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瀚海2004春季拍卖会

北京瀚海2004春季拍卖会

一、北京翰海2004年迎春拍卖会(论文文献综述)

曹子达[1](2021)在《被“裹挟”的女性意识 ——潘玉良的人生与艺术研究》文中指出

杨奕婷[2](2020)在《孙星衍的书法与金石纂辑研究》文中认为孙星衍是乾嘉时期典型的学者书家。本文首先以孙星衍的书法用印为切入点。一方面,借由印章,勾连其生平仕履的主要脉络;另一方面,通过对用印上限时间的考实,为其部分书法作品的断代和辨伪提供依据。孙星衍书法以篆书见称,其篆书的用笔特点为:长笔画行笔约至三分之一处出现飞白效果,并留下垂露点作装饰。此种用笔方法贯穿孙星衍终生,但其笔画中的飞白和垂露点呈现出随时间推逝而逐渐淡化的趋势。孙星衍篆书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篆中参籀,结字方整,风格与中、晚两期差异较大;中期有秀美朴茂、圆融古拙两种风格,字型修长;晚期在中期的基础上,融入徐铉《许真人井铭》一路篆书的风格,结字古拙,字型重心下移。综观孙氏篆书,其篆法取法以《说文》和“二李”为主,同时受到了王澍、钱坫、洪亮吉等人的影响。他在篆书书写上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清代篆书的发展。除篆书外,孙星衍亦涉猎隶书、行书两种书体。其隶书主要师法《曹全碑》和《乙瑛碑》,结字、用笔无不合乎东汉碑刻隶书矩度。其行书早期面貌上接近馆阁体,用笔带有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痕迹;中期借鉴刘墉,风格厚重饱满;晚期取法董其昌,形成简淡雅正的风格。孙星衍金石收藏颇丰,纂辑成果丰硕。宋至清代,金石着述的纂辑方式、地位、功用发生了诸多变化。孙星衍在金石学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编纂了独立于方志之外的《醴泉金石志》。此外,他所编纂的《寰宇访碑录》,体例有自,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在书法史上地位相类,孙星衍于金石学方面的功绩,主要在于继承。

陈笛[3](2020)在《从学术到艺术 ——晚清的拓片与绘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清中期以来出现的拓片与绘画结合的“博古图”。不同于以往对于这类图像的诸多讨论视角,本文关注于这类作品中拓片的表现方式和对其进行观看的方式。文章第一章是对拓片的学术传统及背景的梳理:作为一种记录和复制手段,拓片是金石学中对文字、图像着录的产物。清代全形拓的出现,使得立体的古器物形象也可以以拓片的方式呈现,由此体现出、也进一步促成了对拓片观看方式的转变。第二章开始进入对具体图像的讨论。以晚清六舟的作品为代表,在对图像进行细读和具体创作情境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中拓片的不同表现方式,及其在画面中作用的方式。在这类作品中,来自金石学领域的拓片成为主要被观看的对象,且体现出与学术领域中的拓片不同的表现方式。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对图像中所呈现出的部分问题的理论化的探讨。首先,拓片与绘画结合的“博古图”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对拓片的不同于以往的观看方式下的产物;而在这种出于视觉审美的观看方式下,拓片中的文字也构成了图像。其次,作为一种综合的图像处理方式,“全形拓”的制作蕴含了主观能动性对拓片客观性的冲击,在参与“博古图”创作的全形拓中,这种主观能动性往往有更多的体现。最后,对于问题的讨论落脚于一个由“博古图”的创作所衍生出的现象:“画拓片”实际上体现了绘画对另一种图像的模仿,这种模仿有意无意的触碰到了艺术与图像创作中更为本质的问题,拓片也在这种不同的理解和塑造方式中完成了从学术到艺术的“跨界”。

