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介入治疗中心率变化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肺癌介入治疗中心率变化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一、心率变化对肺癌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1](2020)在《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文中认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同时累及心血管、肺、眼、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1]。90%的MFS患者在10~12年内发生主动脉事件。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导致破裂成为MF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平均寿命不超过45岁。有效的外科干预改善了MFS患者的预后[2]。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药物预防MFS主动脉扩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杨得富[2](2020)在《微波热疗计划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物理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然而很多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种种限制无法耐受传统的外科手术,同时对于部分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往往在放疗或者化疗中获益有限,并不能有效缓解不适症。因此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被逐渐应用到临床,其中微波热疗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但到目前为止,在进行微波热疗消融时主要凭借医生的临床经验设计治疗方案,其个人主观因素对整个治疗过程和最终效果影响较大,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在实行热疗消融术前,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影像分析平台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相结合,构建微波热疗计划系统,实现对病人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辅助医生确定热疗天线的穿刺路径,同时基于数值仿真方法获得热疗区域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对介入医生在热疗天线类型、热疗功率、治疗时间等参数进行辅助指导,这对提高微波热疗技术的精准性具有极大帮助。本课题主要针对实现微波热疗计划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肺部微波热疗过程中,由于肺的呼吸运动,导致很难精准预测和控制微波热疗消融区。因此研究了呼吸过程肺部物性参数变化对微波热疗区域温度分布及热损伤情况的影响。首先,基于描述肺部呼吸过程的4D-CT影像序列,根据多孔介质的理论,得出了呼吸过程中肺组织有效导热率的变化。然后基于肺部呼吸过程中变化的物性参数建立肺部微波热疗模型。(2)为了研究微波热疗技术在不同类型肿瘤中治疗效果,研究了单缝同轴微波热疗天线在脑白质肿瘤、脑灰质肿瘤、乳腺脂肪肿瘤、乳腺腺体肿瘤、肾脏肿瘤、肺部肿瘤(充气和未充气状态下)、肝脏肿瘤和肌肉瘤中的SAR值、消融区域温度分布及消融灶形态。同时也建立多种结构类型的介入式热疗天线消融模型,大量仿真结果为计划系统中构建治疗参数搜索数据库提供基础。(3)微波热疗计划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将微波热疗手术计划系统分三个模块设计。这三个模块分别是影像分析模块、热疗区域温度分布预测模块和治疗参数输出模块,可在主界面统一调用来实现相应功能,完成热疗穿刺路径规划与最佳治疗参数的预测。影像分析模块是基于对3DSlicer功能模块的扩展,实现肿瘤及周边结构组织快速自动化分割及三维重建。基于患者个体化三维解剖模型,辅助医师基于三维解剖模型直观的进行热疗天线穿刺路径规划,以确保避开周围危及器官、大血管等关键位置,提高热疗天线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热疗区域温度场预测模块是整个微波热疗计划系统的基础,实现热疗损伤区域的可视化。治疗参数自动输出模块是基于“搜索”匹配算法得到的,其原理是根据介入医生提出的理想治疗需求,在治疗结果数据库中快速搜索最佳适形匹配的热疗效果,进而逆向输出治疗参数辅助指导医生。最后对微波热疗计划系统预测的治疗效果与输出治疗参数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微波热疗计划系统对热疗消融区域的长轴和短轴参数预测与离体实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输出的治疗时间和治疗功率平均误差分别小于0.5min和6W。该系统可对医生制定微波热疗手术方案提供辅助指导。

涂海燕,袁支润,谢晓东,王朝华,张昌伟,程美雄,范锋,张紫寅,张红良[3](2012)在《基于经血管介入的预测自动推药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着重讨论了经血管介入的预测自动推药动物实验,研究了动物实验中存在的参数时变性与个体差异性,改进、完善了体外脉动流模拟实验中的模型和算法,增强了模型的时变适应性及容错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心舒张期推药较之收缩期推药,靶目标血药浓度更高;经改进的与心动周期同步的预测控制推药方法,可进入临床试验。

