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语篇论文-邢浦

教科书语篇论文-邢浦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科书语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视觉语法,图文关系

教科书语篇论文文献综述

邢浦[1](2017)在《小学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分析以语言为研究对象,通常只注重语言系统和语意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忽视诸如图像、声音、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局限性。通过组合各种符号资源以构建意义的形式,多模态语篇分析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并迅速发展起来。多模态语篇理论的迅速发展,不仅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话语模式的深远影响,同时拓展了语篇分析的研究领域、内容和方法,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语篇,教科书语篇在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资源,也是发挥教育成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人类思维方式的不断改变,英语教科书的种类和内容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语教科书语篇也不再是以黑白模式文本为主的单一语篇,取而代之的是由一系列多模态符号元素组合起来共同构建意义的多模态语篇整体。因此,学生和教师对英语教科书语篇的理解和识读给教科书编写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者参考前人关于多模态语篇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关于英语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多是针对中学和大学英语教科书,关于小学英语教科书,尤其是低年级段小学生英语教科书的多模态分析却鲜有涉及。而儿童恰恰对图画、颜色、声音等多模态符号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敏感度,这正是本文选择该研究课题的原因。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Martinec和Salway的图文关系理论为框架,采用多模态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小学叁年级学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两套英语教科书进行多模态对比分析。通过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作者尝试根据研究结果给学生和一线教师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启示,以期望教师和学生对多模态教科书语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模态识读能力训练来使教科书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提升教学效果。此外,两套英语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对比分析也为教科书的选择和编写提供了参考。作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叁大部分:两套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对比分析、图文关系分析、问卷调查分析。[1]关于两套教科书的多模态对比分析,作者主要以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视觉模态下的叁个子模态来展开讨论。首先从图像模态开始,对两套教科书中呈现的所有图像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探讨两套教科书中的图像分别如何构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从而实现视觉语法所体现的规则,并总结出两套英语教科书中图像的视觉语法特征的异同点。结果发现,关于再现类图像,概念再现是人教版的主要形式,叙事再现是上教版的主要形式。在叙事再现中,“反应过程”是两套教科书的突出过程,且人教版“反应过程”比例稍大于上教版,上教版“动作过程”比例大于人教版。在概念再现中,“象征过程”在两套教科书中都占有统治地位,“分类过程”处于第二位,最少使用的是“分析过程”。其中,上教版比人教版包含更多的“分类过程”和“分析过程”,说明上教版图像类型的多样性。在构建互动意义时,关于“接触”、“提供”和“索取”在两套教科书中均呈现相对平均的分布,且“索取”略多于“提供”。对比发现,人教版“提供”比例略大于上教版,上教版“索取”略大于人教版。关于“视角”、“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在两套教科书中均有体现,且“平视角度”是两套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最常采用的垂直视角。在实现构图意义时,两套教科书的图像采用的突出特征是“中心”位置的信息值和“中心”图像的凸显。在取景方式上,主要采用明显的线条分割构图方式,使得页面布局清晰美观。然后,作者又对教科书中的颜色和文字模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2]以图文关系理论为基础,对两套教科书中的图文关系做出总结,结果发现,四种关系:“图文独立”、“图文互补”、“图对文的释义”、“文对图的表达”均被使用。其中“图文互补”关系使用更广泛,图片和文字互相补充而存在,这种关系有助于低年龄段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理解能力的提高。[3]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收集的教师和学生问卷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和特殊数据分析,来反映教师和学生对教科书中多模态符号的基本认识和使用现状,以补充多模态语篇分析,保证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发现,学生和教师对目前使用的教科书中呈现的多模态符号资源设置基本满意。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多模态符号的敏感程度欠缺,对其理解和使用还远远不够。此外,教师对多模态资源的引导不够规范和深入。本研究的结果为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提供了一些教学启示。对教师来说,教师应该深刻地钻研教科书,理解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教科书中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模态识读能力训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学生应该积极融入英语课堂活动,积极参与角色表演,以提高对多模态资源的敏感度和辨识度,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周辉辉[2](2016)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的阅读语篇文化再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教材的权威地位使得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被认为是可靠的和无可争辩的,容易造成师生教学的盲从。这样,教材中所传达的文化观念将对教材使用者塑造自身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教材,以探究教材中是否存在文化的偏见或歧视现象以及教材中文化的再现方式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007年第二版)是在我国广泛使用的一套英语教材。本研究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选取五本必修教科书中所有的阅读语篇(共75篇,约45,300词)作为语料。依据Liu(2013)的文化分类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化来源和文化主题两个方面对文化再现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中,从文化来源上看,目标语文化,国际文化和源语言文化的再现是不均衡的。目标语文化占主体地位。尽管国际文化和源语言文化都有所呈现,但明显呈现不足。从文化主题来看,各文化主题的再现也是有选择性的。其中,在Big“C”文化范畴下,本套教材突出呈现了“地理”和“历史”主题,而“艺术”主题被忽视了;在Little“c”文化范畴下,“食品和饮料”主题被强调了,而比较常见的“兴趣爱好”主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以上这些发现表明这套高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语篇中文化偏见或歧视确实存在。它会对教材使用者良好文化意识的形成造成困扰,进而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本研究不仅为英语教材的文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利于提高教材研发者、编写者的文化敏感意识,为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5-16)

