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搜索系统论文-李洁,孙科峰

红外搜索系统论文-李洁,孙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搜索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搜索跟踪,仿真测试平台,激励器,仿真器

红外搜索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洁,孙科峰[1](2019)在《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仿真测试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IRST系统具有大视场、高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的3项技术指标特点,设计了一种单元化结构的新型IRST仿真测试平台,解决了传统仿真系统无法同时满足该3项技术指标要求的难题。仿真测试平台由仿真中心、激励器、仿真器和显控终端共4个单元构成,具有5种工作方式。激励器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面阵场景发生方法,将大视场、高分辨率的仿真场景分割成序列化小视场、标准分辨率的面阵场景;采用光纤网络将面阵场景的视频信号和时序信息同时发送到仿真器,仿真器根据工作方式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测试平台能够仿真真实机载IRST系统的综合性能、工作方式和接口方式,现已经应用于航电任务软件的联试和航电系统的性能测试。(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8期)

许赟[2](2019)在《波音和洛马联合启动F/A-18E/F新型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海军正要求波音和洛马为F/A-18E/F“超级大黄蜂”喷气战斗机研制生产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传感器,以确保该机能够以被动方式地悄无声息探测、追踪和攻击敌方飞机。位于马里兰州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的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日前宣布,与位于圣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9-01-15)

谢飞,周德召,胡磊力,杜保林[3](2019)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探测距离缩比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探测距离作为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的重要技术指标,如何便捷地对红外探测距离进行精确测试成为影响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研制的关键环节。分析了现有的红外探测距离测试的外场试飞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了红外探测距离的缩比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缩比探测的原理,引入真实大气路径和真实场景,通过精确控制模拟辐射源的辐射能量来实现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红外探测距离测量,针对近地面大气透过率复杂多变的特点,引入了大气透过率校正因子对近地面大气透过率进行校正,经过A,B两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的试验验证,测得的红外探测距离与真实试飞数据最大误差为12%,且相对于外场试飞,极大地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费用。(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王芳,罗寰,王海晏,寇添,寇人可[4](2018)在《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有效探测区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在实际空战中发现概率过低的问题,论文尝试将作用距离与发现概率相结合,提出了有效探测区域的概念,并分别建立了水平、俯仰两种探测方式下有效探测区域模型;接着讨论了在复杂作战环境下,所建立的模型随发现概率、作用距离、大气透过率、目标飞行速度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探测区域范围是随着上四种因素的变化而实时变化的,并且在两机相距百公里以上,气象恶劣、目标低速飞行时,有效探测区域仅仅是目标尾后上方很小的一块区域。机载IRST系统可以依据论文给出的变化关系,在探测过程中,动态建立信号视场中检测阈值与复杂因素的函数关系,以提高发现概率。论文为充分发挥机载IRST系统的作战使用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8年05期)

陈超帅,王世勇,李范鸣,石永彪,黄飞[5](2018)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像移补偿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面阵凝视器件运用到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中出现的图像拖尾问题,分析了造成像移的原因。利用齐次坐标变换关系,推导出周视搜索过程中的像面位置方程和像移速度方程,通过对周视搜索过程中扫描像移的建模分析,指出了补偿后的剩余像移量范围。提出一种动态扫描凝视补偿方案,确定了凝视补偿扫描器的频率、摆角和速度准确度等参数。并对信号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确定了补偿扫描器的伺服控制系统带宽。(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1期)