涂海燕,张红良,谢晓东,王朝华,袁支润[4](2011)在《基于经血管介入预测自动推药的体外模拟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着重讨论了经血管介入预测自动推药的体外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注药方式与脉动血流的关系,验证了"预测控制实验模型",并为建立"预测控制动物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涂海燕,谢晓东,王朝华,张红良,袁支润[5](2010)在《自动推注药液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自动推注药液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几种被控生理参数模型、算法、效果,对临床应用给予了初步评价。讨论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重点关注的问题。

董兵超[6](2006)在《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灌注方法的模拟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介入治疗是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它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显效快等优点,为过去需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些疾病,或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可同内科、外科疗法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目前,肿瘤的介入治疗,特别是血管性介入治疗,尽管在肿瘤化疗领域处于一种主导地位,但是,它仍旧存在严重的不足,其最大不足是“只看病,不看人”,只看到肿瘤细胞存在,而采取攻击性灌注药物疗法,造成瘤虽去、人亦亡“同归于尽”的结局,这是不折不扣的悲剧!据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我国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已经达到134.5人/10万人,而20年前还不足84人/10万人,死亡率上升了29.4%。如今,我们的科学技术在飞跃发展,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令人费解的是,肿瘤死亡率却越来越高。这不能不使我们对肿瘤治疗现状作一番深刻的反思,对现行的血管介入化疗方法进行思考。鉴此,论文作者以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灌注方法为题,进行了如下探索研究:搭建了血管介入治疗体外模拟实验系统,即在体循环模拟实验系统的胸主动脉段接入BAI(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模拟实验段,使其成为一套能进行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模拟实验平台;设计了BAI模拟实验段;设计了药液自动推注装置;用VC编写了基于Windows的实时测控软件,实现了一机同时控制模拟心脏仿天然心脏运动的驱动电机和药液推注电机,以满足于心动周期任一时相的脉动推注;设计了闭环循环系统中检测流入分支动脉药物灌注率的方法,为准确测定分支动脉药物灌注率提供了可靠保障;建立了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推注药液的方法,并进行了系列模拟实验研究;得到了较高药物灌注率时的药液推注模式;分析讨论了心动周期时相、导管端口轴向及径向位置、药液出射方向、药液推注量、持续推注时间等因素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并与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本项研究为临床血管介入治疗中如何提高靶血管药物灌注率提供了理论及实验数据支持,并提出了灌注药液(物)的优化方案。

戴锋[7](2006)在《介入动脉药物模拟实验的微控注射在线检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临床血管介入化疗中灌注化疗药物的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介入化疗以其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可同内科、外科疗法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但是,介入化疗最大的不足是“只看病,不看人”。确切地说,就是只看到肿瘤病灶,只看到癌细胞存在,而采取消灭癌细胞为目标的攻击性灌注药物疗法,其结果是,敌我不分,既杀了癌细胞,也杀了正常细胞,造成瘤虽去人亦死亡的“同归于尽”的结局,这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令人费解的是,如今我们的科学技术在飞跃发展,而死亡率与20年前相比(据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却上升了29.4%。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血管介入化疗方法的思考。鉴此,作者以“介入动脉药物模拟实验的微控注射在线检测分析”为题,进行了如下研究: 首先就体外脉动流模拟实验依据的模型作了简要的说明;对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选择性的介绍;对分支血管模拟实验段和药液推注设备的结构及相关的技术参数作了分析;描述了模拟实验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然后就Visual C++6.0可视化编程工具,在Windows下用虚拟设备驱动DataAcq.Vxd和通信接口程序CommAcq0~3.dll编写接口程序的方法和实时性做了论述,其中VxD完成对采集卡的控制与通信,DLL(Dynamic Link Library)完成设备驱动(Ring0)与应用程序(Ring3)的接口。这样,应用程序只需调用DLL就可完成对物理设备的控制;还对测控软件各模块功能、各子模块的工作流程、各项检测参数的识别原理、实现方法和测试精度,都作了详细的分析。

