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概念设计论文-梁宇辉,刘洋

智能概念设计论文-梁宇辉,刘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概念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量装置故障,智能诊断,故障分析

智能概念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梁宇辉,刘洋[1](2019)在《计量装置故障智能判断应用设计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电能计量运维要求的日益提高,在现有计量运维人员配置条件下,相关工作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因此,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替代人工手动分析,可有效缓解计量运维压力。目前,计量自动化系统已有智能运维模块,但由于此模块仅应用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判据条件受限在单一数据库,制约了计量装置故障智能判断的范围和准确性。为充分运用现有系统资源,提升计量装置故障智能诊断分析能力,本文结合运用营销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两大数据库,提出了一个功能更为强大的智能诊断应用设计概念。该应用接入了语音识别平台、营销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通过内置判据比对两大数据库,统计分析故障原因,进一步提升计量运维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3期)

周纯[2](2019)在《基于核心概念的新技术探究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信息科技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信息时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2017版《上海市信息科技学科基本要求》新增新技术探究单元以呼应时代需求。本文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梳理核心概念来开展新技术探究单元设计,探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以"问题解决中构建核心概念"为主线的单元数字化学习过程和以学科素养达成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评价等要素。(本文来源于《教育传播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王宝泉,杨剑,李静毅,上官士青[3](2019)在《综合管廊动态监测和智能维保概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城市综合管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力发展综合管廊建设的同时,综合管廊的监测系统和智能维保平台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工程经验,对管廊监测的需求进行了整理梳理,对综合管廊的智能维保平台进行了概念设计,并介绍了维保平台部分功能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15期)

梁智锋,姚圣[4](2019)在《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蓝图——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及概念城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接工业4.0机遇,广州市部署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要求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源及环保装备、轨道交通等10大重点领域,番禺区涉及8大重点领域;战略规划布局了72个产业区块,其中番禺区占14个,为全市之最。番禺区谋划在亚运城板块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空间。为有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推动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与建设,特开展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及概念城市设计(见图1)。(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19年14期)

陈智红[5](2019)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理念主旨,而化学概念不仅是学生系统学好化学的基础,也是发展自身科学素养的必要条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例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等。化学概念是人们在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形成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情境中能够最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与化学概念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本文试将多元智能的研究重心下移到化学教学的微观领域——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并从纯粹理论研究走向化学教学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结合起来。首先进行文献研读,了解化学概念教学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和核心理论解读,主要是针对“概念”、“化学概念”和“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解读。并编制问卷来调查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和多元智能分布情况。在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并就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概念设计了教学案例,然后展开实践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通过《初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分析初中生对化学概念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认知、效果以及认可的教学方法。(2)通过《初中生多元智能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分析初中生多元智能的强项与弱项;男生与女生的多元智能、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差异。(3)提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模式,即:智能分组,优势互补;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智能分工,互动合作;总结归纳,反思自省。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即逻辑数理智能-思维导图策略;视觉空间智能-图片呈现策略;身体运动智能-实验探究策略;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策略;自我认知智能-总结反思策略;自然观察智能-联系实际策略。(4)应用上述教学模式与策略对九年级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化学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研究该教学模式与策略对初中生多元智能状况、该部分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对化学概念学习的态度较为端正,但学习兴趣不高,对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学习概念的方法也不够科学,惯于使用习题训练的方式来巩固概念,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得不太彻底,同时也认可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2)初中生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音乐智能较好,但是身体运动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相对较弱,另外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居中间水平。男女生存在极其显着差异的智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学生存在极其显着差异的智能有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3)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该部分概念的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马晓雨,生龙[6](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引入人工智能理念的“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工科"建设对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课程改革创新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交叉融合计算机学科人工智能领域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构建了"机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建设方案,制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大纲和课程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环节。实践成果表明,将学科竞赛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融合跨学科的工程解决方案,是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徐鹏,熊隽晗[7](2019)在《基于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挡风玻璃的“Trisomy”概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与传统的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得到迅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把"司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驾驶的功能性将不再重要,而乘坐的体验感将会成为重点。而挡风玻璃可以作为车内屏幕,成为优化乘车体验的关键;汽车将成为一种集影像、声音于一体的可移动、可定位的媒介;"司机"也不再只是司机,而将成为汽车这一媒介的"用户"。在信息传播方面,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稳定解放了驾车者以及乘车者,带来了一段全新的空余时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接触方式,甚至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自动驾驶汽车一方面是信息的传播介质,一方面又记录着大量的GPS定位等信息。基于此,我们充分结合人的需求、自动驾驶汽车的特点及技术叁方面因素,提出了"trisomy"的概念设计。这一概念充分考虑人的感受和情绪,在定义汽车时,除了考虑汽车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移动以外,更考虑到了汽车给人带来的情绪和情感上的变化。在这一概念设计之下,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使人的感官得到无限延伸,使人与环境更加亲近。(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03期)