李冰[6](2017)在《基于红外全景搜索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的发展需求,进行红外全景搜索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搭建和硬件平台实现;基于图像特点和应用场景,提出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移植目标检测算法在多核DSP上并行实现;根据系统全景实时显示的需求,完善了图像配准融合方法;编写主机端软件功能和界面。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1.搭建了FPGA进行逻辑控制、多核DSP实现运算的硬件处理平台。根据系统指标要求对FPGA和多核DSP完成选型,进而实现FPGA对光纤、以太网口模块的逻辑功能设计,以及多核DSP交叉中断、EMIF接口和硬件BOOT存储器等模块设计。2.针对该系统典型的应用场景下的环境因素,以及输出图像部分重迭的特点,提出高实时和鲁棒性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对比多类图像预处理方法,经验证高帽变换效果最显着;然后分析了静态背景下的运动目标特征,采用帧差法,结合基于灰度等级的自适应阈值区域生长,最终实现目标的完整检测。深入研究多核DSP并行处理机制,充分考虑硬件资源和制约算法性能的因素,移植实现满足实时性要求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3.分析现有图像配准融合方法不足之处,联系系统显示效果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图像配准融合方案。本文算法由自适应阈值的Harris角点检测实现特征集的构建,之后实现图像配准,再实现像素级图像融合,最终完成图像的无缝拼接。经主机端显示界面应用,本算法确实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期刊2017-05-01)

石永山,张尊伟[7](2016)在《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指出了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系统的优势和在军事应用中的重要性,介绍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发展历程,对比了多种IRST系统的性能及其特点,分析了IRST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祁蒙,刘毅,张宏飞[8](2016)在《桅杆型红外搜索系统测角精度的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搜索系统安放在车载桅杆上升高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探测距离。但由于车载桅杆的误差引入,系统的测角精度误差会增大。本文对桅杆型红外搜索系统的测角精度误差来源进行了分类和估算,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天线差分GPS和姿态测量设备进行全系统测角精度评估的新方法。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完成测角精度标定,而且标定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6年06期)

彭家浩,刘韬,邓健[9](2016)在《大视场红外搜索系统的光机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的兼具大视场和高分辨率的红外搜索系统。首先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扫描成像方法将9个凝视视场的图像拼接获得大视场高分辨图像;光学系统结构由偏移视场棱镜组、扫描镜和成像镜头叁部分组成,光学设计的单个凝视视场范围为6.87°×5.50°,通过上述扫描方式拼接后获得6.87°×45.10°的大视场,对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20lp/mm时系统MTF接近衍射极限;重点介绍了扫描镜机构中传动装置以及图像采集时序设计,完成加工装调后系统重量52kg,扫描装置运转平稳,光机设计结果均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陈洁,张若岚[10](2016)在《应用于红外搜索跟踪和态势感知系统的全景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红外全景成像技术应用于搜索跟踪和态势感知系统的优势,提出了该类系统的几种主要全景成像方案,对各方案逐一介绍,列举典型应用实例说明,进行技术分析,对比了几种主要的全景成像方案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概括了全景成像系统的支撑关键技术,并展望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红外搜索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海军正要求波音和洛马为F/A-18E/F“超级大黄蜂”喷气战斗机研制生产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传感器,以确保该机能够以被动方式地悄无声息探测、追踪和攻击敌方飞机。位于马里兰州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的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日前宣布,与位于圣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搜索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洁,孙科峰.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仿真测试平台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9

[2].许赟.波音和洛马联合启动F/A-18E/F新型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研制[N].中国航空报.2019

[3].谢飞,周德召,胡磊力,杜保林.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探测距离缩比测试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9

[4].王芳,罗寰,王海晏,寇添,寇人可.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有效探测区域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8

[5].陈超帅,王世勇,李范鸣,石永彪,黄飞.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像移补偿设计分析[J].半导体光电.2018

[6].李冰.基于红外全景搜索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

[7].石永山,张尊伟.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发展综述[J].光电技术应用.2016

[8].祁蒙,刘毅,张宏飞.桅杆型红外搜索系统测角精度的误差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6

[9].彭家浩,刘韬,邓健.大视场红外搜索系统的光机结构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陈洁,张若岚.应用于红外搜索跟踪和态势感知系统的全景成像技术[J].红外技术.2016

标签:;  ;  ;  ;  

红外搜索系统论文-李洁,孙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