董兵超,邱霖,周旭欣,袁支润[8](2005)在《推注时相及位置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注射导管端口位于降主动脉内支气管动脉入口附近不同位置,于心动周期不同时相间歇推注药液时,进入支气管动脉药液灌注率,得到了药液灌注率随药液推注时相和导管端口位置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血管性介入治疗中提高分支动脉药液灌注率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

邱霖[9](2004)在《分岔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当前分岔动脉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介入治疗生理状态和解剖参数,以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为原型,首次尝试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和流体力学实验模拟的手段,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脉动血流速度、药液浓度分布以及总的有效灌注率来揭示分岔动脉血管性介入治疗中,动脉血流和注射药液传输的基本规律,揭示分岔脉动血液和药液传输所呈现的独特的局部血流动力学现象和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机理。 论文主要工作: 阐明了本论文研究的生物医学背景,研究对象和目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 在模型建立方面。以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 Artery Infusion,BAI)的生理解剖参数和注射药液方式为原型,建立了三维分岔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按正常生理脉动血流参数,建立了生理脉动流平均速度函数,作为主动脉计算入口速度边界条件。 在数值模拟方面。论述了流场求解方法;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包—Fluent和Gambit的特点;概述了几何建模、网格剖分、边界条件处理和数值模拟后处理的具体方法。 根据不同的药液灌注方式,首先在无导管介入时,对动脉分岔部位的局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对有导管介入时,完成了不同的注射药液方式下,66个算例的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影响药液灌注率的主要因素:导管喷口相对位置、药液射流角度、连续注射和间断注射等。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管的介入对正常血液流场的影响不大;导管喷口位四川大学博士论文鱼旦口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置和药液射流角度对药液在血液流场中的分布影响很大,进而影响药液灌注率;导管喷口位置不同,最佳注射角度也随之改变。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介入治疗中血液流动和药液传输的基本规律:间断注射的时相,对药液浓度分布和灌注率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注射位置和角度存在最佳灌注时相;在下游近支动脉开口区域,药液灌注率对药液射流角度不敏感,但在上游段则相反。 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用性,针对同一原型建立的实验台,用弹性透明硅胶制作模拟心室、心房、动脉血管和分岔血管,支动脉与主动脉夹角可调,测量在不同位置、不同注射角、不同时相,间断注射时的药液灌注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模拟的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可用性。 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得到了一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新结果,为如何提高分岔动脉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并对提高药液灌注率的措施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分岔动脉血管性介入治疗,药液传输,数值模拟,血流动力学, 流体力学实验

吴效明,张士华,岑人经,袁支润,袁华[10](2004)在《肺癌介入治疗模拟实验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深入研究肺癌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机理 ,设计了肺癌介入治疗的模拟实验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各种生理参数条件下模拟药物灌注的手术操作过程 ,测试灌注效果。允许调节的参数包括 :心输出量、主动脉血压、压力波形、脉动周期、支气管动脉流量以及选用不同型号的导管、采用不同的注射速度或注射方式等 ,小分支动脉的开口位置及管径也可以改变。文中给出了应用我们研究的 p H值测定法测定的自然灌注区基本形态。

二、心率变化对肺癌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率变化对肺癌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概述
2.药物治疗现状
3.思考与展望

