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电路论文-黄炳华,黄昌琴,蔡义明

振荡电路论文-黄炳华,黄昌琴,蔡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荡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自治电路,混频,谐波分析法,耦合

振荡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黄炳华,黄昌琴,蔡义明[1](2019)在《非自治振荡电路的主谐波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阶非自治电路有时含有自激和受迫两个谐波分量,事实上是一种混频振荡;可将网络划分成两个分部,各分部有各自独立的振荡频率,可以单独列出相量方程或代数方程,而后联合求解.用谐波分析法求解二阶非自治电路,关于最初谐波项的假设,如果能够符合被求电路的物理实际,会得到有实数解的正确结果.反之实数解的缺失,意味着初始假设的不合理.为此必须深入仔细的分析并修正,重新设定最初的谐波成份.本文讨论同时存在有叁次与五次方的非线性电路.说明最初谐波项假设的合理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孙广辉,徐兆青[2](2019)在《STEM教育视角下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自主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高等教育阶段STEM研究匮乏及现有模式无法满足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国外特别是美国STEM教育研究成果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情况特别是专业特色明显学校展开研究。将STEM思维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采用"5-E"教学模式对文氏桥振荡电路教学设计,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于广生,朱子庚,高昂,张晓丽[3](2019)在《一种抑制LLC电路MOS管开通振荡的辅助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直流充电模块工作原理,针对实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LLC电路M0S管开通振荡问题,采用添加辅助网络的方法对MOS管硬开关问题和寄生参数干扰问题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辅助网路以后MOS管开通电压振荡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波形尖峰被削弱。(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5期)

陈希有,齐琛,李冠林,章艳,牟宪民[4](2019)在《对RC振荡电路的扩展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含运算放大器的RC振荡电路相关知识,从多个侧面在认识上进行了扩展。用多种方法分析了前向放大倍数在更多种范围内取值时,振荡电路的暂态行为;举例阐述了确定振荡幅值的方法;讨论了振荡波形的正弦性问题;探究了振荡频率与选频网络的关系。在论述过程中,分析、仿真、实验相结合。这种围绕一个问题不放松的问知方法,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付扬[5](2019)在《基于Multisim的RC桥式振荡电路仿真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ultisim仿真,实现RC串并联频率特性、RC桥式振荡电路起振和振荡的测试。实践证明,仿真测试便捷直观、效果理想,是对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李志磊[6](2019)在《振荡天平的微质量传感元件及驱动电路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振荡天平微质量传感器利用振荡元件谐振频率与质量之间的固有关系对微质量进行称量。内部中空的微质量传感元件上端覆有滤膜,用于获取烟尘气中的颗粒物,并在线称量颗粒物。为进一步提高微质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简化驱动电路,本文对其核心部件微质量传感元件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并且设计了基于STM32的数字闭环驱动电路。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微质量传感元件的运动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微质量传感元件的振荡状态,着重对阻尼振荡及强迫振荡进行了分析对比。为后续微质量传感元件优化及数字驱动电路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2)质量传感元件的仿真优化。使用Solidworks进行微质量传感元件的模型组件工作,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选材方面,对常用材料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镁合金性能优异且耐用,最终选定镁合金为微质量传感元件的选材。选型方面,改进了复合双管微质量传感元件的尺寸设计,并对不同夹角的复合双管振荡元件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探究了双管夹角与振荡元件整体性能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复合双管微质量传感元件的整体设计,完成了振荡元件的初步优化。(3)微质量传感元件的进一步优化。采用渐进结构优化法对微质量传感元件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添加激振力分析振荡元件的应力应变结果。在确保元件整体结构性能几乎无损失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元件多余材料的剔除。并对振荡元件不同部位材料删除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实验对比显示,渐进结构优化法可有效实现振荡元件的轻质化。最终实现了振荡元件减重9.8%,质量灵敏度及频降比分别提高了58.1%,43.6%。振荡元件整体性能提升显着。(4)基于STM32的数字闭环驱动电路设计。以STM32为核心,采用AD9833芯片构成频率发生电路,实现了对振荡元件的初始强制驱动。运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现了驱动信号的稳定输出。谐振频率的捕获利用了强迫振荡的相频特性,采用二分法算法在-90度处实现了对谐振频率的快速捕获。针对实验中振荡元件相频特性曲线异常的现象,通过改变激振信号的检测方法,由测电压法改为使用反相线性霍尔元件直接测量激振器另一端的磁场强度。有效减小了由检测所带来的相频特性曲线误差。针对霍尔元件输出波形异常的现象,设计了方波转换电路,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本文对振荡天平中微质量传感元件进行了优化,效果提升明显,验证了渐进结构优化法在实现振荡元件轻质化的有效性。所设计的数字闭环驱动电路避免了传统模拟闭环电路起振困难,易停振的缺陷。且无需加入测频电路,大大简化了整体电路的复杂度,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霍伟刚,王玉新,赵瑜航,张纳倩,李悦欣[7](2019)在《RL串联电路中振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RL电路暂态特性研究实验中,发现电感(电阻)电压也会呈现振荡现象。目前对RL电路中电感(电阻)电压呈现的振荡现象研究较少。本文实验研究了RL电路的振荡现象,发现振荡出现的两个条件:(1)只有在电阻阻值为兆欧量级时,振荡现象才会出现,且随着电阻或电感值的增加电压振荡增强;(2)示波器输入阻抗为1MΩ时电压振荡出现,阻抗为50Ω时振荡消失。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2期)

