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赵燕萍

【摘要】语文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点不够明晰,故而要么因循守旧,要么娇枉过正。本文旨在找到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平衡点,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主导主体

1语文课堂的主体性到底是什么

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活动层面、交往层面和发展层面。从活动主体性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形态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上。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借助不同类型的活动方式,可以是学生的单独发言、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也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的表演等。只要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的活动层面的措施就不会落空。从交往主体性层面看,学生之所以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离不开交往。交往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事项相互接触、交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丰富和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塑造出良好的人格个性。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和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是多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商、沟通与对话。从发展主体性层面来看,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应落实到其内在心理图式的构建上。如果说活动、交往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外在动力,那么,发展就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内在动力。外在动力是基础和条件,内在动力才是根本和关键。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外因要么是一种虚假繁荣,是表面文章;要么偏离文章内容的主旨,游离学习的目标。可以说,发展是学生主体性的本质,学生主体的内部发展是我们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出发点。

2纠正课堂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两个错误极端

极端一:因循守旧,老师不知不觉成为课堂的“话霸”。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客体”的两极模式或“主体———中介———客体”的模式。它只承认一个主体,即教师,教育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过程,或者说,是以一定的内容为中介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必然会将自己的目的、意识、能力等人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学生这个客体,使受众学生成为根据自己意志塑造的“物”,而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训练和控制的过程,其弊端也正在于此。老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定阅读问题并且通过教学语言牢牢控制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不知不觉地成为课堂的“话霸”,结果学生只有顺从,从而逐步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

极端二:矫枉过正,老师不知不觉成为课堂的“看客”。由于过多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生怕自己的发言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于是有些老师就消极选择放弃话语权,选择不作为,对学生的“读”不提要求,对学生的“说”不加辨析,对学生的“听”不查效果,对学生的“写”不加引导,一切都变成了“原生态”,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课堂秩序的管理者等角色不再体现,而只做一个可有可无的“看客”。这种做法显然也是错误的。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自由聊天的“茶馆”,语文教师失去“主导”地位后,学生必将在茫然和混乱中迷失其主体性发挥的方向。

3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两大支撑点

支撑点一: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按理说语文课堂教什么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因为一切所要教的内容都已经由文本规定好了。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老师寻求一些最适合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是完全有必要和可行的。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当教学内容与主题认知结构相容时,主体便会同化它们;当教学内容与之不相容但在“最近发展区”时,那么主体就会调整或拓展原有的图式顺应它们。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选择最接近学生能力认知区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跳摘”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内在心理图式顺应教学内容。支撑点二:在怎么“导”上下功夫。一部好电影,导演的功劳是巨大的。导演很快地抓住观众的关注点进人剧情,让每个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同样,语文教师也应该在“导”字上下功夫,这里的“导”,我强调的是因势利导。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目标,自主质疑问难,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而这些环节必须有时间的保证,而绝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在语文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导”得不够,学生要么不为所动,一脸茫然;要么表面热闹,实际没有接受消化,虚假繁荣。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蓄势不够,水未到何以成渠?水势决定渠形。由于学生文化积淀与文本之间经常出现较大的落差,二者无法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对话。这样,学生看文本或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看不清作品的庐山真面目而导致误读;或因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而导致浅读,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犯错便在所难免了。而此时也正是教师蓄势的好时机,学生的错解或浅见正是老师“导”的好契机。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毋庸置疑,只是我们应顺时代变化的要求,把握当今时代的脉博,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各类传播媒体,最大限度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标签:;  ;  ;  

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