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程度补语论文-李旻,王俊清

极性程度补语论文-李旻,王俊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性程度补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同方言,痛,极性程度补语,语法特征

极性程度补语论文文献综述

李旻,王俊清[1](2019)在《山西大同方言极性程度补语“痛”的语法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同方言属中原官话大包片。大同方言中"痛"多用于表示程度义,强调性状或动作行为的程度特别高。表达程度义时,单用"痛"不能做状语,只能作补语,构成"X痛了"结构,"X"主要包括形容词和动作动词。该用法与普通话的极性程度补语"透"类似,但又有差异。(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星宇[2](2019)在《极性程度补语“爆”和“炸”的语义韵辨析及其形成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Adj+爆了""Adj+炸了"作为新兴的程度表达,理性意义相似,但基于语料库的考察发现,其共现语境中的语义韵存在一定的差别,"爆"更偏向于消极语境,"炸"更偏向于积极和中性语境。本文从两重隐喻关联的认知心理角度和社会交往心理角度对"爆炸家族"的产生和泛化作出解释,进一步指出这类新兴极度程度构式在搭配上可能存在从单音节到双音节、从消极义到积极义、从纯口语到书面形式的口语体的发展传播路径。(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9期)

甘赛[3](2019)在《“A/V+到+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构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弱爆了”“萌翻了”“美到哭”“帅到炸”“土得掉渣”等表达日益流行,使用范围也由网络平台扩展到日常口语交际。这些表达中“爆、翻、哭、炸、掉渣”等接在谓词性成分的后面,补充说明前面谓词性成分的程度,学界称之为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目前,对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结合理论的分析较少,本文试图结合构式语法理论、构式压制理论及认知图景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本文选取“爆”“哭”“翻”“炸”这四个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使用频率的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对“A/V+到+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构式进行研究。本文以BCC语料库为基础,对构式中词项A、V的音节、色彩义、语义类型这叁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归纳。“A/V+到+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构式主要表达极量程度。当词项为形容词和状态动词时,整体构式义体现为对词项本身程度的精确与加强,当词项为动作动词时,受构式压制和动作动词认知图景的影响,整体构式义体现为对动作动词隐性程度义的激活。由于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尚未完全虚化,整个构式也带有“致使—结果”的意味。本文还尝试对“A/V+到+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构式化的动因进行探讨,认为“到”的虚化、“到+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结构的凝固化和词汇化趋向可能是其构式化的主要动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孙书亮[4](2018)在《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程度补语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是汉语补语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使用在某些谓词性成分(主要是形容词和心理动词)之后作补语,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达到极高的程度。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表达高程度义的方式,是人们日常中经常使用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内容。在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口语教学,由于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表达形式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使用规则比较多,因此学生在运用时很容易出现偏误。目前,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本体研究成果丰硕,学者们对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句法、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汉韩极性程度义表达的对比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偏误规律和偏误原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成员较多,本文根据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对极性程度范围的界定,及对中级班学生课本《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和《发展汉语》进行的考察,最终将研究范围确定为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首先对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程度义表达和韩语极性程度义表达做了分析,接着又对汉韩极性程度义表达进行了对比,并归纳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异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语料进行偏误分析。问卷中的语料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留学生作文语料库》和《北大中文语料库》这叁个在线语料库收录的韩国学生关于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句子。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偏误类型有误代、误加、遗漏、错序四类,其中误代所占偏误比例最大,其次是误加偏误和遗漏偏误,错序偏误占比最小。对问卷中出现的偏误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出现的遗漏偏误、错序偏误和误加偏误,主要是对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述程式的结构掌握不牢造成的。误代偏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之间的差异认识不清,以及受到韩语极性程度义表达的影响。综合来看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教材中对于“死、极、坏、透”设置不均衡;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本身难度大。最后从课堂教学方面对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学习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12-12)

李静[5](2018)在《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炸”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炸"作为极性程度补语正广泛使用。从动词"炸"到补语"炸","炸"经历了叁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作为极性程度补语,与其前成分构成"X+炸"结构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独特的功能。此外,"炸"的主观程度义不断得到凸显,并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在语用心理的作用下,对主观心理的认知和体验进行表征,进而形成了"炸"的特定表达。(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8年08期)

