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自然森林论文-王泽英

城市近自然森林论文-王泽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近自然森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恢复,演替,群落结构

城市近自然森林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英[1](2019)在《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群落恢复与种群更新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大量自然植物群落逐步逆向演替走向退化。合理的城市森林建设迫在眉睫。“近自然森林”是一种建设成本低,后期少管护或零管护的森林建设模式,有利于发挥生态效益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上海市叁个近自然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研究了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分析了不同恢复时期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主要物种的种群结构变化,以探究近自然林群落恢复的动态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3个近自然林样地的主要物种组成基本上仍以初期种植的物种为主,有少量的自然定居种,上木层(H≥1.5m)的主要优势物种存在一定差异。3个样地的植株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变化均呈增长趋势,闵行样地的植株密度明显比松江和浦东样地增长得快,胸高断面积的增长速度为闵行区样地>浦东新区样地>松江区样地。各样地林下更新层(H<1.5m)的组成变化存在一定差异,与初期种植的植物种类有关,且和上木层的组成比较一致。2)随着群落的恢复,3个近自然林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对3个近自然林样地物种组成的二维NMDS分析表明,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3个样地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越来越高,其中浦东和闵行两样地因其初始种植模式较为相似,恢复10年后两地的群落组成基本趋于一致。3)3个近自然林样地木本植物的径级分布总体均呈现为间歇发展型,小径级个体数量占明显优势,随径级的增大,个体数呈现下降趋势。近自然林种植设计的目标恢复物种青冈、小叶青冈,在恢复10年后已经产生大量自然更新幼苗,其种群结构表现为L型。综上所述,叁块近自然林样地,尽管具有不同营建模式,但随着群落恢复它们的物种组成逐渐趋于一致;并且青冈、小叶青冈、红楠等常绿阔叶乔木逐步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更新良好,近自然林目标恢复群落已初步形成。(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7)

杨龙,朱玉春,郭海滨,杨勇,张彩云[2](2019)在《森林城市近自然规划设计与低成本管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朝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例,介绍了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及规划、设计和管护要点。实景展示了森林城市近自然设计的植物、道路、水系和建筑景观;规划出了朝阳市森林城市建设可选择的树种;提出了森林城市绿地"低成本管护"的理念。(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程梦倩[3](2018)在《浅析北京远郊平原地区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营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以自然保护林为基底,以水系为骨架廊道,以不同大小、形状和不同营造方式的地块为斑块构建不同类型生境,营造近自然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以北京市远郊平原地区为例,分别自然保护林生境、密林生境、疏林生境、灌草丛生境、水系廊道生境、湖泊生境及季节性雨水湿地生境,分析其生境特征,论述其近自然的营林手法。(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8年06期)

达良俊,郭雪艳[4](2017)在《生态宜居与城市近自然森林——基于生态哲学思想的城市生命地标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已超过50%,我国城镇化率2016年达57%,城市已成为人类生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主要场所。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的同时,引发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文脉丧失等社会经济类"新型都市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正成为现阶段的重要社会需求。文章从生态哲学思想的视角,依据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认为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生态学研究应具有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叁观",并在梳理中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所历经的不同阶段以及建设的不同侧面基础上,剖析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伪生态""假生态"现象,针对性地倡导营造以乡土植物以及土着动物为主体的"近自然森林",构建区域地标性生物群落,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管理经营3个层面,真正地演绎体现"真生态",使其成为能够表征城市区域特征的生命新地标,为建设生态型宜居城市构筑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7年04期)

何见[5](2014)在《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与对策研究——以樟树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森林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合理高效地进行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对城市森林的创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的概念、意义、指导理论与原则、技术范围、内容、步骤和措施,并着重讨论了樟树市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中的目标、措施及经营对策,旨在运用先进理念经营城市森林建设。(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蔡晓磊,肖晴[6](2013)在《石林构建“近自然”城市森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蔡晓磊 肖晴 报道 至2015年,石林计划新增187万平方米公园绿化,以逐步形成“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根据城乡园林绿化建设计划,石林县至2015年将新增187万平方米公园绿化、2.2万米城镇道路绿化、13万平方米单(本文来源于《昆明日报》期刊2013-08-13)

