Sh1生物信息学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2].张园,刘正杰,徐绍忠,赵明富,林春.铁皮石斛蔗糖合成酶基因序列特征与表达模式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3].邓舒雅,麦贻婷,陈惠萍,钮俊.无籽蜜柚蔗糖合成酶(SUS)和蔗糖转化酶(INV)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8

[4].秦翠鲜,桂意云,陈忠良,汪淼,廖芬.植物蔗糖合成酶基因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8

[5].李晓旭,丁苗苗,刘阳,王猛,严奉坤.干旱胁迫下发菜蔗糖合成酶基因Sus2克隆与差异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葛兆鹏,张莎莎,赵美爱,裴玉贺,郭新梅.蔗糖合成酶(SUS)基因的SNP标记开发及其与淀粉性状的关联分析[J].玉米科学.2018

[7].冯延芝,魏琦琦,何潇,张伟健,赵广.枣蔗糖合成酶基因SS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7

[8].王凌云,郭明,赵艳,瓮巧云,马海莲.谷子蔗糖合成酶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

[9].王俊刚,赵婷婷,杨本鹏,王文治,蔡文伟.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J].中国糖料.2017

[10].李莹.菠萝蜜蔗糖合成酶(AhSS2)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7

标签:;  ;  ;  

蔗糖合成酶基因论文-来艳华,赵亚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