(2)微波热疗计划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微波热疗原理
    1.3 微波热疗计划系统及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1.3.2 热疗区域温度场分布研究
        1.3.3 热疗消融计划系统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呼吸过程物性参数变化对微波热疗区域的影响
    2.1 引言
    2.2 基于4D-CT肺部呼吸过程建模
        2.2.1 肺部图像分割
        2.2.2 肺部不同呼吸时相模型三维重建
    2.3 肺部孔隙率计算
    2.4 肺部组织有效导热率研究
    2.5 肺部热疗仿真模拟研究
        2.5.1 肺部组织热疗模型的几何结构
        2.5.2 肺部组织热疗模型控制方程
        2.5.3 模型求解步骤
    2.6 结果及讨论
        2.6.1 热疗天线在不同参数模式下的治疗区域分布
        2.6.2 热疗天线周围组织的温度变化
        2.6.3 组织损伤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类型肿瘤微波热疗消融区域分布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微波热疗几何模型
        3.2.2 不同类型组织热疗模型控制方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缝同轴微波热疗天线在健康组织中治疗效果
        3.3.2 单缝同轴微波热疗天线在包含肿瘤的组织中消融结果
    3.4 不同类型介入式热疗天线的治疗效果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波热疗计划系统总体设计及实现
    4.1 引言
    4.2 微波热疗计划系统总体设计
        4.2.1 影像分析模块设计
        4.2.2 热疗区域温度预测模块设计
        4.2.3 治疗参数输出模块设计
    4.3 热疗计划系统的实现
        4.3.1 影像分析模块的实现
        4.3.2 热疗区域温度预测模块的实现
        4.3.3 治疗参数输出模块的实现
    4.4 热疗计划系统输出治疗参数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基于经血管介入预测自动推药的体外模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验系统
    1.1 系统构成
    1.2 测控子系统
2 模拟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6)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灌注方法的模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第2章 血管介入治疗模拟实验系统
    2.1 靶血管的解剖特点
        2.1.1 肺癌的血供问题
        2.1.2 支气管动脉解剖特点
    2.2 心血管系统物理模拟理论
        2.2.1 心脏的理论模型及电路模型
        2.2.2 血管段的理论模型及其模拟电网络
        2.2.3 循环系统整体电路模型
        2.2.4 设计中的相似性准则
    2.3 模拟实验系统
        2.3.1 体循环模拟实验系统
        2.3.2 模拟实验段装置
        2.3.3 信号检测与控制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系统的计算机实时控制及数据检测
    3.1 模拟实验测控系统概述
    3.2 测控系统编程及设计
        3.2.1 仿天然心脏的舒缩运动控制
        3.2.2 控制药液推注电机
    3.3 测控系统软件
        3.3.1 系统测试模块
        3.3.2 参数设置模块
        3.3.3 主控程序
        3.3.4 数据采集与显示模块
        3.3.5 数据处理模块
        3.3.6 查看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灌注方法的模拟实验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实验条件
        4.1.2 实验标定方法和系统调零
        4.1.3 药物灌注率及其检测
    4.2 实验步骤
    4.3 实验结果
        4.3.1 推注时相及轴向位置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4.3.2 导管端口径向位置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4.3.3 射流角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4.3.4 药液推注量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4.3.5 持续推注时间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4.4 靶动脉药液灌注分析
    4.5 相关性分析
        4.5.1 相关分析基本概念
        4.5.2 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5.1 血管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5.1.1 数值模拟的几何模型
        5.1.2 血液流动的动力学模型
        5.1.3 计算边界条件
        5.1.4 CFD软件包
    5.2 (6.5,0,15,45°)推注方式下的数值模拟结果
    5.3 数值模拟结果及与模拟实验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已发表和投寄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7)介入动脉药物模拟实验的微控注射在线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介入血管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1.2 动脉灌注化疗的进展
    1.3 动脉灌注化疗的现状
    1.4 动脉介入模拟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2章 介入动脉药物模拟实验系统
    2.1 心血管系统物理模拟理论简介
        2.1.1 心脏电路模型
        2.1.2 动脉血管段的理论模型及其模拟电网络
        2.1.3 循环系统整体电路模型
    2.2 体循模拟实验系统介绍
        2.2.1 心室
        2.2.2 主动脉段
        2.2.3 液阻器
        2.2.4 液容器
    2.3 支气管动脉灌注模拟实验段
    2.4 药液推注装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控系统
    3.1 模/数转换
        3.1.1 基于Windows编程的特点
        3.1.2 Visual C++端口控制编程
    3.2 灌注药物模拟实验测控系统
        3.2.1 控制方法
        3.2.2 实验参数检测
    3.3 测控软件功能
        3.3.1 系统测试模块
        3.3.2 控制曲线生成模块
        3.3.3 实时控制、数据采集和显示模块
        3.3.4 数据处理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研究
    4.1 实验条件
        4.1.1 实验药品及器械
        4.1.2 循环系统参数
        4.1.3 溶液电导与药液浓度关系曲线的拟合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操作
    4.4 实验结果
        4.4.1 NaCl离子溶解扩散时间
        4.4.2 循环时间检测
        4.4.3 推注量对灌注率的影响
        4.4.4 药液浓度对灌注率的影响
        4.4.5 初始浓度对灌注率的影响
        4.4.6 大推注量对体循环和分支流出液浓度的影响
        4.4.7 小推注量对体循环及分支流出液的影响
        4.4.8 灌注率误差估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实践工作
致谢

