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再现论文-陈立群

意境再现论文-陈立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境再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顺应论,文学,翻译

意境再现论文文献综述

陈立群[1](2019)在《顺应论视角下文学译本的意境再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的两个译本作为蓝本,基于顺应论视角,从译文准确性、译文表现力和译文艺术性叁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顺应论视角下文学译本如何将原作意境再现,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小说作品的理解,也可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提出:①一个出色的译者和译文应"把握原作的意图,再现原作的意境";②文学翻译应重视语言交互的顺应过程,不仅需要顺应交际意图,而且需要顺应交际环境。(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高婷[2](2019)在《隐性衔接理论下《天净沙·秋思》意象及意境再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派诗歌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意象派诗歌代表作之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中国文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学欣赏,对其进行的语篇研究并不充分。显性衔接与隐性衔接是构成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两个重要方式。Halliday和Hasan提出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这五种显性衔接手段。隐性衔接是衔接理论的补充,指不依赖于言内的显性形式标记,而依赖言外的语境因素支持,它在语篇中体现的是一种语义关系。该诗多用隐性衔接,因此隐性衔接理论为其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运用隐性衔接理论以及诗歌翻译理论,解读《天净沙·秋思》的五个典型英译本,总结了其中使用的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意象以及逻辑叁种隐性衔接,一方面证明该理论视角用于诗歌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为汉诗英译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分析译诗中造成的误读,让目的语读者更加有效地领略《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深刻地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不朽魅力提供便利。本研究在理论上明确了隐性衔接的定义以及分类。隐性衔接是指不用明显的语篇衔接标记,而是靠语境和语义关系而实现句间或段落间衔接和连贯的语言现象。在诗歌翻译应用中,我们发现隐性衔接的不同翻译方式对意境再现有不同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原诗形式固然重要,但诗歌意境和诗人感情的传达更为重要。造成目的语读者误读的重要因素是文化语境,译者翻译时应该对此作出调整来更好地传达诗歌意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曹春晓[3](2019)在《高中舞蹈教学中的意境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蹈是时空组合下利用有节奏的身体运动塑造出形象的综合艺术。在高中音乐选修教材《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必须挖掘舞蹈的内涵,并通过情、景、形、意的交融来再现舞蹈作品的意境美。本文尝试从情景再设、意象重组和舞蹈重塑等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舞蹈教学中的意境再现。(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1期)

王向瑜[4](2018)在《唐诗英译中意境再现——以《鹿柴》叁种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创造意境,使其具有巨大的审美效应。意境是诗的精华,诗歌翻译的主旨在于意境的表达,本文通过唐诗《鹿柴》叁种英译文的对比分析,说明在译诗中再现原诗意境是评价译诗好与不好的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13期)

沈一婷[5](2017)在《意境再现、文化再兴、村庄再生——西浜村昆曲学社的创作思路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很多乡村在消失,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到城市里生活,乡村中的文化也随之消失。昆山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之地,同时也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雅士聚居之地,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瑰宝隐匿于乡村之中,如果我们把这些村庄全部变成了高楼洋房,何以再承托我们那份浓厚的乡土文化,何以再将灿烂的文明交托于子孙?本文从保持原有的村庄机理、昆曲观演功能的植入、玉山佳处的意境再现、江南水乡的心灵依盼、乡土材料的现代运用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西浜村昆曲学社的创作思路,对乡土文化复兴与传承背景下的建筑创作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7年10期)

高晓航[6](2017)在《图形—背景理论框架下宋词英译中的意境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丹麦心理学家Edgar Rubin于1915年提出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主体的感知通常由图形和背景两部分构成。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中的突出部分或注意的焦点,而背景是指为了突出图形而起到衬托作用的部分。在感知过程中,鉴于图形比背景更为突显,故处于被优先感知的地位,这形成了突显的认知基础。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和认知机制,图形—背景理论为英译过程中的意境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意境是情与理、形与神相统一的诗意空间,它既是中国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质,也是中国诗歌的灵魂。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意境创造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通过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在其诗词之中描绘出或恢宏旷达、或深远幽微、或悲切寂寥等不同的意境。独特的意境创新与情感融合使得苏轼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法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探讨图形—背景理论的发展及要素;其次对意境的特征及图形—背景理论对意境的解释力进行全方位解读;最后阐释了苏轼词英译过程中如何通过对图形和背景的感知来完成对原诗意境美的传递。研究表明,图形—背景理论中的感官刺激、词类选择以及时空维度对苏轼词英译的意境再现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基于图形—背景理论来研究意境不仅有助于挖掘苏轼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此外,将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苏轼词的意境阐释和解读,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的适用范围,也为研究翻译过程中的意境再现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施玉丹[7](2017)在《谈刘梦得《竹枝词二首(其一)》的四种英译文的意境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融会了竹枝词的精华,保留了浓厚的民俗气息,营造了优美的意境。本文通过分析《竹枝词二首(其一)》的意境构成,对比四种英译本的意境再现,为诗词翻译中意象转换与意境传递提出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7年06期)