陆珂米[3](2016)在《百年中国英语教科书中的语篇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6-04-20)

张丽[4](2016)在《对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模态交际手段正蓬勃兴起并冲击着传统的思维习惯,这一趋势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影响就是教科书编写的多模态化。知识的呈现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图表、声音、动画、版式、色彩等传统副语言符号正深刻影响着教科书的形态和功能。教科书是教学中直接连接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内容的重要媒介,分析教科书中的多模态资源,研究多模态符号如何相互合作构建意义,对提高教材的资源使用率和课堂效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课本进行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一方面,分别从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分类归纳出牛津高中英语课本的意义建构资源,另一方面,基于Royce的多模态语篇符际互补性理论,探讨课本文字、颜色、插画、构图等符号简的意义潜势,分析整合文字和图像之间的配合和协同关系。研究发现,牛津高中英语课本主要通过图文意义的重复、近义及上下义关系来实现再现意义,通过提供信息、第一二人称的使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实现互动意义,通过组块、字体大小、颜色差异等实现构图意义。此外,根据人的认知在空间能力、颜色处理方面的差异,低年段课本呈现出更强的多模态性辅助教学,高年段课本则相对次之。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探讨外语教材编写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以期为多模态外语教材编写提供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30)

朱秀芳,袁博翔[5](2015)在《医学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医学教科书往往综合运用版式设计、颜色搭配、文字、图表和图片等多模态表现形式实现快捷有效地传递人体医学知识。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出发,选取两本国内外医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性及其意义建构。研究发现,医学教科书的多模态性有利于传递知识和信息,和学习者建立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40期)