于若溪[4](2018)在《毕沅艺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毕沅(1730—1797),江苏镇洋(今太仓)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科举状元,一生累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毕沅为政期间所主持的学人幕府是清代独具典型意义的学者幕府之一。本文以乾嘉年间毕沅的人生脉络为主线,考证其以官员、文人的双重身份参与、组织的各种艺事活动,探索毕沅艺事“以艺养政、以政倡艺”之精神内涵,同时也折射出清代乾嘉年间文人官员政治与艺术相互交融的文化生态。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毕沅的艺术修养。从毕沅早期艺术天性、家庭氛围、生活环境、社会交游活动以及政治交往等方面讨论毕沅学术与艺术的成长过程。毕沅着力科举顺应了清乾隆年间文人入世的主流观念,在环境与社交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其文人精神中的艺术天性逐渐形成并与其政治理想发生互动。第二部分,解读毕沅幕府及其中的艺术家群体。毕沅幕府的艺术氛围是由毕沅个人的艺术审美取向、幕中的艺术家群体及其姻亲友人等所共同形成。因而本章整理毕沅幕府情况,归纳其幕中的艺术家群体构成,结合书画鉴藏面貌,联系乾嘉时期的艺术风潮共性与社会风气,得出毕沅幕府艺术事件规模之始因。第三部分,详细论述毕沅艺事。考证毕沅及其幕府、友人等二十余年的诸多艺术活动,其中包括祭祀雅集等大型的具有仪式感的艺术活动,以及分散于陕西幕府时期、河南幕府时期以及湖北幕府时期进行的书画鉴藏、碑帖投赠、金石考证等艺术活动;同时考证毕沅为主导的金石学着作编纂、文物修葺与保护活动,进而对其艺事所展现出的从艺、为政之关系作以再审视。第四部分,首先从毕沅的文人心态来阐释艺术活动的意义;其次分析毕沅“艺事”所呈现的“以艺养政、以政倡艺”之格局,以及因此产生的艺术效应与交互影响。毕沅兼具政治地位、学术能力与艺术修养,其“艺事”活动促进了艺术领域内的研究、交流和传承,推动了以其为主导的艺术文化生态的发展,也为今后研究多元情景下的乾嘉文化提供了更多宝贵的线索。

刘礼福[5](2018)在《迎春拍:市场“小清新”》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2月4日立春,16日又至春节,所以早在1月间,国内拍场以"迎春"为主题的各类拍卖会便掀起了2018年拍卖的第一波小热潮。虽然迎春拍卖只是类似于季拍的小型拍卖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加,市场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想要图个好彩头,各家拍卖公司对此也颇为用心,不仅槌出了迎春的喜庆和热闹,而且还拍出了市场的一股"小清新"。

何海锋[6](2017)在《清词臣画家董诰的书画作品市场行情管窥》文中指出清康雍乾时期,词臣绘画达到鼎盛阶段,出现了一批着名的词臣画家,如《清史稿》列传卷二九一载:"自康熙至乾隆朝,当国家全盛,文学侍从诸臣,每以艺事上邀宸眷。大学士蒋廷锡及子溥,董邦达及子诰,尚书钱维城,侍郎邹一桂,与鹏翀为尤着。"为官清廉,承袭家学,擅长书画董诰,字西京,号蔗林、柘林,浙江富阳人。工古文诗词,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系董邦达长子,生于乾隆五年(1740),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谥号"文恭"。

朱波[7](2016)在《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问题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主要缘于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一个完全公平、公开、透明的艺术品交易环境以便保证艺术品正常有序流转,另一方面调整艺术品交易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很不完善,导致艺术品拍卖市场问题频发、乱象众生,严重影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充满期待。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艺术品行业从业人员极力呼吁尽早整顿艺术品拍卖市场秩序、建立健康有序的艺术品交换平台,而法律制度的建设正是能够规范和培育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干预和调节,才能扭转假货横行、诚信缺失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达到控制愈发混乱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秩序的目的,从而促进其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围绕与艺术品拍卖有关的法律方面展开基础性研究,针对大家比较关注的拍卖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着作权归属和艺术品拍卖市场涉假方面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梳理艺术品拍卖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利义务关系,确认艺术品着作权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以及临摹作品和合作作品的着作权归属,挖掘艺术品拍卖市场涉假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当事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深入研究“声明不保证”条款在艺术品拍卖中的法律适用。在分析与艺术品拍卖密切相关的几个法律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体系构建的层面对如何完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秩序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建立健全艺术品真伪和品质鉴定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同时完善《拍卖法》相关法律条款,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当前无序的状态。

