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弱势学生论文-夏君玫,余玲,尹碧昌,周小翔,雷芸

健康弱势学生论文-夏君玫,余玲,尹碧昌,周小翔,雷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健康弱势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运动干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

健康弱势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夏君玫,余玲,尹碧昌,周小翔,雷芸[1](2019)在《不同运动方式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处方式锻炼、自主式锻炼和契约式锻炼,探讨不同运动方式的干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倡导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促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本课题以Z大学、H大学、Y大学等叁所高校2016级健美操班和体育保健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大一新生入学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和身体健康状况问卷[10](PAR-Q)调查结果,结合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界定标准,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参加的原则,分层随机抽取200名女生构成研究样本,平均年龄为19.25±1.17岁,分成自主式锻炼组(50人)、契约式锻炼组(50人)、处方式锻炼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实验组学生通过佩戴遥测心率(Polar)表以监测运动心率,运动后即刻使用主观感觉量表(RPE)。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研究结果:经过一学年的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在身体形态方面,自主锻炼组、契约式锻炼组和处方式锻炼组学生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契约式锻炼组和处方式锻炼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自主锻炼组在改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形态方面较为有限,可能与他们自主选择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较小有关。在心肺功能方面,自主锻炼组、契约式锻炼组和处方式锻炼组学生的肺活量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高,尤其是契约式锻炼组和处方式锻炼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处方式锻炼后,实验组在肺活量、立卧位脉搏差和斯坦格试验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提示立卧位脉搏差和斯坦格试验,作为评价心功能和呼吸机能耐力的简单有效指标,适合于学生进行自我测评,这也是对学校组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有力补充。在身体素质方面,自主锻炼组学生比干预前有所提高,但无显着性差异,契约锻炼组和处方式锻炼组学生在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800m成绩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方式锻炼组学生在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800m成绩有显着性差异(P<0.05)。让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虽然可以提高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但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较为有限。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短期内指导她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其身体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只有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才能起到明显的干预效果。在心理健康方面,与实验前相比,自主式锻炼段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因子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契约式锻炼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因子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处方式锻炼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因子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进行的运动干预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自主式锻炼组、处方式锻炼组和契约式锻炼组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从主观上激发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运动潜力,从而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契约式锻炼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因子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契约式锻炼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因子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的运动干预方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改善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运动干预方案选择的锻炼项目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在运动强度监控方面,自主锻炼组、处方式锻炼组和契约式锻炼组学生平均心率均介于120-140次·min-1之间,RPE值介于12-14之间。研究结论与建议:从研究结果来看,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加自主锻炼、契约式锻炼和处方式锻炼后,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表明实施运动干预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运动强度的监控来看,采用的不同运动方式进行的运动干预均处于中等运动强度,表明运动干预合理且有效。契约式锻炼和处方式锻炼因教师参与的程度较高,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较为明显,特别是处方式锻炼组有明确的运动四要素,对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提高得较为有效;契约式锻炼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协商,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和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更为有效。建议各高校应顺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尤为关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特点,选用契约式锻炼和处方式锻炼的方式,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杨倩茹,李妍[2](2019)在《对新农大健康弱势群体学生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体育保健课程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该研究通过对新农大体育保健课的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了让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更好地接受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发展,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30期)

张年雷[3](2019)在《高中生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后备基础重要保障,特别是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强弱。中学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生长发育最快,施加影响因素最重要的阶段。本文着眼于中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对高中生身体素质现状促进影响做基本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建议在体育课堂上开展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田径》期刊2019年10期)

赵磊[4](2019)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弱势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与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发展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校园的和谐,高校体育能否改变弱势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现状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以及资料查询对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总结了阻碍学生群体体质健康发展的因素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其进行改革与探索。(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8期)

王相媛,吴泽晨,王浩玮,王彦臻,朱娜[5](2019)在《体育干预体质弱势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的策略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化,体育干预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身体机能及心理适应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探寻体育干预残疾类学生、慢性或突发疾病类学生、偏胖或偏瘦学生、身体素质差等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初步构建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体育干预的策略框架。(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杨振炜[6](2018)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质健康测试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体质弱势群体在高等学校学生的比例快速上升。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统计和比对,我们发现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表现较为显着,即体能不佳、肥胖、身体协调能力差等。文章对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其他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32期)

盛建平[7](2018)在《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与发展对策——基于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适应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所需求的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归因分析和分层调查等综合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中的薄弱环节、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的定义及其界定标准,以及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策略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促进"和"阳光体育"的推动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但有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的认识与理解相对滞后,有关学生科学健身和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相对脱节.通过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等多种锻炼内容和干预手段,促进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以主动适应体育教学诊断与改革之需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春霞,艾东明,陈学海[8](2018)在《高校体质弱势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目的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体质弱势学生的健康水平,而实施的关键是能否通过有效的方法改变体质弱势学生的现状。本文结合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高校体质弱势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以期调动高校体质弱势学生及整个高校的积极性,利用校内外有限的资源,达到促进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刘彩绵[9](2017)在《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方案设置及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弱势群体学生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群体因为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或运动技能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形成了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而健康弱势群体学生是指部分体弱、肥胖、伤残、运动器官功能不健全以及因患有慢性与急性疾病而处在恢复期的学生,这类无法完成学校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学生就称之为健康弱势群体。文章分析了目前的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现状和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现状,研究了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方案,并探讨了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策略。(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7年11期)

岳元德[10](2017)在《高校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康干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入手,重点分析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体质特征和高校体育教育对这一群体健康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科学、系统的健康干预实施措施。(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7年09期)

健康弱势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体育保健课程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该研究通过对新农大体育保健课的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了让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更好地接受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发展,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健康弱势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夏君玫,余玲,尹碧昌,周小翔,雷芸.不同运动方式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杨倩茹,李妍.对新农大健康弱势群体学生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9

[3].张年雷.高中生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对策研究[J].田径.2019

[4].赵磊.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5].王相媛,吴泽晨,王浩玮,王彦臻,朱娜.体育干预体质弱势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的策略研究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6].杨振炜.高等职业院校体质健康测试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研讨[J].青年与社会.2018

[7].盛建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与发展对策——基于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之视角[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王春霞,艾东明,陈学海.高校体质弱势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与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

[9].刘彩绵.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方案设置及教学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7

[10].岳元德.高校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康干预的研究[J].运动.2017

标签:;  ;  ;  ;  

健康弱势学生论文-夏君玫,余玲,尹碧昌,周小翔,雷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