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论文-袁爱国

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论文-袁爱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学情境,知识情境性,实践性知识

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论文文献综述

袁爱国[1](2019)在《情境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维度——以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语文公开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更应关注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教师实践性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生成、内化并发展。在教师知识的情境性指引下的教师研修体现为项目化学习、浸入式学习、创造性学习等特点,目的在于达成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知识的转型升级。(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世界》期刊2019年32期)

胡宇霞,宋改敏[2](2019)在《实训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研究——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训课堂是职教学生习得操作技能的场所,实训教师在教学中要完成教学指导、学生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多重任务。在复杂的实训教学情境下,实训教师是如何运用实践性知识进行课堂教学的?本文以熟手型实训教师L老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找出其教学组织策略和背后的教育信念,并以两者为维度,绘制了实训课教师课堂教学类型关系图,展现出交往理性行为和教育信念相互交织状态下的四类教师,直观呈现出L老师独特、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知识,为其他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和实现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职教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魏戈[3](2018)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追踪H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着重分析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生成机制。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呈现为嵌套式生成机制。基于活动系统分析发现,教师子系统的能动性努力、学生子系统的支援性契机以及双方共同面对问题解决而形成的互动与协商,构成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运作过程。(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段舟杨[4](2017)在《SPOC翻转课堂教学在实践性知识学习中的应用——以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传统慕课,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显着特点:更具针对性的受众群体、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合作型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的能力等。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中包含大量的实践性知识,相较于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对于对外汉语准教师能否顺利登上讲台并展开教学活动有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作用。以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为例,通过对传统课程中实践性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对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的显着特点分析,尝试提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实践性学习中的应用模型及活动示例,以期有助于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启瑞[5](2016)在《初任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状况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体悟得到的知识又用于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赋予教育教学的意义,教师逐渐形成的知识。初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教师实践性知识对他们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初任教师大多数缺乏教学经验,导致初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出现一些问题,制约了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主要采用质的研究范式,选取辽宁省铁岭市L校的叁位初任教师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主要应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依据访谈提纲、课堂观察量表等,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堂管理知识和自我知识四个方面对初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进行了考察。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由于教育信念不稳固、对学生认识不充分、忽略自身教学能力建设、职前职后教育的缺失以及教师文化氛围消极等原因,导致初任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1.普遍欠缺经验性、情境性,关注自身既定的教育流程;2.课堂管理技巧掌握不到位,课堂管理困难;3.机械模仿经验教师学科教学法,缺乏自主创新意识;4.教学反思水平不高、提升实践性知识的意识不强。根据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对策:1.师范院校要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落实教育实践环节;2.任职学校需注重初任教师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3.任职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团结教师队伍;4.初任教师要坚固自己的教育信念,主动进行教学反思;5.初任教师要认识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6.初任教师要主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有所创新。(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唐国品[6](2015)在《高职教育将实践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初探——以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基于高职教育对实践性教学的特殊要求,将实践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以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为例,通过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方法将实践性知识融入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求知导刊》期刊2015年18期)

吴银银[7](2015)在《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良好表现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完备性及其灵活运用,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性知识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结构具有动态生成性,是关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持续不断反思积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提高其品质,为此,他要具有生活化的教育意识,积极改善教学行为,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使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陈凯[8](2014)在《关注职前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题教学研修——以师范生“化学肥料”课堂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职前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指导和培养,由化学师范生、化学教学论教师和初高中化学教师组成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教学研修。在关注师范生试教"化学肥料"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开展评析和指导。基于共同体的研修活动指出化学师范生应回归学科知识,职前指导需要多元化补充,来自不同层面的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利于共同成长。该活动从实践层面开拓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期刊2014年22期)

刘旭东[9](2012)在《课堂教学有效性视阈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其核心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应有的发展。有效教学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基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和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2年02期)

张立忠[10](2011)在《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质化研究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视角出发,在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内涵、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教师与有经验教师、新教师的比较,论述了教师使用的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础、实质和过程,通过深入分析专家教师王老师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的内在构成探讨了知识应用的深层原因。全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其中第一章至第叁章主要对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第四章、第五章对质化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阐释,第六章是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部分。第一章论述了研究的缘起、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系统地论述了应用质化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及研究者的反思。这一部分的创新在于对质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质化研究中资料分析的实质是对资料进行浓缩和建立检索,并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将资料分析过程分为准备、展开、结束叁个阶段,并认为资料分析的展开是通过反复阅读资料的形式完成的。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经验资料的扎根理论;第叁章从知识观的转变和确立、实践观的形成以及认识心理学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结构、特征、应用的认知原理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广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自我确信或使用的统整知识。狭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基于实践的情境调用并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根据对实践性知识的界定,并借鉴阿吉里斯和舍恩的行动理论,将教师实践性知识分为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和使用的实践性知识,使用的实践性知识又分为大脑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中的实践性知识。实践中的实践性知识即狭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本文认为实践性和个体性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本质特征,情境性、即时性、整体性和体验性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应用特征;第四章主要从实践的角度,通过专家教师、有经验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比较,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应用实践性知识的问题,探讨的是狭义的实践性知识,即“在”实践中的知识。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主要通过应用实践性知识来实现对教学的解读、建构和反思。通过教师之间的对比,发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性知识的基础、关键和实质。并发现使用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熟练与生成的有效途径;如果说第四章是从“面”上探讨问题的话,那么第五章就是从“点”入手,深入地挖掘教师课堂教师行为背后的秘密,通过研究专家教师王老师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的内在构成,从“个人”角度探讨教师在课堂中的决定以及课堂中知识应用的深层原因。这一章主要探讨的是广义上的实践性知识,即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及其使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了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的构成方式。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并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层次和境界;第六章给出了研究的结论和建议。本研究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叁个扎根理论:1.知识群落是教师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在个体中的构成方式;2.知识模型是教师使用的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基础;3.随境而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性知识建构教学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训课堂是职教学生习得操作技能的场所,实训教师在教学中要完成教学指导、学生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多重任务。在复杂的实训教学情境下,实训教师是如何运用实践性知识进行课堂教学的?本文以熟手型实训教师L老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找出其教学组织策略和背后的教育信念,并以两者为维度,绘制了实训课教师课堂教学类型关系图,展现出交往理性行为和教育信念相互交织状态下的四类教师,直观呈现出L老师独特、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知识,为其他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和实现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论文参考文献

[1].袁爱国.情境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维度——以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语文公开课为例[J].初中生世界.2019

[2].胡宇霞,宋改敏.实训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研究——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角[J].职教论坛.2019

[3].魏戈.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8

[4].段舟杨.SPOC翻转课堂教学在实践性知识学习中的应用——以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张启瑞.初任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状况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6].唐国品.高职教育将实践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初探——以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为例[J].求知导刊.2015

[7].吴银银.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陈凯.关注职前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题教学研修——以师范生“化学肥料”课堂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4

[9].刘旭东.课堂教学有效性视阈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

[10].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论文-袁爱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