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外债论文-田晓琳

隐性外债论文-田晓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外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债管理暂行办法,银行,存款,外汇

隐性外债论文文献综述

田晓琳[1](2013)在《隐性外债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债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登记外债规模达7396.86亿美元,其中登记外债余额4454.96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2915亿美元。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债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部分资金为了达到获取境内投资收益和规避监管的双重目的,以各种隐蔽形式长期滞留境内,已形成实质上的外债,却未纳入我国外债统计监测。此类外债规模较大,给我国外汇管理工作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留下了较大隐患。为加强管理,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本文分析了隐性外债存在的(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3年31期)

[2](2013)在《中国当提防隐性外债》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全球股市“突如其来”地再现雷曼破产式冲击波。本周叁美股跌破15000大关,日经指数在最近的跌幅超过16%,欧盟多国股指也走跌,港股连日来累计下跌9.1%;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最近则出现股市走弱、债市收益率陡峭化和本币贬值等迭加现象。同时6月13日国(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3-06-14)

张流泉[3](2009)在《隐性外债产生的动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规避“投注差”的限制。“投注差”是我国控制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的主要方式,很多外资企业由于“投注差”不足或者“投注差”已被占用等原因,无法办理外债登记从境外融资,于是转而通过种种不合规的方式,借用贸易或者非贸易项下预付款的名义、占用未分配利润或外方股(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09年48期)

张流泉[4](2009)在《我国隐性外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隐性外债规模日益扩大,不但削弱了我国外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由于其流动性极强,在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逆转时集中汇出将会加大汇兑压力,因而可能对我国国际收支以及人民币汇率稳定形成一定冲击。在当前国际收支形势下,研究如何使隐性外债显性化并促使其有序流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我国隐性外债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原因、影响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张流泉[5](2009)在《我国隐性外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08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274.32亿美元,比2007年末增加538.14美元,增长14.4%。日益扩大的外债规模加大了我国调控国际收支平衡及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压力。除此之外,境内还有相当部分带有外债性质的隐性外债游离于管理之外,其风险不容忽视。隐性外债的存在不但削弱了我国外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由于其流动性极强,在我国收支形势变化时集中汇出将会加大汇兑压力,因而可(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09年05期)

张流泉[6](2009)在《我国隐性外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08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419.5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2007年末增长18.29%,其中,中长期(本文来源于《金融会计》期刊2009年04期)

张喆[7](2008)在《FDI利润暗藏资本外流隐忧 “隐性外债”或进入监管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外债,浮于暗处,规模未知,动向未名。一旦风生水起,则见风使舵,临时管制往往师出无名,后患无穷。” 最新一期《中国外汇》杂志刊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相关人士署名文章如此描述 “隐性外债”的风险。 这里的所谓“隐性外债”指的是外商投(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08-10-22)

张辉[8](2008)在《当前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境资金为实现其逐利目的流向升值预期的新兴经济国家,隐性外债是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之一。隐性外债以各种形式隐匿起来,游离于国家外债管理部门监管之外,但实际上是需要按契约以外国货币支付给境外债权人的债务。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加强对隐性外债监管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海南金融》期刊2008年10期)

张宜,张园园,杨俊松[9](2008)在《隐性外债问题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显性外债而言,隐性外债常被人们忽视,而抛开客观存在的隐性外债,就难以对我国外债状况进行客观而准确的判断。错误的信息极可能导致正确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效果,对隐性外债的研究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时代经贸(下旬刊)》期刊2008年08期)

梁中[10](2007)在《加强隐性外债管理 切实防范外债隐形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隐性外债形成方式及案例分析(一)以预收货款方式流入的隐性外债现行的出口收汇核销制度对预收货款的实际监管效果有限,预收货款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外汇资金违规流入的暗河,各种具有资本、融资甚至投机性质的资金极易通过预收货款的形式流入境内。以预收方式流入境内而形成的隐性外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本文来源于《金融纵横》期刊2007年02期)

隐性外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近全球股市“突如其来”地再现雷曼破产式冲击波。本周叁美股跌破15000大关,日经指数在最近的跌幅超过16%,欧盟多国股指也走跌,港股连日来累计下跌9.1%;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最近则出现股市走弱、债市收益率陡峭化和本币贬值等迭加现象。同时6月13日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外债论文参考文献

[1].田晓琳.隐性外债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

[2]..中国当提防隐性外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

[3].张流泉.隐性外债产生的动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9

[4].张流泉.我国隐性外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张流泉.我国隐性外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投资研究.2009

[6].张流泉.我国隐性外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金融会计.2009

[7].张喆.FDI利润暗藏资本外流隐忧“隐性外债”或进入监管视野[N].第一财经日报.2008

[8].张辉.当前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及影响[J].海南金融.2008

[9].张宜,张园园,杨俊松.隐性外债问题之我见[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

[10].梁中.加强隐性外债管理切实防范外债隐形风险[J].金融纵横.2007

标签:;  ;  ;  ;  

隐性外债论文-田晓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