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转述引语论文-曲岩松

新闻转述引语论文-曲岩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转述引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述引语,转述方式,消息来源

新闻转述引语论文文献综述

曲岩松[1](2018)在《日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引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述引语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看似客观真实,其实往往掩饰着报道者有意偏颇的真相。本文选取《产经新闻》2016年3月25日针对中国山东省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的一篇新闻报道,从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对文中的转述引语进行分析,并尝试做出语篇和语用上的解释。(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谢如月[2](2018)在《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转述引语——以《中国日报》对英国曼彻斯特爆炸案的新闻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诺曼·费尔克劳的叁维话语分析模式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转述引语方面就《中国日报》对2017年5月23日至6月20日英国曼彻斯特大爆炸的28篇相关新闻报道(总计11803个单词)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探讨新闻是如何通过运用转述形式和转述动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看法的;并阐释新闻语篇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力关系;同时希望能发现中国新闻撰写英语新闻时在转述引语方面的一些特点。(本文来源于《淄博师专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汪更新[3](2017)在《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闻联播》对春节的报道为例,采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对相关报道中的转述引语进行研究,旨在理清它们的语篇功能和语篇效果,并考察报道者如何运用它们来呈现春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3期)

刘彩霞[4](2016)在《英汉新闻转述引语的类型特征及其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转述引语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探讨英汉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的类型特征,并比较不同转述引语的信息价值表征、交际意图传达的不同语用功能和交际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马贤[5](2016)在《中外媒体关于“占中”新闻报道的转述引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话语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话语类型,转述引语是新闻话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表达观点的重要手段。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语篇往往使用大量的转述引语来传达及其所代表的媒体或国家的意识形态。“占中”事件是于2014年9月底发生在香港的一次大规模游行集会活动,活动参与者通过占领要道、阻塞交通、扰乱日常生活秩序以表达对新的普选制度的不满。该事件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各国重要媒体也对此进行连续报道。本研究选取中美英叁国的主流报纸《中国日报》、《今日美国》、《卫报》中有关“占中”的新闻报道各15篇,从转述方式、消息来源和转述动词叁个方面对其转述引语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叁大主流媒体如何通过转述引语这一语言手段表达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立场和态度。通过对所选语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中国日报》较多地使用间接引语,所占比例高达73.51%。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中引自香港政府官员、中央政府的支持者以及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报刊的比例为90.98%,体现了该媒体与政府的裙带关系。积极转述动词的主语大多为反对“占中”者,更多地传递了中方反对“占中”的态度和立场。《今日美国》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反对“占中”者的原话语较多采用预先调整的转述方式,间接地体现报道者与反对“占中”者不一致的意见,从而使与被转述者拉开距离,表达其支持“占中”的态度。在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中,来自支持“占中”的将近一半,同时其消极转述动词一半以上使用了反对“占中”的香港政府或专家,这两者也充分说明该报对“占中”基本支持的态度。《卫报》在转述方式上也用了稍多的预先调整方式,同时消极转述动词中来源为中方的比例总共为88.24%,一方面表达了对“占中”的支持态度,同时也对中国以及中方媒体塑造了负面形象。本论文分析了中美英叁份报纸通过新闻语篇的转述引语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该研究不仅能够让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新闻语言使用技巧,同时也能够帮助新闻读者提高其批评意识和敏感度,加强对新闻媒体运作的深刻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6-04-19)

姜冰[6](2015)在《英语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香港反占中游行的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报道者通常在新闻中引用转述语言增强其客观性。但通过引用不同阶层的话语并采取不同的转述方式,报道者便可凸显想要传达的消息,屏蔽不利的声音,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看法。本文在批评性话语视角下,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8月17日香港反占中游行事件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其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揭示潜藏在背后的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11期)

郝兴刚,李怀娟[7](2014)在《英语新闻语篇中转述引语与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解读英语新闻语篇离不开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通过对《卫报》和《纽约时报》中两篇美国驻军澳大利亚的报道分析,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两方面探讨了其内容、消息来源以及转述动词的使用往往受制于意识形态,旨在提高受众批评性语篇阅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4年01期)