(8)推注时相及位置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1.1 实验装置
        1.1.1 实验段
        1.1.2 信号检测及控制
    1.2 药液灌注率及其检测
2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9)分岔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血流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分岔动脉血管性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计算流体力学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分岔动脉血管性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数学物理模型
    2.1 分岔动脉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生理解剖特点
        2.1.1 肺癌血供理论
        2.1.2 胸主动脉及支气管动脉解剖形态
    2.2 介入治疗的药液灌注
    2.3 血管壁的力学性质
    2.4 数值模拟的几何模型
    2.5 动脉血流的脉动性与计算边界条件
    2.6 血液的组成及其本构方程
    2.7 血液流动的动力学模型
    2.8 混合药液及其在血液中的传质模型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值计算方法
    3.1 流场求解方法
        3.2.1 不可压缩流体流场求解方法
        3.2.2 SIMPLE法及其实施步骤
    3.3 CFD软件包
        3.3.1 Fluent软件包概述
        3.3.2 GAMBIT前处理程序
        3.3.3 求解与后处理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数值模拟
    4.1 物性参数计算、数学物理模型标识和数据后处理方案
        4.1.1 质量分数与药液灌注率
        4.1.2 密度、粘度和传质系数的计算
        4.1.3 数学物理模型标识和数据后处理方式
    4.2 无介入治疗时的血液流场
        4.2.1 数值模拟结果
        4.2.2 连续注射方式的选择
    4.3 连续注射方式数值模拟
        4.3.1 药液出口位于Y=0.0 mm的数值模拟结果
        4.3.2 药液出口位于Y=6.25 mm的数值模拟结果
        4.3.3 药液出口位于Y=10.0 mm的数值模拟结果
    4.4 数值计算结果的讨论
        4.4.1 连续注射方式的灌注率汇总
        4.4.2 药液射流出口位置的影响
        4.4.3 注射时相的影响
        4.4.4 注射角度的影响
        4.4.5 影响药液灌注率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模拟实验结果
    5.1 模拟实验概述
        5.1.1 实验装置
    5.2 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活动和已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10)肺癌介入治疗模拟实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模拟实验段的设计
    1.1 支气管动脉解剖分布
    1.2 心血管模拟循环装置
    1.3 肺癌介入治疗模拟实验段
2 实验方法
3 自然灌注区测试实验
4 结束语

四、心率变化对肺癌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J].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2)
  • [2]微波热疗计划系统研究[D]. 杨得富.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经血管介入的预测自动推药动物实验研究[J]. 涂海燕,袁支润,谢晓东,王朝华,张昌伟,程美雄,范锋,张紫寅,张红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2(03)
  • [4]基于经血管介入预测自动推药的体外模拟实验研究[J]. 涂海燕,张红良,谢晓东,王朝华,袁支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1(01)
  • [5]自动推注药液的研究进展[J]. 涂海燕,谢晓东,王朝华,张红良,袁支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0(03)
  • [6]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灌注方法的模拟实验研究[D]. 董兵超. 四川大学, 2006(04)
  • [7]介入动脉药物模拟实验的微控注射在线检测分析[D]. 戴锋. 四川大学, 2006(03)
  • [8]推注时相及位置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J]. 董兵超,邱霖,周旭欣,袁支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01)
  • [9]分岔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 邱霖. 四川大学, 2004(02)
  • [10]肺癌介入治疗模拟实验系统[J]. 吴效明,张士华,岑人经,袁支润,袁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04)

标签:;  ;  ;  ;  ;  

肺癌介入治疗中心率变化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