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塌模式论文-程东辉,宋超,杨燕红

倒塌模式论文-程东辉,宋超,杨燕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倒塌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连续倒塌模式,数值分析,柱失效

倒塌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程东辉,宋超,杨燕红[1](2019)在《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模式,为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一栋8层的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进行连续倒塌分析,探讨在柱失效工况和板-柱节点失效工况下板、柱以及板-柱节点的应力状况.结果两种失效工况下都以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被拉断,板受拉薄膜力失效而宣告破坏;不同失效工况的板面破坏呈现模式存在差异,柱失效体现为屈服线破坏,节点失效体现为冲切裂缝破坏.结论在节点失效工况的初期,从增长速度上来说,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应力增长速度较快,在连续倒塌前增长速度较慢;而柱失效工况则与之相反,在柱失效后的初始阶段,失效柱所在跨内其他节点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长速度较慢,随着连续倒塌极限状态的临近,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明飞,邵浩,王天坤,徐颖,涂刚要[2](2018)在《强震作用下高层钢框架结构倒塌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层钢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倒塌模式,在研究该类型结构动力特性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构件的双重非线性和材料应变失效,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倒塌进行了全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高层钢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动力强度破坏和动力失稳破坏两种类型。同时得到如下结论:由顶点位移曲线和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波动幅度可以较为清晰的判断高层钢框架结构发生倒塌。以失效构件数量的比例作为指标可以区分动力强度破坏和动力失稳破坏,一般情况下,高层钢框架结构发生动力强度破坏时,失效构件比例较大;而发生动力失稳破坏时,失效构件比例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韩庆华,邓丹丹,徐颖,张学哲[3](2018)在《网架结构连续倒塌破坏模式及倒塌极限位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网架结构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模拟结构的连续倒塌破坏过程.采用基于位移响应的连续倒塌判别准则,确定了网架结构的两类连续倒塌模式:由于结构中部杆件失效引起的对称的连续倒塌破坏和由于支座附近杆件失效引起的非对称的连续倒塌破坏.分析了支承形式、厚跨比、跨度以及节点刚度对结构连续倒塌极限位移的影响,并通过与规范限值及文献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值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周边支承网架和点支承网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较好,网架结构连续倒塌极限位移随网架厚跨比增大而增大、随跨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厚跨比为1/12的网架、跨度在48m~72m范围内变化时,与第一类倒塌破坏模式对应的极限位移在1/130~1/154之间,与第二类倒塌破坏模式对应的极限位移在1/108~1/120之间;节点刚接网架的倒塌极限位移小于节点铰接网架.(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8年01期)

姜黎[4](2017)在《强震作用下高层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的倒塌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高层、大跨度公共建筑的增长,其结构强震倒塌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能准确地反映高层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倒塌模式已成为一个课题,本文基于此课题运用ANSYS和LS-DYNA软件对高层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在强震倒塌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不规则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有楼板模型的一阶频率为0.63543HZ,无楼板模型一阶频率为0.65971HZ,基频较低,说明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大,满足结构的整体性和合理性;一阶振型都以平动为主,说明结构受横向振动影响较大,而对竖向振型表现不明显。(2)通过对不规则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构的有楼板模型最大层间位移均出现在第二层,在350gal的Elcentro波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为0.0412m,在该峰值加速度的Elcentro波作用下层间最大位移角为1/80,并未超过高层或超高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1/50的限值。结构的无楼板模型最大层间位移也都出现在第二层,在350gal的Elcentro波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为0.0202694m,在该峰值加速度的Elcentro波作用下层间最大位移角为1/164,也未超过高层或超高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1/50的限值。不规则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各层最大加速度曲线呈缓"S"型上升,最大加速度出现在顶层。(3)通过对不规则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倒塌分析,分别输入Elcentro波、Taft波和人工波叁种地震波可得出有楼板模型先从底层的柱子开始失效,在叁种地震波作用下失效构件占总杆件个数分别为3.47%、3.39%、3.3%。底层柱子失效导致结构发生整体倒塌,则不规则高层钢框架结构有楼板模型为动力失稳破坏。无楼板模型也是从底层的柱子开始失效,在叁种地震波作用下失效构件占总杆件个数分别为2.75%、3.57%、2.93%。底层柱子失效导致结构发生整体倒塌,则不规则高层钢框架结构无楼板模型为动力失稳破坏。在叁种地震波作用下可得出的结构顶点叁向位移曲线,从X、Y向顶点位移曲线可得出结构倒塌的时间和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震动范围,从Z向顶点位移曲线能清晰地看出结构的倒塌时间。在叁种地震波作用下可得出结构的叁向加速度曲线,从曲线中都能判断结构的倒塌时间。(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7)

