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振动论文-刘庆宽,孙一飞,贾娅娅,肖彬,王晓江

拉索振动论文-刘庆宽,孙一飞,贾娅娅,肖彬,王晓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索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风致振动,风洞试验,斜拉索

拉索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宽,孙一飞,贾娅娅,肖彬,王晓江[1](2019)在《微椭圆截面斜拉索风致振动特性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斜拉索在生产、运输、安装和运营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使得其截面形状不再是标准的圆截面,经过调研与统计,部分斜拉索具有长短轴之比接近1的微椭圆截面,研究微椭圆截面斜拉索气动力和风致振动特性具有重要工程价值。通过对3种长短轴之比(L/D=1.05,1.10及1.15)的微椭圆斜拉索模型进行测力和测振风洞试验,对比分析了微椭圆斜拉索与标准圆柱斜拉索的风致振动特性,研究了雷诺数、风攻角和长短轴之比对风致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尝试运用Den Hartog驰振准则对振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斜拉索的截面由标准圆变为微椭圆之后,在某些风攻角下振动更加剧烈,发生振动的雷诺数范围更宽,起振雷诺数更低;振动中心随雷诺数的变化曲线与标准圆柱斜拉索不同,并且随风攻角而异;大幅振动主要发生在临界区和超临界区,对应雷诺数为Re=2.5×10~5~4.0×10~5,风攻角则在α=10°~30°和α=60°~80°范围之内;风致振动特性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与长短轴之比不是简单的单调关系,而是与风攻角相关;根据Den Hartog驰振准则判断可能发生驰振的区域与试验中实际发生振动的区域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文礼,陈冠斌,黄业伟,李惠[2](2019)在《斜拉索涡激振动的被动自吸吹气流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形斜拉索长细比大、阻尼及刚度小,因而其经常发生风致振动,尤其是涡激振动。涡激振动是一种限幅振动,其发生风速较低,因而斜拉索经常发生涡激振动现象,为此提出一种被动自吸吹气流动控制措施来抑制斜拉索涡激振动。通过节段模型气弹试验得到,被动吸吹气控制方法在套环间距适当下使得斜拉索涡激振动区间变窄,甚至可以完全抑制其发生涡激振动。通过分析斜拉索节段模型表面压力分布,得到被动自吸吹气能大幅度降低压力脉动值和脉动风荷载;且模型背风面的平均压力值的平台区也有所提升,表明平均阻力也有所减小。频谱分析表明:此控制方法改变了旋涡脱落模式及脱落强度。最后由尾流速度剖面可得,被动吸吹气流动控制方法缩小了模型尾流区宽度,尾流中的速度脉动也极大降低。折算风速为5.99时,对尾流速度时程做频谱分析可得,吸吹气控制方法能抑制住无控圆柱模型尾流中周期性交替脱落的旋涡。套环控制方法应用于叁维柔性索性索模型上,能极大地降低柔性斜拉索的前叁阶涡激振动幅值,同时发现套环间距越小,控制效果越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旭辉,韩艳,王磊,蔡春声,廖楚峰[3](2019)在《基于改进尾流振子模型的超长拉索涡激振动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跨度斜拉桥超长拉索在不同流场特性下的高阶多模态涡激振动问题,以牛顿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张力变化以及垂度效应的拉索结构振子方程,引入改进的Van Der Pol式尾流振子模型,以加速度耦合两非线性振子,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拉索涡激振动流固耦合预报模型;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法,对两振子方程在空间域和时间域进行离散迭代求解,编制了拉索涡激振动的MATLAB计算程序,并验证了其可靠性。该方法为研究拉索涡激振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解决风洞试验和数值软件(CFD)不便模拟大长细比拉索结构的问题。基于提出的预报模型,以1根330 m超长拉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拉索多模态涡激振动特性,探讨了不同流场特性对拉索涡激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流作用下,拉索发生涡激锁定现象,以单一模态发生振动,随着风速的增加,拉索涡激锁定区间增大而最大振幅不发生改变;剪切流作用下,拉索发生多模态涡激振动,位移响应呈现"拍"的特点,振动频率分布在Strouhal涡脱频率范围内,存在2个或3个主导频率,主导频率全程参与振动,非主导频率间歇参与振动;拉索多模态涡激振动位移响应表现为行波-驻波并存的状态,随着风剖面指数的增加,涡激振动行波效应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唐金琪,孙测世[4](2019)在《端部激励相位差下斜拉索的非线性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中拉索承受着多种端部激励,可激发大幅空间振动.以斜拉索为对象,探究不同端部激励间相位差对其非线性振动的影响.首先,推导斜拉索无量纲离散控制方程,引入考虑相位的叁向端部激励得到一般化模型;然后,针对拉索下端存在的纵桥向、竖向和横桥向激励的两两组合,受大幅或小幅激励,及其在主共振区或主参数共振区几组因素,共计12种工况,采用数值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各工况下不同激励相位差时的斜拉索稳态响应.研究发现:激励相位差能加剧与激励频率相近的面内、外模态振动;在任意端部激励组合下,激励相位差不仅可使斜拉索非线性振动出现定量变化,还可改变内共振的表现形式.面内、外激励组合下,相位差对拉索响应幅值的影响以π为周期变化,且当相位差趋于π/2+kπ(k=0, 1, 2…)时影响最为突出;而面内激励组合下,以2π为变化周期,当相位差为π+2kπ(k=0, 1, 2,…)时其对稳态幅值的影响最显着.其原因是:面外激励关于拉索所在的竖直面对称,故其本质上以π为周期;而面内激励无此对称性,仍以2π为周期.因此,有无面外激励参与决定了激励间相位差对斜拉索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9年03期)

