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情况分析

河源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情况分析

王凤云(广东省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河源517000)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017-03

【摘要】目的分析河源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按照审核日期统计。结果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10041例,年发病率为410.9745/10万;报告死亡40例,病死率为0.3984%,年死亡率为1.6372/10万。肺结核、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法定传染病82.26%(8260/10041)。结论该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比2006年增加,主要体现在丙类传染病,另外免疫针对疾病如乙脑、麻疹等上升明显。特点:病例总数青壮年人较多,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部分传染病季节性明显;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为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三间分布情况各有特点;各病2月份报告病例数明显低于其他月份。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HeyuanCityin2007thestatutorycommunicablediseasesurveillancereportofthe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HeyuanCityin2007theprevalenceofinfectiousdiseases,forthedevelopmentoftheregionforthediseasecontrolstrategytoprovideascientificbasis.MethodsDescriptiveepidemiologicalmethodsusedinthecityin2007statutoryinfectiousdiseasereportingdataforstatisticalanalysis,databasedontheauditdatestatistics.ResultsIn2007thecityreportedatotalofB,C22kindsofinfectiousdiseases10,041cases,theincidencerateof410.9745/10million;reportof40casesofdeath,mortalitywas0.3984%,themortalityrateof1.6372/10million.Tuberculosis,hepatitis,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infectiousdiseasesaccountedfor82.26%(8260/10041).ConclusionIn2007thecityreportedcasesofinfectiousdiseasesthanin2006increasewasmainlyreflectedintheGroupCofinfectiousdiseases,andimmunizationagainstdiseasessuchasmeningitisB,measles,andotherincreasedsignificantly.Features:thetotalnumberofcasesmoreyoungpeople,menmorethanwomen,careermainlytofarmers,someofseasonalinfectiousdiseasesobviouswaytospreadrespiratorytract,bloodandsexuallytransmittedmainlytuberculosis,viralhepatitis,acutehemorrhagicTheincidenceofconjunctivitisdistributionofeachofthreecharacteristicsofthediseaseinFebruaryreportednumberofcase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othermonths.

【Keywords】ThelawofinfectiousdiseasesMorbidity

2004年1月1日,全国启动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河源市五县一区基本全部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2007年,河源市网络直报工作更加规范,网报工作日臻完善。现对河源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均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河源市统计局。

1.2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10041例,年发病率为410.9745/10万,比2006年上升32.7649%;报告死亡40例,病死率为0.3984%,年死亡率为1.6372/10万。

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8446例,年发病率为345.6917/10万,比去年上升24.50%;报告死亡40例,年死亡率为1.6372/10万;与2006年相比,比例显著上升的有:乙脑(上升1500%)、麻疹(上升220%)、梅毒(上升57%)、病毒性肝炎(上升42%)。

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595例,年发病率为65.2828/10万,比去年上升128.51%,无报告死亡病例;与2006年相比,比例显著上升的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上升7343%)、风疹(上升1667%)、钩体病(上升250%)、其他感染性腹泻(上升206%)。

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4445例)、病毒性肝炎(2773例)、梅毒(442例)、淋病(377例)、麻疹(211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66%。

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042例)、其他感染性腹泻(254例)、流行性腮腺炎(218例),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4.92%。

2.2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

全市各类传染病在6、7、8月份病例数较多,分别是1256例、1504例、1014例,其他月份的均低于1000例以下。病毒性肝炎、麻疹、乙脑、痢疾、肺结核、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季节性较明显,病毒性肝炎秋季较多,麻疹冬春季较多,乙脑、痢疾、肺结核、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夏季较多。

2.2.2地区分布

全市各地发生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源城区2759例(死亡7例)、龙川县1900例(死亡10例)、紫金县1722例(死亡6例)、和平县1281例(死亡4例)、东源县1265例(死亡8例)、连平县1043例(死亡3例)、不详县71例(死亡2例)。

2.2.3人群分布

全市发生法定传染病10041例,死亡40例。其中男性6979例,占总发病数的69.51%(6979/10041);女性3062例,占30.49%(3062/10041));男女性别比为2.28∶1;死亡病例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分布:0-10岁组931例、10-20岁组951例、20-30岁组1987例、30-40岁组1696例、40-50岁组1301例、50-60岁组1180例、60-70岁组1004例、70-岁组991例,20-40岁组占总发病数的36.68%(3683/10041)。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3966例、学生951例、家务及待业936例、工人830例。

2.3传染病分类报告情况

呼吸道传染病4657例,占总发病数46.379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491例,占总发病数34.7675%;肠道传染病240例,占总发病数2.390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51例,占总发病数0.5079%;新生儿破伤风7例,占总发病数0.0697%。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比例较大。