陈振雄,高同强,赵思琦,方康明,赵湛[8](2019)在《基于FBAR谐振器件的CMOS振荡电路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是一种薄膜体声波谐振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其与振荡电路相结合,可以将大气环境中的湿度、气压等信息转化为高频振荡信号,作为环境参数的度量。振荡电路是FBAR检测系统的关键,针对实际应用中FBAR品质因数较低,导致频率检测电路功耗大、相位噪声特性差的特点,比较了3种频率检测方案,包括现有的Pierce振荡器、环形振荡器,以及提出的改进交叉耦合振荡器。3种振荡器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优化其关键技术指标,通过比对,为进一步的检测系统设计提供帮助。本文所采用的FBAR谐振器品质因数为205.5,采用SMIC0.18μm CMOS工艺设计振荡电路,所设计的3种振荡器功耗分别是26.3 mW,0.382 mW,4.32 mW,在1 MHz频偏时的相位噪声分别是-111 dBc/Hz,-152 dBc/Hz,-126 dBc/Hz,交叉耦合振荡器能满足高精确度的环境变量测量、交叉耦合结构要求。(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饶喜冰,李良,代高峰[9](2019)在《一种高精度振荡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常用的RC振荡器电路结构,设计了一种可调节的高精度振荡电路,通过对基准电流的镜像倍数配置,实现对充电电流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频率的高精度控制。通过仿真,所设计的这种高精度振荡电路实现了输出中心频率1.7 MHz、最小可调节精度1 k Hz的预期。结果证明该设计实现了对振荡电路的高精度控制。(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9年03期)

张筱,樊超[10](2019)在《带自动振幅检测控制的皮尔斯晶体振荡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一种工作在射频芯片内的晶体振荡电路,基于对3种传统结构晶体振荡电路的分析,采用皮尔斯晶体振荡电路,以CMOS工艺的NMOS为主振荡管,实现了高稳定、低相位噪声输出的振荡信号,电路带有自动振幅检测及控制功能。该16 MHz皮尔斯晶体振荡器采用TSMC0.18μm CMOS工艺实现,当电源电压为1.8 V时,电路仿真特性如下:输出信号振幅峰峰值约为0.5 V,工作电流约为0.46 mA,相位噪声为-127.8 dBc/Hz@1 KHz,-163 dBc/Hz@1 MHz,振荡器起振时间约为1.5 ms。(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振荡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国内高等教育阶段STEM研究匮乏及现有模式无法满足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国外特别是美国STEM教育研究成果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情况特别是专业特色明显学校展开研究。将STEM思维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采用"5-E"教学模式对文氏桥振荡电路教学设计,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荡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1].黄炳华,黄昌琴,蔡义明.非自治振荡电路的主谐波分析法[J].电子学报.2019

[2].孙广辉,徐兆青.STEM教育视角下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自主设计与实现[J].轻工科技.2019

[3].于广生,朱子庚,高昂,张晓丽.一种抑制LLC电路MOS管开通振荡的辅助网络[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4].陈希有,齐琛,李冠林,章艳,牟宪民.对RC振荡电路的扩展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

[5].付扬.基于Multisim的RC桥式振荡电路仿真测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

[6].李志磊.振荡天平的微质量传感元件及驱动电路优化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9

[7].霍伟刚,王玉新,赵瑜航,张纳倩,李悦欣.RL串联电路中振荡的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9

[8].陈振雄,高同强,赵思琦,方康明,赵湛.基于FBAR谐振器件的CMOS振荡电路特性比较[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9].饶喜冰,李良,代高峰.一种高精度振荡电路设计[J].电子与封装.2019

[10].张筱,樊超.带自动振幅检测控制的皮尔斯晶体振荡电路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标签:;  ;  ;  ;  

振荡电路论文-黄炳华,黄昌琴,蔡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