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平舆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平舆463400)

本文系河南省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立项编号:JJYKT18141)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研究作为人类发现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也作为人类一种主要学习渠道。本文主要在把握高中课堂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从确定研究过程以及主题着手,展开教师引导、评价、结题展开等方面的论述,并由此进行探索实践,以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得到更好推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引言:

“研究”通常指的是把观察、实验以及调查和统计等一系列的方法应用起来,去分析、解释某一现象的活动过程。“研究性学习”也作为“研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存在,其指代的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一个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具有探索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其更为富有挑战性的,从而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现阶段课题的认识产生冲突,从而把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比如,教师在对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弯月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而出现的吗?很多高中学生开始就会非常肯定的回答是。此类问题具有一定趣味性,在认知的碰撞作用下把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了起来。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部分学生的意见就会得到统一。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对研究性主题进行明确:空间是怎样对我们的观察、体验产生作用的,再给学生设计课后的任务:对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进行探讨,或者对身边的几何体进行分析,再去做出研究报告。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部分有条件的同学提出其余要求,让他们对FLASH动画进行制作,用来更好地进行描述。这一课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空间的认知,并且再在这些观测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开展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制定研究性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是在某一项目的设计、总结某一具体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制定,就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作业,或者说最终完成的任务。任务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也是以任务的设置作为前提条件来实现。任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更好开展,任务也作为评价标准中的一项内容。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相同主题下的任务也会存在差异性。因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任务也就会有所不同。任务的设置必须具备相当难度,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等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三、注重科学引导学生

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充分关注,并把其实践与体验过程重视起来。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注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其更好研究性学习,而不能够习惯应用呆板的课堂形式组织课堂活动,要注重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更好习得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在开展研究性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并进行科学指导。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应当注重如下方面内容:

3.1、引导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够促进学生更好进行思维,作为学生更好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因素,其能够推动学生进行进一步地探索、创新。因此,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启发,对他们的知识系统进行优化。教师还要注重巧妙地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探索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积极进行思维。

3.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感能够得到缓解;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引导学生更好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大胆提出问题,阐述自身想法,把自己的“思维实际”分享给同学、教师。

3.3、及时提供信息,适度进行启发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给出课题以后,学生很多时候在一开始都不会存在清晰的“疑问”。很多学生都是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进入“迷茫”状态,他们就开始变得束手无策。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观察,如果一段时间以后仍然没有进展时,教师就要注重介入其中,以更好把控课堂。

当学生面对疑问而不能进行解决的时候,通常会向教师进行求助,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进行判断,学生的知识量方面进行判断,要适度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努力过程中进行解决;第二,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做到“点到为止”,不可以一味地去缩短学生“摸索”的过程。从而才能推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质的飞跃。

3.4、适时的鼓励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就作为学生心理上的后盾存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注重把握学生遇到的困难,还应当把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重视起来。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以及观察思考问题过程中的一个新角度、理解能力达到的一个新层次,并及时予以鼓励。哪怕学生存在表面上看来非常荒谬的观点,教师也应当进行恰当鼓励,鼓励其继续努力。因为真理具备相对性特征,教师不能够打击学生。

四、交流、评价与总结

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因为高中学生知识结构、经历体验以及个人能力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在分析同一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看法、见解也是不相同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部分学生疑虑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把握,并从这部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最终的有效的尝试方法入手,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论,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研究经验更为丰富。另外,教师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理论、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更为集中、更为系统化,最后对其研究方法进行规范化。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科学应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理论,让其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优化、完善,提升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最终保障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一中学张彦波.新课改理念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N].发展导报,2019-03-05(020).

[2]李继仙.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N].发展导报,2019-02-26(019).

[3]杨春花.预习·探究·应用·巩固——以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为例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步骤[J].数学教学通讯,2019(06):29-31.

[4]俞小英.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化策略——基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建构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06):49-51.

[5]龚卫东,平光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数学通报,2016,55(09):53-57.

标签:;  ;  ;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