王晓星[8](2016)在《陶冷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西方绘画的不断涌入,中国画在不断的蜕变和革新中艰难前行。由文人画为主体的一元绘画逐渐向新旧消长、中西杂糅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中获得了更为自由的生长空间,充分显示了画家创作思维的灵活性及绘画风格的选择性。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良、革新的拓荒者除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等大师以外,其他大部分均由于诸因素的影响而被长期湮灭,陶冷月便是其中之一。他作为中西绘画融合初期“创新型画家原型”的代表,以上世纪五十年代为界,先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人生。本文以陶冷月绘画立足的文化视点和表现形式为中心,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以便透过这一典型例证更好的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现象。笔者通过前期调研,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陶冷月的人生轨迹及艺术发展阶段进行具体的分期细化,以进一步明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历程。结合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其绘画理念的形成进行分析,进而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其主张做出全面阐释。将陶冷月艺术表现的范围、题材进行拓展,竭力从时间、空间等多个方面对其艺术类型、造型语言、艺术活动等展开全方位的论述。尤其针对他所涉足的“新中国画”领域,笔者将积极转变思路,利用与国内及日本相关画家绘画思想、技法风格等因素的对比,积极探寻他们之间的碰撞与交汇,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论证体系。对于目前研究中尚未触及或触及较少的写生手稿和摄影艺术,笔者将从其各自的艺术特点出发,通过写生、摄影、创作三者间关系的建构来予以把握。此外,结合陶冷月受教育的特殊背景及蔡元培美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对其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进行剖析,以便为当代美术教育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启示。通过整体把握和全面分析,以理性的视角对陶冷月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其有生命力的积极因素予以充分肯定,对其过时的、僵死的因素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以便为后人借鉴和创新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着力点,并不断为评估自身未来的价值提供新的参照和坐标。本文通过对陶冷月个案的深入研究,对他所处的艺术生态环境进行如实的再现和还原,对其个体发展轨迹及群体发展脉络进行重新梳理。透过外在的表现和特征对其内在的、深层的因素进行触摸,以便更好的予以理解和消化,从而为民国美术史的完善提供必要的补充。不断在传统中探索,在借鉴中发现,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从新的高度、新的视域对其进行多维度、开创性的研究。与此同时,也能为当代广大学者的绘画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

陈叙良[9](2016)在《在收藏中发现大师 ——湖南省博物馆藏萧俊贤书画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萧俊贤是清末民国时期一流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其突出的山水画和中国画教育成就,成为近现代美术史上无法回避的人物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萧俊贤的艺术成就并未得到应有的恰当评价,反而被历史“熟悉的遗忘”。本文以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且至今仍未有人涉猎的萧俊贤44幅书画原作为中心,以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博物馆学、书画鉴藏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支撑,运用文献考证、图像比较、风格分析、数据统计、考察调研、口述访谈等方法,跳出纯粹书画鉴赏或艺术家生平研究的束缚,从类似于“考古报告”式的馆藏研究的独特视角出发,上篇重点进行馆藏萧俊贤书画作品鉴藏史、印款释读、分类、分期及风格研究,由此确认一份可靠的萧俊贤书画作品真迹目录,深入认识萧俊贤书画艺术的特点、内涵、成就及馆藏作品的独特价值。下篇则进一步扩展研究维度,将馆藏作品及萧俊贤书画艺术放置于整个近现代美术视野中来审视,以揭示萧俊贤艺术与其个人身份、职业、交游、家庭、人品、思想之间的客观联系,深入分析近代社会文艺思潮及由学院、展览、出版、市场等要素构成的艺术体制对萧俊贤艺术的影响,由此发现一个“收藏”在博物馆中的真实而丰满的萧俊贤。以期拒绝遗忘,复忆历史:萧俊贤是近代少数艺术面貌及风格极为全面的中国画大师之一,特别是他的山水画艺术创造了独特的图式语言,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产生了深远的艺术影响,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传统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转型时期的开拓者和最有成就的大师之一。萧俊贤还是近代中国画高等教育第一人,近代学院美术教育的先驱者,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与思想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影响深远。本文虽为个案研究,但馆藏萧俊贤书画作品及其艺术经历正是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画史曲折演进的见证之一,因此本个案研究又有全局的意义,成为生动、复杂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部分,而萧俊贤式的“遗忘”现象背后更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其中所折射出的近现代美术评价机制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石婷婷[10](2015)在《抚今追昔观“翰海” 继往开来看拍卖》文中研究指明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首批文物艺术品拍卖试点企业之一。对北京翰海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梳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北京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脉络与生存现状。为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对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运营状况、现实问题等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比国内相关拍卖企业的经营状态,为北京翰海及同类拍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学术参考。