何孔德,何雪辉,方子帆,杨蔚华[5](2019)在《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涡激振动及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是一种大跨距、多柔体结构,具有刚度小、自振频率低特点,在随机风作用下容易产生涡激大幅共振现象。在考虑拉索的垂度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涡激振动理论分析斜拉索式柔性天线在随机风载荷作用下的涡激振动。基于正弦力模型及自回归模型(AR)法,对涡激力进行模拟,并采用疲劳累积损伤原理和雨流法对结构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计算出斜拉索式柔性天线的极限寿命。结果表明,斜拉索式柔性天线容易发生低风速下的高阶涡激共振,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满足设计寿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雷大根,郑久建,刘晓丰,张朋宇,陈永祁[6](2019)在《端部激励下斜拉索叁维振动统一方程的精细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斜拉索在端部激励下的振动机理,考虑了斜拉索垂度、刚度、非线性、空间叁维、端部位移等诸多因素,经过一系列精细推导,利用Galerkin多模态截断方法,建立了单自由度斜拉索叁维振动的统一方程,并提出了斜拉索叁维振动频率分量由各自方向上的固有频率和端部位移激励扰动项组成。斜拉索在考虑叁维端部位移理想激励时,采用4~5阶龙格-库塔法编写了端部位移激励与斜拉索固有频率比值以1∶1和2∶1进行振动的MATLAB数值求解程序。研究表明:当频率比值以1∶1振动时,位移响应规律性的拍频消失,转变为拍频迭合的效果,且其振动幅值在时间域上表现出高低起伏的趋势,其位移响应峰值、谷值均呈现出不断增大趋势。此外,斜拉索在端部很小的位移激励下便可产生较大的振动。当频率比值以2∶1振动时,其位移响应表现出与一阶强迫共振同样的拍频特征。参数振动位移响应振幅正负值同样出现了偏差值,此条件下,微小的端部位移也能够激起较大的参数振动响应,因此参数振动同强迫振动一样不容忽视。斜拉索在端部位移作用下不仅有频率比为1∶1的共振和2∶1的参数共振,还发生了1∶2的共振,即斜拉索在端部位移激励下具有3个主共振区,分别在频率比值为0.5,1,2周围,1∶2共振产生的振幅明显小于1∶1共振和2∶1参数共振。(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海红,王金权[7](2019)在《基于非接触式微波测量的斜拉索振动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式微波测量是一种采用雷达遥感和差分干涉测量的新型测试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结构的振动测量和微变形测量。该文对使用非接触式微波测试原理对斜拉索振动和索力测量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微波测量索力的精度不仅满足要求,且具有效率高、受干扰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斜拉索的索力测试中。(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3期)