宗周红,黄学漾,黎雅乐,夏樟华[5](2016)在《强震作用下斜拉桥模型的倒塌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斜拉桥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和LS-DYNA显式积分有限元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构件失效准则和结构倒塌失效准则,对斜拉桥在强震作用下单一构件破坏模式以及多构件破坏耦合作用的倒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考虑单一构件破坏时,支座失效和拉索脱锚是强震作用下斜拉桥的主要破坏模式;考虑多构件破坏耦合作用时,不同地震波的频谱效应对斜拉桥模型的倒塌模式影响较大,卓越周期较长的地震动作用下斜拉桥发生倒塌破坏的危险性较高,且倒塌均是由于边支座脱空、拉索脱锚、主梁下坠,导致主梁端部竖向位移达到倒塌限值而发生;斜拉桥模型在仅考虑单向地震动输入作用下发生倒塌的危险性要明显小于双向和叁向地震动输入的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6年07期)

柳国环,练继建,于通顺[6](2016)在《地震与波浪作用下近海风电结构响应及倒塌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端地震作用下近海风电结构反应的数值模拟涉及几方面问题:塔筒-基础-地基-边界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合理与便利性;地震作用联合波浪力作用;不同地震波对风电结构体系不同作用特点.首先,开发了塔筒-复合筒型基础-地基-透射边界的可视化智能建模程序TJU.WPS(Wind Power Structure).然后,计算分析大震和波浪联合作用的风电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对波浪力和不同地震波的敏感性;最后,分析超大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倒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开发的TJU.WPS程序界面友好方便、快捷、实用可靠;(2)分析并解释了天津波、迁安波和Taft波3种典型地震动及与波浪力共同作用时风机结构振动的频谱特性,强调了波浪力的不容忽视性:与单独输入地震波相比,波浪力能够显着改变结构动力响应功率谱中能量的分布;(3)论述了3种典型地震动作用下风机结构的破坏模式相同点及其区别:超大震作用下风机结构都将脱开地基向上运动,最终回落到地基,但是风机结构脱开地基所需的不同地震波的最小峰值及脱开时刻不同.(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于晓辉,钱凯,吕大刚[7](2015)在《竖向加载模式对结构连续倒塌Pushdown分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评估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Pushdown分析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Pushdown方法采用的满跨加载、受损跨加载以及局部加载叁种竖向加载模式,研究不同竖向加载模式对二维和叁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Pushdown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二维和叁维钢筋混凝土梁-柱子结构在中柱失效后的拟静力加载试验进行模拟,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以一栋8层4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竖向加载模式下的Pushdown曲线。对比结果表明:在满跨加载和受损跨加载模式下,结构的Pushdown曲线基本一致。在局部加载模式下,结构移除柱上方节点的变形更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亓兴军,刘青[8](2015)在《爆炸作用下曲线梁桥的倒塌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枢纽结构和社会开放性公共设施,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意外爆炸和恐怖袭击导致结构损坏甚至倒塌的风险,研究桥梁结构在遭受爆炸冲击后的倒塌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流固耦合方法和叁阶段方法数值模拟曲线梁桥在桥墩受到爆炸后的破坏效应和倒塌过程。结果表明:200 kg TNT炸药在曲线梁桥中间单柱墩底起爆后,墩柱被迅速逐层破坏,在重力作用下桥梁逐步倒塌,单柱墩是桥梁抗爆防爆设计的关键构件,应加强对墩柱的防护。连续刚构曲线梁桥的倒塌模式会表现出墩柱破坏、梁体下垂、支座处梁底破坏、梁端坠落和梁体在悬臂根部折断等破坏形态。桥台支座是曲线梁桥的重要支撑连接构件,支座或其附近区域破坏是主梁落梁的重要原因,建议在立交桥的抗爆设计中采取强连接约束措施以延缓或防止桥梁倒塌。(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5年04期)

