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相识别论文-石玉江,胡琮,孙小平,张海涛

微相识别论文-石玉江,胡琮,孙小平,张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相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积微相,矿物组分,成像测井,优势相展布

微相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石玉江,胡琮,孙小平,张海涛[1](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段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技术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段沉积微相,研究其平面展布规律,以岩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确立马五6段沉积微相的划分标准,建立沉积微相测的井识别技术。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生产中进行应用,对盆地内20余口井进行了沉积微相综合解释,形成了马五6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同时,利用该方法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为下一步勘探井位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其河[2](2019)在《胡吉吐莫地区萨零油层组叁角洲前缘沉积微相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常规油勘探进入精细挖潜阶段,以寻找高产量、高丰度、小规模油藏为主要目标的勘探思路逐渐被接受。胡吉吐莫地区是常规油勘探的主要领域,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的特点,萨零油层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利用地震平均反射强度、均方根振幅等属性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单井岩性特征、地震波形特征和电性特征等综合资料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可以看出研究层段发育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在这些沉积体系内砂体发育。结合该区成藏规律分析,萨零油层组砂体配合构造圈闭、鼻状构造等有利构造条件,就能形成高质优效的油气藏。这一勘探思路可以应用泰康隆起带到龙虎泡阶地的广大地区,能有效指导松辽盆地中浅层下步勘探部署。(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刘祥伟,王巍,王涛,王政凯,何港[3](2019)在《基于测井曲线形态定量分析的礁滩沉积微相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测井曲线形态包含很多沉积信息,是识别沉积微相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需要满足曲线位移变化和尺度伸缩不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密度函数和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数学方法,定量分析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不仅满足曲线定量识别的要求,而且理论上可以降低样本选择不当或者数量多少带来的影响,在研究区礁滩沉积微相的识别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2期)

孟子圆[4](2019)在《合水地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测井手段等实验检测方法,分析了合水地区长6储层的特征及各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标志。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沉积相为半深湖-深湖沉积,以及发育重力流复合水道和水道间两种微相。重力流复合水道砂体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中低幅的箱型、齿化箱形、钟形、漏斗形及指形的频繁迭加,电阻率曲线为中、低阻的反复迭置;水道间砂体自然电位曲线为有齿化的钟形、指形组合。(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吴育平,崔哲治[5](2018)在《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对关键井沉积微相的分析结果为基础,研究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包括测井曲线幅度、形态等特征,选取能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测井特征参数,进而建立不同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的定量转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了苏里格气田东区基于常规测井的沉积微相的测井判别模型,并据此模型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准确识别,其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钟亚军,董昭,刘凯[6](2018)在《应用成像测井相图版识别划分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划分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的方法。首先将成像测井图与岩心深度归位,发现寻找成像测井图对应的岩心构造特征,然后根据对比发现的成像测井图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建立成像测井相图版,并归纳成像测井相图版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成像测井相图版完成其它井间的沉积微相划分。结果表明,利用成像测井相图版识别划分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快速,直观,准确率高,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期刊2018-11-14)

雒斌[7](2018)在《马岭地区长8_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为叁角洲前缘沉积,长8_1油层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建立岩电关系,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马岭地区长8_1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质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的综合响应能够较好的识别沉积微相,马岭地区长8_1储层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属于叁角洲前缘相。(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刘最亮,罗忠琴[8](2018)在《地震微相识别构造软煤技术研究——以晋城寺家庄矿15号煤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软煤的存在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构造软煤的地震识别方法,以寺家庄矿15号煤层为例,将地震资料90相移处理技术和地震微相识别技术相结合,精细预测区内构造软煤分布。经90相移处理技术后的地震剖面,其构造软煤的反射波具有平均瞬时振幅明显变弱、中心频率明显变小、平均瞬时频率明显变弱、频带宽度明显变小等特征。对经90相移技术处理的数据体进行神经网络技术处理得到地震微相分析成果图。成果图表明:研究区构造软煤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部、东南部与中部断层附近。解释成果符合构造软煤发育的地质规律,并已被矿井采掘揭露资料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8年07期)

程某存,候亚妮,刘伟,魏笑笑[9](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识别与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心分析、录井、测井以及电镜薄片等资料,在岩石相-测井相相关性分析基础上,识别并划分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编制相应沉积微相展布图。通过长4+5油层组小层砂体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长4+5期研究区处于较强湖泛区,属于叁角洲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分布较好。尤其是长4+5油层组的分流河道微相作为最佳储集层,有利于油气富集,是下一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12期)

苗清,李汉川,杜宗君,幸奠琼[10](2018)在《大庆长垣某区块沉积岩石微相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地质信息丰富、分辨率高、纵向连续性强等特点,分析某区块所包含的3种沉积微相曲线特征,提取了光滑度、迂曲度、微电极幅度差、变差方差根、曲线重心、斜率等反映各测井曲线形态和幅度的特征参数,利用逐步判别法建立了沉积微相判别模型;在充分考虑储层"四性"关系影响下,建立基于沉积微相的岩相识别叁角形图版。沉积岩石微相识别符合率达到85%以上,为储层参数精确求取及水淹等级精准判别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微相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常规油勘探进入精细挖潜阶段,以寻找高产量、高丰度、小规模油藏为主要目标的勘探思路逐渐被接受。胡吉吐莫地区是常规油勘探的主要领域,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的特点,萨零油层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利用地震平均反射强度、均方根振幅等属性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单井岩性特征、地震波形特征和电性特征等综合资料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可以看出研究层段发育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在这些沉积体系内砂体发育。结合该区成藏规律分析,萨零油层组砂体配合构造圈闭、鼻状构造等有利构造条件,就能形成高质优效的油气藏。这一勘探思路可以应用泰康隆起带到龙虎泡阶地的广大地区,能有效指导松辽盆地中浅层下步勘探部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相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石玉江,胡琮,孙小平,张海涛.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段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技术与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其河.胡吉吐莫地区萨零油层组叁角洲前缘沉积微相识别[J].西部探矿工程.2019

[3].刘祥伟,王巍,王涛,王政凯,何港.基于测井曲线形态定量分析的礁滩沉积微相识别[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4].孟子圆.合水地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标志[J].国外测井技术.2019

[5].吴育平,崔哲治.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J].国外测井技术.2018

[6].钟亚军,董昭,刘凯.应用成像测井相图版识别划分碳酸盐岩沉积微相[C].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2018

[7].雒斌.马岭地区长8_1储层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J].国外测井技术.2018

[8].刘最亮,罗忠琴.地震微相识别构造软煤技术研究——以晋城寺家庄矿15号煤层为例[J].中国煤炭地质.2018

[9].程某存,候亚妮,刘伟,魏笑笑.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识别与分布特征[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10].苗清,李汉川,杜宗君,幸奠琼.大庆长垣某区块沉积岩石微相识别方法[J].测井技术.2018

标签:;  ;  ;  ;  

微相识别论文-石玉江,胡琮,孙小平,张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