周蓉[6](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使用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是汉语补语系统下属一个小类,虽形式简单,但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却不佳。目前,对于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本体界,对外汉语界较少,且对外汉语界已有的研究也多从偏误角度进行考察,未关注留学生的正确用例。基于这一研究现状,我们采用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从正确和偏误两个方面对留学生的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以期能对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本文将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研究范围限制在《汉语水平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涉及的5个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上,搜索了中介语语料库中的相关用例,并进行人工筛选,接着请本族语者对相关用例进行正误判定。在此基础上,从正确、偏误两个方面,形式、语法、语义、语用四个角度对留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级考察分析。通过研究,我们从正确用例中发现,留学生对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掌握一般,其中中级阶段正确率最高,初级阶段最低。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正确用例中只出现“很、不得了”,这与教学实际相符合。一般将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述补结构用作谓语,其前行述语多以形容词充当,且集中在甲乙两级词汇。偏误方面我们发现其在形式、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的偏误率依次降低,其中又以结构助词误代偏误率最高。不同阶段,偏误小点的数量和分布均有所不同。综合正确偏误用例来看,留学生使用“很、不得了”最多,偏误率也相对较高,多个偏误小点只出现这两个补语。述补结构方面初级显性表现最好;受副词修饰方面,初中只出现以程度副词修饰的偏误用例,而高级出现语气副词的正确用例。(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邓诗悦[7](2017)在《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哭”及其类型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笑哭"席卷全球。流行语"笑哭"其实与其表情符号所表达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其中"哭"已发展成为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哭"作极性程度补语有其独特的语义和语法特征。探究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哭"的历时发展发现,"哭"原为动词,由感情爆发过程的终结点通过隐喻发展出极性程度义,具有复杂动态性和模糊真实性的特点,搭配灵活。进入表程度的"X哭"结构要求X表达说话人的审美体验和主观评价。跨语言考察证明,"哭"表示极高程度具有类型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沐婷[8](2017)在《极性程度补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达极性程度的方式在汉语中有很多,其中以补语展现极性程度是汉语中常见而独特的表达。这类表达多出现在口语中,表现出事物、行为或性状等发展变化的极性程度,此处的“极性”表示一种量级或等级的极限。这类表达方式多体现出言语表达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特点。本文区分广义极性程度补语和狭义极性程度补语,认为狭义极性程度补语包含于广义极性程度补语中,因此重点对后者进行研究。我们将广义的极性程度补语分为语法极性程度补语和修辞极性程度补语两类,在对其进行分类描写的基础上,分析语法极性程度补语和修辞极性程度补语的转化关系,从而以极性程度补语的研究促进语法学和修辞学的对话。本文主体部分共四章,第一章对极性程度补语的称谓、定义、范围、分类作总的概述,指出极性程度补语是用于某些述语后,描写、说明、评价事物、行为或性质等发展变化状况达到极性程度的补充说明成分。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所有表达极性程度的补充说明成分。极性程度补语被我们分为语法极性程度补语与修辞极性程度补语两类,其中语法极性程度补语是述语后用意义虚化的程度词语、部分固定短语等来表达极性程度的补充说明成分;修辞极性程度补语一般只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言语接收者需要在一定的言语环境及认知背景下才能理解出其极性程度意义。第二章主要描写词语充当极性程度补语,按照补语的词性对极性程度补语进行分类描写。文章从副词、形容词和动词充当极性程度补语叁大类展开论述,每个词类下面再选取有代表性的极性程度补语举例描写。第叁章则依据补语的典型特征对修辞极性程度补语进行论述,我们重点选取了比喻型极性程度补语和夸张型极性程度补语作描述。第四章则在语法和修辞互动的视角下,突出将语法学和修辞学作为一个连续统来研究的方法,分析语法极性程度补语和修辞极性程度补语的转化。同时,对原有的语法极性程度补语进行解释,对新的修辞极性程度补语的语法化作出整体预测。(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2)

刘霄[9](2016)在《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呆”多维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现代汉语中增加了不少新兴的程度表达式,它们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文章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呆"进行考察,重点从语义、语法、语用和虚化的动因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研究极性述程式结构。(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05期)

周红兵[10](2016)在《极性程度补语的语法化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极性程度补语语法化的特征,找寻为何不同的词汇最后会有相同的用法,即什么样的实词容易虚化成极性程度补语。极性程度补语的特征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极性程度补语的语法化过程决定了其使用的复杂性、灵活性。(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极性程度补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dj+爆了""Adj+炸了"作为新兴的程度表达,理性意义相似,但基于语料库的考察发现,其共现语境中的语义韵存在一定的差别,"爆"更偏向于消极语境,"炸"更偏向于积极和中性语境。本文从两重隐喻关联的认知心理角度和社会交往心理角度对"爆炸家族"的产生和泛化作出解释,进一步指出这类新兴极度程度构式在搭配上可能存在从单音节到双音节、从消极义到积极义、从纯口语到书面形式的口语体的发展传播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性程度补语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旻,王俊清.山西大同方言极性程度补语“痛”的语法特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刘星宇.极性程度补语“爆”和“炸”的语义韵辨析及其形成路径[J].文教资料.2019

[3].甘赛.“A/V+到+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构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孙书亮.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程度补语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

[5].李静.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炸”探析[J].报刊荟萃.2018

[6].周蓉.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组合式极性程度补语使用情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7].邓诗悦.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哭”及其类型学考察[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8].沐婷.极性程度补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9].刘霄.新兴极性程度补语“呆”多维度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10].周红兵.极性程度补语的语法化及其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极性程度补语论文-李旻,王俊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