黄兴淮[9](2015)在《大跨网格结构倒塌模式与多维隔减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初空间网格结构诞生以来,因其特有的跨越能力大、结构轻盈优美等特点,已经发展成为大型结构工程中重要的结构形式。然而,此类结构常用于人群密集的公共设施建设,如火车站、体育馆等,一旦倒塌会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由于结构跨度大、杆件数目繁多,其在遭遇强烈荷载作用时,将发生严重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给结构设计师掌握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判定结构在特定的荷载作用下是否失效和倒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多维地震下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倒塌模式与隔减震控制研究”等基金的资助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考虑下部支承结构与上部网格结构耦合效应的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动力灾变响应、失效机理和倒塌破坏模式,给出描述结构失效的特征指标,研究地震能量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网格之间的传递分配规律,揭示能量在系统中的传递、分布与结构的灾变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研究工作和重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基于能量的大跨网格结构弹塑性稳定度指标基于能量原理和传统弹性稳定度的概念,推导并提出了大跨网格结构弹塑性稳定度指标,以此作为描述结构失效的特征指标。该指标可以通过一次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直接判定某特定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是否失效,与传统的通过绘制荷载幅值与结构特征响应之间的关系曲线来判定结构是否失效的增量动力分析法相比,计算量大幅减少。以经典的六角星形歌德斯克穹顶网壳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弹塑性稳定度指标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说明该指标可以作为增量动力法的一种辅助判定方法,判定结构是否失效。(2)基于弹塑性稳定度指标分析的某大跨双层平板网架结构失效判定以一双层平板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用基于能量的弹塑性能量稳定度指标判定该网架结构是否失效,研究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弹塑性稳定度指标和结构强度指标、变形指标之间的联系规律,发现该指标与传统的由结构基于强度和变形判断结构失稳判断的方法相比,对结构是否失效的判断更加直观,基于能量法的弹塑性能量稳定度指标能揭示大型网格结构失效的内在规律,且更加安全可靠。(3)地震能量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内部的传递分配规律研究通过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地震能量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内部的传递分配规律,揭示系统中能量传递、分布与结构的灾变响应、构件内力和损伤之间的内在联系。(4)研究大跨结构多维隔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基于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多维隔减震装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0610097219.3)的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建立了安装多维隔减震装置的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受控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在多维地震下的动力灾变分析、损伤过程和失效机理研究,分析了多维隔减震装置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多维抗震能力的影响,证明了用该装置对结构失效、倒塌进行控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5)进行安装与未安装多维隔减震装置的大跨网格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安装与未安装多维隔减震装置的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考察多条不同激励幅值地震波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动力特性和灾变响应的影响,验证装置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多维抗震能力的实际提高程度,验证所提的受控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计算模型和灾变响应分析方法的合理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基于能量的弹塑性稳定度指标,以此作为判定结构失效与否的特征指标。(2)研究地震能量在双层平板网架结构内部的传递分配规律,揭示能量传递、分布与结构的灾变响应、构件内力和损伤之间的内在联系。(3)对安装与未安装多维隔减震装置的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分别进行振动台试验,明确了装置的隔震和减震性能,验证了安装多维隔减震装置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计算模型和灾变响应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11-25)

陈小斌,蒋志刚,严波[10](2015)在《基于构形易损性理论的斜拉桥倒塌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易损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结构因局部破坏引起不成比例的大面积倒塌。本文介绍了平面组合结构构形易损性理论,包括基本概念、集簇过程、结构拓扑层级模型和解簇过程等。基于平面组合结构构形易损性理论,通过一个算例,分析了塔墩分离式斜拉桥的关键构件、薄弱环节和倒塌模式等。(本文来源于《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5-10-31)

倒塌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高层钢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倒塌模式,在研究该类型结构动力特性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构件的双重非线性和材料应变失效,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倒塌进行了全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高层钢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动力强度破坏和动力失稳破坏两种类型。同时得到如下结论:由顶点位移曲线和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波动幅度可以较为清晰的判断高层钢框架结构发生倒塌。以失效构件数量的比例作为指标可以区分动力强度破坏和动力失稳破坏,一般情况下,高层钢框架结构发生动力强度破坏时,失效构件比例较大;而发生动力失稳破坏时,失效构件比例相对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倒塌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程东辉,宋超,杨燕红.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明飞,邵浩,王天坤,徐颖,涂刚要.强震作用下高层钢框架结构倒塌模式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韩庆华,邓丹丹,徐颖,张学哲.网架结构连续倒塌破坏模式及倒塌极限位移研究[J].空间结构.2018

[4].姜黎.强震作用下高层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的倒塌模式[D].安徽理工大学.2017

[5].宗周红,黄学漾,黎雅乐,夏樟华.强震作用下斜拉桥模型的倒塌破坏模式[J].中国科技论文.2016

[6].柳国环,练继建,于通顺.地震与波浪作用下近海风电结构响应及倒塌模式[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

[7].于晓辉,钱凯,吕大刚.竖向加载模式对结构连续倒塌Pushdown分析的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2015

[8].亓兴军,刘青.爆炸作用下曲线梁桥的倒塌模式[J].爆破.2015

[9].黄兴淮.大跨网格结构倒塌模式与多维隔减震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0].陈小斌,蒋志刚,严波.基于构形易损性理论的斜拉桥倒塌模式分析[C].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5

标签:;  ;  ;  ;  

倒塌模式论文-程东辉,宋超,杨燕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