汪志昊,寇琛,许艳伟,郜辉[8](2019)在《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斜拉索的减振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式电磁能量回收技术的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其主要由电磁调节式MR阻尼器、能量回收电机(永磁旋转式发电机)以及直线-旋转运动转化机构(滚珠丝杠)等组成,滚珠丝杠将拉索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式发电机转子的正反向转动,发电机回收的振动能量可为MR阻尼器的励磁线圈供电。除MR阻尼器直接耗能外,能量回收电机自身作为电磁阻尼器也参与耗能。模型斜拉索减振试验结果表明:当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安装在斜拉索相同端时,MR阻尼与电磁阻尼产生耦合、干扰效应,斜拉索减振效果恶化;当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分别安装在斜拉索不同端时,MR阻尼与电磁阻尼则产生耦合、协同增效作用,斜拉索减振效果将得到提升。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位置与参数匹配合理的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为斜拉索减振提供新技术与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0期)

郜辉[9](2019)在《惯容-阻尼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斜拉桥的斜拉索在外界环境激励下极易发生多种有害振动,斜拉索的有效减振技术对斜拉桥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现有外置阻尼器减振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斜拉索的振动问题,但大柔度超长斜拉索的工程应用使得阻尼器安装高度进一步降低、斜拉索目标控制模态阶次急剧增长。如何采用被动控制手段解决传统被动阻尼器由于安装位置限制而导致超长斜拉索附加阻尼不足的问题,始终是工程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为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构叁元被动减振理论与技术及其提升斜拉索振动控制效果研究”(51878274),以提升斜拉索振动被动控制效果为基本立足点,结合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inerter”(惯容器),分别开展了并联式“惯容-阻尼”减振系统(PVMD)、串联式“惯容-阻尼”减振系统(SVMD)以及调谐式“惯容-阻尼”减振系统(TID)对斜拉索的振动控制研究。分别基于复模态理论和有限差分法,分析了PVMD、SVMD和TID参数变化对斜拉索附加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阻尼器最优参数和斜拉索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评估了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对PVMD、SVMD和TID最优参数以及斜拉索减振效果的影响;综合斜拉索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斜拉索在简谐激励下的第1阶模态跨中位移幅值和振动能量等性能指标,阐明了PVMD、SVMD和TID相对于普通黏滞阻尼器(VD)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的优越性;分析了“惯容-阻尼”减振系统的耗能机制,基于能量视角揭示了PVMD、SVMD和TI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的提升机理;通过PVMD、SVMD和TI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对比,阐明了各“惯容-阻尼”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的适用范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与VD相比,PVMD、SVMD和TID均可为斜拉索提供更高的附加模态阻尼比,并显着降低了斜拉索在相同荷载激励下第1阶模态的跨中位移幅值和振动能量。PVMD和SVM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提升主要归功于惯容单元产生的负刚度效应放大了阻尼器阻尼元件的位移,提高了阻尼器的耗能效率;TID对斜拉索减振效果提升归功于负刚度作用和调谐作用实现了阻尼器内部阻尼元件位移的双重放大。