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风格论文-李盛

批评风格论文-李盛

导读:本文包含了批评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萨义德,晚期风格,音乐批评,时间

批评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李盛[1](2019)在《音乐批评的现世意义:在时间论阈中对萨义德“晚期风格”阐发的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萨义德音乐批评的关键一环,他关于晚期风格的阐发对我们认识其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对萨义德的时间观把握不准,多数研究者总是将这一原意反本质的批评实践本质化为名叫"反本质"的单薄概念。在萨义德那里,时间有主、客观之分,"晚期"在两种时间中不断穿梭、在"适时"与"背离"的张力中被创造。因此,以"自我放逐"的形式反抗时间只是"晚期"的一个面向,兼具"自我放逐"与"回归时间"的同时性才是它的生机所在。在这一同时性背后,是他紧盯现世、关注具体之人的批评理念,作为音乐之极境的人文主义也就成了萨义德"晚期风格"表述的初衷和旨归。(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阮禹超[2](2019)在《鲁迅杂文作品风格与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思想,这也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观。鲁迅作为大文学家,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也存在着批判性质,可见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成为了鲁迅杂文生产的基本语境之一。基于此,本文重点对鲁迅杂文作品风格和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展开分析。(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李艳红,徐敏[3](2019)在《学习风格偏好影响移动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文学批评”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移动学习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提高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适切性和有效性,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如何影响他们的移动学习态度和行为非常关键。研究以"文学批评"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和研究者进行长达四个多月的移动教学设计、移动教学实施和移动教学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和移动平台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学习风格偏好如何影响学生的移动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偏好具体经验和反思观察的学习风格特征,经验型、想象型和反思型的学生较多;抽象的概念化学习风格特征会影响学生的移动学习态度;主动体验的学习风格特征会影响学生的移动平台访问次数和进图书馆的次数,从而对学生的期末成绩产生间接影响。为了提高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移动学习平台的访问次数,营造学生主动体验的学习环境,增进启动型和决定型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合作。(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红霞[4](2018)在《戏曲批评的地域风格——《戏论五题》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戏曲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而存在。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开始,戏曲研究第一次被纳入现代学术体系,此后以传统戏曲为研究和批评对象的戏曲批评渐渐具有了独立品格。随着当代戏曲演出活动的繁荣与活跃,批评的发展与存在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这其中,批评的地域性似乎是一个很少被人提及的话题。然而,理论与批评呈现出的地域性特点,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尤其是作为文学创作之一而独立存(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8年24期)

韩伟[5](2018)在《文艺批评,握好一把“中国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艺领域谈及风格,一般来说将之视为文艺作品的标志,是文艺作品所体现的独特的个性特征。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艺表达,也理应有这种个性特征,即所谓的文艺批评风格。文艺批评风格指的是文艺批评家在具体的文艺作品阐释和解读过程中,形成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太原日报》期刊2018-08-22)

吴雪杉[6](2018)在《Grotesque:鲁迅的批评与李桦早期木刻风格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9月9日,鲁迅在一封写给李桦的信里指出,李桦木刻版画里突然出现了一种"grotesque",他对此深感忧虑。1在西方,grotesque(怪诞、怪奇)是一个1950年代才被明确规范的美学概念,1930年代的中国对这个外来词甚至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译法。鲁迅对李桦的批评引出了很多问题:鲁迅如何理解grotesque?李桦哪些绘画中的哪些因素被鲁迅视为grotesque?李桦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举足轻重,他风格中被后来人忽略的(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8年04期)

李醒[7](2018)在《对比性批评The Call of the Wild的两个不同中文译本的不同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多个角度对The Call of the Wild的两个不同中文译本(分别为胡春兰翻译的《荒野的呼唤》和孙法理翻译的《野性的呼唤》)的第一章的部分节选内容进行了对比性批评,并结合了一些翻译理论以验证其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功用。同时,也得出了"因为译者的翻译风格、翻译背景和翻译目的等的不同,其译文也会有诸多不同,且很难评断孰优孰劣。所以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原则去评判和赏析同一着作的不同译文,取其长处,去其短处。"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4期)