二、北京翰海2004年迎春拍卖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翰海2004年迎春拍卖会(论文提纲范文)

(2)孙星衍的书法与金石纂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孙星衍的书法用印与其篆书作品辨伪
    第一节 孙星衍的生平、仕履与书法用印
        一、里居入幕——“孙喜”
        二、进士及第——“风流榜眼”与“丁未对策上弟”
        三、初官山左——“东方廉使”
        四、丁忧居家——“五松书屋”与“五松居士”
        五、再官山左——“东方督漕使者”“方伯监司之官”与“布政大夫”
    第二节 孙星衍篆书作品辨伪
第二章 孙星衍书风的分期与风格特征
    第一节 孙星衍篆书分期与风格特征
        一、早年:探索期
        二、中年:发展期
        三、晚年:稳定期
    第二节 孙星衍隶书探源
    第三节 孙星衍行书分期与风格特征
        一、早期:馆阁体为表、颜体为里
        二、中期:厚重饱满
        三、晚期:简淡雅正
第三章 孙星衍的金石着述与金石收藏
    第一节 宋、清两朝金石着述的纂辑方式、地位、功用之演进
        一、资料来源的演进——从“单一”到“多渠道”
        二、纂辑依据的演进——从“成书而录目”到“有目可依”
        三、着述地位的演进——从“方志附属”到“金石专书”
        四、着述功用的演进——从“研经证史”到“艺术评赏”
    第二节 《寰宇访碑录》的体例与续补、刊缪
        一、《寰宇访碑录》的体例
        二、《寰宇访碑录》续补、刊缪之作
    第三节 孙星衍的金石收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孙星衍书法艺术年表

(3)从学术到艺术 ——晚清的拓片与绘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对象与讨论问题
    研究综述
第一章 金石学中的图像
    第一节 从线描到拓片
    第二节 从拓文字到拓全形
第二章 拓片与绘画结合的“博古图”
    第一节 发端:六舟的艺术世界
    第二节 余续:海派画家的博古图
第三章 从学术到艺术
    第一节 拓片的三种观看
    第二节 铭文拓片:从文字到图像
    第三节 全形拓:主观的真实
    第四节 “画拓片”及其演绎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成果统计

(4)毕沅艺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二 相关的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毕沅的艺术修养
    第一节 家庭生活之伏笔
    第二节 楚地游学
        一 科考氛围——学识渐渊
        二 艺术氛围——诗画游园
    第三节 政治趋擅
        一 江南交谊
        二 从往京师
        三 京城仕途
    小结
第二章 毕沅幕府及其艺术家群体
    第一节 毕沅幕府概述
        一 幕府制度
        二 毕沅幕府幕宾的社会地位
    第二节 毕沅艺事群体艺术简述
        一 毕沅的艺术面貌
        二 毕沅幕府成员的艺术水平
        三 毕沅的姻亲及友人的艺术造诣
    第三节 毕沅幕府艺文特性成形原因
    小结
第三章 毕沅幕府时期“艺事”考论
    第一节 毕沅幕府“艺事”考论
        一 陕西幕府时期
        二 河南幕府时期
        三 湖北幕府时期
    第三节 毕沅幕府大型“艺事”考论
        一 苏文忠公生辰祀
        二 官阁消寒会
        三 乐游联唱集
        四 借园俢禊
    第四节 毕沅的学术以及文物保护活动
        一 学术活动
        二 金石研究
        三 保护名胜古迹
    第五节 毕沅“艺事”再审视
    小结
第四章 毕沅艺事评述
    第一节 “以艺养政,以政倡艺”格局
    第二节 毕沅艺事的意义
    第三节 毕沅艺事的影响
        一 促进南北艺术交流与传播发展
        二 滋养艺术群体
        三 保存文化遗产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迎春拍:市场“小清新”(论文提纲范文)

节庆小拍颇具中国特色
中国嘉德:开年首拍做足功课
北京华辰:迎春拍卖注重趣味性

(6)清词臣画家董诰的书画作品市场行情管窥(论文提纲范文)

