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房健康教育实施办法

母婴同房健康教育实施办法

一、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的实施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平,张怡,毛芸[1](2021)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69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5例。对照组实施母婴同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新生儿能力、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母婴并发症。结果:干预前,两组护理新生儿能力、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妇、婴儿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并减少母婴并发症。

刘安妮,赵晓燕[2](2021)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14例为研究对象,依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共同参与组,每组各57例,分别行常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与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及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情况。结果共同参与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符合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参与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31±2.57)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43±2.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参与组适应母亲角色的产妇比例为96.4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采取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卢蓉,郑雪君,余丽华[3](2020)在《“3H”护理模式在产科母婴床旁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3H"护理摸式在产科母婴床旁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住院产妇4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入院后采用"3H"护理模式下的母婴同室护理,对照组按母婴同室整体护理进行。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脐带护理得分(14.25±3.38、15.05±3.29、15.94±2.78)高于对照组(12.67±2.69、12.22±2.29、12.40±2.09,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得分(53.85±4.79)高于对照组(45.30±6.32,P<0.05);观察组对健康教育过程、健康教育效果和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H"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

时静芳,郑明娟,孙燕[4](2020)在《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接受母婴同室病房护理服务的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床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母婴床旁护理服务模式能为产妇提供直观、优质的护理,促进产妇掌握知识技能,提升生活质量。

夏欢[5](2020)在《母婴同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新生儿照护能力、满意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母婴同室中对新生儿照护能力、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中于我院选取100例处于母婴同室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比较孕妇的新生儿照护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后,对照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各项知识掌握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显着提升孕妇的新生儿照护能力,且得到了孕妇的满意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何寅钊[6](2020)在《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构建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2)验证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干预效果。方法1.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文献研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了解和分析有关身心健康协同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设计及现状,为构建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小组讨论:经课题组讨论,确定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和干预人员等内容,形成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初稿。半结构访谈:对5名母婴分离产妇、4名新生儿科护士、3名产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相关内容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初步修订。预试验:选取12母婴分离产妇进行预试验。根据产妇的反馈意见对干预方案进行修改。专家咨询:咨询9名儿科护理、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科、心理学等方向专家。通过计算专家对干预方案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得分及专家的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根据专家建议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修改,形成干预方案终稿。2.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产科病房选取74例母婴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产科一病房为干预组,干预组34例,产科二病房为对照组,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母婴分离当天、产后3天、婴儿康复出院结束母婴分离当天、及产后6周产褥期结束时测量产妇静息状态的心率和收缩压、空腹血糖、焦虑、抑郁。产后3天统计乳胀发生率和泌乳量。产后6周复查时统计母乳喂养率、泌乳量、患者满意度。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广义估计方程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的构建(1)文献研究:检索中英文关于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初步提炼出干预方案的干预模式、干预次数、干预目的及内容、分组方法等。(2)专家咨询:发放9份问卷,回收9份,回收率为100%。专家群体的熟悉程度Cs为0.911,权威系数为0.928。(3)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经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预实验、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干预方案的干预时长为6周,共6次,面对面干预5次,电话随访1次。干预方案包括了解监护病房,我们守护新生健康、母亲健康,儿童安全、参与守护,母爱在身旁、情绪调节,呵护母亲健康、永爱守护,永不分离、感恩有你,不离不弃、你的生长,有我陪伴、拥抱幸福,美丽绽放8个干预主题。2.干预方案应用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流失8例(流失率10.81%),有效样本量66例,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2例。(1)干预后两组母婴分离产妇焦虑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2)干预后两组母婴分离产妇抑郁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3)干预后母婴分离产妇生理指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乳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率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产妇泌乳量、收缩压、血压在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非常满意和总满意度百分比高,满意和不满意百分比低。结论(1)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专家权威性高,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一致认为干预方案对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临床意义。(2)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缓解母婴分离产妇的抑郁症状和焦虑情绪,对产妇生理指标的稳定有着积极作用,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母亲。

张玉清[7](2020)在《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在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产科收治的94例产妇为样本,将其随机均分成对比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对象常规干预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象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比组,数据分析后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母婴同室护理管理的方法选择来讲,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实施。

周玉闻[8](2019)在《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分析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0例母婴同室产妇,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80例,应用反馈式健康宣教方法)和对照组(80例,应用基础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母婴同室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产妇自护评分、婴儿护理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妇自护评分、婴儿护理评分等健康教育效果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较高。