2.4重点传染病分析

2.4.1肺结核

2007年河源市共报告肺结核4445例,死亡3例,发病率比去年增加9.4698%。其中涂(+)1744例、涂(-)1154例、未痰检1542例、仅培阳5例。

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

表1河源市2007年肺结核报告月份分布

地区分布:龙川县1028例、紫金县766例、东源县738例、和平县717例、源城区656例、连平县521例、不详县19例。病例数最多乡镇:龙川县老隆镇、紫金县蓝塘镇、东源县船塘镇、和平县彭寨镇、源城区东埔办事处、连平县元善镇。

人群分布:男性3392例(死亡2例),女性1053例(死亡1例);年龄:0-10岁组16例、10-20岁组187例、20-30岁组788例、30-40岁组653例、40-50岁组621例、50-60岁组705例、60-70岁组707例、70-80岁组622例、80-岁组146例。职业:主要为农民2892例、家务及待业272例、工人262例,占总病例数77.08%。

2.4.2病毒性肝炎

2007年河源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773例,死亡11例,发病率比去年增加40.8991%。其中甲肝31例、乙肝2538例、丙肝123例、戊肝21例、肝炎(未分型)60例;乙肝死亡8例、丙肝死亡3例。

时间分布如表2所示:

表2河源市2007年肝炎报告月份分布

地区分布:源城区922例、龙川县569例、和平县350例、东源县322例、连平县303例、紫金县276例、不详县31例。病例数最多乡镇:源城区东埔办事处、龙川县老隆镇、和平县阳明镇、东源县仙塘镇、连平县元善镇、紫金县临江镇。

人群分布:男性1841例(死亡10例),女性932例(死亡1例);年龄:0-10岁组34例、10-20岁组251例、20-30岁组789例、30-40岁组607例、40-50岁组446例、50-60岁组315例、60-70岁组190例、70-80岁组116例、80-岁组25例。职业:主要为农民734例、家务及待业487例、工人314例,占总病例数55.36%。

2.4.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2007年河源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042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比去年增加7263.3805%。

时间分布:1-5月份无病例、6月309例、7月652例、8月47例、9月19例、10月7例、11月1例、12月7例。

地区分布:源城区648例、紫金县350例、东源县21例、连平县21例、和平县2例。病例数最多的乡镇:源城区埔前镇、紫金县古竹镇、东源县新港镇、连平县隆街镇、和平县优胜镇。

人群分布:男性579例,女性463例;年龄:0-10岁组251例、10-20岁组329例、20-30岁组135例、30-40岁组163例、40-50岁组64例、50-60岁组63例、60-70岁组24例、70-80岁组11例、80-岁组2例。职业:主要为学生395例、托幼儿童116例、农民110例,占总病例数59.60%。

3讨论

资料分析显示,河源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比2006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丙类传染病数量上升较乙类的快。疫苗可预防传染病[1]如乙脑、麻疹、风疹等均有上升趋势,应该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做好相关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督导。河源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以夏季、城区、年龄介于20~60人群、男性居多,传染途径以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为主,这些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在注重儿童免疫的同时应该做好成年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病毒性肝炎秋季较多,麻疹冬春季较多[2],乙脑、痢疾、肺结核、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夏季较多,这些是儿童易患传染病,具有季节性,可以为防控机构相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河源市的肺结核病报告例数每年都在3000~5000例这个水平,根据疾病特点算应该是患病数,而不是发病数。患病特点是人口多的地方如龙川县患病例数较多,男性比女性多两倍,绝大多病人年龄介于20~80岁,主要为农民,夏季病人看病次数较多;

病毒性肝炎病例数中乙肝病例数所占比例最大,占91.53%,根据疾病特点算应该是患病数,而不是发病数。患病特点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源城区患病例数较多,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大多病人年龄介于20~40岁,主要为农民,夏秋季病人看病次数较多;

河源市在2007年6~7月发生一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此病有自限性但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蔓延开来很难控制,因此疫情开始及时控制是目前有效地控制方法,疾病特点发病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区[3],无性别差异,发病主要年龄介于0~20岁。

综上所述,河源市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根据疾病特点和地区地理人文特点来开展。儿童传染病相对容易预防控制,但是成年人传染病预防控制难度相当大,这需要政府的作为,政府投资依据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因此河源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社会经济发达才能将传染病数量控制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康。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

[2]彭文伟.传染病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0-101.

[3]王琳,曹兴革,张淑杰.营口市1985-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11).

[4]陈瑞琴,金水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

[5]刘志明.珠海口岸2007-2009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

[6]马家奇,王丽萍,戚晓鹏,等.200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疾病监测,2005,20(5):264-266.

[7]王丽萍,郭青,张春曦,等.网络直报下传染病发现相关环节探讨.疾病监测,2007,22(12):851-852.

标签:;  ;  ;  

河源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