(2)PVMD的无量纲惯容系数接近“1”时,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达到最优;当PVMD惯容系数小于最优值时,斜拉索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随着惯容系数的增大而增大,PVMD的最优阻尼系数随着惯容系数的增大而减小;PVMD为斜拉索各阶模态提供的最优附加模态阻尼比基本相同,最优惯容系数和阻尼系数均随着斜拉索的模态阶次的增大而减小;忽略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的影响,将过高估计PVMD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3)SVMD的无量纲惯容系数大于0.5时,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优于VD,且在无量纲惯容系数接近“1”时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达到最优;在惯容系数小于最优值时,斜拉索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和SVMD的最优阻尼系数均随着惯容系数的增大而增大;SVMD对斜拉索各阶模态提供的最优附加模态阻尼比基本相同,最优惯容系数和阻尼系数均随着斜拉索的模态阶次的增大而减小;忽略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的影响,将过高估计SVMD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4)TID为斜拉索各阶模态提供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基本相同,最优惯容比随着斜拉索模态阶次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随着斜拉模态阶次的增大而增大;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将降低TID为斜拉索提供的最大附加模态阻尼比,且TID惯容比的会放大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对TID减振效果的不利影响;TID调谐作用对其等效负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的放大作用,显着降低了TID对斜拉索减振控制所需的惯容系数和阻尼系数。(5)PVMD对斜拉索某一阶模态的减振效果优于SVMD,但对多阶模态的减振效果不如SVMD;TID对斜拉索某一阶模态的减振效果和多阶模态的减振效果均优于PVMD和SVMD。(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胤,周颖,龚硕[10](2019)在《基于负刚度支撑的拉索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抑制斜拉桥拉索的危害性振动,文中研究了基于负刚度支撑的控制理论与方法。通过提出负刚度支撑并分析其对阻尼器位移响应的影响,并基于安装方式建立系统模型,研究对某原型拉索的振动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负刚度支撑可有效地抑制拉索振动。为传统拉索振动控制提供了另一种途径。(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拉索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圆形斜拉索长细比大、阻尼及刚度小,因而其经常发生风致振动,尤其是涡激振动。涡激振动是一种限幅振动,其发生风速较低,因而斜拉索经常发生涡激振动现象,为此提出一种被动自吸吹气流动控制措施来抑制斜拉索涡激振动。通过节段模型气弹试验得到,被动吸吹气控制方法在套环间距适当下使得斜拉索涡激振动区间变窄,甚至可以完全抑制其发生涡激振动。通过分析斜拉索节段模型表面压力分布,得到被动自吸吹气能大幅度降低压力脉动值和脉动风荷载;且模型背风面的平均压力值的平台区也有所提升,表明平均阻力也有所减小。频谱分析表明:此控制方法改变了旋涡脱落模式及脱落强度。最后由尾流速度剖面可得,被动吸吹气流动控制方法缩小了模型尾流区宽度,尾流中的速度脉动也极大降低。折算风速为5.99时,对尾流速度时程做频谱分析可得,吸吹气控制方法能抑制住无控圆柱模型尾流中周期性交替脱落的旋涡。套环控制方法应用于叁维柔性索性索模型上,能极大地降低柔性斜拉索的前叁阶涡激振动幅值,同时发现套环间距越小,控制效果越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索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庆宽,孙一飞,贾娅娅,肖彬,王晓江.微椭圆截面斜拉索风致振动特性与机理[J].中国公路学报.2019

[2].陈文礼,陈冠斌,黄业伟,李惠.斜拉索涡激振动的被动自吸吹气流动控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3].周旭辉,韩艳,王磊,蔡春声,廖楚峰.基于改进尾流振子模型的超长拉索涡激振动特性数值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4].唐金琪,孙测世.端部激励相位差下斜拉索的非线性振动[J].力学季刊.2019

[5].何孔德,何雪辉,方子帆,杨蔚华.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涡激振动及疲劳寿命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6].雷大根,郑久建,刘晓丰,张朋宇,陈永祁.端部激励下斜拉索叁维振动统一方程的精细推导[J].中国公路学报.2019

[7].李海红,王金权.基于非接触式微波测量的斜拉索振动测试研究[J].中外公路.2019

[8].汪志昊,寇琛,许艳伟,郜辉.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9].郜辉.惯容-阻尼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10].张胤,周颖,龚硕.基于负刚度支撑的拉索振动控制研究[J].交通科技.2019

标签:;  ;  ;  ;  

拉索振动论文-刘庆宽,孙一飞,贾娅娅,肖彬,王晓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