时静芳[9](2019)在《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产妇健康指导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在给予两组产妇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研究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两组产妇在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7,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恢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χ2=4.823、7.316、7.298、6.997、7.693,P<0.05)。结论健康指导护理干预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具有显着效果,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提升新生儿护理效果,促进产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陈璐[10](2019)在《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二胎政策出台,母婴护理行业逐渐兴起并受到社会重视。但目前该行业发展存在着行业认知参差不齐,行业规范相对无序,行业服务质量水平存在落差等问题,如何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塑造行业服务新形象,成为当下一个现实需求。本文从服务设计角度出发,调研了母婴护理服务的行业沿革与现状,比较了月子中心母婴护理行业类型与服务模式,结合笔者自身投资运作的绍兴悦上安和母婴专护中心的服务系统设计项目实践,通过对用户(产妇和新生儿)调研得到的真实数据为研究基础,总结出母婴护理服务的主要接触点,并分析各接触点存在的效用与联系,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蓝图,以智能化技术来支持设计创新,主要打造面向用户端和服务端的模块化应用设计,以扁平化服务流程设计打造具备体验友好的服务系统,形成感性愉悦的用户旅程,以实现服务的优化输出,为母婴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提升月子中心的服务效率和经济价值,促进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的行业发展。

二、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的实施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的实施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新生儿能力、心理状态
    2.2 护理满意度
    2.3 母婴并发症
3 讨论

(2)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符合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2.3 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
3 讨论

(3)“3H”护理模式在产科母婴床旁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常规母婴床旁护理
        1.2.2 “3H”护理模式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1.3.1 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
        1.3.2 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1.3.3 产妇健康教育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
    2.2 2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产妇对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4)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5)母婴同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新生儿照护能力、满意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照护能力比较
3 讨论

(6)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母婴分离的现状分析
        1.2 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协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框架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3.3 理论框架
    4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1.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1.1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1.2 修订干预方案
        1.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质量控制
        3.1 干预方案构建阶段
        3.2 干预方案实施阶段
        3.3 资料收集阶段
        3.4 资料分析阶段
    4 伦理原则
结果
    1 母亲和新生儿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统计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
讨论
    1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身体健康的影响
    3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结论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及干预现状的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语

(8)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自护评分、婴儿护理评分分析
3 讨论

(9)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观察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母婴产后并发症情况
    2.2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
    2.3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10)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2章 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行业调研分析
    2.1 行业背景与现状
        2.1.1 月子文化背景
        2.1.2 月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2.1.3 女性的社会分工角色改变
    2.2 母婴护理行业类型比较
        2.2.1 按地域类型比较
        2.2.2 按性质类型比较
        2.2.3 按人员配置类型比较
    2.4 母婴护理用户需求分析
        2.4.1 月子中心目标人群情况分析
        2.4.2 产妇特征与需求分析
        2.4.3 新生儿特征及需求分析
        2.4.4 新生儿家庭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2.4.5 母婴护理相关人员互动关系图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月子中心母婴护理中的服务设计认知
    3.1 服务设计理论
        3.1.1 服务设计概念与要素
        3.1.2 服务设计的3 个层次模型
        3.1.3 服务设计的流程
        3.1.4 服务设计的方法与工具
    3.2 母婴护理服务设计认知
        3.2.1 现状设计分析
        3.2.2 现状设计评价
    3.3 母婴护理服务设计对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计实验
    4.1 服务接触点分析
        4.1.1 显性接触点
        4.1.2 隐性接触点
        4.1.3 显隐性接触点的潜在互相影响关系
        4.1.4 接触点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4.2 设计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4.2.3 实验实施与结果
    4.3 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系统设计切入点思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系统设计
    5.1 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设计新理念
        5.1.1 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新定义
        5.1.2 新定义下的月子中心服务蓝图
    5.2 服务项目的模块化分类设计
        5.2.1 母婴服务板块
        5.2.2 业务管理板块
    5.3 服务系统的扁平化流程设计
    5.4 服务信息的智能化管理设计
        5.4.1 母婴护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框架
        5.4.2 母婴护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两个端口功能设计
    5.5 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系统设计的商业价值转化
    5.6 APP界面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致谢
附录

四、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的实施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 刘海平,张怡,毛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21)
  • [2]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刘安妮,赵晓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6)
  • [3]“3H”护理模式在产科母婴床旁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 卢蓉,郑雪君,余丽华. 浙江医学教育, 2020(06)
  • [4]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中的应用[J]. 时静芳,郑明娟,孙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0(22)
  • [5]母婴同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新生儿照护能力、满意度的影响[J]. 夏欢.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5)
  • [6]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D]. 何寅钊. 郑州大学, 2020(02)
  • [7]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J]. 张玉清. 名医, 2020(03)
  • [8]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J]. 周玉闻.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38)
  • [9]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时静芳. 系统医学, 2019(13)
  • [10]月子中心母婴护理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D]. 陈璐.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母婴同房健康教育实施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