王姗姗[8](2018)在《论孙犁文学批评的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犁是我国现当代着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被公认为“20世纪文学大师”。和许多文学家一样,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文学批评,写作了一定数量的文学批评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批评家的个人独具的风格。在以往的文学研究中,作为文学家的孙犁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孙犁往往不在研究者的视野之内。文界对孙犁批评家身份的重视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有了提高,但是研究者或者重视对孙犁文学批评中的思想理论内涵进行总结,或者把孙犁作为当时时代背景下众多批评家的一员加以定位,而忽视了对其作为一个个体的特色、风格的深入研究。本论文以孙犁文学批评的风格为研究对象,其原因主要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学思想观念都必然会越来越落伍,但是一种独具的风格却会越来越呈现出其永久的魅力,因为风格呈现着优良的品质。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孙犁文学批评的风格,阐述其文学批评总是选取社会领域和艺术领域的现实问题加以论析,不务空谈,在批评文风上呈现出平实率直与古朴自然的风貌,在批评文体上没有论文、专着式的长篇大论,多采取“序”、“书信”、“评传”、“书话”、“云斋曰”、“耕堂曰”等文体,以适应于其讨论的实际问题,具有体多制短而灵活自由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孙犁的文学实践活动与其文学批评风格的关系。孙犁的文学批评是同他的文学创作和报刊编辑活动密切联系的。作家和编辑的身份使得孙犁在进行文学批评时,能够始终秉持了解同情的态度和公正客观的原则。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的前后转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师益友的编辑形象都在塑造着他的文学批评风格。第叁部分对孙犁文学批评风格的形成考镜源流。一方面,孙犁的批评文字不仅在外在形制上具有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形”,更在深层次上与中国古代道德文章传统神合。另一方面,孙犁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始终遵循历史-美学的批评原则与方法。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中,其文学批评呈现了独特的孙氏风格。第四部分总结孙犁文学批评给予当下文艺批评界的启示。孙犁的文学批评风格引导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评论时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江晓明[9](2017)在《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叁国演义》译者风格研究——以目的论为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演义》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名着,对于其英译本的研究却不是很多。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学世界中的重要理论。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探索译者风格,分析《叁国演义》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特点是把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翻译领域内的一项实践。研究目的在于从精神分析批评和目的论相结合的角度解释不同译者笔下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翻译版本形成的原因进行理解,同时也对新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王小培[10](2017)在《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历史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为现代后人留下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诗歌文学形式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以唐代诗歌最负盛名,产生一大批文才卓越的优秀诗人。在唐代的诗歌作品中,批判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被后人广为传颂,本文通过对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提升对唐代诗歌理解和诠释能力。(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1期)

批评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思想,这也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观。鲁迅作为大文学家,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也存在着批判性质,可见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成为了鲁迅杂文生产的基本语境之一。基于此,本文重点对鲁迅杂文作品风格和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展开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评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李盛.音乐批评的现世意义:在时间论阈中对萨义德“晚期风格”阐发的再解读[J].外国文学.2019

[2].阮禹超.鲁迅杂文作品风格与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3].李艳红,徐敏.学习风格偏好影响移动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文学批评”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9

[4].红霞.戏曲批评的地域风格——《戏论五题》读后[J].东方艺术.2018

[5].韩伟.文艺批评,握好一把“中国尺”[N].太原日报.2018

[6].吴雪杉.Grotesque:鲁迅的批评与李桦早期木刻风格的形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

[7].李醒.对比性批评TheCalloftheWild的两个不同中文译本的不同风格[J].海外英语.2018

[8].王姗姗.论孙犁文学批评的风格[D].辽宁大学.2018

[9].江晓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叁国演义》译者风格研究——以目的论为参照[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7

[10].王小培.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7

标签:;  ;  ;  ;  

批评风格论文-李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