吕秋萍[8](2019)在《家用智能助老服务机器人产品概念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整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以及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给我国在老年养老和病痛护理方面施加了重磅压力。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的出现既是应对当今老龄化社会护理人员不足的刚性需求,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本课题结合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医学、机器人学、工业设计方法学等跨学科知识,始终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以智能家居为平台、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为服务媒介、企业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为依托,按照“目标对象-问题出发-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方案评估”的系统化流程,旨在满足未来老年人智能化养老服务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的意愿基础上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课题依据老年人行为能力等级界定目标用户,从其生理心理特征及隐藏的伦理道德危机角度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充分探知老人人文需求,建立健康视阈下的社区-居家式长期照护需求模式,并提出适用于老年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2)课题以智能家居环境为平台搭建“用户、环境、产品”的机器人服务系统,补充萨斯-霍伦德理论将目标用户拓展为共同参与型,并利用定性定量的调查方式对目标用户进行真实调查,总结出五种用户需求,在马斯洛需求理论和Kano需求理论指导下获取用户需求优先级顺序,以此作为产品设计方向。(3)课题运用FAST分析法实现用户需求向机器人功能转换,确定企业实现共同参与型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的途径,并构建以它为控制中心的智能养老服务系统。(4)课题顺应市场满足目标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潮流,为生产企业制定用户个性化定制生产战略,并设计出符合企业生产模式的共同参与型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概念设计方案,从用户和企业两者角度量化评估方案的合理性,以此验证“目标对象—问题出发—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方案评估”的系统化流程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的逻辑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以用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思路使设计师和生产商能够回归老年产品设计的初衷——更好的服务于老年用户,论文工作为丰富和发展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的辅助方式和产品功能设计奠定了研究基础,对促进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贾婧谈,韩致远,孔露露,赵家璇,高莹莹[9](2018)在《关于迷你智能验钞机的概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先对验钞机行业市场做了简要分析,进而结合智能硬件产品现状,提出了迷你智能验钞机的概念设计。该设计主要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分析了我们的产品优势,旨在将迷你智能验钞机的便捷功能呈现给大众。(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38期)

王震亚,张义文[10](2018)在《基于智能场景概念的学习方式及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场景的概念入手,在学习领域内探索智能时代下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智能应用场景中用户、产品、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智能学习场景下的产品设计路径,以满足智能时代下的用户需求。基于场景的概念,结合智能产品的特征建立智能应用场景模型,分析得到智能系统的典型结构。结合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智能学习场景模型,提出智能学习场景下的学习类产品设计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图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智能概念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心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信息科技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信息时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2017版《上海市信息科技学科基本要求》新增新技术探究单元以呼应时代需求。本文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梳理核心概念来开展新技术探究单元设计,探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以"问题解决中构建核心概念"为主线的单元数字化学习过程和以学科素养达成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评价等要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概念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梁宇辉,刘洋.计量装置故障智能判断应用设计概念[J].科技风.2019

[2].周纯.基于核心概念的新技术探究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为例[J].教育传播与技术.2019

[3].王宝泉,杨剑,李静毅,上官士青.综合管廊动态监测和智能维保概念设计[J].中国标准化.2019

[4].梁智锋,姚圣.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蓝图——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及概念城市设计[J].城乡建设.2019

[5].陈智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马晓雨,生龙.“新工科”背景下引入人工智能理念的“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9

[7].徐鹏,熊隽晗.基于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挡风玻璃的“Trisomy”概念设计[J].科技传播.2019

[8].吕秋萍.家用智能助老服务机器人产品概念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9].贾婧谈,韩致远,孔露露,赵家璇,高莹莹.关于迷你智能验钞机的概念设计[J].智库时代.2018

[10].王震亚,张义文.基于智能场景概念的学习方式及设计研究[J].图学学报.2018

标签:;  ;  ;  

智能概念设计论文-梁宇辉,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