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探讨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探讨

王秋菊姬广翠(泗阳县人民医院2237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20例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措施。结果成功转运120例患者,无一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监护救治护理的过程,转运前,充分评估,预见性准备,途中的观察与抢救、严格交接班等,才能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确保危重患者转运安全。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10-01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抢救的前沿窗口,也是易产生医疗纠纷和隐患的高危科室;危重患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因为常需要转运到其他科室进一步检查、诊断与治疗,转运途中受携带急救药品仪器设备的限制,致使患者危险事件发生率极高,据报道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的危险[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与伤残率有极大的意义。

现将2009-01~2012-01我科成功转运120例危重患者护理体会在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危重患者中女性43例,男性77例,平均年龄6~80岁。颅脑损伤28例,脑血管意外32例,心肌梗塞25例,急性中毒6例,呼吸衰竭8例,多脏器复合损伤3例,胸腹部外伤10例,产后大出血2例,锐器砍伤2例,开放性骨折4例;针对病情不同,积极采取有效抢救转运措施。

2院内转运的目的

2.1诊断性检查:急诊危重患者病因、伤情未知成分较多,在诊断不很明确的情况,又无法床边完成检查项目时,必须通过院内转运来完成。

2.2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危重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后,需要送往手术室、监护室等。

3转运前准备细致周密的转运前准备是保证转运成功的关键。

3.1病人的准备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穿刺部位,各种管道连接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等。

3.1.1清醒病人告知即将检查或转科的原因和目的。

3.1.2昏迷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取得配合,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

3.1.3家属的心理沟通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家属心情往往难以接受,正确的心理沟通和适当的解释,医生解释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和其中不可避免的危险性,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如必要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前往。

3.1.4躁动病人在病人家属理解和配合下使用保护措施,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及约束,确保病人转运安全。

3.1.5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好对症处理,妥善固定导管,标识明确,确保畅通,防止逆行感染及管道滑脱;安放合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2畅通绿色通道电话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告知患者的性别、主要诊断及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以便于对方科室能够有计划的接患者,同时联系电梯缩短转送时间,如果是进行检查,提前预约,确保患者到达后及时行各种检查;减少等待时间,为病人救治争取时间。

3.3物品的准备

3.3.1仪器、用物的准备:a.小型监护仪:具有心率/心律,氧饱和度,血压读数的监护仪是急危重症病人转运的最基本设备。若需要测有创血压应备可测有创血压的监护仪。必要时备多功除颤起搏监护仪。b.氧气供应:氧气袋、氧气瓶、人工呼吸气囊、转运呼吸机。c.其他仪器、用物:吸痰用物、有蓄电池的注射泵等,如果考虑检查时间较长需备有插头。

3.3.2药物的准备:转运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血压波动20mmHg。a.常用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b.常用镇静及镇痛药物:如异丙酚,芬太尼等。c.其他药物。

3.3.3转运工具的准备:性能完好,保护设施可靠,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搬运次数,搬运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3.4其他物品的准备:查对医嘱与检查申请单上所填写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帐号、诊断、检查部位无误。根据季节准备保暖物品。

3.4护送人员的准备护送人员要求:a.医护人员: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至少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熟悉病人病情及目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告知病人家属检查的必要性及其风险,经验丰富,掌握呼救方式,应急预案,现场CPR技术,熟悉运送途中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b.护工:1名,c.家属:至少2名。

3.5完善急危重患者病历及护理记录,并在转运前记录最后一次生命体征,以便途中病情变化时进行对照。

4转运中的监护与救治

4.1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如果患者神志清,可以嘱患者抓紧扶手,保证患者安全[3]。

4.2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转运中护士应全程陪同,始终站在患者头侧,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4.3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随时注意患者的呼吸状态。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将头偏一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中毒、颅内高压的患者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颅脑损伤及胸部外伤患者松开颈部和胸部衣扣,清除咽喉部的异物、血块,舌后坠者采用通气导管,呼吸困难予以氧气吸入。

4.4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患者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的救治过程,要对患者病情连续不断地监测及有效的治疗。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并做好输液的护理。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应防止搬动过程中由于体位变化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保证各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管道长短适宜,防止因患者烦躁及体位变化发生脱落,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堵塞,必要时可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气管插管的患者应保证足够的氧气,用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不中断。

4.5保暖和安全转运患者时须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防止受凉,昏迷及躁动患者除护栏外应加绷带固定,防止坠落。

4.6此外,搬运患者时医护人员注意动作轻穏,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撞门、墙等物,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4.7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患者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受伤或生病后往往会产生恐惧、紧张、烦躁情绪,护士应及时予以心理安慰和指导。对意识清醒,不能说话的患者,护士可用手势、眼神、写字等方式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5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与病房护士严格交接,做好各项交接,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妥善处理各类管道,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6结果

由于处理得当,抢救预案的有效实施,120例急诊危重患者得到安全转运未发生并发症,无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7护理体会

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诊断、治疗和护理,因患者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风险大。负责转运病人的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力,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生命体征的重大改变等。因此危重患者转运不是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转运中的救护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技术水平,转运前的正确评估和充分准备,转运中的严密监测和救治,合理安排随行人员,抢救流程有效实施,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027.

[2]童本沁,陈娟.院内转运存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

[3]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36.

标签:;  ;  ;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