为官清廉, 承袭家学, 擅长书画
市场行情简析
    (一) 绘画作品市场行情
    (二) 书法作品市场行情
结语

(7)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问题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艺术品和艺术品主体的法律界定
    第一节 艺术品在世界各国法律上的定义
        一、艺术品在西方欧美国家法律上的定义
        二、艺术品在我国着作权法中的规定
    第二节 临摹作品和赝品的法律分析
        一、临摹作品是受法律保护的艺术品
        二、赝品不受法律保护
    第三节 艺术品主体的法律定位
        一、艺术品创作主体在法律上的定位
        二、艺术品接受主体的法律定位
第二章 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关系
    第一节 艺术品拍卖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一、委托人和拍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拍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三、委托人和买受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节 艺术品拍卖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艺术品拍卖中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艺术品拍卖中拍卖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艺术品拍卖中买受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艺术品拍卖当事人对拍卖标的的权利义务
        一、艺术品拍卖当事人对拍卖标的所享有的权利
        二、艺术品拍卖当事人对拍卖标的应承担的义务
第三章 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法律保护的法理思考
        一、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法律保护的法哲学思考
        二、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法律保护的经济学思辨
        三、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法律保护的法治思想探析
    第二节 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
        一、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的权利主体
        二、艺术品拍卖中艺术品创作者的权利内容
        三、应加强保护的追续权
    第三节 艺术品拍卖中临摹作品和合作作品的着作权法律保护
        一、艺术作品的独创性
        二、临摹作品的着作权
        三、合作作品的构成要件
        四、合作作品的着作权
    第四节 艺术品拍卖中着作权法律保护案例分析
        一、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所有权和着作权纠纷案件风波
        二、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所有权和着作权纠纷案件的法律分析
第四章 艺术品拍卖中的涉假行为
    第一节 艺术品拍卖涉假行为及其原因
        一、艺术品拍卖涉假行为
        二、艺术品拍卖涉假行为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 艺术品拍卖涉假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艺术品拍卖涉假行为法律责任的认定
        二、艺术品拍卖涉假行为法律责任的承担
    第三节 “声明不保证条款”的法律适用
        一、“声明不保证条款”制定的背景分析
        二、“声明不保证条款”的滥用
        三、“声明不保证条款”与其他法律条款之间的冲突
    第四节 艺术品拍卖中涉假行为案例分析
        一、假冒吴冠中作品《毛泽东肖像》侵权一案
        二、假冒吴冠中作品《毛泽东肖像》侵权一案的法律分析
结论
    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特点
    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艺术品拍卖法律制度的立法概况
    四、艺术品拍卖法律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从及在攻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陶冷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和框架
    1.7 未尽事宜
    1.8 相关说明
第二章 陶冷月的生平分期及从艺历程
    2.1 陶冷月的生平分期
    2.2 陶冷月的从艺历程
第三章 陶冷月的绘画理论与形成
    3.1 时代激变下的美术革命
    3.2 美术活动的区域性及主张的差异性
        3.2.1 绘画三大流派的区域性特点
        3.2.2 美术界的激烈论争及多样化趋势
    3.3 陶冷月的绘画主张
第四章 陶冷月的艺术成就
    4.1 悉守国粹——对传统风格绘画的固守与坚持
        4.1.1 师承的整理及风格的形成
        4.1.2 章法的经营与笔墨的修为
        4.1.3 设色的特点与突破
        4.1.4 画材的选择与使用
    4.2 特采欧风——对西方绘画的学习与研究
        4.2.1 学习西画的背景及条件
        4.2.2 西画的不同形式及艺术特征
        4.2.3 西画的“中国式”表现
    4.3 融合町畦——独树一帜的新中国画
        4.3.1 中西绘画融合的思想转变
        4.3.2 新中国画的命名
        4.3.3 新中国画的风格特征及评论辨析
        4.3.4 新中国画的多维度思考和深层剖析
    4.4 写生手稿与摄影艺术
        4.4.1 写生手稿中的线性表现
        4.4.2 摄影照片的审美特征及其重要价值
        4.4.3 写生手稿与摄影艺术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与建构
    4.5 陶冷月绘画艺术的审美精神
        4.5.1 缘情畅神的审美特征
        4.5.2 对真、善、美的追求
        4.5.3 传统风神与时代感的体现
    4.6 冷月润格及相关艺术活动
        4.6.1 冷月润格
        4.6.2 相关艺术活动
第五章 陶冷月美术教育理念的形成及教学实践
    5.1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美术教育模式及其流变
        5.1.1 中国传统师徒相传的教育模式向新式美术教育模式的转型
        5.1.2 画会社团的教育模式及师范学校美术教育的建立
    5.2 陶冷月美术教育思想形成的关捩
        5.2.1 学堂的教育背景及其影响
        5.2.2 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美术教育实践的影响
        5.2.3 陶冷月的美术教育思想及指导原则
    5.3 陶冷月美术教育的具体实践
        5.3.1 陶冷月与冷月画室
        5.3.2 陶冷月与南京美术专门学校
        5.3.3 陶冷月与暨南大学
        5.3.4 陶冷月与中山大学画学研究会
第六章 陶冷月的人生反思及启示
    6.1 陶冷月人生变化的理性分析
        6.1.1 人生发展直至鼎盛的内外原因
        6.1.2 人生沉寂乃至低谷的潜在因素
        6.1.3 人生复苏以至回转的直接条件
    6.2 对当代绘画及教学的启示
        6.2.1 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
        6.2.2 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
    附录 1:陶冷月研究各阶段资料统计表
    附录 2:1926 年10月 20 日陶冷月作品及售价目录
    附录 3:1993 年-2014 年陶冷月真品成交一览表
    附录 4:中日相关画家年代对比图
    附录 5:有时间记载的陶冷月印件统计一览表
    附录 6:座谈会及访谈笔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在收藏中发现大师 ——湖南省博物馆藏萧俊贤书画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 馆藏萧俊贤书画作品鉴藏、分期与风格研究
    第一章 馆藏作品的鉴藏与考证
        第一节 馆藏作品的鉴藏与保护
        第二节 馆藏作品的款识释读与考证
        第三节 馆藏作品的特点与价值
    第二章 馆藏作品的分期与风格研究(之一)
        第一节 早期的山水画(初创期)
        第二节 中期的山水画(多向探索期)
        第三节 晚期的山水画(成熟期)
        第四节 萧俊贤山水画艺术的特点与成就
    第三章 馆藏作品的分期与风格研究(之二)
        第一节 遣兴花果韵最妍:萧俊贤的花鸟画
        第二节 萧俊贤的书法、篆刻、题款艺术
    第四章 从馆藏作品来看萧俊贤艺术面貌的多样性
        第一节 萧俊贤绘画作品中的西画因素与现代性
        第二节 萧俊贤的题画诗与诗意画
下编 馆藏萧俊贤书画作品相关问题研究
    第五章 一份简明履历的背后:对萧俊贤生平与交游的再研究
        第一节 身份与职业:对萧俊贤艺术生涯的社会学考察
        第二节 创作环境与资源:萧俊贤的艺术交游圈
        第三节 家庭、性格与人品:解读萧俊贤艺术的另一面
    第六章 萧俊贤艺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清末民国的文艺思潮与萧俊贤的艺术观
        第二节 萧俊贤美术教育实践与思想
    第七章 近现代艺术体制中的萧俊贤
        第一节 近现代美术展览、出版中的萧俊贤
        第二节 近现代书画市场中的萧俊贤
结论 萧俊贤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兼谈美术史上的“遗忘”现象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10)抚今追昔观“翰海” 继往开来看拍卖(论文提纲范文)