张清清,彭石玉[8](2016)在《《崂山道士》英译本的文化抉择与意境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文化分层理论,分析《聊斋志异》的一个英译本《崂山道士》一文的译文特点及其传达的原文意境和情感。通过比较原文文化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心理层次所对应的译文,可知译者传达了原文文化的内涵;再现了原文的意境、表达了原作的情感,以上均体现在译者选取了恰当的词汇。对于体现在表层文化与中层文化中的部分文化词汇翻译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措施。笔者拟用释意和加注的方式来改进原文的不足之处,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燕[9](2016)在《宋词译文之意境再现——以李煜《相见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作为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尤以意境见长,展现其极致之美。但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文意境绝非易事,值得广泛探讨与深入研究。本文以李煜的名篇《相见欢》为例,从音、形、意叁个层面出发,论述译文如何捕捉原文"灵魂",再现意境之美。(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高日华,王新[10](2015)在《从英语衔接手段看唐诗英译的意境再现——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叁百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语言。英语注重语句结构完整,所以运用不同的衔接手段。而汉语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英汉互译时,连接手段的使用是一个重点。本文以许渊冲教授的《汉英对照唐诗叁百首》为例,分析译诗中的不同衔接手段,旨在学习和了解许渊冲教授是如何恰当使用不同的英语衔接手段,将唐诗的韵味表达的淋漓尽致,并且成功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通过研究得出,唐诗英译时,我们要适当使用时体形式、省略、指称照应和同构关系等衔接手段,使译诗成为意义丰富的语篇,实现意义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意境再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象派诗歌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意象派诗歌代表作之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中国文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学欣赏,对其进行的语篇研究并不充分。显性衔接与隐性衔接是构成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两个重要方式。Halliday和Hasan提出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这五种显性衔接手段。隐性衔接是衔接理论的补充,指不依赖于言内的显性形式标记,而依赖言外的语境因素支持,它在语篇中体现的是一种语义关系。该诗多用隐性衔接,因此隐性衔接理论为其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运用隐性衔接理论以及诗歌翻译理论,解读《天净沙·秋思》的五个典型英译本,总结了其中使用的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意象以及逻辑叁种隐性衔接,一方面证明该理论视角用于诗歌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为汉诗英译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分析译诗中造成的误读,让目的语读者更加有效地领略《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深刻地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不朽魅力提供便利。本研究在理论上明确了隐性衔接的定义以及分类。隐性衔接是指不用明显的语篇衔接标记,而是靠语境和语义关系而实现句间或段落间衔接和连贯的语言现象。在诗歌翻译应用中,我们发现隐性衔接的不同翻译方式对意境再现有不同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原诗形式固然重要,但诗歌意境和诗人感情的传达更为重要。造成目的语读者误读的重要因素是文化语境,译者翻译时应该对此作出调整来更好地传达诗歌意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境再现论文参考文献

[1].陈立群.顺应论视角下文学译本的意境再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2].高婷.隐性衔接理论下《天净沙·秋思》意象及意境再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3].曹春晓.高中舞蹈教学中的意境再现[J].北方音乐.2019

[4].王向瑜.唐诗英译中意境再现——以《鹿柴》叁种英译本为例[J].校园英语.2018

[5].沈一婷.意境再现、文化再兴、村庄再生——西浜村昆曲学社的创作思路解析[J].小城镇建设.2017

[6].高晓航.图形—背景理论框架下宋词英译中的意境再现[D].西安理工大学.2017

[7].施玉丹.谈刘梦得《竹枝词二首(其一)》的四种英译文的意境再现[J].英语广场.2017

[8].张清清,彭石玉.《崂山道士》英译本的文化抉择与意境再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王燕.宋词译文之意境再现——以李煜《相见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10].高日华,王新.从英语衔接手段看唐诗英译的意境再现——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叁百首》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标签:;  ;  ;  

意境再现论文-陈立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