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对虾论文-刘胜男,刘蔓婷,单斌斌,吴洽儿,孙典荣

长毛对虾论文-刘胜男,刘蔓婷,单斌斌,吴洽儿,孙典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毛对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毛对虾,增殖放流,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

长毛对虾论文文献综述

刘胜男,刘蔓婷,单斌斌,吴洽儿,孙典荣[1](2018)在《基于微卫星标记对北部湾长毛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长毛对虾(Penacuspenicillatus)增殖放流效果,探究长毛对虾增殖放流对自然群体的遗传学影响,本研究使用9对微卫星标记开展了长毛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研究,并对长毛对虾亲体、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回捕的517尾长毛对虾样品中,放流个体占回捕总数的39.07%;基于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头胸甲长分析,两者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亲体、放流群体以及增殖海域内野生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_E=0.726, 0.727, 0.732)、多态信息含量(PIC=0.690, 0.690, 0.694)与等位基因丰富度(A_R=10.435, 10.246, 11.288)等遗传多样性指数值未发生明显的降低;此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较低(F_(ST)=0.0045)。研究结果表明,增殖放流有效的补充了长毛对虾自然资源量,未对长毛对虾自然群体造成明显的遗传学影响。(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蓝尉冰,韩鑫,刘朝群[2](2017)在《微波辅助研制长毛对虾即食食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虾资源积压腐败变质问题,文章以北部湾地区长毛对虾为原料,结合微波技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长毛对虾即食食品,确定长毛对虾微波即食食品加工工艺为浸泡时间90 min、浸泡温度30℃、浸泡料液比1∶1、浸泡搅拌频率15min/次。所得产品质构良好,风味、色泽佳,最终感官评分为12.90。然后通过真空包装、灭菌,以微生物为指标,确定微波技术可延长食品保质期,且低温保藏9周后质构和微生物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7年12期)

胡文娟,王浩,姜亚洲,周红霞,刘迪[3](2014)在《野生长毛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检测及其基因组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本实验在西太平洋中的野生长毛对虾检测到IHHNV(命名为PPD1301),病毒平均检出率为4.89%。病毒感染实验显示,南美白对虾被PPD1301感染后,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核内形成红染的嗜酸性包涵体(Cowdry type A)。笔者通过T-A克隆和序列拼接获得了PPD1301的大部分基因组序列,核酸序列全长为3603bp,包含3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即:ORF1(2001bp),ORF2(1092bp)和ORF3(990bp)。序列分析显示,PPD1301与分离自夏威夷、厄瓜多尔、台湾和墨西哥的IHHNV毒株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9%以上;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PPD1301与分离自美洲和亚洲的毒株同源关系上更近一些。本研究首次从野生长毛对虾中检测到IHHNV,研究结果将为IHHNV的宿主范围和地理分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9)

王春忠,林国荣,严涛,郑志鹏,欧清峰[4](2014)在《长毛对虾海水养殖环境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长毛对虾养殖环境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特征,实验分别采集养殖区进水口水体、养殖池底泥、养殖池水体以及长毛对虾肠道样品,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组样品中共获得621条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达212个,表明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从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进水口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53.97%)、α-变形杆菌(13.76%)和γ-变形杆菌(10.58%);养殖池水体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33.55%)、γ-变形杆菌(14.84%)、厚壁菌(14.19%)、拟杆菌(12.26%)和α-变形杆菌(9.68%);养殖池底泥细菌优势种群大部分属于厚壁细菌(79.12%);对虾肠道细菌优势种群为厚壁细菌(75.79%)、梭杆菌(13.68%)和γ-变形杆菌(10.53%)。在目分类水平上,养殖池底泥、养殖池水体和对虾肠道中芽孢杆菌占有较高的比例,分别占克隆数的69.78%、13.55%和72.63%;进水口水体和养殖池水体中红细菌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克隆数的10.05%和9.68%。本研究分析了养殖环境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揭示微生物从水源到对虾肠道内的演替规律。总体上,本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良好,但在养殖池水体和对虾肠道中也检测到黄杆菌类群和少量的弧菌。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养殖环境对于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并为长毛对虾病害的预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林炫锋[5](2010)在《硬壳蛤与长毛对虾土池混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innaeus)是我国近年来从美国引进的双壳贝类,隶属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又称小圆蛤、北方帘蛤或美洲帘蛤。它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硬壳蛤为广温、广盐性贝类,能在沙底、沙泥底、泥底和海岸床等多种底(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10年04期)

林财[6](2009)在《金鼓鱼、长毛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立体生态养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屿垦区现有高位虾池面积1 000 hm~2(1.5万亩),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池塘老化淤积严重,完全不能适应精养高产的要求,经济效益欠佳。为了提升老虾塘的经济价值,调整养殖结构,促进渔民增收,2007年元月,我们利用3口6670m~2经稍加改造的老化塘,开展传统地方特色品种金鼓鱼、长毛对虾、青蟹、缢蛏立体生(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09年08期)