常胜忠,马燕,武龙[7](2013)在《运用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创建延安森林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建延安森林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营造"近"森林体系,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自身的平衡,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本文通过介绍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的概念及特点,结合延安的立地条件特点,可借鉴的近自然森林群落以及近自然林营造的实例,探讨适合延安创建森林城市的森林近自然经营模式,最后提出延安创建森林城市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2期)

刘常富,张天翼[8](2012)在《城市森林近自然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城市森林近自然度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相结合,建立评价数学模型,得出各指标权重。将近自然度划分为4个等级,并借助GIS平台对不同等级近自然度的样地各选一块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证明指标体系与模型具有普适性,可对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2年06期)

魏利,郭岩,郑思俊,张庆费[9](2011)在《城市森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城市森林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内涵与理论基础,总结近自然经营理念应用于城市森林营建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实践案例介绍目前应用较多的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技术,同时讨论近自然经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1年05期)

王玉[10](2011)在《基于林分尺度的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评价及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自然度是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原生状态的程度或受人类干扰的程度,森林自然度的评价和等级划分对于森林的近自然经营研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林分尺度上的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对武汉市城市森林群落自然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对照纯林群落和经过近自然改造的混交林群落在组成、结构、演替、干扰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影响自然度的因素,初步提出武汉市近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技术规范、不同森林自然度的经营模式和纯林近自然改造的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森林自然度评价从能反映近自然群落的异龄、混交、复层的基本群落特征出发,选取指标构建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为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准则层为群落组成、群落结构、群落演替、干扰程度,准则层指标为乔木树种树、活地被物种数、乡土树种比例、径级数目、乔灌草层总盖度、自然更新幼苗数、群落顶极适应值、林分起源、管理程度、自然干扰10个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自然度评价模型和评价等级标准。(2)从植被组成、群落结构、演替、干扰等方面对对照纯林和改造群落进行比较分析:①改造混交林群落中乔灌草的比例总体上较大②改造混交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乔木、灌木、草本和层间植被的层次丰富③对照纯林群落的中等和低等径级的树木占有优势,远不能和混交林群落相比④改造混交林群落更新树种丰富且更新幼树多,对照纯林几乎无自然更新⑤对照纯林群落异质性程度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远不如改造群落⑥改造群落混交树种结构简单,多为马尾松+枫香或马尾松+栎类。⑦林下自然更新不足,混交树种少,中幼龄树木在群落中占优势都是影响群落自然结构的因素。(3)对武汉市城市森林的32个对照纯林和改造混交群落进行自然度评价,得到每个群落的自然度值。其中自然度最高的是木兰山景区的天然次生林群落自然度值达到0.78,自然度最低的是木兰山景区的马尾松对照纯林群落,自然度值仅为0.18。对照林分平均自然度值为0.27改造群落平均自然度值为0.44,较对照林分自然度提高了63%,较大程度影响改造后群落自然度的指标因子分别是乔木种类数、顶极适应值、天然更新数、径级数目等。(4)结合自然度评价结果研究武汉市城市森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初建城市森林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技术规范和近自然森林培育和养护方法,分析不同自然度等级森林近自然经营模式,并在武汉市城市森林样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改造方案。(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城市近自然森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朝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例,介绍了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及规划、设计和管护要点。实景展示了森林城市近自然设计的植物、道路、水系和建筑景观;规划出了朝阳市森林城市建设可选择的树种;提出了森林城市绿地"低成本管护"的理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近自然森林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泽英.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群落恢复与种群更新动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杨龙,朱玉春,郭海滨,杨勇,张彩云.森林城市近自然规划设计与低成本管护[J].辽宁林业科技.2019

[3].程梦倩.浅析北京远郊平原地区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营造[J].林业调查规划.2018

[4].达良俊,郭雪艳.生态宜居与城市近自然森林——基于生态哲学思想的城市生命地标建构[J].中国城市林业.2017

[5].何见.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与对策研究——以樟树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4

[6].蔡晓磊,肖晴.石林构建“近自然”城市森林[N].昆明日报.2013

[7].常胜忠,马燕,武龙.运用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创建延安森林城市[J].科技信息.2013

[8].刘常富,张天翼.城市森林近自然度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园艺文摘.2012

[9].魏利,郭岩,郑思俊,张庆费.城市森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1

[10].王玉.基于林分尺度的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评价及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标签:;  ;  ;  ;  

城市近自然森林论文-王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