一、缘起与沿革
二、“敢为天下先”的引航者
三、本土文化的守护者
四、结语

四、北京翰海2004年迎春拍卖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被“裹挟”的女性意识 ——潘玉良的人生与艺术研究[D]. 曹子达.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2]孙星衍的书法与金石纂辑研究[D]. 杨奕婷. 南京大学, 2020(05)
  • [3]从学术到艺术 ——晚清的拓片与绘画[D]. 陈笛.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4]毕沅艺事研究[D]. 于若溪. 西安美术学院, 2018(01)
  • [5]迎春拍:市场“小清新”[J]. 刘礼福. 艺术市场, 2018(03)
  • [6]清词臣画家董诰的书画作品市场行情管窥[J]. 何海锋. 东方收藏, 2017(12)
  • [7]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问题基础研究[D]. 朱波.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8]陶冷月研究[D]. 王晓星. 天津大学, 2016(12)
  • [9]在收藏中发现大师 ——湖南省博物馆藏萧俊贤书画及相关问题研究[D]. 陈叙良. 中央美术学院, 2016(08)
  • [10]抚今追昔观“翰海” 继往开来看拍卖[J]. 石婷婷. 中国美术研究, 2015(03)

标签:;  ;  ;  ;  ;  

北京瀚海2004春季拍卖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