刘巍[6](2015)在《高职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对比分析——以“新视野英语教程(高职高专版)”和“新航线英语教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ress和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和Martinec和Salway的图文关系理论为基础,对新视野和新航线这两本英文教科书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表明,两本教材均具有多模态特征;新视野教程中各模态关系比较简单,图文关系上有待改进;而新航线教程中各模态之间搭配更为复杂,整体图片数量、种类、色彩、字体和版式丰富灵活。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美丽[7](2015)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应用——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为例,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实验。实践表明:安排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高中生语言实践量,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夏锦萍,Wendy,L.BOWCHER[8](2015)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语篇的概念意义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教版语文第一册中有四篇课文是以传递爱国主义价值观为宗旨的。选取其中《我多想去看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符际互补理论框架,研究如何通过文字和图像符号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形成连贯的语篇,分析结果表明,文字图像之间的符际关系着重在"国旗"、"地点"、"升旗仪式"以及"观礼"等方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通过文字和图像符号系统的互补形成连贯的多模态语篇并传导主流价值观。(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成海[9](2014)在《《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个多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所使用的教科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种符号资源在教科书语篇中的广泛应用,使教科书逐渐呈现多模态特征。如何深入地了解教科书中的多模态资源、多模态资源是如何共同构建教科书语篇意义、如何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多模态资源来发展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一直是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研究课题。在我国,初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之一。一方面,它关系到如何巩固小学英语教学的成果,并发展它;另一方面,它还关系到如何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承担着目标语言知识的呈现与拓展,所以说,阅读教学的成败密切关系到整个英语教学。基于此,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和Martine和Salway的图文关系框架为依托,笔者构建了本研究的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首次出版的新目标初中英语——共计5本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中的阅读部分语篇为例,合计145篇阅读和138幅图像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语料。分别从图文之间的地位关系、图文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以及这些图像是如何构建元功能意义的叁个方面对该教科书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帮助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多模态资源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使他们更好地利用教科书多模态资源进行教与学。分析表明,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部分语篇当中,文本与图像两者之间互相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多模态语篇意义:(1)图文之间地位关系以“图附属于文”为主,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编辑者将文本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图像只起到辅助作用;(2)5本教科书图文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当中,以“文本概括性更强”为主,图像比其文本实现了更具体的含义;(3)在图像的元功能意义方面,新目标教科书绝大部分图像构建了互动意义,其占总数的一大半以上,尤其是图像所代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社会距离是平等的,适合于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多模态语篇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教科书中视觉图像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研究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也对于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和教科书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刘巍[10](2014)在《英文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的书面语篇呈现了多模态特征,多模态语篇分析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运用Martin和Salway的图文理论框架,对国外原版教材New Headway中级进行多模态分析,并重点探讨其中的图文关系。研究表明,该教材呈现了典型的多模态特征,各种符号资源相互配合完成教科书的意义构建。对教科书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多元识读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教科书语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教材的权威地位使得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被认为是可靠的和无可争辩的,容易造成师生教学的盲从。这样,教材中所传达的文化观念将对教材使用者塑造自身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教材,以探究教材中是否存在文化的偏见或歧视现象以及教材中文化的再现方式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007年第二版)是在我国广泛使用的一套英语教材。本研究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选取五本必修教科书中所有的阅读语篇(共75篇,约45,300词)作为语料。依据Liu(2013)的文化分类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化来源和文化主题两个方面对文化再现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中,从文化来源上看,目标语文化,国际文化和源语言文化的再现是不均衡的。目标语文化占主体地位。尽管国际文化和源语言文化都有所呈现,但明显呈现不足。从文化主题来看,各文化主题的再现也是有选择性的。其中,在Big“C”文化范畴下,本套教材突出呈现了“地理”和“历史”主题,而“艺术”主题被忽视了;在Little“c”文化范畴下,“食品和饮料”主题被强调了,而比较常见的“兴趣爱好”主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以上这些发现表明这套高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语篇中文化偏见或歧视确实存在。它会对教材使用者良好文化意识的形成造成困扰,进而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本研究不仅为英语教材的文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利于提高教材研发者、编写者的文化敏感意识,为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科书语篇论文参考文献

[1].邢浦.小学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周辉辉.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的阅读语篇文化再现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

[3].陆珂米.百年中国英语教科书中的语篇文化[N].中华读书报.2016

[4].张丽.对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

[5].朱秀芳,袁博翔.医学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

[6].刘巍.高职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对比分析——以“新视野英语教程(高职高专版)”和“新航线英语教程”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7].王美丽.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应用——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

[8].夏锦萍,Wendy,L.BOWCHER.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语篇的概念意义构建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张成海.《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刘巍.英文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教科书语篇论文-邢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