林财[7](2009)在《金钱鱼、长毛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立体生态养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屿垦区现有高位虾池面积1 000 hm2,但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池塘老化淤积严重,完全不能适应精养高产的要求,经济效益欠佳。为了提升老虾塘的经济价值,调整养殖结构,促进渔民增收,2007年元月,利用3口经稍加改造的老化塘,开展传统地方特色品种金钱鱼、(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09年06期)

林财[8](2009)在《金鼓鱼、长毛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生态养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福清市柯屿垦区现有高位虾池面积1.5万×667m2,但均建于20世纪80年代,池塘老化淤积严重,完全不能适应精养高产的要求,经济效益欠佳。为了提升老虾塘的经济价值,调整养殖结构,(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09年06期)

虞晋晋,黄辉洋,叶海辉,李少菁,王桂忠[9](2008)在《长毛对虾和凡纳对虾Cyclin B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毛对虾和凡纳对虾的卵巢为材料,提取RNA,反转录合成出cDNA。根据已报道序列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得到两种虾的Cyclin B cDNA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和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克隆出长毛对虾和凡纳对虾Cyclin 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长毛对虾和凡纳对虾的Cyclin B序列全长分别为1927bp和2326bp,均起始于一个包含在脊椎动物起始密码子ANNATG基元。长毛对虾开放阅读框长1428bp,编码475个氨基酸,基因5′端非编码区长81bp,3′端非编码区长418bp。3′端的信号AATAAA位于Poly(A)尾巴上游20bp处。凡纳对虾开放阅读框长1803bp,编码600个氨基酸,基因5′端非编码区长113bp,3′端非编码区长410bp。3′端的信号AATAAA位于Poly(A)尾巴上游21bp处。(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2-01)

贾永红,裘洁圆,周秋燕,陈吉刚[10](2008)在《长毛对虾血细胞与血淋巴液的生化特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一种主要的水产经济动物。为了解其血淋巴液的基本特性,借助显微观察、生化实验等方法对长毛对虾的血细胞和血浆的细胞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毛对虾血细胞密度为(0.43±0.11)×107个/ml;可明显分无颗粒细胞:长径(9.7±1.4)μm、短径(5.8±0.8)μm,占细胞总数的16.2%±1.8%;大颗粒细胞:长径(11.3±1.3)μm、短径(6.7±1.7)μm,占细胞总数的46.6%±3.2%;小颗粒细胞:长径(7.1±0.4)μm、短径(5.4±0.4)μm,占细胞总数的35.7%±4.5%。在16~18℃下,60min的反应时间内,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菌体细胞悬液(106~107个/ml)的吞噬率为67%±5%。长毛对虾血浆蛋白浓度为11.78mg/ml,对3%的鸡血红细胞悬液的溶血相对活性为2.6,对5%的鸡血红细胞悬液的凝集效价为15~18。血浆平板抑菌实验表明,长毛对虾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抑菌圈大小为(10±1)mm,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大小为(6±2)mm。本工作为长毛对虾血浆中诸多活性多肽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长毛对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虾资源积压腐败变质问题,文章以北部湾地区长毛对虾为原料,结合微波技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长毛对虾即食食品,确定长毛对虾微波即食食品加工工艺为浸泡时间90 min、浸泡温度30℃、浸泡料液比1∶1、浸泡搅拌频率15min/次。所得产品质构良好,风味、色泽佳,最终感官评分为12.90。然后通过真空包装、灭菌,以微生物为指标,确定微波技术可延长食品保质期,且低温保藏9周后质构和微生物无明显差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毛对虾论文参考文献

[1].刘胜男,刘蔓婷,单斌斌,吴洽儿,孙典荣.基于微卫星标记对北部湾长毛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蓝尉冰,韩鑫,刘朝群.微波辅助研制长毛对虾即食食品[J].中国调味品.2017

[3].胡文娟,王浩,姜亚洲,周红霞,刘迪.野生长毛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检测及其基因组序列分析[C].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4].王春忠,林国荣,严涛,郑志鹏,欧清峰.长毛对虾海水养殖环境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J].水产学报.2014

[5].林炫锋.硬壳蛤与长毛对虾土池混养技术[J].齐鲁渔业.2010

[6].林财.金鼓鱼、长毛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立体生态养殖试验[J].齐鲁渔业.2009

[7].林财.金钱鱼、长毛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立体生态养殖试验[J].河北渔业.2009

[8].林财.金鼓鱼、长毛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生态养殖试验[J].水产养殖.2009

[9].虞晋晋,黄辉洋,叶海辉,李少菁,王桂忠.长毛对虾和凡纳对虾CyclinB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C].第六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8

[10].贾永红,裘洁圆,周秋燕,陈吉刚.长毛对虾血细胞与血淋巴液的生化特性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8

标签:;  ;  ;  ;  

长毛对虾论文-刘胜男,刘蔓婷,单斌斌,吴洽儿,孙典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