梁钟文[8](2014)在《《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政治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进行语篇分析的重要途径,它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日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从2012年9月日本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钓鱼岛事件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的41篇报道为语料,从中英文报纸新闻对比的角度,对41篇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致力于考察和比较转述引语背后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来揭示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依存关系,帮助读者更加理性、客观地解读钓鱼岛事件。本文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转述形式、消息来源、转述动词以及转述内容四个方面对两份报纸的转述引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中,两份报纸都力求公正客观,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转述方式方面,首先,两份报纸的间接引语的使用比例都是最高的,这一特征在《人民日报》之中更为明显。但是,大部分《人民日报》的间接引语都是用在“转述性消息”之中,报道者用间接引语来“投射”重要人物、权利机构或者社会组织的话语,追求客观真实,尽量避免个人的观点或评论。而《华盛顿邮报》的间接引语掺杂报道者的观点态度,影响读者对新闻报道的理解;其次,《华盛顿邮报》中直接引语以及预设的直接引语的使用比例都高于《人民日报》的使用比例,《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者在新的语境中“重新诠释”这些直接引语和预设的直接引语,并且利用这些转述引语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的。通过对以上这些引语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并非客观而公正的。在消息来源方面,《人民日报》更倾向于使用具体明确的消息来源,作者热切保留原有的消息来源不改变。而《华盛顿邮报》更倾向于使用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华盛顿邮报》这样做的目的是报道者以一种迂回的方式用这些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来表达其在钓鱼岛事件的态度以及转移话语责任。在转述动词方面,首先,两份报纸均均大量使用中性转述动词进行转述,都想向世界呈现出主流报纸客观公正报道的形象。其次,《人民日报》还较多使用肯定积极性转述动词,并且无论是报道与中国相关内容时,还是报道与美国、日本相关内容时,都是如此,说明《人民日报》侧重于客观公正地揭露事实真相;而《华盛顿邮报》较多使用消极性转述动词,说明其更具有批评性,特别是报道与中国相关内容时较多使用消极性转述动词,体现了其对于中国的不友好态度。在转述内容方面,《人民日报》的转述内容都是与钓鱼岛事件直接相关或者中国捍卫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主权的决心和声明,《人民日报》想要传递给世界关于钓鱼岛事件的事实真相以及中国捍卫自己领土主权的态度。而《华盛顿邮报》作为钓鱼岛事件的第叁方,明知其在钓鱼岛领土争端上应该是中立的,但还是引述了很多与钓鱼岛事件不相关的内容或者是一些无端的猜测,甚至是对中国带有明显偏见的转述内容。《华盛顿邮报》引述这些是为了误导读者对中国留下非常消极的印象。同时,《华盛顿邮报》在钓鱼岛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也是清晰明了的。由此可见,新闻报道是绝非客观公正的,而新闻中的转述引语也并非是真实客观的引述,它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报道者的观点、立场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本研究提供透过分析表层语言(即转述引语)进而揭示隐藏于语言深层的意识形态意义的方法,帮助人们合理客观地解读现实。同时培养读者批评性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4)

史润霞[9](2013)在《英语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述引语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部分,它被认为可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消息来源、转述方式和转述动词等方面分析了叁篇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研究表明,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并非绝对客观公正,报道者往往以各种方式对转述引语加以控制,使其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交际目的来展示给读者。(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胡蝶[10](2013)在《中美报纸硬新闻中转述引语的对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转述引语的研究在西方已经历史悠久。许多学者已经对转述引语的形式做了细致的划分并讨论了其在使用中的一些形式和功能。但从现代话语分析的角度看,传统语法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文学作品中言语转述现象的分析研究,更多地关注直接引语向间接引语转换时句子结构和语法形式的变化规则。随着对转述引语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对转述引语的研究应该跳出传统的框架模式,进而对不同体裁中转述引语的形式与功能做出更广泛的解释。本文研究对象是新闻报纸中“硬新闻”部分的转述引语。目前,国内很少在语篇层面对新闻报纸中硬新闻的转述引语进行系统的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对中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硬新闻中转述引语语用修辞功能和使用偏好的比较研究则更少。本文对照Leech和Short(1981)对转述引语的五种划分形式,对硬新闻中出现的新的转述形式进行定义和分类,并试图从批评语言学视角比较分析中美两种新闻报纸中常用的转述引语的形式与功能,进而探讨其内在原因。本文分别从连续5个月内的《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中选取报纸,每个月随机抽取2至4天的报纸,并从每天的报纸中随机选取硬新闻报道,总数达到61篇。其中《中国日报》有32篇,总字数13514。《华盛顿邮报》有29篇,总字数是13676。文章对这些硬新闻中常用的转述引语的形式和功能进行比较,还对其中的各种形式的转述引语的出现次数进行统计,从而发现两种报纸对各种转述引语形式的使用偏好。如:两种报纸在引用时,都比较倾向于使用读者已经比较熟悉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但对于比较特殊的引语类型,两种报纸各有偏好。如:《中国日报》比较偏向于使用时态非连续性的间接引语,其总次数的比例竟然超过间接引语的比例,位居第二。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新闻报纸硬新闻中转述引语的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在语篇里的语言、权利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多重关系。结尾扼要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简单讨论了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其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2-20)

新闻转述引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诺曼·费尔克劳的叁维话语分析模式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转述引语方面就《中国日报》对2017年5月23日至6月20日英国曼彻斯特大爆炸的28篇相关新闻报道(总计11803个单词)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探讨新闻是如何通过运用转述形式和转述动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看法的;并阐释新闻语篇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力关系;同时希望能发现中国新闻撰写英语新闻时在转述引语方面的一些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转述引语论文参考文献

[1].曲岩松.日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引语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2].谢如月.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转述引语——以《中国日报》对英国曼彻斯特爆炸案的新闻报道为例[J].淄博师专学报.2018

[3].汪更新.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研究[J].北方文学.2017

[4].刘彩霞.英汉新闻转述引语的类型特征及其语用功能[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

[5].马贤.中外媒体关于“占中”新闻报道的转述引语对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6].姜冰.英语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香港反占中游行的报道为例[J].科技展望.2015

[7].郝兴刚,李怀娟.英语新闻语篇中转述引语与意识形态[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4

[8].梁钟文.《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政治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江苏师范大学.2014

[9].史润霞.英语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3

[10].胡蝶.中美报纸硬新闻中转述引语的对比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新闻转述引语论文-曲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