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振舒适度控制论文-杜羽静,巢斯,金炜

风振舒适度控制论文-杜羽静,巢斯,金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振舒适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构设计,风振舒适度,调频质量阻尼器,风洞试验

风振舒适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杜羽静,巢斯,金炜[1](2013)在《某超高层结构TMD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风洞试验的结果对某超高层建筑进行了风振加速度时程分析,由于不能满足舒适度要求,拟在顶层设置调频质量阻尼器(TMD)。采用Den Hartog的经典理论确定了TMD参数,比较并分析了不同质量的TMD在某一风向角下的控制效果。并对计算加速度响应所采用的峰值因子的取值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3年02期)

申崇胜[2](2009)在《高柔结构风振舒适度AMD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增高、结构体系不断趋于复杂,再加上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性,结构抗震、抗风设计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我国沿海地区超高层建筑一般以风控为主,强风作用下结构可能会出现舒适度超标,甚至会造成结构及附属构件损坏。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主动质量阻尼器(AMD)控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结构阻尼,减小超高层结构风致振动和地震响应。因此,应用AMD控制技术,减轻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提高建筑舒适性,对提高建筑使用性能和品质有重要意义。控制算法是主动控制的核心。土木工程主动控制常用的几种控制算法,包括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和LQG)、极点配置法、瞬时最优控制、独立模态控制、最优多项式控制等。本文以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为背景工程,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了结构的串联单向多自由度降阶模型,通过比较叁维有限元模型和降阶模型的动力特性,证明了降阶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混合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模拟脉动风荷载时程,进行了风时程的谱检验和相关性检验,表明本文给出的风速时程模拟结果满足荷载规范要求。通过比较降阶模型和ETABS模型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时程响应,也证明了降阶模型的精度满足要求。2)为实现极点配置算法的部分极点的重新配置控制策略,本文研究了线性二次型经典最优控制(LQR)算法对控制系统极点的影响。以此为借鉴提出了控制系统期望极点的设计方案,研究了AMD期望极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实际结构采用极点配置算法可能会出现控制力过大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质量振型参与系数的分析,选取结构前几阶振型作为控制目标,保证了系统控制力不会过大,又能实现控制效果。该方法目标明确、可操作性较强。以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为算例,对其采用了LQR算法和本文提出的极点配置算法,从增加的结构阻尼比和控制效果分析表明极点配置算法比LQR算法更有效。3)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本文建立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神经网络控制和预测控制的优点,解决了控制中的时滞问题,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了基于聚类法产生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模糊逻辑系统,该方法便捷地解决了模糊逻辑控制中模糊控制规则基于专家控制策略和经验而无自学习能力的困难。以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为算例,利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控制结构在风荷载下的振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小高柔结构加速度响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周云,邓雪松,吴志远[3](2002)在《磁流变阻尼器对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的半主动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的控制是结构抗风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磁流变阻尼器对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控制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加速度是舒适度的判别标准 ,因此 ,首先通过对依据现行规范计算和用计算机模拟两种方法下得到的加速度进行比较 ,进而对模拟的脉动风荷载进行合理的修正 ,并以此作为抗风设计的依据 ;其次 ,根据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位置时的控制效果 ,合理地布置控制装置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加速度的有效控制来满足结构舒适度要求 ;最后 ,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 ,达到优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2年06期)

李春祥,熊学玉[4](2002)在《高层钢结构TMDs风振舒适度控制最优参数与简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将脉动风视为白噪声和采用Davenport风速谱 ,基于建筑荷载规范GBJ9-87,导出了高层钢结构_TMD系统减振系数DRF1和DRF2 。数值研究表明 :高层钢结构的基本周期和基本风压不影响TMDs最优设计参数 ;将脉动风设为白噪声或采用Davenport风速谱时 ,TMDs最优设计参数未有改变 ,但减振系数略有变化。同时 ,基于导出的高层钢结构TMD -系统加速度传递函数及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 ,研究了TMDs最优参数取值。提出了高层钢结构TMD风振舒适度控制简化设计过程。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应用及TMDs对高层钢结构风振舒适度控制的有效性。比较了基于位移和加速度设计的TMDs系统(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2年02期)

