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衔接论文-王胜,刘文军,周明安,毛建辉,郑志谊

高职衔接论文-王胜,刘文军,周明安,毛建辉,郑志谊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职衔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技术技能型,教学体系,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衔接论文文献综述

王胜,刘文军,周明安,毛建辉,郑志谊[1](2019)在《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构建以岗位、技术技能型培养培训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目标,整体融合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以高职教学计划为标准建立新课程结构。努力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课题体系,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职学校专业提升的培养方式,增加机械类专业课程实践性环节,打造岗位胜任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12期)

丁苏娟[2](2019)在《适用与实用,核心素养下中高职英语衔接教学的“主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英语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围绕中高职英语衔接教学,注重从职场情境培养交际力、实用文化中提升品格、活化途径提升学习力等方面出发,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训练和主动尝试的机会,引领学生在主动深入实践中提升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50期)

孙光宇[3](2019)在《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作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教育业来说也是同样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的职业学校中是很普遍的专业,而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来说,其自身的管理和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育人员不断的改进。(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3期)

刘华华,许颖[4](2019)在《创新思维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探析——以3+2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重要思想。湖北叁峡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教学团队将创新比赛融入课程,制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要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优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22期)

李常英[5](2019)在《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及技能人才,服务工业化建设和商业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之相应的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的规模和质量的提升。进入新世纪,我国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力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提升我国产业技术等级,提升我国职业人才整体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钟权[6](2019)在《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技术人才的不同需求日益突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做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以便于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本篇文章就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相关的内容做出基本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8期)

丁玉书[7](2019)在《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下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及教学设计——以国际贸易实务、商品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职衔接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实施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对进入高职段学习的学生分析,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亟需在教学中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使其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技能人才。(本文来源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丁家献,何平,苏永华[8](2019)在《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为研究对象,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发展规律。通过探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的框架和课程标准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探索适合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衔接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覃潘燕[9](2019)在《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问题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赛促教,以赛提能是当前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育人的主要模式之一。立足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技能竞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技能大赛背景下加强高职高专赛教衔接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以此促进高职高专培育出更出色的人才。(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刘飞,张姣[10](2019)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以中高职衔接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行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专任教师和学生的调研结果,从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以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分析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班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断加大实践课时的同时,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以更灵活更适合中高职学生的方式,进行课程地讲授和学分地获得,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实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观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7期)

高职衔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英语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围绕中高职英语衔接教学,注重从职场情境培养交际力、实用文化中提升品格、活化途径提升学习力等方面出发,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训练和主动尝试的机会,引领学生在主动深入实践中提升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职衔接论文参考文献

[1].王胜,刘文军,周明安,毛建辉,郑志谊.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设计研究[J].河北农机.2019

[2].丁苏娟.适用与实用,核心素养下中高职英语衔接教学的“主线”[J].校园英语.2019

[3].孙光宇.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明日风尚.2019

[4].刘华华,许颖.创新思维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探析——以3+2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农机化.2019

[5].李常英.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9

[6].钟权.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7].丁玉书.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下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及教学设计——以国际贸易实务、商品学课程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

[8].丁家献,何平,苏永华.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9].覃潘燕.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问题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10].刘飞,张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以中高职衔接班为例[J].智库时代.2019

标签:;  ;  ;  ;  

高职衔接论文-王胜,刘文军,周明安,毛建辉,郑志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