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给轴向刚度论文-许向荣,宋现春,鹿群鹏,姜洪奎

进给轴向刚度论文-许向荣,宋现春,鹿群鹏,姜洪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进给轴向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刚度模型,模态分析

进给轴向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许向荣,宋现春,鹿群鹏,姜洪奎[1](2016)在《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轴向刚度与有限元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具有良好的抗振性、高系统刚度以及快速系统响应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抑制数控机床在高速和高加减速情况下产生的振动,因此其在高速和高精类数控机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动力学相关理论,对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进行了轴向刚度建模,并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各部分的刚度计算公式;以实例计算获得了其各部分刚度的比例关系,找到了影响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了螺母位置与进给单元轴向刚度的关系曲线;对采用两端固定支承方式的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螺母处于不同位置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螺母位置是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轴向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螺母位于丝杠两固定端时的各阶固有频率明显高于螺母位于丝杠中间位置时的各阶固有频率,螺母在中间位置处刚度达到最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中间位置处进行加工。(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许向荣,鹿群鹏,宋现春,姜洪奎[2](2016)在《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轴向刚度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在高性能数控机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研究其动态特性对于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关键滚动功能部件结合面刚度各个方向耦合的影响,围绕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轴向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的轴向刚度模型,结合动力学和Hertz接触理论的相关知识,推导其各组成部分的刚度计算公式,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的轴向刚度主要受到滚珠丝杠副、支承轴承的结构参数,螺母位置以及两根丝杠跨距的影响;支承轴承结构参数的变化,会引起进给单元轴向刚度的明显变化;螺母位置是进给单元轴向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两端固定的方式下其轴向刚度中间最小,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丝杠的中间位置进行操作。(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马彦,李威[3](2014)在《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接触刚度,采用赫兹空间接触理论,推导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研究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结构性能参数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接触刚度随轴向接触载荷、接触角(30°~60°)和滚珠个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随滚道曲率比的增加而明显减小;随螺旋升角(2°~22°)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幅度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4年01期)

李文辉,马力,康仲魁[4](1989)在《滚珠丝杠进给传动机构预紧力的确定及轴向刚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滚珠丝杠螺母间的预紧力及滚珠丝杠轴向预加负载的合理确定,并根据决定滚珠丝杠进给传动装置轴向变形的主要因素,利用串联零件综合刚度的计算方法和弹性理论,给出了滚珠丝杠进给传动装置的轴向刚度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工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1期)

进给轴向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在高性能数控机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研究其动态特性对于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关键滚动功能部件结合面刚度各个方向耦合的影响,围绕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轴向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的轴向刚度模型,结合动力学和Hertz接触理论的相关知识,推导其各组成部分的刚度计算公式,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的轴向刚度主要受到滚珠丝杠副、支承轴承的结构参数,螺母位置以及两根丝杠跨距的影响;支承轴承结构参数的变化,会引起进给单元轴向刚度的明显变化;螺母位置是进给单元轴向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两端固定的方式下其轴向刚度中间最小,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丝杠的中间位置进行操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给轴向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许向荣,宋现春,鹿群鹏,姜洪奎.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轴向刚度与有限元模态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6

[2].许向荣,鹿群鹏,宋现春,姜洪奎.双丝杠驱动进给单元轴向刚度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6

[3].马彦,李威.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

[4].李文辉,马力,康仲魁.滚珠丝杠进给传动机构预紧力的确定及轴向刚度的计算[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89

标签:;  ;  ;  ;  

进给轴向刚度论文-许向荣,宋现春,鹿群鹏,姜洪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