李春祥,黄金枝[5](2000)在《高层钢结构建筑TMD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TMD -高层钢结构系统的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导出了受控高层钢结构的风振加速度设计计算公式。给出了受控高层钢结构脉动增大系数及有关TMD系统参数实用设计表格。给出了高层结构 -TMD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过程。算例表明TMD对高层钢结构风振加速度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0年02期)

刘艳霞,李春祥[6](2000)在《圆柱形TLD-高层钢结构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圆柱形TL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给出了受控结构的风振加速度设计计算公式和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步骤.算例表明,TLD对结构风振加速度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00年06期)

李春祥[7](2000)在《高层钢结构TMD风振舒适度控制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高层钢结构系统的TMD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导出了受控结构的民振加速度设计计算公式,给出了受技结构脉动增大系数设计表格和控制设计步骤.算例表明,TMD对结构风振加速度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00年03期)

李春祥[8](1999)在《高层钢结构建筑TLD风振舒适度控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钢结构风振舒适度控制是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介绍了TLD钢结构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优化设计方法、步骤及算例。(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1999年10期)

李春祥,刘艳霞[9](1999)在《TMD-高层钢结构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钢结构风振舒适度控制是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舒适度主要判断标准是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本文研究了 T M 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导出了 T M 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减振系统 D R F的表达式,同时对 D R F 进行数值分析。最后给出了设计步骤、算例及结论。(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1999年02期)

风振舒适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增高、结构体系不断趋于复杂,再加上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性,结构抗震、抗风设计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我国沿海地区超高层建筑一般以风控为主,强风作用下结构可能会出现舒适度超标,甚至会造成结构及附属构件损坏。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主动质量阻尼器(AMD)控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结构阻尼,减小超高层结构风致振动和地震响应。因此,应用AMD控制技术,减轻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提高建筑舒适性,对提高建筑使用性能和品质有重要意义。控制算法是主动控制的核心。土木工程主动控制常用的几种控制算法,包括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和LQG)、极点配置法、瞬时最优控制、独立模态控制、最优多项式控制等。本文以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为背景工程,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了结构的串联单向多自由度降阶模型,通过比较叁维有限元模型和降阶模型的动力特性,证明了降阶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混合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模拟脉动风荷载时程,进行了风时程的谱检验和相关性检验,表明本文给出的风速时程模拟结果满足荷载规范要求。通过比较降阶模型和ETABS模型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时程响应,也证明了降阶模型的精度满足要求。2)为实现极点配置算法的部分极点的重新配置控制策略,本文研究了线性二次型经典最优控制(LQR)算法对控制系统极点的影响。以此为借鉴提出了控制系统期望极点的设计方案,研究了AMD期望极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实际结构采用极点配置算法可能会出现控制力过大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质量振型参与系数的分析,选取结构前几阶振型作为控制目标,保证了系统控制力不会过大,又能实现控制效果。该方法目标明确、可操作性较强。以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为算例,对其采用了LQR算法和本文提出的极点配置算法,从增加的结构阻尼比和控制效果分析表明极点配置算法比LQR算法更有效。3)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本文建立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神经网络控制和预测控制的优点,解决了控制中的时滞问题,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了基于聚类法产生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模糊逻辑系统,该方法便捷地解决了模糊逻辑控制中模糊控制规则基于专家控制策略和经验而无自学习能力的困难。以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为算例,利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控制结构在风荷载下的振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小高柔结构加速度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振舒适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杜羽静,巢斯,金炜.某超高层结构TMD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J].结构工程师.2013

[2].申崇胜.高柔结构风振舒适度AMD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3].周云,邓雪松,吴志远.磁流变阻尼器对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的半主动控制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

[4].李春祥,熊学玉.高层钢结构TMDs风振舒适度控制最优参数与简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02

[5].李春祥,黄金枝.高层钢结构建筑TMD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J].振动与冲击.2000

[6].刘艳霞,李春祥.圆柱形TLD-高层钢结构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2000

[7].李春祥.高层钢结构TMD风振舒适度控制优化设计方法[J].力学与实践.2000

[8].李春祥.高层钢结构建筑TLD风振舒适度控制优化设计[J].工业建筑.1999

[9].李春祥,刘艳霞.TMD-高层钢结构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J].振动与冲击.1999

标签:;  ;  ;  ;  

风振舒适度控制论文-杜羽静,巢斯,金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